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榈酸乙酯含量对特香型白酒感官的影响
1
作者 胡贤民 郭琼 +6 位作者 陈盈 万星 朱海花 王镇辉 邓雄 文悦宇 熊敏骙 《酿酒》 2025年第1期98-100,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温环境下(-8℃以下)棕榈酸乙酯含量对特香型白酒感官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确定棕榈酸乙酯含量与低温絮凝物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低度酒(≤45%vol)的棕榈酸乙酯含量≤0.03 g/L、高度酒(>45%vol)的棕榈酸乙酯含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温环境下(-8℃以下)棕榈酸乙酯含量对特香型白酒感官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确定棕榈酸乙酯含量与低温絮凝物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低度酒(≤45%vol)的棕榈酸乙酯含量≤0.03 g/L、高度酒(>45%vol)的棕榈酸乙酯含量≤0.04 g/L时,在-8℃的低温环境下酒体仍能保持清亮透明未见明显絮凝物,随着棕榈酸乙酯含量的增加,絮凝物逐渐增多,二者含量在酒体中呈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乙酯 特香型白酒 絮凝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孔隙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川东北铁山金窝剖面为例
2
作者 章海燕 张釜源 +3 位作者 林思臣 祝海华 王明磊 李育聪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文中以川东北铁山金窝剖面凉高山组为研究对象,综合野外露头样品,开展岩石铸体薄片、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及孔隙度测试,系统分析了凉高山组砂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探讨物性控制因素,明确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 文中以川东北铁山金窝剖面凉高山组为研究对象,综合野外露头样品,开展岩石铸体薄片、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及孔隙度测试,系统分析了凉高山组砂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及成岩作用特征,探讨物性控制因素,明确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凉高山组砂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中—差,岩石类型以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粒内微孔、杂基/胶结物微孔为主,孔隙度介于0.64%~14.71%,平均为6.65%,物性较差;砂岩成岩特征表现为强压实、弱胶结、弱溶蚀。砂岩物性是物源、沉积条件及埋藏成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小湖盆、近物源导致了砂岩搬运距离短,淘洗不充分,岩屑及塑性组分含量高;早期持续快速埋藏压实导致粒间孔隙快速损失、后期胶结和溶蚀受抑制。互层的烃源岩品质较差导致储层晚期溶蚀改造有限。喜山期抬升改造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现今有利砂岩主要形成于水下分流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孔隙特征 成因机制 凉高山组 侏罗系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重力流砂岩长石溶蚀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祝海华 张秋霞 +4 位作者 董国栋 商斐 张釜源 赵晓明 张喜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及溶蚀实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重力流砂岩中长石溶孔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明确长石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为预测优质储集层分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研究区... 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及溶蚀实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重力流砂岩中长石溶孔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明确长石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为预测优质储集层分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研究区长7段砂岩中的长石经历3类成岩作用:长石次生加大、黏土以及方解石的交代、长石碎屑的溶蚀作用。(2)长7段致密砂岩中的长石溶蚀主要源于有机酸溶蚀,此外还受长石类型、长石早期蚀变程度以及砂岩中云母碎屑对有机酸的缓冲作用影响。(3)不同长石的溶蚀程度不同,表现为钾长石较斜长石易溶蚀,钾长石中正长石较微斜长石易溶,未蚀变的长石较早期高岭土或绢云母化的长石易溶蚀。(4)溶蚀实验显示云母的存在会抑制长石溶蚀,相同质量的云母对有机酸的消耗能力明显强于长石。(5)在云母含量低的情况下,长7段砂岩长石溶孔较为发育,储集层物性得以改善,而云母含量较高的地区长石溶孔则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砂岩 长石差异溶蚀 云母-长石溶蚀实验 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feldspar dissolution in gravity flow sandstone of Chang 7 Member,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Ordos Basin,NW 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zhu haihua ZHANG Qiuxia +4 位作者 DONG Guodong SHANG Fei ZHANG Fuyuan ZHAO Xiaoming ZHANG X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eldspar dissolution pores and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reservoir in gravity flow sandstone of the 7^(th)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Chang 7 Memb...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eldspar dissolution pores and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reservoir in gravity flow sandstone of the 7^(th)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Chang 7 Member)in the Ordos Basin,thin section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spectrum analysis,X-ray diffraction whole rock analysis,and dissolution experiments a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factors of feldspar dissolution pores.The results show that:(1)Three types of diagenetic processes are observed in the feldspar of Chang 7 sandstone in the study area:secondary overgrowth of feldspar,replacement by clay and calcite,and dissolution of detrital feldspar.(2)The feldspar dissolution of Chang 7 tight sandstone is caused by organic acid,and is further affected by the type of feldspar,the degree of early feldspar alteration,and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mica debris on organic acid.(3)Feldspars have varying degrees of dissolution.Potassium feldspar is more susceptible to dissolution than plagioclase.Among potassium feldspar,orthoclase is more soluble than microcline,and unaltered feldspar is more soluble than early kaolinized or sericitized feldspar.(4)The dissolution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mica can hinder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Mica of the same mass has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capacity to consume organic acids than feldspar.(5)Dissolution pores in feldspar of Chang 7 Member are more abundant in areas with low mica content,and they improve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while in areas with high mica content,the number of feldspar dissolution pore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flow sandstone differential feldspar dissolution mica-feldspar dissolution experiment Chang 7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能力验证的方法比对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平洋 谭静 +1 位作者 朱海华 周莉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实验过程中影响霉菌和酵母计数的因素,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参照能力验证参考指导书和GB 4789.15—2016,以不同的实验人员和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比对,对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检验和计数,把测试结果换算... 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实验过程中影响霉菌和酵母计数的因素,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参照能力验证参考指导书和GB 4789.15—2016,以不同的实验人员和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比对,对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检验和计数,把测试结果换算成对数形式,计算Z值,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编号为22-C203样品上报的结果为4 200 CFU/mL,22-V106上报的结果为410 CFU/mL,取得的Z值分别为0.1和-0.4,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表明实验室具备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测能力,提升了实验室内部体系管理水平,也为之后参加此项能力验证的实验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计数 酵母计数 能力验证 方法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轨道周期及火山活动对中上扬子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有机碳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喜 张廷山 +6 位作者 赵晓明 祝海华 MIHAI Emilian Popa 陈雷 雍锦杰 肖强 李红佼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2-744,共13页
基于野外露头资料,通过旋回地层学、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运用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及化学风化指标数据序列,滤波输出记录在沉积物中的天文轨道参数,探讨天文轨道周期变化及火山活动对中上扬子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有机碳聚集的影响。研究表... 基于野外露头资料,通过旋回地层学、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运用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及化学风化指标数据序列,滤波输出记录在沉积物中的天文轨道参数,探讨天文轨道周期变化及火山活动对中上扬子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有机碳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天文轨道周期驱动下的气候变化控制不同级次海平面波动,斜率周期调制的气候变化驱动海洋温盐循环,将位于高纬度区营养物质向中低纬度区转移,温盐循环是低纬度扬子区海洋生产力的主要动力。赫南特晚期海洋生产力指标Ba/Al及Ni/Al值显示,火山活动对海洋生产力贡献有限,对有机碳保存效率有显著影响;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指标Th/U、V/Cr及V/(V+Ni)值显示,火山活动与古海洋含氧量有显著关系,火山活动通过调节大洋含氧量来控制有机碳的保存效率,不同地区火山活动强度的差异是有机碳差异保存的重要因素。天文轨道周期驱动的有机碳输入动力及火山活动影响有机碳保存效率,二者耦合控制中上扬子区有机碳聚集。图10参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有机碳聚集 化学风化指标 温盐循环 火山活动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跃明 文龙 +7 位作者 王兴志 洪海涛 祝海华 熊钰 李明秋 路俊刚 曾德铭 杨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2,共11页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分布的主要层系之一,但由于钻探、测试效果均较差,急需开展有利层段地质特征和勘探有利区优选等研究工作。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录井及地球物理等资料研究了大安寨段页岩油气地质特...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分布的主要层系之一,但由于钻探、测试效果均较差,急需开展有利层段地质特征和勘探有利区优选等研究工作。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录井及地球物理等资料研究了大安寨段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分析了页岩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优选了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安寨段为一套介壳石灰岩与黑色页岩的混积地层,页岩矿物类型以黏土为主,其次为石英、方解石,少量长石、黄铁矿,脆性矿物含量中等;②孔隙类型以无机孔隙为主,含少量有机孔,发育介壳壳缘缝、节理缝等多尺度裂缝,物性随介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③页岩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TOC平均值为1.34%,有机质类型以混合型为主,少量腐泥型和腐殖型,R_(o)平均值为1.11%,热演化程度南低北高,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含油性中等,氯仿沥青“A”含量平均为0.26%;④热解游离烃S1值平均为1.27 mg/g,OSI平均值为84.35 mg/g,页岩油气富集的烃源下限是TOC>1.5%,R_(o)>0.9%,纵向上排烃效率较低,含油指标较高段(OSI>100 mg/g)主要分布于厚层页岩中部;⑤可动油饱和度普遍小于20%,受纹理缝和页理缝影响,石灰岩—页岩互层型、页岩夹石灰岩型样品的油可动性好于石灰岩和页岩。结论认为,大安寨段页岩层系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潜力,高生烃品质、多尺度裂缝以及高地层压力是盆地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有利油气勘探区主要分布于川中地区三台—仪陇以及南充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安寨段 页岩油气 储层特征 含油性 可动流体 OSI 有利目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黑色页岩孔隙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9
8
作者 祝海华 陈琳 +8 位作者 曹正林 王明磊 洪海涛 李育聪 张芮 张少敏 朱光仪 曾旭 杨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5-1126,共12页
为研究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电镜、显微荧光、物性分析、氮气吸附、有机碳及热解等测试手段,开展页岩层系的储集空间、物性、含油性分析,并讨论了微观特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大安... 为研究川中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电镜、显微荧光、物性分析、氮气吸附、有机碳及热解等测试手段,开展页岩层系的储集空间、物性、含油性分析,并讨论了微观特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储集空间包括微裂缝和孔隙,微裂缝主要为页理缝和介壳方解石解理缝,孔隙以粘土孔隙为主,其次为介壳方解石晶间孔、自生石英晶间孔,少量有机质孔、黄铁矿晶间孔。②大安寨段页岩油储层具有孔径-孔隙度负相关特征,即页岩孔隙度高(平均5.69%),粘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孔径小,孔隙与页理缝组成水平孔缝系统;介壳灰岩孔隙度低(平均3.27%),介壳方解石、石英晶间孔比例增加,孔径大,孔隙与解理缝形成网状的孔缝系统。③油相微观赋存具有较强非均质性,表现为富有机质页岩段含油性(热解游离烃含量S_(1)、油饱和度指数OSI)好,但油相分散分布于粘土微小孔隙中,显微荧光弱,流动性差;孔径大的介壳方解石/石英晶间孔隙、解理缝以及页理缝中烃类更富集,显微荧光强。④微裂缝对烃类的微观富集至关重要。油气生成之后优先进入页理缝,并在页理缝附近的介壳方解石孔缝系统中富集,而距离页理缝较远的介壳方解石孔隙含油性变差,建议以孔径和微裂缝发育程度作为大安寨段页岩油有利层段优选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 孔隙特征 孔缝系统 页岩油 大安寨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变革背景下护士长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华玲 朱海华 +1 位作者 杨银玲 陈愔愔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变革背景下护士长的工作体验,为医院管理者对护士长进行针对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以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方式对10名护士长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形成主题。结果提炼出5个主题... 目的探讨组织变革背景下护士长的工作体验,为医院管理者对护士长进行针对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以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方式对10名护士长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形成主题。结果提炼出5个主题: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适应性调整管理方法;管理压力较大;工作家庭冲突明显;支持需求明确。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组织变革给护士长管理带来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帮助护士长积极寻求减轻工作压力的有效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长 组织变革 管理压力 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侏罗系致密页岩油储层方解石沉淀模式及油气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明友 岳怀海 +5 位作者 刘小洪 张芮 王兴志 祝海华 王委委 李沛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49-3461,共13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页岩油储层中页岩与介壳灰岩不等厚互层为有利岩性组合层段,该段页岩中发育不同结构特征的水平状方解石脉,介壳灰岩中亦发育多期方解石胶结物,然而成形机制不明确。本文结合系统显微薄片观察、电子探针成分... 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页岩油储层中页岩与介壳灰岩不等厚互层为有利岩性组合层段,该段页岩中发育不同结构特征的水平状方解石脉,介壳灰岩中亦发育多期方解石胶结物,然而成形机制不明确。本文结合系统显微薄片观察、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等,综合方解石产状、主量元素及共生矿物特征,探讨湖相致密页岩油储层中方解石沉淀模式及与油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广泛发育沿水平缝分布的叠锥状、纤维状、壳−核结构方解石脉及薄层介壳灰岩夹层,不同结构特征的水平方解石脉均为流体超压作用的产物;而介壳灰岩夹层显现的不同成岩演化序列亦与由超压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有关;有机质生烃及其副产品有机酸的存在共同影响介壳演化及方解石的沉淀过程,其中,最大湖泛面附近具最大TOC质量分数(w(TOC))页岩中的介壳灰岩夹层经历了强烈的有机酸溶解−方解石再沉淀作用,最终导致溶蚀孔缝中方解石与大量矿物沥青及固体沥青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致密页岩油 流体超压 方解石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集层的二元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祝海华 张廷山 +3 位作者 钟大康 李耀羽 张婧璇 陈晓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0-1228,共9页
利用薄片、物性、含油饱和度、压汞数据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物性、含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致密砂岩具有二元孔隙结构特征:当孔喉半径大于峰值半径时,孔隙结构近似于串珠模型,孔隙半径明显大于喉道... 利用薄片、物性、含油饱和度、压汞数据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物性、含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致密砂岩具有二元孔隙结构特征:当孔喉半径大于峰值半径时,孔隙结构近似于串珠模型,孔隙半径明显大于喉道半径,不具备分形特征,孔喉体积由孔隙体积决定;当孔喉半径小于峰值半径时,孔隙结构为毛细管模型,孔隙半径与喉道半径相近,具有分形特征,孔喉体积由喉道半径决定。大于峰值半径的孔喉发育程度是造成致密砂岩孔渗变化的主要因素,油相也主要赋存于该部分孔喉中;小于峰值半径的孔喉(包括未进汞孔喉)贡献主要的储集空间,但相对稳定,对物性变化影响小,与含油饱和度也缺少相关性。大孔喉主要由次生孔隙和粒间孔组成,预测致密砂岩物性时,应着重分析致密储集层中粒间孔隙、溶蚀孔隙等大孔隙而非微小孔隙的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储集层 分形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复杂构造区震旦系-寒武系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虎威 祝海华 +3 位作者 刘竞 梁静 舒晓燕 范存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5期46-51,56,共7页
通过对川西南地区构造形态、断裂特征、地层出露情况及盖层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油气显示、压力系数、地层水矿化度及水型等生产动态,开展油气保存条件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建立川西南地区油气保存条件评价体系,进... 通过对川西南地区构造形态、断裂特征、地层出露情况及盖层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油气显示、压力系数、地层水矿化度及水型等生产动态,开展油气保存条件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建立川西南地区油气保存条件评价体系,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川西南震旦系-寒武系油气保存条件较差的地区多分布在盆缘-盆外的构造变形强烈区或深大断裂发育区,且大面积出露下古生界地层,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盆内受构造运动作用影响小,且断裂发育程度低、断距小、切穿层位较少、油气保存条件好,有利于油气成藏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地区 构造运动 断裂特征 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云制造背景下用架构驱动的建模方法探讨数字孪生企业 被引量:2
13
作者 聂庆玮 朱海华 +3 位作者 唐敦兵 王立平 宋家烨 刘长春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3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日益动态竞争的制造、商业和工业环境所要求的云制造,导致了“数字孪生企业”的形成。为了用体系结构驱动的建模方法探索数字双胞胎企业,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孪生企业体系结构的基本要素,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将这些要素聚合形成资源,并动态... 日益动态竞争的制造、商业和工业环境所要求的云制造,导致了“数字孪生企业”的形成。为了用体系结构驱动的建模方法探索数字双胞胎企业,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孪生企业体系结构的基本要素,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将这些要素聚合形成资源,并动态连接到云制造平台。然后结合数字双胞胎技术,进一步细化企业的一般活动,形成体系结构的主要操作流程。最后,本文对数字孪生企业参与云制造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企业能够对自身的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管控,企业内部的生产数据流得以被进一步利用,使得生产过程得到了优化。同时,企业的制造资源能够实时接入网络化制造平台,更好地获取适合生产的个性化订单。本文通过构建多智能体运行框架,优化企业参与网络化生产活动的流程,使得企业本身的数字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制造 数字孪生 多智能体 企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云母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家锐 祝海华 +1 位作者 冯小哲 马小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199,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研究目标。文中通过岩石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取心和测井资料,研究了延长组长7段的云母类型、体积分数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目的层致密砂岩主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是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研究目标。文中通过岩石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取心和测井资料,研究了延长组长7段的云母类型、体积分数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目的层致密砂岩主要发育黑云母、水云母和绢云母;云母分布受控于母岩性质和沉积环境,云母体积分数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最高,主要与陆源差异和沉积环境有关;云母具有破坏储层储集空间的作用,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云母体积分数对储层的影响有差异;与云母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交代作用和蚀变作用。该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的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副溶血弧菌OMPK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晓瑞 邱红玲 +6 位作者 王寿利 朱海华 周莉 平洋 谭静 王永 王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9-325,共7页
制备全长和截短的弧菌外膜蛋白K(outer membrane protein K,OMPK),纯化后的OMPK免疫6~8周雌性BALB/c小鼠,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小鼠的血清效价,结果表明全长OMPK重组蛋白制备的血... 制备全长和截短的弧菌外膜蛋白K(outer membrane protein K,OMPK),纯化后的OMPK免疫6~8周雌性BALB/c小鼠,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小鼠的血清效价,结果表明全长OMPK重组蛋白制备的血清效价是截短OMPK1重组蛋白制备血清效价的128倍。通过全长的OMPK重组蛋白制备多株用于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单克隆抗体,用生物素(biotin)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间接夹心ELISA实验结果表明:只有VP3-biotin和VP16-biotin与其他单克隆抗体配对检测不同的副溶血弧菌菌株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及良好的特异性,并且在检测其他种属20株菌时无交叉反应。VP16(Fab)-biotin/VP3检测副溶血弧菌时较VP16-biotin/VP3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该方法用于检测海鲜样品时,VP16-biotin/VP3检测三文鱼(5~10 CFU/25 g)和血蚶样品为副溶血弧菌阳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副溶血弧菌间接夹心ELISA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弧菌外膜蛋白K 单克隆抗体 间接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薄板结构振动功率流可视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海华 孟帆 宋汉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3-80,共8页
通过振动功率流法研究了薄板结构振动能量的传递特性,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对功率流进行可视化。结构振强定义为薄板结构单位截面上的功率流,考虑各方向上的内力及质点响应,其矢量场能够清楚指明功率流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对振强及... 通过振动功率流法研究了薄板结构振动能量的传递特性,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对功率流进行可视化。结构振强定义为薄板结构单位截面上的功率流,考虑各方向上的内力及质点响应,其矢量场能够清楚指明功率流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对振强及其散度场的可视化,可以直观表征结构能量的传递路径及振源位置。基于实验方法的结构振强测量,涉及被测结构表面位移场及速度场的空间导数,因此实验精度高度依赖于测量方法的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视觉测量分析手段,可对被测结构实现空间高分辨率的全场测量,且不改变系统固有特性。获得薄板结构的全场位移及速度响应,并基于空间傅里叶变换方法,在波数域上实现对空间域数据的微分计算,得到结构振强场。该研究通过对结构振强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对薄板结构振动能量传递路径及振源的可视化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DIC) 功率流 空间傅里叶变换 能量传递 振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实验的空间域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海华 孟帆 宋汉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6,88,共7页
通过二维傅里叶连续延拓联合波数域低通滤波的方法,对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所得位移场进行去噪重构,通过对薄板结构的工况模态分析,验证空间域信号去噪方法的有效性。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结果为结构表面的全场位移响应,因相机本底噪声等因... 通过二维傅里叶连续延拓联合波数域低通滤波的方法,对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所得位移场进行去噪重构,通过对薄板结构的工况模态分析,验证空间域信号去噪方法的有效性。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结果为结构表面的全场位移响应,因相机本底噪声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在位移场测量结果中引入的空间域噪声不可忽略。通过对去噪重构后的时序位移场进行互相关函数计算,使用ERA算法辨识得到薄板的前5阶模态参数,与有限元计算模态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数字图像相关 傅里叶连续延拓 波数域 空间去噪 工况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检测乳与乳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海华 谭静 +5 位作者 平洋 周莉 胡桂芳 王法云 王慧 王永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5-58,共4页
研究一种可以快速富集乳与乳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用于缩短乳与乳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时间,提高方法检出限。通过对样品缓冲液种类及浓度的选择,微孔滤膜材质和孔径的选择,样品中大分子干扰物质方式的去... 研究一种可以快速富集乳与乳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用于缩短乳与乳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时间,提高方法检出限。通过对样品缓冲液种类及浓度的选择,微孔滤膜材质和孔径的选择,样品中大分子干扰物质方式的去除方法选择,洗脱液种类及浓度的选择,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确定乳与乳制品快速富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条件,并将该方法与国标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确定其准确性和灵敏性。结果表明,用5 mL洗脱液(7 mL 0.02 mol/L PBS+3 mL李氏增菌肉汤LB3),得到样品富集待测液,用于乳与乳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检测效果最佳。建立了最佳的乳与乳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时间从4~7 d缩短至60 min,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与乳制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富集 快速检测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S-pMS02发酵制备磷脂酶D的关键技术研究
19
作者 王鋆坦 朱海华 +5 位作者 张梦雪 郭碧珊 许君 刘红伟 王法云 王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8-144,共7页
实验室前期构建了重组链霉菌菌株S-pMS02用于高效分泌表达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但是其PLD产量依然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PLD产量,该研究对S-pMS02的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了探索,并改进了制备工艺。结果显示,该菌... 实验室前期构建了重组链霉菌菌株S-pMS02用于高效分泌表达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但是其PLD产量依然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PLD产量,该研究对S-pMS02的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了探索,并改进了制备工艺。结果显示,该菌株最适发酵产酶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硫酸铵酪蛋白氨基酸复合物,此外1.5 g/L的Mg^(2+)能显著提高PLD的产量。在接种孢子浓度为1×10^(5)个/mL,发酵温度为32℃,发酵6 d时PLD酶活力达到最高,为25.56 U/mL。通过在发酵制备过程中使用剪切搅散和保温装置,进一步将PLD产量提升至33 U/mL,为最初的2倍。该研究的结果为促进PLD的生产以及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D 重组链霉菌 发酵优化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Mixed⁃Flow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Combined Processing Constraints 被引量:4
20
作者 zhu haihua ZHANG Yi +2 位作者 SUN Hongwei LIAO Liangchuang TANG Dunbi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1年第3期415-426,共12页
The 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FJSP)with combined processing constraints is a common scheduling problem in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s.However,traditional methods for classic FJSP cannot be directly applied.... The 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FJSP)with combined processing constraints is a common scheduling problem in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s.However,traditional methods for classic FJSP cannot be directly applied.Targeting this problem,the process state model of a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 is analyzed.On this basis,a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mixed-flow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combined processing constraint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FJSP.Then,a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with multi-segment encoding,crossover,and muta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 problem.Finally,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production workshop of missile structural components at an aerospace institute to verify its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flow production 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FJSP) genetic algorithm ENCO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