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浮标数据的秦皇岛沿岸叶绿素a变化特征及其预测
1
作者 王全颖 傅圆圆 +5 位作者 张建乐 杜雨蒙 张永丰 石伟杰 赵倩倩 张勇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8,共13页
为有效应对秦皇岛沿岸赤潮频发的环境问题,基于2013—2022年秦皇岛沿岸浮标监测数据,分析了叶绿素a(Chl-a)的浓度变化特征,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筛选出Chl-a浓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构建Chl-a浓度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回... 为有效应对秦皇岛沿岸赤潮频发的环境问题,基于2013—2022年秦皇岛沿岸浮标监测数据,分析了叶绿素a(Chl-a)的浓度变化特征,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筛选出Chl-a浓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构建Chl-a浓度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结果表明:Chl-a浓度的年际变化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2021年为Chl-a浓度最高年份,老虎石、洋河口、金山嘴3个海域的平均值为9.26μg/L;2018年最低,为3.68μg/L;月际变化则以8月最高,7月次之,9—11月逐月降低。Chl-a浓度变化的GAM显示,夏季、秋季对Chl-a浓度影响最大的是前一日的Chl-a浓度,且二者呈显著非线性相关。以洋河口海域为例,建立了夏季、秋季Chl-a的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并以2023年的浮标数据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研究还首次发现Nino3.4指数与夏季、秋季Chl-a浓度的月平均值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Chl-a浓度滞后Nino3.4指数3~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沿岸 叶绿素A浓度 广义加性模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回归 Nino3.4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位及其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石伟杰 李莉 +4 位作者 张永丰 王全颖 赵倩倩 张建乐 姚远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0-679,共10页
为了解秦皇岛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特征,掌握秦皇岛海域底栖生物分布状况,于2017年8月和2021年8月对该海域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结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进一步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 为了解秦皇岛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特征,掌握秦皇岛海域底栖生物分布状况,于2017年8月和2021年8月对该海域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结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并进一步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和2021年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1种和60种,其中优势种有6种和12种。两次调查生态位宽度值范围分别为0.69~2.31和0.64~2.19。2017年和2021年底栖动物优势种中广生态位种均为2种,分别为梳鳃虫(Terebellides stroemii)和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和经氏壳蛞蝓(Philine kinglipini)。2017年和2021年均仅有1种窄生态位种,分别为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和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其余均为中生态位种。2017年和2021年生态位重叠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49和0.00~0.91,其中2017年没有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6的种对;2021年有3对大于0.6,占总对数的4.5%,其中,日本臭海蛹(Travisia japonica)和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ohgi tsingtauense)重叠值最高(0.91)。冗余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水温、叶绿素a、无机磷和pH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2021年水深、盐度、温度、叶绿素a和无机氮对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底栖动物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铜、锌和铁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石伟杰 李欣阳 +5 位作者 张勇 王全颖 张永丰 李莉 杜雨蒙 杨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7-354,共8页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和铁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5μg/L、0~5μg/L和0~12 500μg/L时,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相对...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和铁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5μg/L、0~5μg/L和0~12 500μg/L时,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3种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继续升高,抑食金球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质量浓度锌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选取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其综合效应。试验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程度为铁>铜>锰。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最大的组合为62 500μg/L铁离子、1μg/L铜离子和5μg/L锰离子,但铜离子和锰离子所对应的细胞密度的■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与3种重金属离子吸收量的相关性得出,铁离子与上述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577和0.870;铜离子和锰离子吸收量与上述3个参数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因此,铁离子是影响抑食金球藻生长最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混合培养生产油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勇 陈燕 +3 位作者 李欣阳 王全颖 张永丰 王秋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3-137,152,共6页
产油微生物具有生长迅速、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是油脂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单一微生物培养相比,微生物混合培养对底物的选择性更广泛、利用效率更高,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农业废弃物、城市废水和食物垃圾等的处理以及微... 产油微生物具有生长迅速、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是油脂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单一微生物培养相比,微生物混合培养对底物的选择性更广泛、利用效率更高,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农业废弃物、城市废水和食物垃圾等的处理以及微生物油脂的生产。简要介绍了微生物油脂,综述了微生物混合培养生产油脂的现状以及发酵底物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藻-菌、藻-藻和菌-菌混合培养是微生物混合培养生产油脂的主要研究对象,尤其是微藻与酵母混合培养利用废弃物生产油脂,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扩大混合培养微生物的种类,并筛选高产高附加值代谢产物的微生物作为混合培养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油微生物 混合培养 油脂 小球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口-北戴河海域夏季浮游动物空间生态位 被引量:1
5
作者 石伟杰 李莉 +6 位作者 张永丰 张建乐 王全颖 赵倩倩 张浩男 傅圆圆 姚远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8,共8页
2016年8月(夏季),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设22个站位,应用Levins公式和Petrailis公式测定夏季浮游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并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影响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 2016年8月(夏季),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设22个站位,应用Levins公式和Petrailis公式测定夏季浮游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并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影响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2种,其中浮游幼虫、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为最主要的组成类群。浮游动物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048~0.704,其中,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和长尾类幼虫(Macrura larva)生态位宽度大于0.6,为广生态位种类;中生态位种类有短尾类溞状幼虫(Brachyura zoea)和多毛类幼虫(Polychaeta larva);其余为窄生态位种类。浮游动物生态位重叠值变化范围为0.002~0.990,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6种对有18对,占总对数的19.8%。其中,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重叠值最高为0.990。RDA结果分析表明,叶绿素a、盐度、透明度、无机磷和温度为影响夏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滦河口-北戴河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