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油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其对产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姜家川地区长8储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波 王建 +3 位作者 于乐丹 王凯泽 董凤娟 刘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姜家川地区长8油藏属于近源富集成藏,是特低孔、超低渗的典型致密油藏,分析储层成岩相类型并寻找受成岩相控制的优质储集体,可为有利储层预测和致密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依据。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等手... 鄂尔多斯盆地姜家川地区长8油藏属于近源富集成藏,是特低孔、超低渗的典型致密油藏,分析储层成岩相类型并寻找受成岩相控制的优质储集体,可为有利储层预测和致密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依据。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等手段,对目的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期次进行了研究,结合油田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不同成岩相的特征、差异及其对产能的影响,预测了有利成岩相带分布。结果表明:长8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等含铁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决定性因素,成岩阶段中的溶蚀作用有利于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能;主要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的晚期,同时部分区域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的早期,主要发育绿泥石膜胶结形成的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相、绿泥石膜和伊利石胶结形成的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相、伊利石胶结形成的长石溶孔相、碳酸盐胶结相等4类成岩相,其中绿泥石膜胶结形成的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相物性最好、产油量最高,该成岩相分布区储集层具有良好的储渗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有利勘探区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岩作用 非均质性 产能 长8致密砂岩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岩石分类及命名方案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彭军 曾垚 +2 位作者 杨一茗 于乐丹 许天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基于国内外细粒沉积岩岩石类型及定名方案的回顾和总结,分析细粒沉积岩的岩矿特征,并对当前岩石分类及定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沿用三级命名法的原则,从粒级和矿物成分两个角度确定细粒沉积岩岩石分类及定名的新方案:①... 基于国内外细粒沉积岩岩石类型及定名方案的回顾和总结,分析细粒沉积岩的岩矿特征,并对当前岩石分类及定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沿用三级命名法的原则,从粒级和矿物成分两个角度确定细粒沉积岩岩石分类及定名的新方案:①以粒级(即砂级、粉砂级、泥级)为3端元,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泥岩和粉砂岩两大类及12种岩石类型;②以矿物成分(即碳酸盐矿物、长英质碎屑矿物、黏土矿物)为3端元,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碳酸盐岩、细粒长英沉积岩、黏土岩及混合细粒沉积岩4大类及18种岩石类型。同时考虑到有机质在非常规油气生成和评价中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第4端元参与定名,并以有机质含量0.5%和2.0%为界,划分出贫有机质、含有机质和富有机质3类。新方案贴近现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解决了细粒沉积岩定名中的概念混淆等问题,为细粒沉积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术语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岩石分类 三级命名法 粒级 矿物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泥页岩地层米氏旋回测井识别及环境响应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樊页1井Es^(4scs)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军 于乐丹 +4 位作者 许天宇 韩浩东 杨一茗 曾垚 王瑜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7-969,共13页
旋回地层学因具备高时间精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沉积地层的高精度地质定年和高分辨率地层划分与对比等研究领域。细粒沉积地层的旋回划分研究由于难度大,一直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樊页1井古近系... 旋回地层学因具备高时间精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沉积地层的高精度地质定年和高分辨率地层划分与对比等研究领域。细粒沉积地层的旋回划分研究由于难度大,一直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樊页1井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Es^(4scs))湖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选取测井数据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作为旋回分析的替代指标,采用频谱分析、小波变换、功率谱估计和滤波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研究层段记录的米兰科维奇旋回(米氏旋回)进行识别;并结合地球化学指标验证测井数据识别旋回的可行性;在米氏旋回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计算了沉积速率;同时,首次在研究区探索性地运用沉积有机质丰度和表征古氧化-还原性的指标探讨了轨道周期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湖相泥页岩沉积旋回明显受米氏旋回控制,包括405.00 kyr偏心率长周期(E1),124.22 kyr偏心率短周期(E2),39.76 kyr斜率周期(O2)以及22.00 kyr岁差周期(P1);②研究层段共识别出6个E1,22个E2,65个O2和110个P1,依据“浮动”天文年代标尺计算出沉积时间为2.73 Myr,平均沉积速率为0.069 m/kyr;③湖相细粒沉积地层有机质丰度及古氧化-还原性变化受天文周期控制;④当偏心率振幅幅度较大且处于最大值时期,地球整体处于间冰期,气候暖湿,易于形成富有机质沉积地层,是页岩油勘探的最有利层段。研究提出的思路和方法为同类型细粒沉积地层的旋回划分与对比、“浮动”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沉积速率的计算以及有机质富集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细粒沉积地层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科维奇旋回 天文年代标尺 沉积速率 轨道周期 环境响应 页岩油勘探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地层学研究程序及其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应用实例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彭军 于乐丹 +2 位作者 许天宇 韩浩东 杨一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2-1308,共17页
天文地层学是基于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研究受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控制形成的沉积地层序列的一门新兴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其应用广泛,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沉积地层序列替代参数的优选及数据处理方法的运用一直是旋回地层学研究的... 天文地层学是基于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研究受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控制形成的沉积地层序列的一门新兴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其应用广泛,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沉积地层序列替代参数的优选及数据处理方法的运用一直是旋回地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和四段天文地层旋回划分的研究及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可知,目前天文地层学研究的沉积地层序列替代参数包括古生物参数、地球物理参数及地球化学参数等;天文旋回识别方法主要有岩性直观识别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轨道周期比值法、天文调谐法和假设检验法是旋回结果检验和调谐的方法。现阶段天文旋回地层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沉积地层序列替代参数的优选及综合运用、多种时频分析方法的优选、旋回划分结果的校准及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从沉积地层序列替代参数选取到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优选再到旋回结果检验的天文旋回研究流程,为将地层划分精细到千年-万年级别的亚米兰科维奇旋回提供一种可以推广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也为其他从事天文旋回的研究者们提供参考和借鉴,共同促进天文地层学的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科维奇旋回 地球轨道参数 沉积地层序列替代参数 时间序列分析 天文调谐 天文地层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长8油藏注水开发中的结垢趋势预测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晓威 徐波 +3 位作者 孙晓光 于乐丹 康万东 张鑫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60-62,共3页
根据西峰油田长8油藏注水开发中的注入水和采出地层水的水质,推断可能存在硫酸盐和碳酸盐结垢趋势。运用Davis-Stiff饱和指数法和Ryznar稳定指数法及热力学溶解度法和Oddo-Tomson饱和指数法,分别预测了碳酸钙及硫酸钙的结垢趋势。预测... 根据西峰油田长8油藏注水开发中的注入水和采出地层水的水质,推断可能存在硫酸盐和碳酸盐结垢趋势。运用Davis-Stiff饱和指数法和Ryznar稳定指数法及热力学溶解度法和Oddo-Tomson饱和指数法,分别预测了碳酸钙及硫酸钙的结垢趋势。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注入水和地层水均存在碳酸钙结垢的趋势;注入水和地层水混合后,存在碳酸钙结垢趋势,而无硫酸钙结垢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水结垢 西峰油田 注入水 地层水 结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classification and naming scheme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被引量:2
6
作者 PENG Jun ZENG Yao +2 位作者 YANG Yiming yu ledan XU Tiany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Based on reviews and summaries of the naming scheme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and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naming of fine... Based on reviews and summaries of the naming scheme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and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naming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are discussed. On this basis,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three-level nomenclature, a new scheme of rock classification and naming for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is determined from two perspectives: First,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are divided into 12 types in two major categories, mudstone and siltstone, according to particle size(sand, silt and mud). Second,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are divided into 18 types in four categories, carbonate rock, fine-grained felsic sedimentary rock,clay rock and mixed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 according to mineral composition(carbonate minerals, felsic detrital minerals and clay minerals as three end elements).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c matter in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generation and evaluation, organic matter is taken as the fourth element in the scheme. Taking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of 0.5% and 2% as dividing points, fine 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organic-poor, organic-bearing,and organic-rich ones. The new scheme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oday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conceptual confusion in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providing a unified basic term system for the research of fine-grained sediment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 rock classification three-level nomenclature particle size mineral com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