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成岩演化与储集性能 被引量:47
1
作者 冯子辉 柳波 +8 位作者 邵红梅 王成 洪淑新 王继平 潘会芳 王永超 张安达 田善思 迟亚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85,共14页
泥页岩成岩演化、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是页岩油储层评价的关键。通过运用岩心观察及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镜、微—纳米CT扫描、氮气吸附等技术,对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岩性与组构特征、成岩演化特征、孔隙... 泥页岩成岩演化、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是页岩油储层评价的关键。通过运用岩心观察及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镜、微—纳米CT扫描、氮气吸附等技术,对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岩性与组构特征、成岩演化特征、孔隙类型及储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古龙地区青山口组主要发育页岩、泥岩、粉砂质岩、灰质岩、云质岩5种岩性,微米—毫米级纹层构造与页理缝发育;泥页岩主体处于中成岩A2期,局部为中成岩A1期和中成岩B期;储层孔隙分为基质孔和裂缝2大类6类12亚类,纹层状页岩中的纹层构造、页理构造和层状页岩、纹层状页岩中的页理缝有效改善储集能力,为油气横向运移的良好通道,层状页岩和纹层状页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性。该研究明确了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成岩演化规律与储集特征,为松辽盆地页岩油的规模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地区 青山口组 泥页岩 成岩演化 储集特征 页理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4
2
作者 高波 何文渊 +4 位作者 冯子辉 邵红梅 张安达 潘会芳 陈国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9,共12页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为源储一体型非常规资源,但古龙页岩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为了揭示含油性、储集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通过薄片鉴定、场发射扫描电镜、热解色谱及激光共聚焦三维重建等技术方法,利用孔隙度...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为源储一体型非常规资源,但古龙页岩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均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为了揭示含油性、储集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通过薄片鉴定、场发射扫描电镜、热解色谱及激光共聚焦三维重建等技术方法,利用孔隙度、镜质体反射率、有机碳等参数,分析对比了研究区东西向、南北向剖面青山口组页岩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结果表明:古龙页岩由石英、黏土矿物、长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主要包括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泥—粉晶云岩、介屑灰岩5种岩石类型,其中页岩、粉砂质页岩为有利岩性组合;有机质演化程度和成岩作用类型控制孔隙发育,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大量有机孔、溶蚀孔,随着成岩转化作用的增强,黏土矿物晶间孔缝发育并形成页理缝,连通了基质孔隙,构成规模聚集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埋深大、有机碳含量高的页岩层具有极好的含油性,油气主要聚集于基质孔隙和页理缝中,有机碳和成熟度协同控制页岩油丰度,不同岩石类型导致的储集物性差异是控制同层位含油性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页岩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的厘定,为古龙页岩油分类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勘探目标层段的优选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页岩 青山口组 黏土矿物 岩性 物性 含油性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成岩—孔隙演化 被引量:23
3
作者 邵红梅 高波 +2 位作者 潘会芳 陈国龙 李玲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7,共12页
为深化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储层成岩—孔隙演化规律的认识,创新页岩微—纳米孔隙成因分析技术,结合岩石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矿物、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探讨古龙页岩成岩演化规律及其作用下的孔隙成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为黏土质长英页岩,... 为深化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储层成岩—孔隙演化规律的认识,创新页岩微—纳米孔隙成因分析技术,结合岩石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矿物、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探讨古龙页岩成岩演化规律及其作用下的孔隙成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为黏土质长英页岩,纯页岩厚度比例达95%以上,由粒径小于3.9μm的泥级碎屑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黏土矿物、长石,黏土矿物类型以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松辽盆地古龙页岩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黏土矿物转化、生烃、溶蚀等成岩作用,其中胶结物类型包括硅质、黏土矿物、碳酸盐和黄铁矿。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影响了粒间孔等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演化。黏土矿物演化和有机质热演化利于优质储层发育。古龙页岩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B期,有机质在生烃过程中生成大量纳米级有机孔,排出的酸性流体溶解长石等不稳定矿物,为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提供K+,形成黏土矿物晶间孔、溶蚀孔,黏土矿物、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大量页理缝,有效改善了页岩的储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松辽盆地 黏土矿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页理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区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技术与应用——以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成岩演化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邵红梅 卢曦 +4 位作者 高波 洪淑新 潘会芳 许智禹 白雪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0-168,共9页
为了明确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成因、恢复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在精细岩相学研究基础上,综合应用微区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技术,针对不同期次、不同组构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产物,开展了微区稳定碳、氧、锶、硅同位素及常量、微量... 为了明确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成因、恢复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在精细岩相学研究基础上,综合应用微区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技术,针对不同期次、不同组构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产物,开展了微区稳定碳、氧、锶、硅同位素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并探讨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流体性质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期次成岩产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古城地区奥陶系储层经历了准同生期海源流体、浅埋藏期继承性海水、中深埋藏期地层卤水及外源热液流体的地质作用;流体性质直接影响储层孔隙演化,其中外源酸性流体产生的溶蚀孔洞可有效改善储集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规律研究提供实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成岩演化 元素地球化学 微区原位分析 古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航天器设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安洲 袁义 +2 位作者 宋文龙 潘慧芳 苗奇 《航天制造技术》 2022年第4期74-78,共5页
针对航天器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需有效地整合计算资源,利用高性能计算技术,为航天器设计提供高效地仿真计算服务,围绕航天器设计过程中的仿真计算需求,对高性能仿真计算云平台架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梳理典型航天器设计中... 针对航天器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需有效地整合计算资源,利用高性能计算技术,为航天器设计提供高效地仿真计算服务,围绕航天器设计过程中的仿真计算需求,对高性能仿真计算云平台架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梳理典型航天器设计中开展仿真计算的关键流程,建设易用、可靠性高、扩展性强的设计、计算一体化云平台,有效提升了航天器设计过程中的仿真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设计 仿真计算 高性能计算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La-Modified Ultra Stable Zeolite 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atalytic Cracking Catalyst 被引量:2
6
作者 pan huifang Liu Xingyu +4 位作者 Wei Guoyou Yuan Hailiang pan Xinghong Huo Quan Yan Pingxi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75-81,共7页
A new type of zeolite La-USL (ultra stable zeolite L (zeolite USL) modified by La), which has superior activity, stability and selectivity in catalytic cracking of hydrocarbons and thus can be used as an active ca... A new type of zeolite La-USL (ultra stable zeolite L (zeolite USL) modified by La), which has superior activity, stability and selectivity in catalytic cracking of hydrocarbons and thus can be used as an active catalyst component,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zeolite L with relative crystallinity of above 90% was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metho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D, NH3-TPD and isotherm adsorption techniques. The in-situ synthesized zeolite L with a SiO2/Al2O3 mole ratio of 5-6 was modified by cation ion exchange, hydrothermal dealumination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s with La in order to prepare La-containing USL with a higher framework SiO2/Al2O3 mole ratio of 15-30. The modified zeolite La-USL was used as an active additive component of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catalyst and the resulting catalysts were evaluated by microactivity test (MAT) and fixed-fluidized bed (FFB) experiments using heavy oil as feedstock. The influence of La content in La- USL on cracking product distribution, gasoline group composition and research octane number (R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La content in La-USL was 0.8 wt%, the add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La-USL could result in a FCC catalyst that produc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roduct distribution and gasoline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olite L catalytic cracking catalyst GASOLINE YIELD research octane number heavy 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