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土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小礼 孙洪鑫 +2 位作者 李寿科 谢献忠 王时兴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针对地方高校土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模式不合理、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构建了以“产教协同、项目驱动、开放融合”为特色的... 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针对地方高校土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模式不合理、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构建了以“产教协同、项目驱动、开放融合”为特色的“一目标、二协同、三递进、五保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简称“1235”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围绕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核心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产教协同的二元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了“理论—实践—创新”三阶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了以“教学礼拜”为载体,导师、学科方向、学院、学校、政府“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与改进机制。经过多年实践与完善,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成效,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 产教融合 项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意干扰下的无人机辅助边缘计算加权能耗与时延智能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和林 郑梦婷 +3 位作者 刘帅 肖亮 谢显中 熊泽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79-2887,共9页
近年来,将移动边缘计算(MEC)服务器搭载在无人机(UAV)上为地面移动用户提供服务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的关注。但在恶意干扰环境下,如何有效调度资源降低系统时延和能耗成为关键问题。为此,针对干扰机影响下无人机辅助边缘计算的问题,... 近年来,将移动边缘计算(MEC)服务器搭载在无人机(UAV)上为地面移动用户提供服务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的关注。但在恶意干扰环境下,如何有效调度资源降低系统时延和能耗成为关键问题。为此,针对干扰机影响下无人机辅助边缘计算的问题,该文建立一个以最小化加权能耗与时延为目标的模型,联合优化无人机飞行轨迹、资源调度和任务分配来提升无人机辅助移动边缘计算系统性能。鉴于优化问题难求解以及恶意干扰行为动态多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的资源调度算法,同时结合优先经验回放(PER)机制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稳定性,高效对抗恶意干扰攻击。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较其他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时延和能耗,并具有很好的收敛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通信 移动边缘计算 资源调度 抗干扰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聚类的图像块分级DCT混合数模无线传输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唐述 杨鹏 +3 位作者 谢显中 周广义 李佳庆 赵瑜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6,共15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混合数模无线传输方法来实现高质量的图像传输。首先,从原始图像中减去先下采样后上采样的图像来得到残差层图像。其次,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聚类的块分级离散余弦变换算法来有效去除残差层图像像素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提...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混合数模无线传输方法来实现高质量的图像传输。首先,从原始图像中减去先下采样后上采样的图像来得到残差层图像。其次,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聚类的块分级离散余弦变换算法来有效去除残差层图像像素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块等级的不等功率分配策略来进一步提升接收端的图像质量。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定性评估和定量度量两方面都明显优于现有较成功的混合数模图像无线传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数模传输 图像无线传输 伪模拟传输方法 离散余弦变换 不等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的多尺度多输入编码树单元互补分类网络
4
作者 唐述 周广义 +2 位作者 谢显中 赵瑜 杨书丽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6-3653,共8页
深度神经网络(DNN)已被广泛应用到高效视频编码(HEVC)编码树单元(CTU)的深度划分中,显著降低了编码复杂度。然而现有的基于DNN的CTU深度划分方法却忽略了不同尺度编码单元(CU)间的特征相关性和存在着分类错误累积等缺陷。基于此,该文提... 深度神经网络(DNN)已被广泛应用到高效视频编码(HEVC)编码树单元(CTU)的深度划分中,显著降低了编码复杂度。然而现有的基于DNN的CTU深度划分方法却忽略了不同尺度编码单元(CU)间的特征相关性和存在着分类错误累积等缺陷。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种多尺度多输入的互补分类网络(MCCN)来实现更高效且更准确的HEVC帧内CTU深度划分。首先,提出一种多尺度多输入的卷积神经网络(MMCNN),通过融合不同尺度CU的特征来建立CU间的关联,进一步提升网络的表达能力。然后,提出一种互补的分类策略(CCS),通过结合二分类和三分类,并采用投票机制来决定CTU中每个CU的最终深度值,有效避免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错误累积效应,实现了更准确的CTU深度划分。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MCCN能够更大程度降低HEVC编码的复杂度,同时实现更准确的CTU深度划分:仅以增加3.18%的平均增量比特率(BD-BR)为代价,降低了71.49%的平均编码复杂度。同时,预测32×32 CU和16×16 CU的深度准确率分别提升了0.65%~0.93%和2.14%~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帧内高效视频编码 特征表示 编码树单元深度划分 多尺度多输入 互补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全双工双向安全通信系统的预编码矩阵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雷维嘉 周洋 +1 位作者 谢显中 雷宏江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6-171,共16页
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全双工双向通信系统中,合法节点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向对方发送保密信息,并协同发送人工噪声的物理层安全方案的预编码矩阵设计。针对合法信道、窃听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完美的场景,使用DC规划优化信息信号与人工噪声的预... 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全双工双向通信系统中,合法节点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向对方发送保密信息,并协同发送人工噪声的物理层安全方案的预编码矩阵设计。针对合法信道、窃听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完美的场景,使用DC规划优化信息信号与人工噪声的预编码矩阵以最大化系统保密和速率。对于信道CSI不完美的场景,使用最差准则建模信道,利用加权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对预编码矩阵进行稳健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算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保密和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安全 多输入多输出 人工噪声 全双工 双向通信 预编码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荷载工况下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鹄志 王熙 +2 位作者 谢献忠 杨彤麟 范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6-372,共7页
为探讨不同荷载工况对钢筋混凝土深梁拓扑优化的影响,同时改进当前深梁设计方法,采用渐进演化类拓扑优化算法寻求钢筋混凝土开洞深梁在不同集中加载工况和荷载集度工况下的最优拓扑结构,再依据这些最优拓扑结构建立相应的压杆-拉杆模型... 为探讨不同荷载工况对钢筋混凝土深梁拓扑优化的影响,同时改进当前深梁设计方法,采用渐进演化类拓扑优化算法寻求钢筋混凝土开洞深梁在不同集中加载工况和荷载集度工况下的最优拓扑结构,再依据这些最优拓扑结构建立相应的压杆-拉杆模型,并分析这些最优拓扑结构和压杆-拉杆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压杆-拉杆模型均为较符合满应力分布的Michell结构;集中荷载作用在梁顶时,荷载从加载点通过最短直线压杆以压力的形式向支座传递;集中荷载作用梁腹和梁底时,荷载则通过伞状拉杆悬吊在主压拱上,再向支座传递;随着荷载集度降低,最优拓扑结构向拱或拱-组合压杆的组合体系演化。在工程设计中,对于不同荷载工况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深梁,可以参照最优拓扑结构在内部有针对性地设计隐藏的受压加强构件或受拉钢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深梁 荷载工况 拓扑优化 集中荷载 荷载集度 结构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载均衡和用户体验的垂直切换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彬 钟世林 +1 位作者 谢显中 陈鑫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18-4228,共11页
在超密集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城区交通高峰期,大规模车载终端短时间聚集性移动引起的网络拥塞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负载均衡和用户体验(LBUE)的垂直切换算法。首先,引入网络环境感知模型预测网络未来的拥塞程度,并提出一个融合自组织... 在超密集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城区交通高峰期,大规模车载终端短时间聚集性移动引起的网络拥塞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负载均衡和用户体验(LBUE)的垂直切换算法。首先,引入网络环境感知模型预测网络未来的拥塞程度,并提出一个融合自组织网络的网络架构,缓解网络拥塞。其次,定义业务适应度和负收益因子,并提出一种基于秩和比(RSR)的自适应切换判决算法,为用户筛选出当前环境下满意度最高的目标网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终端接入网络的阻塞率和掉话率,实现网络间负载均衡并提升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自组织异构网络 网络环境感知 自适应切换判决 负载均衡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收集通信系统中功率和调制方式的在线联合优化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雷维嘉 孙嘉琳 +1 位作者 谢显中 雷宏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24-1033,共10页
针对源节点配备能量收集装置的点对点能量收集无线通信系统,该文以最大化长期平均传输速率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Lyapunov优化框架的在线功率控制和自适应调制联合优化策略。由于能量到达和信道状态的随机性,优化问题是一个随机优化问题... 针对源节点配备能量收集装置的点对点能量收集无线通信系统,该文以最大化长期平均传输速率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Lyapunov优化框架的在线功率控制和自适应调制联合优化策略。由于能量到达和信道状态的随机性,优化问题是一个随机优化问题。利用Lyapunov优化框架将电池操作和可用能量约束下的长期时间优化问题转化为每时隙以虚队列“漂移加惩罚”最小化为目标的发送功率、调制方式和帧长的联合优化问题,并求解。该算法仅依赖当前的电池状态和信道状态信息做出决策,计算复杂度低,实用性强。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通过联合优化发送功率、调制方式和帧长,能够高效地利用收集的能量,适应信道变化,长期平均实际可达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明显优于贪婪和半功率算法,即使相比较以信道容量最大化为目标的离线注水算法和其他对比算法,在实际可达的信息传输速率上也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集 功率控制 自适应调制 Lyapunov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跨输电线非线性主共振响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谢献忠 梁开元 +1 位作者 彭剑 胡霞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50-754,I0020,I0021,共7页
研究两跨输电线非线性共振响应问题,应用Hamilton变分原理推导了两跨输电线的振动微分方程以及对应的边界条件。利用Galerkin离散方法和多尺度法,得到了单模态主共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幅频响应曲线表现出软、硬弹簧性质,随着外激励幅... 研究两跨输电线非线性共振响应问题,应用Hamilton变分原理推导了两跨输电线的振动微分方程以及对应的边界条件。利用Galerkin离散方法和多尺度法,得到了单模态主共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幅频响应曲线表现出软、硬弹簧性质,随着外激励幅值的增大,输电线系统响应由软弹簧性质向硬弹簧性质转换;系统阻尼减小或外激励幅值增大时,系统幅值个数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出多值和跳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原理 输电线 多尺度法:主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类通信中基于NOMA短编码块传输的高可靠低迟延无线资源分配优化方案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显中 黎佳 +1 位作者 黄倩 陈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49-2556,共8页
针对机器类通信(MTC)应用场景的业务特征和服务质量(QoS)要求,该文考虑基于非正交多址(NOMA)的MTC中短分组/短编码块传输,探讨MTC中基于NOMA的高可靠低迟延无线资源优化问题。首先,上行传输是基于NOMA的MTC通信的瓶颈,考虑无线蜂窝网络... 针对机器类通信(MTC)应用场景的业务特征和服务质量(QoS)要求,该文考虑基于非正交多址(NOMA)的MTC中短分组/短编码块传输,探讨MTC中基于NOMA的高可靠低迟延无线资源优化问题。首先,上行传输是基于NOMA的MTC通信的瓶颈,考虑无线蜂窝网络中支持NOMA和高可靠低迟延性能要求,该文建立了上行无线资源优化的系统模型;然后,分析上行传输迟延,导出基于距离的链路可靠性函数;进一步,以迟延、可靠性和带宽为约束下条件,提出一种最大化中心用户和速率的无线资源分配算法,并给出算法的收敛性证明和复杂度分析;最后,实验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类通信 高可靠低迟延 短编码块传输 非正交多址 无线资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终端安全和资源调度的垂直切换算法
11
作者 马彬 陈鑫 +1 位作者 谢显中 钟世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92-2801,共10页
存在恶意终端的超密集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高并发接入请求带来的资源分配效率降低和拥塞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终端安全和资源调度的垂直切换算法(CTSRS-VHA)。首先,在网络侧通过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攻击检测算法,构建终端安全评估模型,计... 存在恶意终端的超密集异构无线网络中,针对高并发接入请求带来的资源分配效率降低和拥塞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终端安全和资源调度的垂直切换算法(CTSRS-VHA)。首先,在网络侧通过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攻击检测算法,构建终端安全评估模型,计算得到终端安全度。其次,结合网络拥塞度、用户数据传输速率和终端安全度构建了一个多目标优化函数。再次,分析网络与终端之间的综合效益,把多目标优化函数转换成单目标优化函数求解,证明了该解为帕累托最优解。最后,仿真结果及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网络的接入安全水平和总吞吐量,降低网络拥塞度和切换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密集异构无线网络 有限状态机 攻击检测 指数加权滑动平均 帕累托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输电线动力系统耦合减振试验研究
12
作者 谢献忠 吴源杰 +2 位作者 王文军 梁开元 彭剑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5,共9页
对三相输电线动力系统进行了耦合减振试验研究。选择湖南省某220 kV输电线路作为工程原型,设计制作了三相耦合输电线路的动力相似试验模型、刚度可调的相间间隔棒以及时延加载装置。对于三相耦合的非线性多振子动力系统,全面考虑耦合强... 对三相输电线动力系统进行了耦合减振试验研究。选择湖南省某220 kV输电线路作为工程原型,设计制作了三相耦合输电线路的动力相似试验模型、刚度可调的相间间隔棒以及时延加载装置。对于三相耦合的非线性多振子动力系统,全面考虑耦合强度、时间延迟和频率错配等影响因素,通过调整模型结构参数或采用延迟激励措施,使整个系统处于一种微幅振动的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三相输电线路的耦合减振。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时延参数和耦合强度的增大,动力系统依次出现振幅下降-微幅振动-振幅上升3个参数区间,稳定且有一定分布跨度的微振区间为输电线路的耦合减振控制提供了便利。增大三相线路的放线应力差异化,即增大系统的频率错配参数,振幅呈整体下降态势,但当放线应力差异化接近10%左右时,振幅已基本稳定,频率错配的减振效果趋于最优。全面考虑耦合强度、时间延迟和频率错配等影响因素对三相输电线动力系统进行最优设计,则该系统在各种危险工况下的减振率可达3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减振 频率错配 时延耦合 耦合强度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Optimized Vertical Handoff Algorithm Based on Markov Process in Vehicle Heterogeneous Network 被引量:4
13
作者 MA Bin DENG Hong +1 位作者 xie xianzhong LIAO Xiaofe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5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existing vertical handoff algorithms of vehicl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do not conside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network's status, an optimized vertical handoff algorithm ba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existing vertical handoff algorithms of vehicle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do not conside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network's status, an optimized vertical handoff algorithm based on markov process is propos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is algorithm takes into account that the status transformation of available network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service(Qo S) of vehicle terminal's communication service. Firstly, Markov process is used to predi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s status after the decision via transition probability. Then the weights of evaluating parameters will be determined by fuzzy logic method. Finally, by comparing the total incomes of each wireless network, including handoff decision incomes, handoff execution incomes 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 incomes after handoff, the optimal network to handoff will be selec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proposed,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algorithm, is able to receive a higher level of load balanc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average blocking rate, packet loss rate and ping-pa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heterogeneous network vertical handoff markov process fuzzy logic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Serially Concatenated Two-Level Polar Coded Modulation System with Low-Complexity
14
作者 Zhou Lin Liao Guojun +3 位作者 Xu Lei An Ran xie xianzhong Wang Xi 《China Communications》 2025年第1期102-110,共9页
Multilevel coding(MLC)is a commonly used polar coded modulation scheme,but challenging to implement in engineering due to its high complexity and long decoding delay for high-order modulations.To address these limitat... Multilevel coding(MLC)is a commonly used polar coded modulation scheme,but challenging to implement in engineering due to its high complexity and long decoding delay for high-order modulations.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a novel two-level serially concatenated MLC scheme,in which the bitlevels with similar reliability are bundled and transmitted together,is proposed.The proposed scheme hierarchically protects the two bit-level sets:the bitlevel sets at the higher level are sufficiently reliable and do not require excessive resources for protection,whereas only the bit-level sets at the lower level are encoded by polar codes.The proposed schem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low delay and high reliability.Moreover,an optimized constellation signal labeling rule that can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is proposed.Finally,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validated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bit interleaving coding modulation(BICM)scheme,under 25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the proposed scheme attains a performance gain of 1.0 dB while reducing the decoding complexity by 5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high-order modulation multilevel coding polar co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