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硫酸-苯酚法的可溶性糖高通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宋奇 杨杰 +4 位作者 鲁瑶 王添敏 邸学 宋慧鹏 张慧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0-1487,共8页
目的基于硫酸-苯酚法建立一种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高通量方法,并应用于五味子、枸杞子和梨的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方法以硫酸-苯酚比色法为基础,在微孔板中进行反应和测定,对苯酚加入顺序、反应温度、浓硫酸用量和苯酚浓度进行考察和优化... 目的基于硫酸-苯酚法建立一种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高通量方法,并应用于五味子、枸杞子和梨的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方法以硫酸-苯酚比色法为基础,在微孔板中进行反应和测定,对苯酚加入顺序、反应温度、浓硫酸用量和苯酚浓度进行考察和优化。以五味子、枸杞子和梨为研究对象,进行方法学考察,并与传统苯酚-硫酸法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先加入浓硫酸后加入苯酚的反应顺序能获得较高吸光度值,葡萄糖-果糖标准曲线在1.515~30.285μg/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测定五味子、枸杞子、梨样品中葡萄糖-果糖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4%、103.88%、101.2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论本研究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小、线性范围广,可以用作植物样品中可溶性糖的高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苯酚法 高通量 可溶性糖 五味子 枸杞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添敏 张慧 +4 位作者 翟延君 李峰 邸学 宋慧鹏 康廷国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期253-256,共4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者通过近些年来的教育和教学研究,对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中药鉴定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以及针对...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者通过近些年来的教育和教学研究,对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中药鉴定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以及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行为等方面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并提出了个人对于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为中药学专业相关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课程思政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的颗粒形貌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成昊 朱长歧 +4 位作者 刘海峰 崔翔 王天民 姜开放 易明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41-2058,共18页
颗粒形貌是颗粒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其与力学性质间的相关性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深入系统地梳理颗粒形貌对集合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对颗粒形貌的物理表征、数值模拟及室内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研究结果... 颗粒形貌是颗粒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其与力学性质间的相关性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深入系统地梳理颗粒形貌对集合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对颗粒形貌的物理表征、数值模拟及室内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3个尺度(形状、棱角度及表面纹理参量)上对颗粒形貌的定义方法是最为理想的表述颗粒形貌特征的方法;数值方法可以模拟单个凸形颗粒的形貌及其集合体的排列结构,但对于凹形颗粒的刻画精度不理想;颗粒形貌与孔隙结构、天然休止角、界限孔隙比和粒径大小间存在着相关性;在相同级配和孔隙率下集合体的渗透系数较大程度上受控于颗粒的形貌特征;由于颗粒间咬合作用及接触点数量的不同,在均一粒径中颗粒形貌不仅会对集合体小应变强度、峰值强度及残余强度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其剪胀性。最后对颗粒形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现状 颗粒形貌 形状参数 数值模拟 室内试验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珊瑚砂的多尺度颗粒形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成昊 朱长歧 +3 位作者 瞿茹 刘海峰 王天民 胡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7-126,共10页
颗粒形貌是影响珊瑚砂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研究珊瑚砂多尺度形貌特征有助于从细观角度阐释其力学特性。基于颗粒动态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粒径范围内超过20万个珊瑚砂和陆源石英砂(包括人工破碎石英砂和天然石英砂)颗粒开展颗粒形貌扫描... 颗粒形貌是影响珊瑚砂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研究珊瑚砂多尺度形貌特征有助于从细观角度阐释其力学特性。基于颗粒动态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粒径范围内超过20万个珊瑚砂和陆源石英砂(包括人工破碎石英砂和天然石英砂)颗粒开展颗粒形貌扫描和对比分析,提出了适用于珊瑚砂的颗粒形状分类标准,并从颗粒形状、磨圆度和凸度3个尺度上揭示了海相珊瑚砂与陆源石英砂颗粒形貌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珊瑚砂主要由块状、片状及棒状3种类型的颗粒组成,以伸长率和扁平率为0.5作为珊瑚砂颗粒形状的划分阈值进行颗粒形状分类,该分类方法的准确率可达90%。(2)珊瑚砂中块状颗粒占比最大,且含量大于50%。随着粒径增加,块状颗粒占比增加,片状颗粒占比下降,而棒状颗粒基本维持不变;随着粒径的增加,石英砂中的块状颗粒占比高于珊瑚砂,这是由颗粒的矿物性质决定的,而与颗粒的风化破碎方式无关。(3)人工破碎石英砂的磨圆度与珊瑚砂的较为接近,且略小于天然石英砂。块状颗粒的磨圆度大于片状颗粒,更大于棒状颗粒,因此块状颗粒占比越高,集合体的磨圆度越大。(4)珊瑚砂的颗粒凸度介于0.85~1.00间,石英砂的凸度大于珊瑚砂。随着粒径的增加,珊瑚砂的凸度减小明显,而石英砂的凸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陆源石英砂 颗粒形状 磨圆度 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东某场地自升式平台插桩可行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易明星 朱长歧 +5 位作者 王天民 刘海峰 马成昊 王星 张珀瑜 瞿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487-496,共10页
桩靴接触应力是影响插桩深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桩靴的锥尖型式可能会影响接触应力的大小及分布。以江苏省启东市某插桩试验项目为例,针对不同的桩靴端部型式基于桩靴接触应力现场实测数据,分别采用国内外规范方法及数值计算方法对插桩深... 桩靴接触应力是影响插桩深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桩靴的锥尖型式可能会影响接触应力的大小及分布。以江苏省启东市某插桩试验项目为例,针对不同的桩靴端部型式基于桩靴接触应力现场实测数据,分别采用国内外规范方法及数值计算方法对插桩深度开展预测分析,揭示桩靴端部型式对插桩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插桩过程中不同锥端类型桩靴的接触应力呈现出中央大周边小的分布特征,表明现场桩靴为柔性结构类型;采用不考虑桩靴端部形状的规范方法进行桩靴插深预测,得出的预测结果同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采用小变形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插深预测也可以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桩深度预测 CPT原位测试 砂性地基 桩靴端部型式 接触应力分布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砂界限干密度确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瞿茹 朱长歧 +3 位作者 刘海峰 王天民 马成昊 王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61-475,共15页
界限干密度(包含最大及最小干密度)是影响砂土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将国标规范中干密度测定方法应用于岛礁珊瑚砂时,该类砂在干密度测定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略的颗粒破碎,使得测定结果严重失真。分别采用中国(GB)、美国(ASTM)、日本(JIS)... 界限干密度(包含最大及最小干密度)是影响砂土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将国标规范中干密度测定方法应用于岛礁珊瑚砂时,该类砂在干密度测定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略的颗粒破碎,使得测定结果严重失真。分别采用中国(GB)、美国(ASTM)、日本(JIS)三国的相关规范,开展了针对珊瑚砂的界限干密度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并与ISO标准砂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进而提出适合于珊瑚砂干密度测定的建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粒径的珊瑚砂与标准砂,3种规范最小干密度测定结果为:ρ_(d min)^(JIS)<ρ _(d min)^(GB)<ρ _(d min)^(ASTM);最大干密度测定结果为:ρ_(d max)^(JIS)<ρ _(d max)^(GB)<ρ _(d max)^(ASTM)。珊瑚砂与标准砂在3种规范中干密度差异性大小△ρ_(d)随粒径变化规律存在显著的区别。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珊瑚砂的最大最小干密度均为:ρ_(d)^(JIS)<ρ _(d)^(GB)<ρ _(d)^(ASTM);不同规范间干密度差异性大小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中国规范在干密度测定过程中的颗粒破碎远大于美国规范和日本规范。综合来看,美国规范所采用的干密度测定方法具有砂样状态定义清晰、操作简单、适用粒径范围广、界限干密度测定结果理想、颗粒破碎量少且干密度测定结果离散性小等优点,因而是一种适合珊瑚砂界限干密度测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干密度测定方法 颗粒破碎 含水率 相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y-Body Potentials for Intermetallic TiAl Alloy and Its Point Defect Properties 被引量:3
7
作者 wang tian-min wang Bao-Yi +3 位作者 JU Xin GU Qiang wang Yue-Xia GAO Fe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61-363,共3页
For intermetallic compound TiAl,the interatomic potentials in the Finnis-Sinclair model were constructed by empirically fitting to the properties of L10 TiAl tetragonal phase and the pressure-volume relations.In the c... For intermetallic compound TiAl,the interatomic potentials in the Finnis-Sinclair model were constructed by empirically fitting to the properties of L10 TiAl tetragonal phase and the pressure-volume relations.In the calculations of point defect properties of TiAl alloy with this potentials,it was shown that the thermal concentration of antisite defec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point defects.With similar formation energies,five possible interstitial configurations were stable.This model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embedded atom method or embedded defect method and adequate for simulation of defects in TiAl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TALLIC ALLOY DE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Fe_(40)Ni_(38)Mo_(4)B_(l8) 被引量:1
8
作者 LI Jian-gong SU Zhi-bin +4 位作者 WEI Fu-lin YANG Zheng Horst Hahn wang tian-min GE Shi-hu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1-213,共3页
Nanostructured Fe_(40)Ni_(38)Mo_(4)B_(l8) prepared by crystallization technique has a microstructure of nanometer-sized fcc(Fe,Ni)solid solution crystallites embedded in a nanometer-thick amorphous matrix.The nanostru... Nanostructured Fe_(40)Ni_(38)Mo_(4)B_(l8) prepared by crystallization technique has a microstructure of nanometer-sized fcc(Fe,Ni)solid solution crystallites embedded in a nanometer-thick amorphous matrix.The nanostructured Fe_(40)Ni_(38)Mo_(4)B_(l8) obtained at 740K has the optimal soft magnetic properties.The maximal magnetic softening can be understood by consider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zero anisotropy and the lowest saturation magnetostr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ENING MICROSTRUCTURE MAGNE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nO/Fe_(2)O_(3)Nanorod Arrays and ZnO/NiO Nanotube Arrays 被引量:1
9
作者 CUI Yin-Fang wang Cong +2 位作者 WU Su-Juan LIU Yu wang tian-mi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87-189,共3页
ZnO/Fe_(2)O_(3) nanorod arrays(NRs)and ZnO/NiO nanotube arrays(NTs)are synthesized on Si substrates by using a facile two-step growth method.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ZnO/Fe_(2)O_(3) NRs shows significant absorpt... ZnO/Fe_(2)O_(3) nanorod arrays(NRs)and ZnO/NiO nanotube arrays(NTs)are synthesized on Si substrates by using a facile two-step growth method.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ZnO/Fe_(2)O_(3) NRs shows significant absorption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Their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are evaluated by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MB).It is found that the ZnO/Fe_(2)O_(3) NRs display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an the ZnO/NiO nanotube arrays under UV-vis light irradiation.This is most likely attributed to an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photoelectrons and ho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NiO AB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照港发展现状评价和“十四五”发展方向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照宇 王天旻 +1 位作者 梁文文 薛天寒 《山东交通科技》 2020年第2期118-120,135,共4页
通过对日照港现状情况和历史发展阶段分析研究,对日照港能力适应性和港城适应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日照港“十四五”的发展方向。“十四五”期间,日照港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和实际运输需求基本适应;深入调整运输系统结构... 通过对日照港现状情况和历史发展阶段分析研究,对日照港能力适应性和港城适应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日照港“十四五”的发展方向。“十四五”期间,日照港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和实际运输需求基本适应;深入调整运输系统结构,发展集装箱和专业物流业务;提升港口城市功能,推动港城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港 能力适应性 港城关系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Fe in the local Structure of Perovskite Compound La_(2/3)Ca_(1/3)Fe_(1-x)Mn_(x)O_(3)
11
作者 WEI Long wang Yun-Bo +4 位作者 wang Hui-Yao YUE Yong wang tian-min ZHANG Tian-Bao CAO Guo-Hu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46-447,共2页
The ceramic samples with nominal composition of La_(2/3)Ca_(1/3)Fe_(1-x)Mn_(x)O_(3)(0.01≤x≤0.20)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The effect of Fe doping on the Mn site was measured by the positron annihi... The ceramic samples with nominal composition of La_(2/3)Ca_(1/3)Fe_(1-x)Mn_(x)O_(3)(0.01≤x≤0.20)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The effect of Fe doping on the Mn site was measured by the positron annihilation technique and M'dssbauer spectroscopy.Upon doping,no appreciable structure change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change in Mn-O plane were observed in the series of compounds.The M6ssbauer parameters show that the iron probe has stable 3+valance with the high spin state in all samples.Moreover,by examining the shape of the spectra,the tendency can be found that the isomer shift and quadruploe splitting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Fe+3 content.This phenomenon shows the local lattice distortion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d-electrons with the increasing Fe-doping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DOPING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