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小脑灰质髓鞘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1
作者 李斌 胡敏 +3 位作者 杨罗东 张子维 胡媛媛 张桂青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83-2190,共8页
目的使用T1加权(T1w)和T2加权(T2w)的比值图像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C)小脑灰质髓鞘含量及灰质体积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0例PTSD患者(PTSD组)... 目的使用T1加权(T1w)和T2加权(T2w)的比值图像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C)小脑灰质髓鞘含量及灰质体积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0例PTSD患者(PTSD组)及30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HC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PTSD组和HC组的认知功能,随后进行磁共振(MRI)扫描;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小脑灰质区域T1w/T2w比值和灰质体积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探索其组间差异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PTSD组左侧小脑灰质T1w/T2w比值降低(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PTSD组T1w/T2w比值减少区域同时存在灰质体积减少(voxel P<0.005,cluster P<0.05,GRF校正);相关性分析显示,PTSD组左侧小脑灰质T1w/T2w比值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结论PTSD患者左侧小脑灰质区域髓鞘含量及灰质体积减少,且髓鞘和体积减少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T1w/T2w比值为PTSD患者髓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T1加权/T2加权 髓鞘 小脑 灰质体积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减轻抗生素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并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研究
2
作者 马微微 吴金富 +2 位作者 赵伊阳 张紫薇 黄莉莉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0,3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剂量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对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及内在机制,试验将60只BALB/c小鼠分成5组,第1周向小鼠灌胃盐酸林可霉素建立肠道菌群紊乱模型,第2周对模型小鼠进行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干预治疗,干预结束后... 为探究不同剂量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对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及内在机制,试验将60只BALB/c小鼠分成5组,第1周向小鼠灌胃盐酸林可霉素建立肠道菌群紊乱模型,第2周对模型小鼠进行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干预治疗,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粪便中肠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评价小鼠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同时收集各组小鼠血液、结肠组织进行肠道通透性、组织病理学、肠道屏障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模型组,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治疗组不同程度改善了盐酸林可霉素诱导的体质量减少、肠道组织结构损伤,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丰度提高,并抑制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定植,高剂量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均趋向于空白组水平。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由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 肠道菌群 紧密连接蛋白 肠道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来自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3
作者 李彦 章紫微 付文宇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53,共10页
自贸区是中国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011—2021年全国267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 自贸区是中国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011—2021年全国267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内循环的促进作用较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创业活力和推动产业升级来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越完善,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沿海和内陆地区设立自贸区的实施效果优于沿边地区,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设立自贸区效果要优于非国家级城市群城市。从批复时间看,自贸区设立批次越早,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驱动作用越大。由此,从推进自贸区差异化建设、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提升片区创业活力、加快数字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双循环 数字基础设施 创业活力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MCNN-MMLP双残差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凯峰 吐松江·卡日 +2 位作者 张紫薇 马小晶 王志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为了解决负荷特性复杂导致负荷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GWO-VMD和级联MCNN-MMLP双残差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由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GWO)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对原始负荷数... 为了解决负荷特性复杂导致负荷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GWO-VMD和级联MCNN-MMLP双残差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由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GWO)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对原始负荷数据进行处理,降低原始负荷数据的复杂程度。其次,使用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MCNN)和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ion,MLP)结合的双残差神经网络对各个模态进行迁移学习训练和预测,并在MLP网络中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弥补网络信息瓶颈问题。最后,再次使用MCNN-MMLP双残差模型对初步预测的误差进行预测并校正初值,从而进一步提升预测精确度。通过对实际负荷数据进行分析,本模型的均方误差为5.024(MW)^(2)、均方根误差为2.241 MW、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160%,决定系数为0.996,各性能指标均优于其他传统及智能负荷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双残差神经网络 多头注意力机制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T-RAA)快速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5
作者 于娜 赵爱云 +8 位作者 黄春媛 马佳镁 张紫薇 范悦轩 郑佳馨 张艳 刘光亮 齐萌 曹宗喜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753,共6页
【目的】针对PRRSV Nsp2基因建立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T-RAA)荧光法快速检测方法。【方法】设计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毒株引物及探针,检测RT-RA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等。【结果】方法与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 Bartha-K61)、猪... 【目的】针对PRRSV Nsp2基因建立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T-RAA)荧光法快速检测方法。【方法】设计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毒株引物及探针,检测RT-RA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等。【结果】方法与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 Bartha-K61)、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Purdue)、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 LJX)的核酸均无交叉反应;方法对高致病性毒株最低检出限为1.71×10^(1) copies/μL,对经典株最低检出限为2.19×10^(3) copies/μL。高致病毒株方法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100%;经典株方法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100%,2种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建立的PRRSV RT-RAA荧光法可以区分2种不同的毒株并且特异性良好、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于呼吸综合征病毒 RT-RAA NSP2基因 特异性 敏感性 高致病毒株 经典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调控CUMS大鼠骨骼肌UPRmt改善抑郁样行为
6
作者 梁家任 韩雨梅 +4 位作者 包春辉 张子威 田俊生 杨永红 向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目的探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调控骨骼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 protein reaction,UPRmt)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抑郁样行... 目的探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调控骨骼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 protein reaction,UPRmt)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6~8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模型(M)、HIIT+对照(HC)和HIIT+模型(HM)组。模型组与HIIT+模型组接受8周CUMS建立抑郁模型,HIIT+对照组与HIIT+模型组进行为期4周、每周5 d的HIIT干预,运动方案采用3 min高速(85%~90%Smax)结合1 min低速(50%~55%Smax)无间歇重复训练(规定Smax为最大训练速度)。第4周和第8周评价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末次行为学测试24 h后进行组织取材,透射电镜检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ELISA测定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激活转录因子5(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5,ATF5)、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和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穿越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爱率、AT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受损线粒体数量、ROS含量、ATF4、ATF5、CHOP、HSP60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2)4周HIIT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HIIT+对照组大鼠ATP含量、ATF4、ATF5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P<0.01),CHOP和HSP60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HIIT+模型组大鼠穿越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爱率、ATP含量、ATF4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受损线粒体数量、ROS含量、ATF5、CHOP、HSP60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3)经4周HIIT干预后,CUMS大鼠穿越格数与ATF4蛋白表达、ROS含量与CHOP蛋白表达、受损线粒体数量和ATF5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75,P<0.01;|r|>0.75,P<0.05);直立次数与ATF5和HSP60蛋白表达、穿越格数和糖水偏爱率与CHOP和HSP60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75,P<0.05)。结论4周HIIT干预通过调控骨骼肌UPRmt,改善其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减轻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IT 线粒体功能 UPRmt 抑郁症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余字井地区中浅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7
作者 张紫薇 刘峻桥 +4 位作者 李娇娜 胡欣蕾 吴昊 吕延防 蒋飞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松辽盆地南部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浅层多套含油层系,断裂是油气垂向多层位富集的主要输导通道。通过三维地震解释,结合钻井分析资料和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开展了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 松辽盆地南部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浅层多套含油层系,断裂是油气垂向多层位富集的主要输导通道。通过三维地震解释,结合钻井分析资料和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开展了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盆地断陷阶段的断裂规模大、活动性强,以张性正断层为主;坳陷阶段的断裂密集带内部构造样式继承了断陷阶段的基本格局,剖面上呈V字型和阶梯状,表现出典型的张性和张扭特征;反转阶段产生了大量褶皱、隆升和构造反转,并发育逆断层。油源断裂可划分为分段生长型和贯通型2种类型。(2)断裂输导油气可分为4种形式,分别为沿断层垂向向上、沿断层垂向向下(倒灌输导)、横穿断层面(侧接输导)及沿断层走向。扶余油层的油气输导以侧接和倒灌为主,受控于断裂错断的地层厚度和砂地比,侧接输导形成了扶余油层上部FⅠ和FⅡ油组,少数油气输导至FⅢ油组,倒灌输导主要适用于分段生长型油源断裂,扶余油层4个油组皆有分布。(3)高台子油层和葡萄花油层的形成以向上输导和侧接输导为主,前者形成的油层分布广泛,而后者形成的油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带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向上输导 倒灌输导 侧接输导 扶余油层 高台子油层 葡萄花油层 中浅层 余字井地区 松辽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异常场景数据缺失的负荷超短期预测
8
作者 李加文 孙永辉 +2 位作者 王森 章子玮 王瑶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3-143,共11页
受能源转型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影响,包含特殊模式的异常场景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日益严重。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计及异常场景数据缺失的负荷超短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局部差异和全局差异的多尺度框架提取异常场景,根据异... 受能源转型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影响,包含特殊模式的异常场景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日益严重。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计及异常场景数据缺失的负荷超短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局部差异和全局差异的多尺度框架提取异常场景,根据异常场景日期信息引入缺失值,并使用二元掩码矩阵控制缺失率,仿真异常场景数据缺失;然后,结合时序相关性,通过改进后的截断反距离权重(CIDW)插补方法自动识别缺失数据进行插补;最后,针对插补后数据,构建基于时域卷积网络(TCN)与标量长短期记忆(sLSTM)网络的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预测,并设置数据随机缺失场景下不同缺失率来验证模型泛化能力。通过不同场景和不同模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部分指标相较于对比模型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异常场景 数据缺失 插补 多尺度提取框架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9
作者 张紫薇 黄春媛 +4 位作者 于娜 郑佳馨 张艳 刘光亮 曹宗喜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6-1292,共7页
【目的】开发研究一种临床上快速、简单和准确的检测PRRSV的方法。【方法】该研究建立一种基于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荧光检测PRRSV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针对PRRSV ORF4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果】荧光RT-RAA检测可在41℃... 【目的】开发研究一种临床上快速、简单和准确的检测PRRSV的方法。【方法】该研究建立一种基于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荧光检测PRRSV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针对PRRSV ORF4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果】荧光RT-RAA检测可在41℃下用引物和探扩增20 min,通过荧光定量PCR仪实时观察结果。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与其他猪病原体无交叉反应。【结论】使用荧光RT-RAA和PCR检测180份样品,两种方法之间的符合率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ORF4 RAA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服役对渗透修复材料长期疏水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紫薇 王建乐 +5 位作者 蒋达飞 徐强 王盼 叶青 蔡雪瑶 李元贝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2-428,共7页
海洋工程结构面临严峻的氯盐腐蚀威胁,渗透修复材料因其特殊疏水阻氯性能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选取三种渗透修复材料处理试样在舟山与三亚进行120 d实海暴露实验,通过吸水率、透水性、电通量、氯离子浓度及表面形貌来评估其在海洋环境下... 海洋工程结构面临严峻的氯盐腐蚀威胁,渗透修复材料因其特殊疏水阻氯性能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选取三种渗透修复材料处理试样在舟山与三亚进行120 d实海暴露实验,通过吸水率、透水性、电通量、氯离子浓度及表面形貌来评估其在海洋环境下的长期疏水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在舟山大气区服役120 d后,1号和3号渗透修复材料处理后的试样仍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能,其中吸水率较未处理对照组降低超过40%,透水性测试液面下降幅度减少了65%,电通量大幅下降。舟山潮差区因海水干湿循环,试样表面缺陷增多,材料疏水性能略降;三亚大气区在高温、紫外照射作用下,材料疏水性能也轻微退化。综上,硅烷类渗透修复材料在海洋大气环境中展现出良好的长期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服役 渗透修复材料 硅烷 疏水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铝对喷射混凝土钙溶蚀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11
作者 张紫薇 牛梦蝶 李国新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1,共8页
为研究硫酸铝(AS)对喷射混凝土钙溶蚀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了含AS水泥砂浆试样在6 mol/L氯化铵溶液中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AS掺量对水泥砂浆试件的钙溶蚀过程有显著影响,掺2%AS有利于延缓砂浆试样在加速溶蚀过程中的性能退化;钙溶... 为研究硫酸铝(AS)对喷射混凝土钙溶蚀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了含AS水泥砂浆试样在6 mol/L氯化铵溶液中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AS掺量对水泥砂浆试件的钙溶蚀过程有显著影响,掺2%AS有利于延缓砂浆试样在加速溶蚀过程中的性能退化;钙溶蚀过程导致水泥水化产物中的氢氧化钙(CH)溶解,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钙矾石(AFt)脱钙,生成易溶的氯化钙,加速水泥石解体;加入AS会改变水泥水化产物的组成与结构,以及水泥石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喷射混凝土的钙溶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溶蚀 硫酸铝 速凝剂 喷射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的大理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模拟分析
12
作者 刘艺璇 杨玉筝 +4 位作者 黄浩 郭先华 詹惠文 张子薇 刘倩辰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2,共11页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护。以大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0、2010、2020年等3期遥感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FLUS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方法,对大理市2000—2030年...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护。以大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0、2010、2020年等3期遥感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FLUS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方法,对大理市2000—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与模拟。结果表明:(1)大理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2000—2020年耕地、草地面积逐年递减,其中耕地减幅16.91%,面积减少67.48km^(2),水域和农村居民点较为稳定,林地、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为明显,增加了52.11 km^(2)。(2)模拟结果显示到2030年,耕地、林地、草地和农村居民点将持续减少,面积分别减少13.41、1.98、7.60和3.94 km^(2),水域将持续保持平稳,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将大幅度增加,面积分别增加5.49和21.24 km^(2)。(3)2000—2020年,城镇用地显现较强聚合性,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呈上升趋势,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力争经济生态共赢;2020—2030年,林地、草地重心往海拔更高、生态更为良好的西南和东北方向迁移,需加强对洱海西岸和南岸的生态保护,加强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S模型 土地利用 标准差椭圆 重心迁移 大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
13
作者 王文静 刘圣乾 +3 位作者 张震宇 高雅宣 张子微 李雷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目的】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发育大规模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目前对其发育规律及成因模式的认识尚存争议。【方法】基于岩心、薄片观察及测录井资料,对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沉积微相及其时空展布进行了研究。【... 【目的】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发育大规模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目前对其发育规律及成因模式的认识尚存争议。【方法】基于岩心、薄片观察及测录井资料,对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沉积微相及其时空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1)研究区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发育8种岩石类型,根据岩性组合识别出礁滩、浅滩—滩间、混积—灰泥坪和风暴—重力流4种沉积微相。(2)该区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时期宏观上为小型构造台地,沉积体系空间发育和展布主要受古地貌和古风场两个因素控制。古地貌决定了沉积微相发育的类型及分布,台地顶部向广阔湖盆方向发育礁滩及浅滩高能相带,而向陆地方向为混积—灰泥坪沉积,东部和南部的台地斜坡风暴—重力流发育。盛行东南风作用下迎风侧和背风侧的水动力差异影响了沉积体系发育,促进台地顶部礁滩复合体及大面积浅滩相带的形成,使高能沉积相带主体垂直风浪呈NE—SW向连片展布,向南和向东规模逐渐扩大。【结论】研究区风浪—地貌联控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对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及有利相带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湖相碳酸盐岩 古地貌 风浪作用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轨喷油器小油量喷射特性优化
14
作者 李春晖 吴小军 +2 位作者 杨贵春 张子威 王祺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42,共6页
针对某共轨喷油器小油量工况MAP单调性差,导致喷油稳定性差、油量控制精度低的问题,建立了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对小油量工况下电磁阀和针阀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得出喷油器小油量工况MAP单调性差的原因:针阀在电磁阀... 针对某共轨喷油器小油量工况MAP单调性差,导致喷油稳定性差、油量控制精度低的问题,建立了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对小油量工况下电磁阀和针阀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得出喷油器小油量工况MAP单调性差的原因:针阀在电磁阀处于完全碰撞状态前开启,随着控制脉宽增加,电磁阀依靠自身惯性与电磁铁碰撞,进而发生速度突变,导致电磁阀和针阀关闭延迟减小,循环喷油量随之下降。从缩短电磁阀开启时间和增大针阀开启延迟两方面对喷油器小油量MAP进行优化,最终选取增大针阀密封锥面直径的方案,在优化小油量喷射特性的同时缩短了标定工况的喷油持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喷油器 小油量工况 喷射特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光栅穿戴指套及手指运动监测
15
作者 闫希研 冯艳 +1 位作者 章紫微 张华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11,共15页
根据手指尺寸的不同,设计出三种规格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穿戴式多关节指套,该指套可以屏蔽温度对FBG的影响。它具有良好的固定耦合性和抗蠕变的能力。建立了多关节手指运动模型;将三种指套穿戴到手指模型和志愿者1、志愿者2的手指上... 根据手指尺寸的不同,设计出三种规格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穿戴式多关节指套,该指套可以屏蔽温度对FBG的影响。它具有良好的固定耦合性和抗蠕变的能力。建立了多关节手指运动模型;将三种指套穿戴到手指模型和志愿者1、志愿者2的手指上进行了关节运动角度标定实验;使用惯性测量单元(IMU)传感器和光纤光栅感知单元进行了人体食指、中指、环指角速度监测的对比实验;利用指套监测三种不同的手势,并结合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了预测分析。模型食指灵敏度对比理论分析的食指灵敏度误差小于7.7%。手指模型相应关节的“正行程”和“反行程”的平均灵敏度大于5.3 pm/°,两名志愿者手指相应关节“正行程”和“反行程”的平均灵敏度大于3.8 pm/°。标定实验研究表明,该指套可以精确监测手指不同关节的运动灵敏度,且可适用于不同人群,指套装置可以屏蔽人体温度的影响。利用Bland-Altman分析方法对对比试验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二者的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证明了光纤光栅感知单元可以对食指、中指、环指的运动进行有效监测。利用指套监测手势,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两名志愿者进行预测分析得到均方误差分别为0.00004和0.000002。综合上述实验研究表明,FBG多关节指套可以精确地监测手指各关节运动角度灵敏度和运动情况,可以利用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穿戴式多关节指套 关节运动灵敏度 手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区域引导的RRT^(*)机械臂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月波 张子炜 +2 位作者 吴磊 刘光辉 徐胜军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07-2421,共15页
针对传统RRT^(*)算法在机械臂路径规划的过程中存在规划效率低、路径质量不佳、机械臂位姿不当等问题,提出一种目标区域引导的RRT^(*)机械臂路径规划算法(TA-RRT^(*))。在传统RRT^(*)算法基础上,引入目标偏向策略并使用球形子集约束采样... 针对传统RRT^(*)算法在机械臂路径规划的过程中存在规划效率低、路径质量不佳、机械臂位姿不当等问题,提出一种目标区域引导的RRT^(*)机械臂路径规划算法(TA-RRT^(*))。在传统RRT^(*)算法基础上,引入目标偏向策略并使用球形子集约束采样,缩小采样范围并使新节点朝向目标点扩展,增强目标导向性;对新节点采用直连策略,让算法可以更快地收敛从而提升路径生成速度。对初始规划路径去除冗余点并使用三次B样条曲线转换成平滑路径,优化了路径质量。对机械臂进行位姿约束,通过机械臂逆运动学判断机械臂连杆位姿可达性,并利用包络盒模型判断机械臂是否与障碍物碰撞。实验结果表明,在二维以及三维场景下,TA-RRT^(*)算法在采样次数、规划时间、路径长度以及平滑度等方面的性能均优于RRT^(*)算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机械臂仿真实验以及在真实环境下的测试结果显示,加入位姿约束后机械臂运行规划好的轨迹时,机械臂各个关节在运行规划路径的过程中并未与障碍物发生碰撞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T^(*)算法 机械臂路径规划 目标区域引导 三次B样条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有效性表征及分级预测
17
作者 张子为 赵雅庆 +4 位作者 黄文科 薛媛竹 潘晓丽 邓宝康 于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3-579,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三叠系致密砂岩油层为例,利用两个截止值将岩石孔隙空间划分为小尺寸孔隙、中等尺寸孔隙和大尺寸孔隙3部分,分别计算了小尺寸中等尺寸和大尺寸孔隙占整个岩石孔隙尺寸的百分比。结合核磁孔隙度、核磁共振T_(2)几...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三叠系致密砂岩油层为例,利用两个截止值将岩石孔隙空间划分为小尺寸孔隙、中等尺寸孔隙和大尺寸孔隙3部分,分别计算了小尺寸中等尺寸和大尺寸孔隙占整个岩石孔隙尺寸的百分比。结合核磁孔隙度、核磁共振T_(2)几何均值,构建了反映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差异的有效性指数,利用其直观定量表征目标储层的有效性。分析了储层有效性指数与米采液指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其将目标储层划分为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储层有效性 分级预测 致密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对氨苄青霉素导致BALB/c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恢复作用
18
作者 马微微 吴金富 +2 位作者 赵伊阳 张紫薇 黄莉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7,49,共7页
利用动物模型评价不同浓度副干酪乳酪杆菌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作用,并且研究剂量效果。将60只BALB/c小鼠分成5组,通过灌胃氨苄青霉素构建肠道菌群紊乱的模型,同时将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以浓度为区分依据,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 利用动物模型评价不同浓度副干酪乳酪杆菌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作用,并且研究剂量效果。将60只BALB/c小鼠分成5组,通过灌胃氨苄青霉素构建肠道菌群紊乱的模型,同时将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以浓度为区分依据,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1.6×10^(6)CFU/只)、中剂量组(1.6×10^(7)CFU/只)和高剂量组(1.6×10^(8)CFU/只),测量小鼠体质量变化,收集小鼠的结肠组织和粪便样本进行长度测量、组织病理学分析、肠道屏障、肠道通透性、肠道微生物群分析以及短链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喂养组显著增加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恢复结肠组织结构,增加肠道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且在中剂量条件下能够很好地维持肠道通道通透性,保持肠道完整性,恢复氨苄青霉素导致的BALB/c小鼠肠道菌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下氮肥水平对秸秆碳固定及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旭超 张紫薇 +6 位作者 王若飞 冯成 曹凑贵 王浩 杨青华 张学林 胡权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6-1565,共10页
土壤有机碳(SOC)库在养分循环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方面起重要作用。为了探究氮肥对秸秆碳在土壤中的转化以及SOC库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向不同施氮水平[0 kg(N)∙hm^(-2)(N0)、120 kg(N)∙hm^(-2)(N120)、240 kg(N)∙hm^(-2)(N240)、3... 土壤有机碳(SOC)库在养分循环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方面起重要作用。为了探究氮肥对秸秆碳在土壤中的转化以及SOC库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向不同施氮水平[0 kg(N)∙hm^(-2)(N0)、120 kg(N)∙hm^(-2)(N120)、240 kg(N)∙hm^(-2)(N240)、360 kg(N)∙hm^(-2)(N360)]的稻田土壤中添加^(13)C标记的小麦秸秆,在水稻成熟后采集土样测定不同碳组分含量以及δ^(13)C值,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结果显示,与N0处理相比,N240和N360处理中SOC显著提高7.8%和7.4%,全氮显著提高37.2%和34.3%,溶解性有机碳显著提高33.7%和48.6%,微生物量碳显著提高97.9%和89.6%;但土壤碳氮比显著降低21.6%和20.0%。相比N0处理,N120处理的SOC、全氮、碳氮比和溶解性有机碳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的含量。此外,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氮肥使细菌含量显著提高24.7%~55.4%,真菌含量显著提高18.3%~30.2%,总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18.1%~45.2%。施用氮肥提高>2000μm和250~2000μm团聚体的占比以及游离态颗粒有机碳(fPOC)和微团聚内颗粒有机碳(iPOC)组分的有机碳储量,同时分别显著增加了fPOC和iPOC组分中δ^(13)C值128.3%~194.8%和105.6%~216.9%。但是在高氮(N360)处理下,除fPOC组分外,其他各有机碳组分储量未持续增加。结构方程表明,施用氮肥可通过增加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中fPOC组分中有机碳储量,或者促进微生物群落活性增加iPOC组分中有机碳储量来提高SOC含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适量氮肥能够促进秸秆碳在土壤中的固定并且增加SO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量 土壤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稳定同位素标记 土壤微生物 秸秆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铁隧道出入口缓冲结构开口率对微压波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浩程 王英学 +2 位作者 古理全 张子为 马伟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3,共11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更多集中在入口缓冲结构,对出口缓冲结构及隧道出入口均设置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控制容积法分析出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关键影响参数。基于LES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关键参数的正确性做出验证。分析隧道出入口对称、非对称设置缓冲结构对微压波特性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单线和双线隧道的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是影响出口缓冲结构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的关键参数,开口率越大,微压波压力最大值越低;2)隧道入口以压力梯度为控制标准设置最优缓冲结构、隧道出口提高缓冲结构开口率的形式,在单线隧道缓冲结构设计中对微压波有更高的缓解率,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越大,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越高;3)双线隧道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设计时,应当增加其总开口率,同时选择小面积、多个数的开口形式并在隧道出入口对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隧道 出口缓冲结构 微压波 控制容积法 出入口缓冲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