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ey Agreement and Management Scheme Based on Blockchain for 5G-Enabled Vehicular Networks
1
作者 wang Zhihua wang Shuaibo +4 位作者 wang haofan Li Jiaze Yao Yizhe wang Yongjian Yang Xiaolong 《China Communications》 2025年第3期270-287,共18页
5G technology has endowe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with features such as ultrawideband access,low latency,and high reliability transmission,which can complete the network access and interconnection of a large nu... 5G technology has endowe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with features such as ultrawideband access,low latency,and high reliability transmission,which can complete the network access and interconn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devices,thus realizing richer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constructing 5G-enabled vehicular networks.However,due to the vulnerabil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vehicle privacy and communication security have become the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vehicular networks.Moreover,the large-scale communication in the vehicular networks also makes the higher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In order to achieve efficient and secure communication while protecting vehicle privacy,this paper proposes a lightweight key agreement and key update scheme for 5G vehicular networks based on blockchain.Firstly,the key agreement is accomplished using certificateless public key cryptography,and based on the aggregate signature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vehicle and the trusted authority,an efficient key updating method is proposed,which reduces the overhead and protects the privacy of the vehicle while ensuring the communication security.Secondly,by introducing blockchain and using smart contracts to load the vehicle public key table for key management,thi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vehicle traceability and can dynamically track and revoke misbehaving vehicles.Finally,the formal security proof under the eck security model and the informal security analysis is conducted,it turns out that our scheme is more secure than other authentication schemes in the vehicular networks.Perform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our scheme has lower overhead than existing schemes in term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chain certificateless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5G vehicular networks key agreement key manag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的协同效应
2
作者 周巍 王浩帆 +5 位作者 熊晟熙 蒋思磊 何晓燕 马晓春 娄春 姚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7,共9页
生物质燃料是替代化石燃料的重要能源,在燃煤机组上掺烧生物质是当下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途径。由于煤和生物质耦合燃烧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生物质燃料与煤耦合燃烧性能与二者单独燃烧的燃烧性能差异无法通过化学成分或相关性质算术平均... 生物质燃料是替代化石燃料的重要能源,在燃煤机组上掺烧生物质是当下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途径。由于煤和生物质耦合燃烧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生物质燃料与煤耦合燃烧性能与二者单独燃烧的燃烧性能差异无法通过化学成分或相关性质算术平均来确定,与此同时,生物质中富含的碱金属K也会加重受热面结渣倾向。为研究煤与生物质混合燃烧过程中协同效应,选取神府烟煤与板栗壳作为试验样品,通过混合、研磨与压制,制备成圆饼形颗粒并在Hencken平焰燃烧器上进行燃烧试验。利用高速摄像机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计算着火延迟时间,利用光谱仪结合自发辐射理论测量燃烧过程中火焰温度、气相K浓度。探讨耦合燃烧着火特性、燃烧特性与气相碱金属释放特性协同效应及其原因。最后,结合灰分分析结果计算各工况结渣指数,获得燃烧气相碱金属释放量与结渣指数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着火延迟时间低于理论值,证明耦合燃烧着火存在协同效应,表现为促进着火。受纤维素热解与碱金属元素催化共同影响,生物质质量分数为50%时,着火延迟时间与理论值之差达到最大1.91 s,协同效应最大;耦合燃烧释放的碱金属低于理论值,说明耦合燃烧气相碱金属释放协同效应表现为抑制气相碱金属释放,由挥发分-焦炭相互作用与无机反应共同控制,无机反应中Si、Al元素与K反应占主导;随气相K释放量增大,碱酸比与硅比数值增大,结渣倾向升高,结渣指数与气相K释放量间相关性系数均大于95%,说明气相K释放量与结渣指数高度相关,可见在线监测获得的气相K释放浓度具有判别结渣特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生物质共燃 着火特性 K释放 结渣特性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编队的空间碎片视觉高精度导航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博 王浩帆 +1 位作者 苗峻 赵晓涛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8,共9页
视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空间碎片这类和卫星之间没有任何通信的非合作目标导航。针对观测过程中视觉传感器的像差偏差引起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卫星编队的立体视觉导航方法。首先,利用卫星编队构造了长基线的视觉传感器,通过Fishe... 视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空间碎片这类和卫星之间没有任何通信的非合作目标导航。针对观测过程中视觉传感器的像差偏差引起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卫星编队的立体视觉导航方法。首先,利用卫星编队构造了长基线的视觉传感器,通过Fisher矩阵对系统的可观测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系统是可观的;其次,对视觉传感器进行了误差分析,通过安排最优视差角,使多颗卫星的观测信息融合达到最优;最后,应用卫星编队的视觉导航方法对空间碎片进行了导航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卫星编队的视觉导航方法可以显著减小观测误差,精度能达到0.1 m量级,而且编队构形简单,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卫星编队 立体视觉 可观测性 高精度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启发式遗传算法的模糊测试样本集优化方案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志华 王浩帆 程漫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7-224,共8页
模糊测试作为当前最有效的漏洞挖掘方法,不仅比其他漏洞挖掘技术更能应对复杂的程序,而且可扩展性很强。在数据量相对较大的测试中,模糊测试输入样本集存在质量低、冗余性高和可用性弱等问题。因此,对模糊测试输入样本集进行研究,提出... 模糊测试作为当前最有效的漏洞挖掘方法,不仅比其他漏洞挖掘技术更能应对复杂的程序,而且可扩展性很强。在数据量相对较大的测试中,模糊测试输入样本集存在质量低、冗余性高和可用性弱等问题。因此,对模糊测试输入样本集进行研究,提出了启发式遗传算法,借助0-1矩阵,通过启发式遗传算法对样本的执行路径进行选取和压缩,从而获得优化后兼顾样本质量的样本集最小样本集合,进而加快模糊测试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样本集精简后模糊测试的时间比精简前降低了22%,压缩率相比传统方案提升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洞挖掘 模糊测试 集合覆盖 遗传算法 样本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月球表面飞跃转移轨迹设计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浩帆 张洪华 +1 位作者 王泽国 关轶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针对飞跃器在月球表面飞跃转移轨迹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凸优化方法的整个飞跃过程燃料最优轨迹设计方法。与经典凸优化方法对轨迹分段求解后再拼接得到全轨迹设计的方法不同,在假设垂直上升、着陆时间固定条件下,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对轨... 针对飞跃器在月球表面飞跃转移轨迹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凸优化方法的整个飞跃过程燃料最优轨迹设计方法。与经典凸优化方法对轨迹分段求解后再拼接得到全轨迹设计的方法不同,在假设垂直上升、着陆时间固定条件下,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对轨迹进行了分段设计约束,利用黄金分割法搜索上升着陆时间,通过将原问题转化为求解一个二阶锥问题得到了全飞行过程燃料最优轨迹,解决了经典方法中分段最优但全任务过程非最优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同样满足分段约束情况下,分段凸优化方法采用不同垂直起降速度约束时燃耗分别为25.7207 kg和25.3903 kg,而全程凸优化方法的燃料消耗为24.9682 kg,优于分段凸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跃转移 轨迹设计 凸优化 二阶锥问题 燃料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弹性阻抗的流体识别因子反演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贾凌云 李琳 +3 位作者 王千遥 马劲风 王浩璠 王大兴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常规叠前弹性阻抗(EI)反演识别流体的方法难以满足预测致密砂岩储层的要求,为此进一步推导了广义弹性阻抗(GEI)方程,表达为纵横波速度比v_P/v_S(可计算泊松比σ)和一种新的流体识别因子f/v_S(Gassmann流体项与横波速度的比值)的计算公式... 常规叠前弹性阻抗(EI)反演识别流体的方法难以满足预测致密砂岩储层的要求,为此进一步推导了广义弹性阻抗(GEI)方程,表达为纵横波速度比v_P/v_S(可计算泊松比σ)和一种新的流体识别因子f/v_S(Gassmann流体项与横波速度的比值)的计算公式,可以直接反演出v_P/v_S(或σ)和f/v_S参数,避免了间接计算的累积误差。建立正演模型,分析弹性阻抗方程和广义弹性阻抗方程的精度可知,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中,广义弹性阻抗方程的精度比弹性阻抗方程的精度高。分析测井资料多项参数后认为,泊松比σ为岩性识别最敏感参数,f/v_S为流体识别最敏感因子。对研究区进行正反演计算,通过正演模拟验证了广义弹性阻抗方程的精度,通过反演获得了v_P/v_S(或σ)和f/v_S数据,对反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验证了f/v_S对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的可靠性;同时可知,流体因子f/v_S的识别精度虽受噪声影响,但可以清晰地检测出流体,具有一定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弹性阻抗反演 致密砂岩 岩性识别 流体因子 弹性阻抗 流体项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规微支化微交联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峰 王琪譞 +3 位作者 王浩帆 王裕馨 刘博峰 吕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0-485,共6页
为了提高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耐温抗盐性能,采用分子结构设计思路,从高分子的一级、二级结构入手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设计,对高分子的高级结构、分子链聚集状态进行分析整合,以AM、AMPS为主要单体,引入自制的疏水单体和枝化单体合成了一种... 为了提高聚丙烯酰胺驱油剂的耐温抗盐性能,采用分子结构设计思路,从高分子的一级、二级结构入手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设计,对高分子的高级结构、分子链聚集状态进行分析整合,以AM、AMPS为主要单体,引入自制的疏水单体和枝化单体合成了一种无规微支化微交联缔合聚合物,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AM与AMPS物质的量比、支化单体加量、疏水单体加量、p H值和引发温度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并研究了该聚合物的耐温抗盐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聚合物黏度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支化单体加量>疏水单体加量>AM/AMPS配比>体系pH值>引发温度。当AM、AMPS物质的量比为5∶1,支化单体加量为0.5‰,疏水单体加量为1‰,体系pH值为7,引发温度为2℃时合成聚合物溶液具有最高的黏度。合成的无规微支化微交联缔合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特性黏数(2868 m L/g)、更低的不溶物含量(0.12%)、更高的聚合物黏度、更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在矿化度40000 mg/L、95℃高温老化180 d后,质量浓度为1500 mg/L的聚合物溶液黏度为12.8 mPa·s,黏度保留率可达到85%以上。老化后无规微支化微交联缔合聚合物溶液仍可满足驱油剂对驱油黏度要求,聚合物溶液在地层具有较优异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微支化 微交联 疏水缔合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的火焰温度与气相碱金属浓度在线监测
8
作者 易仕强 戴斌 +3 位作者 陈军华 王浩帆 姚斌 娄春 《工业加热》 CAS 2023年第11期13-16,共4页
煤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气相碱金属对炉膛沾污结渣问题有重要影响,开展炉内温度与气相碱金属浓度的在线监测对结渣预测与燃烧调整有重要意义。基于FES技术开发火焰温度与气相碱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并应用与600MW超临界W火焰无烟煤机组,连续进... 煤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气相碱金属对炉膛沾污结渣问题有重要影响,开展炉内温度与气相碱金属浓度的在线监测对结渣预测与燃烧调整有重要意义。基于FES技术开发火焰温度与气相碱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并应用与600MW超临界W火焰无烟煤机组,连续进行了温度与气相碱金属浓度测量。结果表明,温度与气相碱金属浓度随着机组运行数据的变化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右墙前测点受到锅炉运行过程中的干扰较小,温度与气相碱金属浓度波动范围较小,但气相碱金属浓度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最后,对该锅炉的结渣倾向预测结果是:随着负荷与给煤量的增大,气相碱金属浓度增大,结渣的倾向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气相碱金属 FES 结渣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铁路辅助巡检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蔡檬屿 郭旭 +2 位作者 王浩帆 李良平 张瀚文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0年第9期12-15,共4页
针对人工巡检方式错漏多、强度大、成本高的问题,设计基于深度学习和虚拟现实(VR)远程控制技术的铁路辅助巡检系统。该巡检系统结合开源数据集和定制数据集,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能可靠地识别异物位置与类别;采用服务器推流技术与终端进行... 针对人工巡检方式错漏多、强度大、成本高的问题,设计基于深度学习和虚拟现实(VR)远程控制技术的铁路辅助巡检系统。该巡检系统结合开源数据集和定制数据集,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能可靠地识别异物位置与类别;采用服务器推流技术与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对远程设备的控制;客户段端采用VR+手机App技术,达到沉浸式视觉效果。多次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用性强,经济性好,准确率高,为铁路部门巡检体系提供良好的借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巡检 深度学习 远程控制 异物检测模型 虚拟现实(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