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改良材料复配对酸化黄壤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磊 熊涵 +6 位作者 刘彦伶 李渝 张雅蓉 朱华清 黄兴成 杨叶华 舒英格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1-759,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材料复配对贵州酸化黄壤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复合型酸化土壤改良剂的研发及酸化黄壤耕地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优化施肥(T2)、优化施肥+有机替代(T3)、优化施肥+有机替代+生物炭(...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材料复配对贵州酸化黄壤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复合型酸化土壤改良剂的研发及酸化黄壤耕地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优化施肥(T2)、优化施肥+有机替代(T3)、优化施肥+有机替代+生物炭(T4)、优化施肥+有机替代+生物炭+白云石粉(T5)、优化施肥+有机替代+生物炭+白云石粉+其他(微生物菌剂和腐殖酸)(T6)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玉米产量、养分积累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评价不同改良材料复配效果。[结果]与T2处理相比,T3~T6处理籽粒生物量提升7.7%~40.7%,其中T4~T6处理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T4~T6处理秸秆生物量及籽粒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显著提升31.0%~33.4%、69.2%~113.5%、50.0%~82.2%、31.8%~111.4%,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分别显著提升66.3%~165.0%、14.6%~40.7%、134.1%~235.4%,且随改良材料复配种类增多而增大;与T2处理相比,T6处理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穗粗分别显著提高12.3%、15.8%、12.2%、2.7%,土壤pH及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提升8.0%、45.5%、104.9%,且土壤容重显著降低7.7%;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量与土壤养分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积累量影响最大的因子分别为有效磷、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含量。[结论]不同改良材料复配均可不同程度提升玉米产量、养分积累量及土壤养分含量,且随着复配改良材料种类的增加,改良效果不断提升,以优化施肥+有机替代+生物炭+白云石粉+其他(微生物菌剂和腐殖酸)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改良材料复配 玉米 产量 养分吸收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典型黄壤区玉米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王俊 杨叶华 +3 位作者 周磊 熊涵 刘彦伶 李渝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比较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典型黄壤玉米产量、养分累积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农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包括对照(CK)、优化施肥(F1)、优化施肥+中药渣有机肥+微生物菌剂(CMR)、优化施肥+畜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LP... 比较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典型黄壤玉米产量、养分累积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农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包括对照(CK)、优化施肥(F1)、优化施肥+中药渣有机肥+微生物菌剂(CMR)、优化施肥+畜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LPOM)和优化施肥+炭基有机肥(CBOM)。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均能显著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其中,CBOM处理提高效果最显著,与F1处理相比,玉米秸秆重、千粒重和茎粗分别提高了41.18%、27.27%和9.55%。与F1处理相比,CMR、LPOM、CBOM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60.56%、57.49%、69.98%;与F1处理相比,秸秆氮素累积吸收量CMR处理增加了44.77%、LPOM处理增加了23.74%、CBOM处理增加了37.64%,玉米籽粒中氮素累积吸收量CMR处理增加56.86%、LPOM处理增加了49.92%、CBOM处理增加了61.76%。与F1处理相比,CMR、LPOM、CBOM处理均能提高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养分当季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CMR、LPOM、CBOM处理分别提高了60.59%、57.51%、70.00%,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274.41%、260.38%、316.95%,氮肥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77.95%、365.53%、492.24%;磷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60.56%、57.48%、69.98%,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274.30%、260.31%、316.88%,磷肥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3.94%、96.35%、178.39%;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60.56%、56.96%、37.45%,钾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274.32%、259.21%、237.19%,钾肥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30.67%、188.89%、141.55%。较F1处理相比,不同有机肥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土壤养分和pH,但仅CBOM处理下pH呈显著性增加,提高了9.76%。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玉米生物量、养分累积量和土壤养分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均能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促进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和向籽粒的转运,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而生物炭基有机肥综合效果最佳,通过提高玉米生物量,促进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进而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可作为黔中典型黄壤区玉米增产稳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典型黄壤 玉米产量 养分累积量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的十字线检测法
3
作者 王彤 熊晗 +1 位作者 王华鑫 来右丽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3-810,共8页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十字线衍射进行涡旋光束OAM检测的方法,其远场分布中与OAM相关的主亮斑包含了入射光束的大部分能量(50%~84%),且不存在干扰检测的次亮斑。相比之下,传统小孔衍射法中的主亮斑能量比例极低,尤其是7阶拓扑荷以上的远场主...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十字线衍射进行涡旋光束OAM检测的方法,其远场分布中与OAM相关的主亮斑包含了入射光束的大部分能量(50%~84%),且不存在干扰检测的次亮斑。相比之下,传统小孔衍射法中的主亮斑能量比例极低,尤其是7阶拓扑荷以上的远场主亮斑中只包含不到1%的入射光束能量,且拓扑荷级数越高,次亮斑的干扰性越强。因此,十字线测量法对弱涡旋光束的检测尤为适用,这对于远程的自由空间光通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 涡旋光束 轨道角动量 拓扑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问题及调控途径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兴成 杨叶华 +5 位作者 刘彦伶 张雅蓉 朱华清 熊涵 李渝 蒋太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227,共7页
土壤酸化问题正在成为限制茶园土壤健康和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对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机制及调控途径尚缺乏系统性总结,制约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进行重点分析,系统阐述茶园土壤酸化的内部机制和外... 土壤酸化问题正在成为限制茶园土壤健康和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对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机制及调控途径尚缺乏系统性总结,制约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进行重点分析,系统阐述茶园土壤酸化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因素,解析了土壤酸化对茶树生长、土壤元素转化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针对茶园酸化土壤改良目标,提出酸化土壤的有效调控途径,旨在为茶园土壤健康管理和茶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酸化 茶园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代依涵 黄兴成 +8 位作者 刘彦伶 陈卓 陈兴良 张雅蓉 杨叶华 朱华清 熊涵 李渝 蒋太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135,共6页
为综合评价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指导茶园科学施用有机肥。在贵州省湄潭县开展田间试验,以单施化肥(ON0)为对照,设置有机肥氮替代20%(ON20)、40%(ON40)、60%(ON60)、80%(ON80)和100%(ON100)的化学氮肥,... 为综合评价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指导茶园科学施用有机肥。在贵州省湄潭县开展田间试验,以单施化肥(ON0)为对照,设置有机肥氮替代20%(ON20)、40%(ON40)、60%(ON60)、80%(ON80)和100%(ON100)的化学氮肥,分析各处理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有机肥氮替代比例的增加,茶叶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ON20处理最高,较ON0处理增产21.53%。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显著提升了茶叶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叶酚氨比降低,茶叶品质提升。与单施化肥比较,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能够提升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土壤铵态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有所降低。与单施化肥处理比较,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条件下,茶园土壤硝态氮、碱解氮和可溶性总氮含量分别提升21.35%、3.13%和10.73%。因此,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处理,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提升,土壤pH、有机质和氮含量也得到提高,是较优的有机肥配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茶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Dirac半金属的可调控极化偏转器件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嘉豪 熊汉 +1 位作者 李媛 张淮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8-1495,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体Dirac半金属(Bulk Dirac Semimetal,BDS)的动态超材料结构极化偏转器.与传统的极化偏转器不同,该偏转器可以通过改变费米能级来动态控制偏振转换率和不对称传输.模拟结果表明,当BDS的费米能级调整为90 meV时,偏转...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体Dirac半金属(Bulk Dirac Semimetal,BDS)的动态超材料结构极化偏转器.与传统的极化偏转器不同,该偏转器可以通过改变费米能级来动态控制偏振转换率和不对称传输.模拟结果表明,当BDS的费米能级调整为90 meV时,偏转器的偏振转换率在1.085~1.872 THz频率范围内都保持在90%以上(带宽为0.787 THz),在1.159 THz处偏振转换率达到峰值98%.该偏振转换器的不对称传输参数在1.229~1.831 THz大带宽范围内大于60%.本文还研究了偏振旋转角、椭圆度角、表面电流和电场分布情况以阐明该器件的极化转换特性和物理机制;通过施加栅极电压控制BDS费米能级,实现了对该极化偏转器的偏振转换率以及不对称传输的动态调谐.该极化偏转器的可调谐不对称传输特性,为基于动态不对称传输所设计的多路复用器、太赫兹二极管等设备的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偏转 不对称传输 Dirac半金属 可调性 超材料 太赫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兴成 杨叶华 +5 位作者 李渝 刘彦伶 张雅蓉 朱华清 熊涵 蒋太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515,共10页
【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西南地区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为西南稻区土壤培肥和作物产能提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选取10个不同施肥处理:... 【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西南地区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为西南稻区土壤培肥和作物产能提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依托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选取10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平衡化肥(NPK)、25%有机肥替代化肥(3/4NP+1/4M)、50%有机肥替代化肥(1/2NP+1/2M)、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化肥配施(NPK+M),测试各处理2016—2020年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养分,运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估算,采用随机森林回归评估土壤性质对综合肥力的影响,基于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不同施肥管理下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通过路径分析明确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有明显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以N处理最低,NPK+M处理最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各处理(3/4NP+1/4M、1/2NP+1/2M、M、NPK+M)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CK和施化肥处理(N、NP、NK、NPK)(P<0.05,下同)。随机森林回归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分别为32.1%和25.0%。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3/4NP+1/4M和1/2NP+1/2M)和NPK+M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CK、N和NK处理。施用有机肥各处理(3/4NP+1/4M、1/2NP+1/2M、M、NPK+M)在获得水稻高产的同时,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较高;CK、N和NK处理水稻产量较低,且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路径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促进了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提升,并促进作物增产;当季施用氮肥和磷肥促进水稻增产。【结论】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可提升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并维持水稻高产、稳产和可持续性。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黄壤性水稻土综合肥力高低的重要养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稳定性指数 可持续性指数 随机森林回归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饱和大孔隙流双重介质模型的浸水边坡水力响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阙云 熊汉 +1 位作者 刘慧芬 詹小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110,共9页
受地形限制,大量公路、铁路沿库与沿河展线,库(河)水位变化是诱发库岸滑坡的重要因素。目前,边坡渗流研究多集中在非饱和均匀流,对大孔隙边坡非平衡流方面研究仍显滞后。为此,以福建省某一典型库区边坡为例,对比水位上升条件下考虑非饱... 受地形限制,大量公路、铁路沿库与沿河展线,库(河)水位变化是诱发库岸滑坡的重要因素。目前,边坡渗流研究多集中在非饱和均匀流,对大孔隙边坡非平衡流方面研究仍显滞后。为此,以福建省某一典型库区边坡为例,对比水位上升条件下考虑非饱和渗流和非饱和大孔隙流时边坡水分场和稳定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水位上升速率(v)、大孔隙域水力传导系数(Ksf)、两域交界处水力传导系数(Ksa)、土粒中心至大孔隙边界距离(a)、大孔隙体积占比(wf)等对大孔隙边坡稳定系数的影响规律及权重。结果表明:水位上升中,非饱和渗流下边坡内部基质域含水率明显小于非饱和大孔隙渗流下边坡内部基质域含水率。非饱和渗流条件下边坡浅层向内的水力坡度明显大于非饱和大孔隙流边坡,且大孔隙边坡中相同位置基质域含水率远大于大孔隙域(最大达18.9倍)。两种渗流工况下,边坡稳定系数随水位上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于同一水位(在最高蓄水位高程的一半附近)同时达到最小值。相同渗流工况下,考虑非饱和大孔隙渗流边坡稳定系数更小。增加v、Ksf、a、wf或减少Ksa,坡内两域间水分交换减弱,水分将快速运移至坡体深处,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促使边坡稳定性最大降幅达17.7%。v、Ksf和wf对边坡稳定影响占权重较大且相当,Ksa和a所占权重较小且约为前者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上升 浸水土坡 非平衡流 力学响应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专业课人文关怀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9
9
作者 熊晗 刘义兰 +8 位作者 张可可 张丰健 Marlaine Smith 耿力 程利 胡翠环 何娇 王双 毛靖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编制护理专业课人文关怀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评估关怀教学实施情况提供工具。方法依据Noddings关怀教育理论,结合文献分析、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初步拟定问卷条目池并形成框架,再经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问卷初稿,对31... 目的编制护理专业课人文关怀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评估关怀教学实施情况提供工具。方法依据Noddings关怀教育理论,结合文献分析、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初步拟定问卷条目池并形成框架,再经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问卷初稿,对315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定问卷的信效度。结果护理专业课人文关怀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包括5个维度39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276%,问卷内容效度指数为0.939,总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72,折半信度为0.894,重测信度为0.950。结论护理专业课人文关怀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调查我国护理专业课人文关怀教学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护理专业课 教学 问卷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高效率惠更斯超表面透射阵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东平 张淮清 +2 位作者 肖辉 熊汉 肖冬萍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设计了一款工作在5.8 GHz用于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层惠更斯超表面透射阵天线。惠更斯单元由一对1 mm厚的反对称E形单元构成,同时实现360°相位控制和高传输幅度(-0.82 dB)。该设计突破了传统双层频率选择表面的限制,同时提高了透... 设计了一款工作在5.8 GHz用于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双层惠更斯超表面透射阵天线。惠更斯单元由一对1 mm厚的反对称E形单元构成,同时实现360°相位控制和高传输幅度(-0.82 dB)。该设计突破了传统双层频率选择表面的限制,同时提高了透射阵的辐射性能。透射阵尺寸为380 mm×380 mm,实测结果表明透射阵增益达到26 dB,口径效率为58.7%。在微波无线能量传输外场实验中,测试距离达到18 m,加载透射阵后,接收功率最高获得8.3 dB的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更斯超表面 透射阵 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施用模式下黄壤稻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雅蓉 刘彦伶 +4 位作者 黄兴成 杨叶华 朱华清 熊涵 李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9-458,共10页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为提高土壤碳库稳定性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4年,种植制度为单季水稻。2021年水稻收获后,选取不施肥(CK),平衡施用化肥(NPK),...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为提高土壤碳库稳定性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4年,种植制度为单季水稻。2021年水稻收获后,选取不施肥(CK),平衡施用化肥(NPK),25%和5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0.25MNPK、0.5MNPK)和单施有机肥(M)5个处理的水稻植株,用抖根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分析活性碳组分含量,以采集的土样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有机碳矿化特征。【结果】1)与NPK相比,3个有机肥处理的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提升了26%~43%,非根际土壤SOC含量提高了24%~32%;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提升了16%~31%,且比非根际土壤高148%;非根际土壤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显著提升了36%~75%;0.5MNPK处理非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显著提升了54%,且根际土壤的DOC含量平均高于非根际土壤10%。2)有机肥施用可明显增加黄壤稻田根际及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高于根际土壤30%和33%;较CK和NPK处理,有机肥施用明显增加了根际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与NPK处理相比,各有机肥处理有机碳矿化量增加了36%~63%,其与有机肥施用量成正比;NPK处理有机碳矿化量较CK降低,且在非根际土中更明显;非根际土壤中有机碳累计矿化率以CK最高,各有机肥处理较CK降低了19%~28%。3)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培养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根际土壤中,M处理提升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Ct),各施肥处理的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提升了1.44~3.23倍;0.25MNPK和0.5MNPK处理明显降低了有机碳库日周转速率常数k。与NPK处理相比,其他处理均明显提升了非根际土壤Ct,0.25MNPK增加了C0,0.25MNPK和0.5MNPK明显降低了k值。4)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Ct与SOC、LOC、DO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qMB(SMB/SOC)显著负相关。【结论】25%~5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增加土壤碳储量并减少碳损失,是黄壤稻田碳库管理及土壤培肥的优选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肥 黄壤稻田 根际 非根际 有机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塑化熔融沉积成型件精度分析与优化
12
作者 熊韩 焦志伟 +2 位作者 刘晓军 徐海港 杨卫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87,共4页
在螺杆塑化熔融沉积成型过程中,多个因素耦合共同影响制品的精度。主要分析了喷头温度T、层厚h、打印速度vp、螺杆转速vc、打印间距d对成型件尺寸精度、表面精度的影响。以螺杆塑化的FDM设备为试验台,设计基于正交试验法的优化方案,采... 在螺杆塑化熔融沉积成型过程中,多个因素耦合共同影响制品的精度。主要分析了喷头温度T、层厚h、打印速度vp、螺杆转速vc、打印间距d对成型件尺寸精度、表面精度的影响。以螺杆塑化的FDM设备为试验台,设计基于正交试验法的优化方案,采用极差分析法优化各指标。结果表明:累计误差使z方向的尺寸精度最低;上述各因素对x、y、z 3个方向尺寸精度的影响程度分别为:T>h>vp>vc>d;T>vc>vp>d>h;T>h>vc>vp>d;整体分析,各因素对综合尺寸精度和表面精度的影响程度分别为:T>h>vc>vp>d;T>vc>vp>d>h;最优参数组合为:T=175℃,h=0.4mm,vp=1 500 mm/min,vc=0.6 r/min,d=0.48 mm。经过对比,精度明显提高,证明了分析优化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塑化 熔融沉积 工艺参数 尺寸精度 表面精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边小孔的涡旋光轨道角动量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庄京秋 熊晗 +2 位作者 虞天成 陈静 郑金湖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94-1405,共12页
涡旋光束携带的轨道角动量在自由空间光通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软边小孔改进了基于小孔衍射的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检测技术。相比硬边小孔,软边小孔的菲涅尔衍射具有一定的收敛性,能够提高远场衍射分布中主亮斑对次亮斑的相... 涡旋光束携带的轨道角动量在自由空间光通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软边小孔改进了基于小孔衍射的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检测技术。相比硬边小孔,软边小孔的菲涅尔衍射具有一定的收敛性,能够提高远场衍射分布中主亮斑对次亮斑的相对强度,从而提高主亮斑的可识别度并且拓展基于小孔衍射的轨道角动量范围。通过计算远场衍射中主、次亮斑的强度对比值和主亮斑区域波峰、波谷强度平均对比值来选取合适的超高斯阶数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结合理论模拟和实验可知,采用软边矩孔可将涡旋光拓扑荷的可检测范围从硬边矩孔的20阶进一步提高到30阶,采用软边三角孔可将检测范围从±10阶提高到±20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 涡旋光 软边光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维旋转磁特性测量用励磁装置优化设计
14
作者 熊晗 陈龙 易琼洋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6-285,共10页
为提高二维旋转磁特性测量装置的励磁性能,文中首先通过二维电磁场有限元分析对比了4种基于圆形样片的励磁结构,提出了新型两相绕组式新型二维旋转磁特性励磁结构,得出两相绕组励磁结构在相同磁动势下,样片磁通密度均匀性最高;其次,为... 为提高二维旋转磁特性测量装置的励磁性能,文中首先通过二维电磁场有限元分析对比了4种基于圆形样片的励磁结构,提出了新型两相绕组式新型二维旋转磁特性励磁结构,得出两相绕组励磁结构在相同磁动势下,样片磁通密度均匀性最高;其次,为减小励磁结构空间杂散磁场对样片磁化均匀性的影响,提出纳米晶合金屏蔽层结构,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了不同磁化角度下的屏蔽性能,验证了屏蔽结构提升样片磁化均匀性的有效性。最后,为确定文中所提出励磁装置的最终尺寸,提出了耦合支持向量机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装置尺寸设计参数寻优方法。在最优尺寸下,可实现整个样片的均匀磁化。通过对样片两个正交方向截面的磁通密度进行矢量合成,在一个周期内可实现圆形旋转磁化,验证了文中所提结构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特性测量 非线性优化 励磁装置 支持向量机 旋转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Opt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llodion Thin Film
15
作者 Chang-long CAI xiong han +1 位作者 Xiao-ling NIU Wei-guo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Colorless and transparent thin films of collodion are prepared on silicon wafers and K9 optical glass substrates by using spin-coating technique.The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IR absorption spectra and optical consta... Colorless and transparent thin films of collodion are prepared on silicon wafers and K9 optical glass substrates by using spin-coating technique.The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IR absorption spectra and optical constants of collodion thin film are measured by UV-3501Spectrophotomete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and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its average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 is 91.9%,and its average infrared absorptivity is better than 0.69/um.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the refractive index of collodion thin film changes in the range of 1.5—1.53,which accords with normal dispersion.The collodion films are etched using oxygen gas plasma.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ickness of etched thin film are measured by the polarizing microscope and MP-100S thickness measurement system,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odion thin film is etched out in the oxygen gas pla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性能 火棉胶 薄膜 加工特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可见光透射率 厚度测量系统 红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