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酚氨基改性MCM-41固定化脂肪酶的工艺优化及应用
1
作者 李佥 曾祥冰 +6 位作者 孙西同 陈晓艺 李苗 王添誉 黄帆 孙芳鸿 李宪臻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177,共10页
为构建新型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体系并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利用酚氨基改性有序介孔材料有序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并将固定化酶应用于实际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固定化温度30℃,固定化pH8.0,... 为构建新型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体系并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利用酚氨基改性有序介孔材料有序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并将固定化酶应用于实际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固定化温度30℃,固定化pH8.0,固定化时间7 h,初始酶浓度4 mg/mL,此时材料的载酶量为26.40 mg/g。固定化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50℃,最佳反应pH为7.0,酶活力最高可达4108±34.74 U/g载体。固定化酶重复使用8次后,保留了54.70%的初始酶活,在4℃条件下储藏30 d后仍具有71.10%的初始酶活。将固定化酶用于催化月桂酸己酯的合成,月桂酸转化率最高可达65.38%。酚氨基改性MCM-41固定化脂肪酶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将其应用于实际催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进一步证明酚氨基改性是一种绿色、有效的改性策略,为酚氨基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氨基改性 MCM-41 固定化脂肪酶 工艺优化 月桂酸己酯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压裂技术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2
作者 李根生 田守嶒 +2 位作者 盛茂 王天宇 廖勤拙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智能压裂技术是水力压裂增产改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有机融合,有望大幅提升压裂效率和效果,已成为油气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文章从工程实际出发,构建了智能优化设计、泵注实时决策、效果综合评价等应用场景,... 智能压裂技术是水力压裂增产改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有机融合,有望大幅提升压裂效率和效果,已成为油气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文章从工程实际出发,构建了智能优化设计、泵注实时决策、效果综合评价等应用场景,剖析了国内外智能压裂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总结了智能压裂技术研究面临的难题和重点攻关方向,包括多物理场表征与地质数据融合的一键式压裂设计、大模型赋能压裂智能决策水平及其泛化能力提升、多源数据融合的压裂裂缝实时监测与动态感知技术等,旨在为推动我国智能压裂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压裂 应用场景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重机中滑轮绳索系统晃动冲击的动力学仿真研究
3
作者 王天堉 齐朝晖 +1 位作者 赵天骄 徐金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242,共9页
起重机中的滑轮绳索系统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倾斜等问题,严重降低了作业效率且增加安全隐患。在处理滑轮与绳索接触状态实时变化的问题时,采用单元节点与物质点绑定的假设导致单元形函数不能精确描述各段圆弧曲线,需要缩小单元尺... 起重机中的滑轮绳索系统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倾斜等问题,严重降低了作业效率且增加安全隐患。在处理滑轮与绳索接触状态实时变化的问题时,采用单元节点与物质点绑定的假设导致单元形函数不能精确描述各段圆弧曲线,需要缩小单元尺寸,降低了求解效率。引入空间描述方法,以滑轮上接触区域的边界点划分不同接触状态的绳索,采用离散角度的圆弧插值和Hermite插值分别描述接触段绳索和滑轮间绳索的形状,求得各节点物质速度与物质加速度。考虑绳索的轴向变形,依据虚功率原理建立了滑轮绳索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通过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对起重设备中常见的滑轮绳索系统进行建模,研究不同绕绳方式、吊重质量和滑轮间距对滑轮架基体晃动和受冲击程度的影响。该研究所提出的滑轮绳索动力学建模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轮绳索系统 晃动冲击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空间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调控IVF 来源卵母细胞线粒体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纭竹 王梦静 +5 位作者 袁榕澧 李梓萌 王天宇 杨滨 李芝 吴节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7-41,I0013,共6页
卵母细胞质量直接影响辅助生殖(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ART)患者的妊娠结局,改善卵母细胞质量、提高ART成功率,是生殖领域的研究热点。卵母细胞线粒体是评价卵母细胞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构或功能受损会影响卵母细胞成熟... 卵母细胞质量直接影响辅助生殖(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ART)患者的妊娠结局,改善卵母细胞质量、提高ART成功率,是生殖领域的研究热点。卵母细胞线粒体是评价卵母细胞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构或功能受损会影响卵母细胞成熟和生育能力。近年,针灸调控线粒体和改善ART来源卵母细胞质量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文章综述了线粒体形态结构、线粒体自噬及能量代谢在ART来源卵母细胞中的作用;探讨针灸调控线粒体功能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及ART成功率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今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低反应 针灸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母细胞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自适应二次调频策略
5
作者 曹永吉 张江丰 +2 位作者 王天宇 郑可轲 吴秋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1,共9页
针对电力系统参数变化导致二次调频适应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自适应二次调频策略.首先,构建多区域互联系统的二次调频模型,进而基于频率响应轨迹建立各区域系统的参数辨识模型.其次,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 针对电力系统参数变化导致二次调频适应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自适应二次调频策略.首先,构建多区域互联系统的二次调频模型,进而基于频率响应轨迹建立各区域系统的参数辨识模型.其次,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辨识模型,在线更新区域系统的参数.然后,以区域控制偏差最小为目标,利用DMPC优化机组出力,实现二次调频控制.最后,利用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二次调频 参数辨识 区域控制偏差 优化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槽式太阳能耦合CO_(2)跨临界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6
作者 杨俊兰 李梦希 +2 位作者 韩一飞 王天宇 张凯钰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8-495,共8页
为研究太阳能热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中的利用,将双级压缩中间再热CO_(2)跨临界朗肯循环(DSRRC)、联合抽气回热/内回热CO_(2)跨临界朗肯循环(CRIRC)以及自冷凝CO_(2)跨临界朗肯循环系统(SCRC)分别与太阳能集热与储热子系统进行耦合,建立... 为研究太阳能热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中的利用,将双级压缩中间再热CO_(2)跨临界朗肯循环(DSRRC)、联合抽气回热/内回热CO_(2)跨临界朗肯循环(CRIRC)以及自冷凝CO_(2)跨临界朗肯循环系统(SCRC)分别与太阳能集热与储热子系统进行耦合,建立热力学模型,分析运行参数对发电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结合该文系统及所给条件表明,3个系统在热效率最大处存在最优汽轮机入口压力,分别为15.0、21.5和23.0 MPa;3个系统的热效率和系统效率随着汽轮机入口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与CRIRC和SCRC相比,DSRRC的最大净输出功率随汽轮机入口压力的增加分别提高了34.0%和68.5%;分流比从0.1增加至0.5会使DSRRC的净输出功率较CRIRC和SCRC分别提高35.4%和7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力学分析 CO_(2)跨临界循环 朗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大型起重船吊机发展趋势分析
7
作者 王天宇 张磊 侍红南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25年第2期11-16,27,共7页
为了研究海上大型起重船吊机需求性能的发展趋势,以大型起重船从事作业的海洋工程领域为主要目标,以项目具体结构物参数以及国内外新造、新研发的起重船吊机参数配置为依托,通过数据整理分析,预测未来海洋工程施工项目对大型起重船吊机... 为了研究海上大型起重船吊机需求性能的发展趋势,以大型起重船从事作业的海洋工程领域为主要目标,以项目具体结构物参数以及国内外新造、新研发的起重船吊机参数配置为依托,通过数据整理分析,预测未来海洋工程施工项目对大型起重船吊机各项性能的要求。结果表明,随着人类向深远海的不断开发,海洋工程施工对起重船吊机各项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分析结果可为船东的投资建造、设计院的船型设计及大型海工吊机设备商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船 海上施工项目 吊机 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泵注智能决策系统设计理念与路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盛茂 田守嶒 +3 位作者 朱丹丹 王天宇 廖勤拙 李根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3,共6页
油气藏改造过程中的压裂泵注具有工艺复杂多变、过程不可逆、高风险等特点,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决策调控,进而提升压裂改造效果。目前决策方式主要以压裂设计泵注程序为基础,人为调控泵注参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构建压裂泵注智能... 油气藏改造过程中的压裂泵注具有工艺复杂多变、过程不可逆、高风险等特点,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决策调控,进而提升压裂改造效果。目前决策方式主要以压裂设计泵注程序为基础,人为调控泵注参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构建压裂泵注智能决策系统、实现自主决策已成为可能。为此,在综述国内外压裂泵注决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理论的压裂泵注智能决策设计理念,并探讨了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压裂泵注智能决策系统的核心是泵注决策智能体,由其自主决策泵注程序和优化参数,同时将决策动作传递给地面装备,构成闭环调控,实现泵注过程“自动驾驶”;(2)基于强化学习理论的压裂泵注智能决策设计理念,即以强化学习为核心,以压裂大数据为基础,以机理模型认识和专家先验知识为约束,构建压裂仿真环境,训练泵注决策智能体,可以实现泵注参数实时优化决策与地面装备闭环调控;(3)压裂泵注智能决策系统主要通过压裂工况自主判识、裂缝扩展动态感知与风险预警、压裂泵注参数优化决策、地面装备自主调控、压裂泵注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系统功能。结论认为,基于强化学习理论的压裂泵注智能决策设计理念,有望为加快压裂泵注智能化进程提供有益参考,有助于油气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泵注 人工智能 决策优化 决策系统 关键技术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数据双驱动的压裂压力实时预测方法
9
作者 胡晓东 刘俊仪 +4 位作者 王天宇 周福建 卢旭涛 易普康 陈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3-1335,共13页
井口压力预测存在压力波动剧烈、干扰因素多以及影响机理复杂等问题。现阶段研究中,由于对复杂的地层条件、裂缝特征及流体动力学过程的过度简化,传统物理模型难以捕捉多重非线性变化和突发波动,导致在真实施工环境下的预测精度和实时... 井口压力预测存在压力波动剧烈、干扰因素多以及影响机理复杂等问题。现阶段研究中,由于对复杂的地层条件、裂缝特征及流体动力学过程的过度简化,传统物理模型难以捕捉多重非线性变化和突发波动,导致在真实施工环境下的预测精度和实时响应能力受到局限。而人工智能模型尽管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但往往缺乏对压力波动的物理机理的深入理解,对地层和施工参数的敏感性不足,导致在极端或动态变化的条件下稳定性较差、解释性不足。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物理—数据双驱动的压力曲线的预测方法对未来压力趋势进行预测。首先,构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智能模型,融合缝内支撑剂床平衡高度计算结果与井场实时泵注数据作为模型输入,预测了未来60 s的压力数据;其次,结合传统井口压力反演方法,使用小波变换分解智能模型与传统模型预测结果,利用LSTM模型整体趋势与压力反演计算方法(IPC)模型中突变点特征,重构了兼顾整体趋势和局部波动的井口压力预测曲线。结果表明,相比LSTM模型,IPC和LSTM的小波融合模型未来60 s井口压力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均方绝对误差(MAE)分别下降了37.87%和15.29%,预测结果能够精准捕捉现场施工的压裂压力变化,为现场施工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压力预测 物理—数据双驱 LSTM IPC 小波变换 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射孔控制多簇裂缝均衡扩展机制及参数优化
10
作者 盛茂 邓超 +3 位作者 李杰 顾明哲 王天宇 田守嶒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3期54-63,共10页
水平井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完井改造的关键技术,然而各压裂段中部射孔簇裂缝受跟端趾端射孔簇裂缝的应力干扰作用显著、扩展阻力较大,是导致多簇裂缝非均衡扩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优化设计簇间非均匀布孔方式,调节各... 水平井多簇射孔分段压裂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藏完井改造的关键技术,然而各压裂段中部射孔簇裂缝受跟端趾端射孔簇裂缝的应力干扰作用显著、扩展阻力较大,是导致多簇裂缝非均衡扩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优化设计簇间非均匀布孔方式,调节各簇射孔参数,均衡簇间液量分配,削弱缝间应力干扰,促进裂缝均衡扩展。为此建立了考虑压裂段/簇间应力叠加的分段多簇裂缝扩展模型,对比分析了纺锤形布孔、坡度布孔、均匀布孔等三类布孔方式的裂缝扩展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以缝长、缝高扩展形态差异性评价裂缝扩展均衡性,优选布孔方式,设计正交试验优化非均匀布孔参数。结果表明,典型页岩油储层参数条件下,纺锤形布孔的裂缝扩展均衡性最优,其次是均匀布孔、坡度布孔。其作用机制为纺锤形布孔的端部簇射孔摩阻大于中部簇1.4~16.7倍,跟端趾端裂缝对中部裂缝的应力干扰作用被削弱,从而增加了中部簇进液量分配,相比均匀布孔,裂缝扩展均衡性提高了17.2%。而坡度布孔趾端簇孔数占比35%以上,进液量占优,达49.3%,导致其对中部簇裂缝挤压作用显著,不利于裂缝均衡扩展。优化纺锤形布孔参数表明,总孔数49个、孔径10 mm、端部簇孔数比例24.5%时,簇间裂缝扩展均衡性达到最优。研究结果有望为非常规油气多簇压裂非均匀射孔设计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射孔 裂缝均衡扩展 分段多簇压裂 射孔参数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纯弯作用下I形波板组合梁的弹性屈曲应力
11
作者 杨淑雁 王天宇 +1 位作者 查支祥 王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纯弯条件下,带钢翼缘板的波形钢腹板I形组合梁(简称I形波板梁)的屈曲应力已有明确的计算公式,但该公式不适用于非纯弯的条件。笔者对自由端受集中荷载的悬臂式I形波板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梁有3种屈曲模态,分别是翼缘板... 纯弯条件下,带钢翼缘板的波形钢腹板I形组合梁(简称I形波板梁)的屈曲应力已有明确的计算公式,但该公式不适用于非纯弯的条件。笔者对自由端受集中荷载的悬臂式I形波板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梁有3种屈曲模态,分别是翼缘板屈曲、波板屈曲和耦合屈曲;当梁的屈曲由翼缘板屈曲主导时,悬臂式非纯弯梁的屈曲应力大于纯弯梁的屈曲应力,此时翼缘板的宽长比为影响翼缘板屈曲应力的主要因子;结合大量的数值模拟结果,笔者对翼缘板屈曲系数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涵盖全部屈曲模式的I形波板梁屈曲应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I形波板梁 翼缘板屈曲 腹板屈曲 耦合屈曲 宽长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链视角下的美国微电子领域政策布局
12
作者 毛海燕 王天宇 王鹏 《国防科技》 2024年第6期26-33,共8页
研究美国微电子政策布局,有利于明确美微电子政策的协同性特征,为我国应对相关政策影响及自身政策规划提供有效参考。运用创新链理论,梳理美国在微电子领域的政策布局情况,明确政策对应主体与采取手段,并总结政策的布局特征。微电子作... 研究美国微电子政策布局,有利于明确美微电子政策的协同性特征,为我国应对相关政策影响及自身政策规划提供有效参考。运用创新链理论,梳理美国在微电子领域的政策布局情况,明确政策对应主体与采取手段,并总结政策的布局特征。微电子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对确保国家经济稳健与保证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当前美国在微电子领域的政策已覆盖全创新链,呈现出多主体间的协同特征以及对于高弹性本土创新链、产业链的建设需求,强调通过多方协同继续保持美国在微电子领域的领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布局 创新链 微电子产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仿生涂层修饰聚合物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淑婧 曾祥冰 +6 位作者 孙西同 陈晓艺 李苗 王添誉 李岩 李佥 李宪臻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构建新型固定化酶催化体系,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载体,利用贻贝仿生技术——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进行修饰,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所得材料,并研究其固定化近平滑假丝酵母CICC 33470... 为构建新型固定化酶催化体系,以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载体,利用贻贝仿生技术——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进行修饰,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FT-IR)表征所得材料,并研究其固定化近平滑假丝酵母CICC 33470所产脂肪酶的表征及酶学性质。最佳酶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温度为30℃,固定化pH为7.0,固定化时间为5 h,初始酶活为337.76 U/mL,载体添加量为0.2 g。固定化酶最佳反应温度为50℃,最佳反应pH为8.0,最佳反应时间为10 min,最优条件下固定化酶酶活为484.42±5.97 U/g-载体。固定化酶的稳定性明显提高,重复使用8次后,固定化酶仍有39.22%的初始酶活。进一步将固定化酶用于催化乙酰丙酸与十二醇的酯化反应,转化率可达75.94%,充分证明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经修饰后是固定化脂肪酶的优良载体,为未来扩大脂肪酶的应用范围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固定化脂肪酶 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 近平滑假丝酵母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储层前置CO_(2)压裂流体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臧雨溪 王海柱 +6 位作者 王斌 孙居正 王天宇 田港华 石明亮 吴毓乾 田守嶒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储层为对象,基于油藏数值模拟软件CMG-GEM及GOHFER,研究了CO_(2)注入量、闷井时间、储层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值、双水平井射孔压裂方式对流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和垂直方向渗透率的差异性导致CO_(2)在水平方... 以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储层为对象,基于油藏数值模拟软件CMG-GEM及GOHFER,研究了CO_(2)注入量、闷井时间、储层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值、双水平井射孔压裂方式对流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和垂直方向渗透率的差异性导致CO_(2)在水平方向波及范围较大,注入量对波及长度影响更为敏感,该研究条件下注入量为140 m^(3)时邻段水平波及范围出现交汇,可认定为最优注入量;延长闷井时间可增大CO_(2)波及范围,但注入量的影响程度更大,建议通过调节注入量来控制波及范围;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对CO_(2)波及范围影响较大,比值越大水平方向波及越广、垂向波及范围越窄,呈扁平状分布;对比双水平井拉链式与同步式射孔压裂,其中拉链式射孔压裂有助于提升CO_(2)波及范围,有利于油气开发。研究可为页岩油储层前置CO_(2)压裂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前置CO_(2)注入 流体分布 非常规油气 页岩油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温度对页岩微观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世忠 盛茂 +3 位作者 任乐佳 王天宇 田守嶒 李根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深部页岩气储层温度较高,为了研究地层温度对页岩宏微观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四川盆地长宁区块寒武系龙马溪组井下页岩岩心,开展了26℃、80℃、150℃条件下的网格式微米压痕实验,分别模拟地表、中深层与深部储层的环境温度。采用去卷积... 深部页岩气储层温度较高,为了研究地层温度对页岩宏微观力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四川盆地长宁区块寒武系龙马溪组井下页岩岩心,开展了26℃、80℃、150℃条件下的网格式微米压痕实验,分别模拟地表、中深层与深部储层的环境温度。采用去卷积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量化了温度对页岩微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结合能量分析法研究了温度对页岩微观尺度断裂韧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温度对深部页岩裂缝导流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深部储层温度的增加,显著削弱了页岩的微观弹性模量、硬度与断裂韧性,而增加了压痕点弹性变形能力;弹性变形能力的增强导致矿物簇受应力作用后具有恢复弹性形变的能力,进一步说明水力裂缝扩展后缝周矿物弹性形变易恢复,压裂裂缝难维持。该研究结果对从岩石微观力学角度理解深部页岩气储层水力裂缝导流能力低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页岩气储层 储层温度 岩石力学 微米压痕 水力压裂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接触共轭渐开线蜗杆副啮合理论及性能分析
16
作者 任雯 李杰 +1 位作者 王天羽 李海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83-3195,共13页
点接触共轭渐开线蜗杆传动可以降低蜗杆副对制造、装配等误差的敏感性,并能保证传动精度。基于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构建了含有制造和安装误差的点接触共轭渐开线蜗杆传动数学模型,研究了螺旋角、模数、压力角等主要设计参数对啮合... 点接触共轭渐开线蜗杆传动可以降低蜗杆副对制造、装配等误差的敏感性,并能保证传动精度。基于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构建了含有制造和安装误差的点接触共轭渐开线蜗杆传动数学模型,研究了螺旋角、模数、压力角等主要设计参数对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传动副对制造和安装误差敏感性的研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接触区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含有制造和安装误差时,传动副的瞬时传动比恒定;选取适中的螺旋角、较小的模数及较小的压力角会增大接触区的面积,提高传动副的重合度;传动副对制造和安装误差均不敏感,但应尽量减小或避免制造和安装轴交角造成的误差。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接触区和重合度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接触 共轭 渐开线蜗杆 啮合性能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T条件的核环吊空间滑轮绳索接触段计算方法研究
17
作者 赵天骄 齐朝晖 +1 位作者 王天堉 徐金帅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3-1137,共15页
滑轮绳索系统是一类可以利用内嵌于其中的绳索控制的多体系统,一般存在大量绳索接触段,随着机械系统的复杂化和智能化,对这类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针对核环吊起升机构中空间滑轮绳索接触段,推导了接触段绳索微元体平衡方程... 滑轮绳索系统是一类可以利用内嵌于其中的绳索控制的多体系统,一般存在大量绳索接触段,随着机械系统的复杂化和智能化,对这类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针对核环吊起升机构中空间滑轮绳索接触段,推导了接触段绳索微元体平衡方程,得到了接触力密度的解析表达式.将绳索应变求解转化为优化问题,利用库恩塔克(K-T)条件,建立了绳索轴向应变以及应变对弧长导数满足的非线性方程,并求出了内部应变对滑轮两端参数的导数,计算了滑轮与绳索接触段的应变分布,推导了绳索方位角与弧长应满足的协调方程.同时结合接触段滑轮槽截面的几何特点,推导了切向和法向接触力密度与绳索轴向应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滑轮两侧绳索应满足的边界条件,利用边界点处绳索与滑轮物质速度相等的条件,建立了约束方程.数值算例表明,计算结果符合绳索受力变形规律和接触力变化趋势.提供的方法为包含空间滑轮绳索机构的核环吊机构以及其他大型机械系统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轮绳索系统 起升机构 应变分析 接触力密度 空间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代蛋氨酸通过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缓解氟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18
作者 李媛媛 王天玉 +6 位作者 李梦 张文慧 王英卉 赵天瑞 李浩洁 赵阳飞 王金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13-3224,共12页
本文旨在探究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缓解氟致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选取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氟组(NaF 150 mg·L^(-1),F组)、氟+低硒组(NaF 150 mg·L^(-1... 本文旨在探究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缓解氟致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选取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氟组(NaF 150 mg·L^(-1),F组)、氟+低硒组(NaF 150 mg·L^(-1)+1.5 mg·L^(-1),F+LSe组)、氟+中硒组(NaF 150 mg·L^(-1)+3.0 mg·L^(-1),F+MSe组)、氟+高硒组(NaF 150 mg·L^(-1)+6.0 mg·L^(-1),F+HSe组)。氟化钠暴露90 d后,通过高架O型迷宫和悬尾试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表现,运用HE染色观察小鼠大脑皮质的损伤情况,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含量,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动物行为学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F组小鼠在悬尾试验中的“静止”时间显著增加(P<0.05),在高架O型迷宫中进入闭合臂的时间有明显升高趋势(P<0.05)。在补充Se-Met后小鼠“静止”时间显著减少(P<0.05),F+LSe和F+MSe小鼠进入闭合臂的时间相比于F组显著减少(P<0.05)。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F组小鼠大脑皮质细胞排列紊乱,细胞体积缩小,且椎体细胞数量减少。经Se-Met改善后,F+LSe组的大脑皮质组织核仁清晰,细胞质更加均匀,改善效果更显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F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显著减少(P<0.05)。与F组相比,F+LSe、F+HSe和F+MSe组ROS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含量依次表现为F+LSe-1 Se-Met可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恢复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动态平衡状态,缓解大脑皮质氧化应激,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组织损伤和抑郁样行为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代蛋氨酸 线粒体自噬 大脑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轴向注意力的钢索表面损伤视觉检测方法
19
作者 王迪 徐兴华 +2 位作者 邱少华 王天雨 刘子怡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0,89,共9页
工业场景中,基于视觉图像的钢索表面损伤实时检测预警存在许多挑战,如特征提取难度大、存在漏检误检、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等。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轴向注意力的钢索损伤视觉检测方法。首先,根据钢索的形态学特点提出了一种多通道... 工业场景中,基于视觉图像的钢索表面损伤实时检测预警存在许多挑战,如特征提取难度大、存在漏检误检、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等。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轴向注意力的钢索损伤视觉检测方法。首先,根据钢索的形态学特点提出了一种多通道轴向注意力机制,以更高效地提取和关注更加关键的钢索轴向区域特征信息;然后,通过中心化特征金字塔模块进行多尺度融合,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最后,将轻量化的MobileNetV3特征提取网络与无锚框检测头相结合,兼顾了检测速度与精度。在钢索损伤可见光图像数据集上开展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常用目标检测的最佳算法提高了1.99%的准确率,能够更好地检测钢索表面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索损伤 目标检测 中心化特征金字塔 轴向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IMM-SCKF的组合导航算法
20
作者 梅方玉 仇海涛 +1 位作者 王天宇 张峰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5,共8页
针对在实际应用中组合导航系统存在的噪声干扰多变造成系统滤波精度降低问题,提出了基于交互式多模型(IMM)和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CKF)(IMM-SCKF)算法。IMM-SCKF滤波算法拥有多个模型集,通过调节子模型的概率后进行融合输出,能够尽可... 针对在实际应用中组合导航系统存在的噪声干扰多变造成系统滤波精度降低问题,提出了基于交互式多模型(IMM)和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CKF)(IMM-SCKF)算法。IMM-SCKF滤波算法拥有多个模型集,通过调节子模型的概率后进行融合输出,能够尽可能地模拟实际噪声协方差。仿真试验和道路试验结果均表明,IMM-SCKF算法的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均方根均优于传统单模型CKF算法,能有效提高组合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在实际道路跑车试验中,与传统CKF算法相比,IMM-SCKF算法的东、北、天速度误差均方根分别降低了52%、55%、30%,位置误差均方根分别降低了47%、60%、32%,IMM-SCKF算法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定位精度及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导航 交互式多模型 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 融合输出 抗干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