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增益三端口直流变换器拓扑及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林国庆 张俊源 曾威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66,共10页
鉴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可再生系统中输出电压过低、受环境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高增益三端口直流变换器及控制策略。该变换器拓扑的3个端口分别连接光伏发电端、储能端和负载端,具有开关器件应力低、各输入源功率可灵活分配、耦... 鉴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可再生系统中输出电压过低、受环境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高增益三端口直流变换器及控制策略。该变换器拓扑的3个端口分别连接光伏发电端、储能端和负载端,具有开关器件应力低、各输入源功率可灵活分配、耦合电感漏感能量可被循环利用等优点。详细分析了该拓扑在各工作模式下的原理和稳态特性,并与现有同类变换器的工作特性进行对比。根据光储供电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变换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流动情况,研究相应的模式运行与切换控制策略。搭建一台300 W的样机进行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换器 能量管理 多输入 高增益 光伏发电 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碰撞波形的某电动汽车前端结构碰撞性能改进
2
作者 唐洪斌 张君媛 +1 位作者 王士彬 余雪婷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6,共5页
为实现电动汽车正面碰撞时车身结构吸能最大化,通过分析汽车最优碰撞波形构型的特点,结合理论和经验公式对汽车前端结构进行设计,同时引入弯折等变形模式,提出基于理论最优波形构型的车身结构正面碰撞性能改进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车... 为实现电动汽车正面碰撞时车身结构吸能最大化,通过分析汽车最优碰撞波形构型的特点,结合理论和经验公式对汽车前端结构进行设计,同时引入弯折等变形模式,提出基于理论最优波形构型的车身结构正面碰撞性能改进方法。结果表明,改进后车体结构的碰撞波形与最优波形构型基本一致,同时乘员胸部加速度明显下降,提高了整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最优碰撞波形 结构改进 前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桨叶扭转角测量方法
3
作者 张俊愿 虞路长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3期60-63,68,共5页
针对直升机桨叶扭转角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技术背景、传统测量方法介绍、测量方法改进和试验结果分析等;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直升机桨叶扭转角测量方法,克服了传统激光三角法无法精确跟踪桨叶测量剖面上变形前后同一点... 针对直升机桨叶扭转角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技术背景、传统测量方法介绍、测量方法改进和试验结果分析等;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直升机桨叶扭转角测量方法,克服了传统激光三角法无法精确跟踪桨叶测量剖面上变形前后同一点的位移等各种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桨叶 扭转角 数字图像相关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撞性的汽车B柱碳纤维加强板优化设计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君媛 姜哲 +1 位作者 李仲玉 赵紫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6-1171,1178,共7页
考虑到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点,本文中将某乘用车B柱原钢材加强板用碳纤维材料替代,并进行优化。首先在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B柱子结构模型的解耦,利用子结构动态模型进行了B柱加强板的材料替换和性能计算,确... 考虑到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点,本文中将某乘用车B柱原钢材加强板用碳纤维材料替代,并进行优化。首先在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B柱子结构模型的解耦,利用子结构动态模型进行了B柱加强板的材料替换和性能计算,确定了初始纤维板铺层和厚度;为充分发挥复合材料可设计性的优势,采用面向复合材料的结构优化方法进行了纤维复合材料的铺层厚度、角度和铺层顺序优化。对比原车结构,在抗撞性不变的前提下,碳纤维B柱加强板取得显著的轻量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侧面碰撞 B柱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工况的乘用车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君媛 刘茜 张乐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52-260,共9页
对影响整车正面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前防撞梁总成中的前防撞横梁和吸能盒,进行轻量化设计。根据前防撞梁总成在整车碰撞中的变形过程、吸能特点以及各部件之间的截面力传递关系,将防撞梁总成从整车碰撞工况下解耦,建立了防撞梁总成独立... 对影响整车正面碰撞性能的重要部件前防撞梁总成中的前防撞横梁和吸能盒,进行轻量化设计。根据前防撞梁总成在整车碰撞中的变形过程、吸能特点以及各部件之间的截面力传递关系,将防撞梁总成从整车碰撞工况下解耦,建立了防撞梁总成独立评价条件;并基于独立评价条件,通过改变结构截面形状与材料,对前防撞梁总成进行轻量化设计,将轻量化方案与整车集成通过Ls-Dyna进行碰撞仿真与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该轻量化方案使碰撞波形、侵入量与平均结构力得到优化,轻量化效果达到30%;因而,该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方案是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被动安全 前防撞横梁 轻量化设计 吸能盒 独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车乘员损伤的尖顶等效方波参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长风 张君媛 +3 位作者 那景新 苏亮 蓝平辉 卢琳兆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5-791,共7页
本文中基于等效方波原理,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某12 m客车正面碰撞加速度波形参数与乘员损伤的关系。首先以座椅滑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3种常用尖顶等效方波(TESW)(上升型、水平型和下降型)的乘员损伤情况。然后,研究下降型TESW回... 本文中基于等效方波原理,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某12 m客车正面碰撞加速度波形参数与乘员损伤的关系。首先以座椅滑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3种常用尖顶等效方波(TESW)(上升型、水平型和下降型)的乘员损伤情况。然后,研究下降型TESW回弹时刻参数t_m对乘员综合损伤WI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12 m客车,下降型TESW优于其他两种等效方波。而在下降波形中,随t_m值增大,WIC呈勺形变化趋势,可拟合成三次回归方程。结合TESW模型简化推导过程可得到WIC最小时刻整车碰撞变形量C与t_m的关系式,为客车结构设计与乘员损伤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有限元法 尖顶等效方波 乘员损伤 综合损伤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碰撞等级预估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洪斌 张君媛 刘国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2-398,共7页
通过NHTSA和IIHS真实正面碰撞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归纳,以及解析求解,分别建立采用C-NCAP评价的100%正面刚性壁障(FRB)碰撞和50%正面可渐进变形移动壁障(MPDB)偏置碰撞,以及采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评价的正面小重叠度壁障(SOB)... 通过NHTSA和IIHS真实正面碰撞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归纳,以及解析求解,分别建立采用C-NCAP评价的100%正面刚性壁障(FRB)碰撞和50%正面可渐进变形移动壁障(MPDB)偏置碰撞,以及采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评价的正面小重叠度壁障(SOB)偏置碰撞中碰撞波形和侵入量的评价方法,可为约束系统的匹配打下良好基础,为车辆获得优异的星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碰撞波形 碰撞等级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谭春玲 刘洋 +2 位作者 黄雪刚 张峻源 罗文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及环境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不仅能够增强土壤肥力,还能固定与降解土壤污染物,从而降低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是驱动土壤元素循环和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动力,也是反映土壤... 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及环境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不仅能够增强土壤肥力,还能固定与降解土壤污染物,从而降低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是驱动土壤元素循环和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动力,也是反映土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生物炭的上述正面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来实现的。而目前对各类生物炭影响下微生物代谢活动存在的差异认识仍不全面,不利于生物炭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因此,考察生物炭的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总结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丰度、多样性、群落结构及活性变化的影响机制:生物炭的多孔结构可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其灰分可为微生物提供养分;高温生物炭可提高酸性土壤pH,这为大部分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生物炭的活性官能团可介导微生物的电子传递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但生物炭含有的多环芳烃(PAHs)、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和重金属等对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因此,本文结合生物炭的原料来源、热解温度等重要因素,深入探究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正面与负面作用;以及生物炭与微生物作用对土壤的肥力提升、污染修复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机制。最后,本文就如何高效应用生物炭提出建议,并对生物炭与微生物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生物 代谢活动 电子传递 土壤养分 土壤污染物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沟油对湘潭海泡石原矿粉体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欧阳东红 周勇 +4 位作者 谭建杰 林伟青 戴维 张俊园 罗文君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4,79,共4页
以地沟油为改性剂,利用催化剂作用,在常温水相条件下对湘潭海泡石原矿粉进行了表面非极性化改性,制备表面疏水的海泡石粉体。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化学滴定及表面电位等测试技术对矿粉物相组... 以地沟油为改性剂,利用催化剂作用,在常温水相条件下对湘潭海泡石原矿粉进行了表面非极性化改性,制备表面疏水的海泡石粉体。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化学滴定及表面电位等测试技术对矿粉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表面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地沟油对海泡石的改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潭海泡石 表面非极性化 地沟油 异相酯化反应 路易斯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地形车速自适应控制技术探讨
10
作者 张俊元 牛天伟 +2 位作者 王亮 王帅 王光德 《物探装备》 2023年第5期314-317,共4页
可控震源主要在沙漠、戈壁、草原以及农田等复杂地形作业,为了保证人员的舒适性和设备的完好性,需要可控震源辅助驾驶系统具有在颠簸地形减速,在平坦地形加速等基本功能,也就是基于崎岖度的车速自适应控制,这部分功能前期还不完善,直接... 可控震源主要在沙漠、戈壁、草原以及农田等复杂地形作业,为了保证人员的舒适性和设备的完好性,需要可控震源辅助驾驶系统具有在颠簸地形减速,在平坦地形加速等基本功能,也就是基于崎岖度的车速自适应控制,这部分功能前期还不完善,直接导致在复杂地表不能使用辅助驾驶系统,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复杂地形特征采用高精度激光和毫米波雷达技术实现地形特征崎岖度量化,建立崎岖度和车速连续数学模型,进而实现崎岖地形的车速自适应控制等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崎岖度 激光雷达 量化 车速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喷射混凝土防钙溶出复合掺和料的配制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茶增云 张俊元 +2 位作者 武东阳 王庆龙 李永健 《公路交通技术》 2023年第3期115-121,共7页
针对隧道出现的钙溶出结晶现象,基于室内试验,通过测定胶砂试件的钙离子溶出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指标,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优选出几种隧道喷射混凝土防钙溶出复合掺和料配方。结果表明:复合掺和料在3种不同... 针对隧道出现的钙溶出结晶现象,基于室内试验,通过测定胶砂试件的钙离子溶出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指标,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优选出几种隧道喷射混凝土防钙溶出复合掺和料配方。结果表明:复合掺和料在3种不同配比下均能改善胶砂试件的钙离子溶出性能,最大提升率为32.41%;3种配比下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均有增强作用,28 d龄期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0.32 MPa,抗折强度也有明显提升效果,较普通胶砂试件增长率为25.4%~33.8%。从微观形貌观察到,掺入复合掺和料的水泥石内部致密,无明显可供侵蚀性介质渗入的毛细通道,水化产物多,且有凝胶体生成,填充了结构孔隙,从机理方面揭示了复合掺和料对隧道防结晶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结晶 防钙溶出 复合掺和料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微观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维互动地图在石油物探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广伟 闫政强 +1 位作者 张俊元 谢小军 《物探装备》 2020年第4期277-280,共4页
奥维互动地图软件是由北京元生华网公司开发的一款全功能、全平台的地图应用软件,它是一款集定位指南、导航、位置分享、运动轨迹记录、实时路况等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地图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设计功能与地理信息展现技术,可满足各行各... 奥维互动地图软件是由北京元生华网公司开发的一款全功能、全平台的地图应用软件,它是一款集定位指南、导航、位置分享、运动轨迹记录、实时路况等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地图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设计功能与地理信息展现技术,可满足各行各业地理信息规划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目前国内复杂地形石油勘探初期的踏勘、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激发点偏移、作业导航等有极大的辅助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奥维互动地图软件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步骤,并且详细地描述了其在石油物探野外施工各个施工环节中的应用及效果,为整个物探队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真正实现了可视化、数字化施工,起到了提质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维互动地图软件 软件功能 数据导入 定位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生成气溶胶的人体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桂叶 黄雪刚 +4 位作者 刘洋 李博文 谭春玲 张峻源 仇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3-210,共8页
农林生物质作为潜在的能源物质,对其固体残留物进行简单处理后可用于能源供应、土壤改良及污染控制,具有较大的经济与环境利用价值。然而,研究表明农林生物质在热解时生成和释放的气溶胶中含有重金属、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多环芳... 农林生物质作为潜在的能源物质,对其固体残留物进行简单处理后可用于能源供应、土壤改良及污染控制,具有较大的经济与环境利用价值。然而,研究表明农林生物质在热解时生成和释放的气溶胶中含有重金属、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多环芳烃(PAHs)、硫氧化物(SO X)、焦油、颗粒物等物质,这些物质与人体接触或被吸入后会通过氧化应激及与生物大分子形成加合物等途径对人体多组织细胞造成损伤,进而威胁人体健康。大量的回收和不当处置农林生物质残渣也会对作业人员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本文综述了农林生物质热解生成气溶胶的毒性机制,系统梳理了不同种类的农林生物质及热解条件对生成的气溶胶组分的影响,重点关注颗粒物粒径及颗粒物吸附的污染物对气溶胶毒性的贡献,以期对未来农林生物质的科学应用及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生物质 热解 气溶胶 影响因素 人体细胞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MD Study of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n H Interacting with SiC (100)
14
作者 SUN Weizhong ZHAO Chengli +2 位作者 zhang junyuan CHEN Feng GOU Fuju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tomic hydrogen and silicon carbid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cus on the effect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n H interacting with silic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tomic hydrogen and silicon carbid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cus on the effect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n H interacting with silicon carbid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tention of H atoms in the sample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surface temperature. The depth profil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ample is modified by H bombardment, and the density of H atoms is greater than those of Si and C atoms near the interface region between the H-containing region and the bulk. However, near the surface region the densities of H, Si and C atoms are almost equivalent. In the modified layer, the bonds consist of Si-C and Si-H and C-H. The fraction of Si-C bonds is the greatest. Only a few C-H bonds are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surface temperature RETENTION atomic density BO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ular Effects on F+ Etching SiC: MD Study
15
作者 CHEN Xu TIAN Shuping +5 位作者 HE Pingni ZHAO Chengli SUN Weizhong zhang junyuan CHEN Feng GOU Fuju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102-1105,共4页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F+ continuously bombarding SiC surfaces with energies of 100 eV at different incident angles at 300 K.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ady-st...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F+ continuously bombarding SiC surfaces with energies of 100 eV at different incident angles at 300 K.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ady-state uptake of F atom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cident angle. With the steady-state etching established, a Si-C-F reactive layer is formed. It is found that the etching yield of Si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C. In the F-containing reaction layer, the SiF species is dominant with incident angles less than 30°. For all incident angles, the CF species is dominant over CF2 and CF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methods plasma etching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