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度不规则五边形双钢拱肋气动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小兵 张德旺 +2 位作者 丰斌 王欣 杨群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8-665,839,840,共10页
针对大跨度拱桥不规则截面双拱肋的气动特性问题,以国内某座大跨度拱桥跨中不规则五边形截面双钢拱肋为工程背景开展研究。首先,通过刚性节段模型测压试验,测试该拱肋在8个不同间距比和11个不同风攻角下的气动力系数和斯托罗哈数,并与... 针对大跨度拱桥不规则截面双拱肋的气动特性问题,以国内某座大跨度拱桥跨中不规则五边形截面双钢拱肋为工程背景开展研究。首先,通过刚性节段模型测压试验,测试该拱肋在8个不同间距比和11个不同风攻角下的气动力系数和斯托罗哈数,并与单拱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风攻角α=0°条件下间距对气动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双拱肋的气动力系数存在明显的临界间距效应,当α=-5°时,临界间距比(L/B)_(cr)=2.0~2.5,其他风攻角下,(L/B)_(cr)=2.5~3.0;上游拱肋的气动力系数在L/B<(L/B)_(cr)时表现为明显的减小效应,而在L/B>(L/B)_(cr)时干扰效应不明显;下游拱肋的阻力和扭矩系数绝对值均表现为显著的减小效应,升力系数的干扰效应与风攻角密切相关;不同间距比下双拱肋的斯托罗哈数在不同程度上均小于单拱肋的斯托罗哈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五边形双钢拱肋 气动力系数 斯托罗哈数 风洞试验 气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宽高比宽幅双箱结合梁的气动力特性及流场机理研究
2
作者 张晓 赵仁燕 +2 位作者 张德旺 刘小兵 李慧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5-324,共10页
以国内某宽幅双箱结合梁桥为背景,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宽高比宽幅双箱结合梁的气动力特性及流场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实桥宽高比为12.8时选取-10°~10°,间隔为2°,共11个风攻角进行研究。然后,在0... 以国内某宽幅双箱结合梁桥为背景,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宽高比宽幅双箱结合梁的气动力特性及流场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实桥宽高比为12.8时选取-10°~10°,间隔为2°,共11个风攻角进行研究。然后,在0°风攻角(水平来流方向)下,结合实际工程中双箱结合梁宽高比的取值范围,选取六种不同大小的宽高比(9.0、11.0、12.8、15.0、17.0和19.0)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桥宽高比下,随风攻角由-10°变化到10°时,双箱结合梁的阻力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升力方向由向下变为向上,升力系数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扭矩方向由逆时针变为顺时针,且顺时针的扭矩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当风攻角为0°时,随着结合梁宽高比的增大,阻力系数先不变后增大;升力方向由向下变为向上,升力系数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大;扭矩系数逐渐减小。针对0°风攻角下不同宽高比的宽幅双箱结合梁,给出了三分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为实际工程中宽幅双箱结合梁的风荷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双箱结合梁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气动力特性 流场机理 宽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性天窗启闭对网壳结构风荷载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宇青 王昕 +2 位作者 刘小兵 陈安杰 崔会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83,共8页
大跨柱面网壳结构由于质量轻、柔度大,对风荷载比较敏感,在顶部开启间隔性天窗对结构的抗风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以某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方法,分析了在不同风向角下顶部间隔性天窗启闭对结构的体型... 大跨柱面网壳结构由于质量轻、柔度大,对风荷载比较敏感,在顶部开启间隔性天窗对结构的抗风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以某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方法,分析了在不同风向角下顶部间隔性天窗启闭对结构的体型系数、整体力系数以及极值风压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天窗的启闭对结构外表面风荷载影响整体较小,对内表面风荷载的影响比较明显。内表面风荷载的变化是导致结构风荷载随天窗启闭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跨向来流下,与天窗关闭时相比,当天窗开启时,结构的跨向整体力更大,增大幅度约为34%,这种“增大效应”随着来流偏离跨向逐渐减弱,当偏离跨向60°时基本消失;结构的竖向整体力更小,减小幅度约为47%,这种“减小效应”随着来流偏离跨向逐渐减弱,但即使偏离90°(纵向来流)时仍存在。与天窗关闭时相比,天窗开启时结构的正向极值风压力增大,大部分区域的负向极值风吸力减小,但天窗局部区域的负向极值风吸力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柱面网壳结构 间隔性天窗 风洞试验 整体力系数 极值风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盐下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建造与深水大油田 被引量:4
4
作者 窦立荣 温志新 +7 位作者 王兆明 贺正军 宋成鹏 陈瑞银 阳孝法 刘小兵 刘祚冬 陈燕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840,共12页
针对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特征及大油田成藏规律不清的难题,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及岩心等数据资料,通过早白垩世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恢复重建,提出盐下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受控于坳间断隆型和坳中断凸型两类孤立台... 针对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特征及大油田成藏规律不清的难题,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及岩心等数据资料,通过早白垩世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恢复重建,提出盐下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受控于坳间断隆型和坳中断凸型两类孤立台地。坳间断隆型孤立台地分布于现今盐下坳间隆起带上,建造于早期陆内和陆间裂谷两个原型阶段继承性发育的单断式和双断式垒式断块上,早白垩世陆内裂谷晚期沉积的ITP组介壳灰岩和陆间裂谷早期沉积的BVE组微生物灰岩为连续建造;坳中断凸型孤立台地分布于现今盐下坳陷带中,建造于早期陆内裂谷原型阶段火山岩建隆所形成的凸起带上,发育BVE组微生物灰岩。两类孤立台地灰岩所形成礁滩体均具有储层厚度大、物性好的特点。结合盐下已发现大油田解剖,发现两类台地均可形成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周缘为优质湖相和潟湖相烃源岩环绕,上覆为巨厚的优质蒸发盐岩盖层高效封堵,形成了“下生中储上盖”式最佳生储盖组合关系,油气富集程度高。已发现大油田均为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底水块状油田,且均处于充满状态。未来勘探重点目标是西部隆起带和东部隆起带南段上的坳间断隆型孤立台地及中央坳陷带中的坳中断凸型孤立台地。该项研究成果为在桑托斯被动陆缘盆地超前选区选带、新项目评价及中标区块探区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今后在全球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勘探战略选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被动陆缘盆地 深水 坳间断隆型孤立碳酸盐台地 坳中断凸型孤立碳酸盐台地 大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全球油气及伴生资源勘探形势与发展趋势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温志新 王建君 +6 位作者 王兆明 贺正军 宋成鹏 陈瑞银 刘小兵 季天愚 李祖欣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7-1279,共13页
基于标普全球、睿咨得等商业数据库及全球油公司的公开信息,对2023年全球油气勘探投资、勘探区块授予、探井、常规油气新发现、油气伴生资源勘探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全球油气勘探投资稳中有升、区块授予数量和面... 基于标普全球、睿咨得等商业数据库及全球油公司的公开信息,对2023年全球油气勘探投资、勘探区块授予、探井、常规油气新发现、油气伴生资源勘探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全球油气勘探投资稳中有升、区块授予数量和面积大幅增加;高影响力探井数量和成功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了2023年全球油气新发现储量的规模;与近年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领域是常规大—中型油田发现的主战场有所不同,2023年海陆新发现储量平分秋色,成熟探区精细勘探成效显著。各油公司持续布局非常规油气勘探,并加快进入天然氢和氦等油气伴生矿产资源等新兴产业。建议中国油公司跨国勘探业务:①坚持油气上游勘探投资,强化上游业务,坚定油气战略地位;②坚持油气勘探,继续布局深水被动陆缘盆地,深耕成熟盆地,紧跟热点盆地、抢占前沿盆地;③坚持融合发展,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并举,布局油气伴生资源;(4)坚持科技创新,研发核心技术,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投资 油气勘探形势 油气发现 成熟盆地 非常规油气 油气伴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VC视频加密技术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清 刘小兵 +2 位作者 荣里 何俊霏 张乔嘉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6-222,共17页
针对视频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存在被非法获取和恶意破坏的问题,从高效视频编码(HEVC)标准和加密技术出发,对HEVC视频编码标准下的加密技术进行综述。回顾了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HEVC视频编码标准,讨论了视频加密技术常见攻... 针对视频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存在被非法获取和恶意破坏的问题,从高效视频编码(HEVC)标准和加密技术出发,对HEVC视频编码标准下的加密技术进行综述。回顾了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HEVC视频编码标准,讨论了视频加密技术常见攻击方法及性能评估指标,全面梳理与详细分析了不同视频加密技术性能及其优缺点,展望了视频加密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视频加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视频编码 加密 感兴趣区域 帧内预测模式 运动矢量差 熵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表达与肾病预后不良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廖敏 宋勇波 +5 位作者 魏卓 刘小兵 程魁 范哲奇 双松涛 祝存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脏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组织P2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肾脏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5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的表达。所有患者均接受跟踪随访24个月,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的表达,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27、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8.69±6.83)%、(55.94±8.08)%、(33.47±5.72)%;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7.24%,预后不良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27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升高、24 h蛋白尿增多、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新月体与P21、PCNA阳性表达率升高、P27阳性细胞表达率降低均是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gA肾病肾小球系膜组织存在P21、P27、PCNA阳性表达,IgA肾病预后不良患者肾小球系膜组织P21、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预后良好者,P27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预后良好者,且均为IgA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P21 P27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肾小球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轨道交通站内火灾检测与定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金雷 杨健 +3 位作者 刘晓冰 陈瑶 杨立兴 高自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3,共11页
为及时有效地处理轨道交通站内火灾事件,本文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站内火灾检测与精细化火灾定位模型(Fire-Detect)。首先,基于Unity仿真模拟和收集互联网图像数据的方式制作站内火灾图像与视频数据集Fire-Rail,用于训练构建的火灾检测... 为及时有效地处理轨道交通站内火灾事件,本文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站内火灾检测与精细化火灾定位模型(Fire-Detect)。首先,基于Unity仿真模拟和收集互联网图像数据的方式制作站内火灾图像与视频数据集Fire-Rail,用于训练构建的火灾检测算法和精细化火灾定位算法;其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残差结构与通道注意力机制构建火灾检测算法,用于检测站内监控视频中每帧分别为“正常状态”或“疑似火灾”状态;最后,在“疑似火灾”状态下,模型启动精细化火灾定位算法,将图像以及后续的每帧图像输入精细化火灾定位算法中,并实时输出火灾发生场景下的精细化火灾定位信息。在Fire-Rail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火灾检测算法在测试集的准确率为95.12%;此外,卷积神经网络层级实验平衡了资源消耗和准确率,消融实验验证了各部分的有效性,鲁棒性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处理大部分噪声,整体模型的平均火灾定位检测精度mAP为77.3%,可应用于轨道交通站内视频监控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火灾检测 深度学习 轨道交通车站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改变玉米大豆轮作/连作黑土农田酸化速率和酸中和容量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影 李彦生 +2 位作者 刘晓冰 金剑 于镇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0-759,共10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对黑土酸化指标的影响及酸缓冲机制,依托东北旱田黑土肥力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大豆连作(CS)、玉米连作(CC)以及玉米大豆轮作下玉米施化肥-大豆施化肥(C_(CF)S_(CF))、玉米施化肥+秸秆还田-大豆不施化肥... 为探明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对黑土酸化指标的影响及酸缓冲机制,依托东北旱田黑土肥力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大豆连作(CS)、玉米连作(CC)以及玉米大豆轮作下玉米施化肥-大豆施化肥(C_(CF)S_(CF))、玉米施化肥+秸秆还田-大豆不施化肥+秸秆还田(C_(CR)S_(NOR))、玉米施化肥-大豆不施化肥(C_(CF)S_(NOF))、玉米施化肥-大豆施1/2化肥(C_(CF)S_(1/2CF))以及玉米施化肥-大豆施有机肥(C_(CF)S_(DM))7个处理在第9年和第10年的土壤酸化速率(SAR)和酸中和容量(ANC)的变化,并利用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酸滴定曲线,以pH 5.0和pH 4.5为参比计算了土壤ANC以及酸缓冲容量(ABC)。结果发现:相比于试验土壤本底值,试验第9年和第10年SAR变化幅度为-0.019~-0.097ΔpH/a,其中C_(CF)S_(DM)处理的SAR在两年中变化最小(-0.021和-0.019ΔpH/a);试验第9年C_(CF)S_(CF)、C_(CR)S_(NOR)、C_(CF)S_(NOF)、C_(CF)S_(1/2CF)和C_(CF)S_(DM)处理的土壤ANC_(pH5.0)是试验第10年的1.11~1.77倍;土壤ANC_(pH4.5)变化趋势与ANC_(pH5.0)相一致。方差分解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和盐基离子总量是影响土壤ANC变化的主要因素,二者分别解释了试验处理第9年和第10年土壤ANC和ABC变化的63.44%和43.67%。综上可见,施化肥降低土壤酸中和容量,加速土壤酸化,而有机肥施用可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盐基离子总量提高黑土酸中和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酸化速率 酸滴定曲线 土壤酸中和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磷吸收及根际磷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丽丽 李彦生 +6 位作者 于镇华 王光华 刘晓冰 张锦源 吴俊江 王国兵 金剑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制的影响鲜有研究。本研究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重点探究了气候变化对不同有机质黑土大豆根际土壤磷组分和相关磷转化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黑土大豆磷吸收对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一致,既先升高后降低。然而,大豆根际磷组分的响应存在差异性。大气CO_(2)浓度升高降低了高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NaHCO_(3)-P_(o)含量,但增加了低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有机磷库(NaHCO_(3)-P_(o)和NaOH-Po)的含量,而降低了无机磷库(NaOH-Pi)的含量。同时,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高有机质黑土根际土壤基因拷贝数增加53.0%,低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土壤基因拷贝数增加44.4%。因此,长期气候变化条件下,高有机质含量黑土通过有机磷矿化功能微生物来满足大豆对磷素的需求;而在低有机质含量黑土中,长期高CO_(2)浓度主要影响无机磷组分以及相关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有机质含量 磷组分 磷酸酶活性 磷转化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异型方管风量测量数值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11
作者 贾露 曾永忠 +2 位作者 刘小兵 余志顺 肖文卓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6,共8页
针对1 m以上大口径异型方管转弯部分长度较短、前后段没有较长的直管,管道内部流场复杂、需准确测量管道流量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差系数的平均速度评价方法,选出多点最接近管道平均流速的位置,明确传感器插入... 针对1 m以上大口径异型方管转弯部分长度较短、前后段没有较长的直管,管道内部流场复杂、需准确测量管道流量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差系数的平均速度评价方法,选出多点最接近管道平均流速的位置,明确传感器插入深度和多个测量点的权重系数,拟合出1个以截面平均速度为函数,流场中多点的流速值为自变量的计算公式。在风洞实验台进行流量测量试验,并与数值分析拟合的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满量程相对误差小于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量 风洞实验 数值模拟 变差系数法 热质流量计 异型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载C3G的新型纳米纤维脂质体在酸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报平 刘晓冰 +1 位作者 王怀旭 郑家荣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7,共10页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具有较强的抗炎、抗氧化和抗癌活性,但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易降解,导致其应用大大受限.为增强脂质体和C3G的稳定性,向脂质体配方中加入水溶性且耐消化的纤维溶胶Fibersol-2,然后将此配...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具有较强的抗炎、抗氧化和抗癌活性,但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易降解,导致其应用大大受限.为增强脂质体和C3G的稳定性,向脂质体配方中加入水溶性且耐消化的纤维溶胶Fibersol-2,然后将此配方包载的C3G添加到牛奶中进行发酵,对发酵后酸奶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包载C3G对酸奶的影响.研究发现,将纳米纤维脂质体添加到酸奶中,可明显促进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增殖,降低酸奶的pH值,并增加酸奶的酸度、持水力、双乙酰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抑制酸奶蛋白氧化;纳米纤维脂质体对酸奶的质构有正向影响,但对酸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向纳米脂质体中加入Fibersol-2以稳定脂质体、保护C3G的策略是切实可行的;将包载C3G的纳米纤维脂质体应用在酸奶发酵中也可以多方面提升产品品质,可以作为功能性酸奶的一种新研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食品科学 Fibersol-2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纳米纤维脂质体 包埋 酸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世界油气勘探形势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40
13
作者 窦立荣 温志新 +4 位作者 王建君 王兆明 贺正军 刘小兵 张宁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33-1044,共12页
基于埃士信能源咨询公司(IHS)等商业数据库及油公司公开信息,对2021年全球勘探投资、油气新发现、油公司勘探业务调整策略、未来有利勘探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世界油气勘探形势依然延续新冠疫情以来的低迷态势,投... 基于埃士信能源咨询公司(IHS)等商业数据库及油公司公开信息,对2021年全球勘探投资、油气新发现、油公司勘探业务调整策略、未来有利勘探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世界油气勘探形势依然延续新冠疫情以来的低迷态势,投资及钻井工作量同比小幅下降,但探井成功率特别是深水探井成功率明显提升,油气新发现储量同比略有增加;海域被动陆缘盆地深水仍为常规大中型油气田发现的主战场,陆上富油气盆地深层常规油气精细勘探依然延续良好态势,沙特、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致密油气及页岩油气勘探有新的发现;国际、国家及独立石油公司均在加大本土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持续聚焦境外深水、天然气等核心领域;全球海域深水、陆上深层和非常规油气3大领域是未来有利油气勘探方向。建议中国油公司跨国勘探业务:①通过投标超前低成本进入全球深水前沿盆地,发现规模油气后采用“双勘探模式”经营;②通过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全球新兴热点盆地未钻区块,快速发现规模油气田;③以联合研究形式与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积极进入陆上富油气盆地深层;④重点关注沙特、俄罗斯等国家致密油气及页岩油气勘探合作机会,利用国内成熟理论技术优势择机进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投资 勘探形势 勘探新发现 有利勘探领域 跨国油气勘探 深水 深层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一)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光亚 童晓光 +9 位作者 辛仁臣 温志新 马锋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李曰俊 陈汉林 刘小兵 刘祚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3-652,共20页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恢复。研究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发育22种岩相组合和10种古地理单元,其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主要受板块解体、汇聚造山及大陆形成的影响;以前寒武纪及古生代7个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为例,前寒武纪晚期及寒武纪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大规模解体时期,造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较小,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扩展;泥盆纪随劳俄超大陆的形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开始增加,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萎缩;二叠纪潘基亚大陆形成,全球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的发育达到极盛,滨浅海相区分布十分局限。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为分析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要素形成条件,揭示全球油气分布规律,科学预测油气富集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图 板块构造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岩相组合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形势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32
15
作者 温志新 王建君 +5 位作者 王兆明 贺正军 宋成鹏 刘小兵 张宁宁 季天愚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4-936,共13页
利用标普全球、睿咨得等商业数据及各油公司的公开信息,对全球深水油气勘探趋势、深水油气发现特点、七大国际油公司深水油气勘探业务布局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深水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发现最重要的领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大... 利用标普全球、睿咨得等商业数据及各油公司的公开信息,对全球深水油气勘探趋势、深水油气发现特点、七大国际油公司深水油气勘探业务布局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深水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发现最重要的领域,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大发现油气田个数及储量均最多,深水油气大发现对海域新发现油气总储量的贡献最大。岩性油气藏发现越来越多,且油气发现主要分布于中—新生界;七大国际油公司广泛活跃在深水油气勘探和开发各个环节,并发挥着全球引领作用。结合多年对全球油气地质与资源评价形成的理论认识,提出未来有利的深水勘探领域主要集中在大西洋两岸、印度洋周缘、北冰洋周缘等3大领域。提出了开拓海外深水油气勘探业务的6点建议:拓宽多用户地震资料获取渠道,提高深水勘探科学选区水平;加大重点领域深水勘探项目获取力度;灵活进退勘探区块;以大权益获取区块,采用“双勘探模式”经营;加强与深水技术领先国际油公司的合作;提升商务运作能力,逐步实现“非作业者”向“作业者”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含油气盆地 深水 油气 勘探形势 国际油公司 有利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二)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光亚 童晓光 +9 位作者 辛仁臣 温志新 马锋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李曰俊 陈汉林 刘小兵 刘祚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868,共21页
基于中新生代6个地质时期现今地理位置和古板块位置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及分析,重点阐述中新生界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合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 基于中新生代6个地质时期现今地理位置和古板块位置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及分析,重点阐述中新生界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合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对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形成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具有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陆生长时期的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显著增加;滨浅海相区具有前寒武纪泥盆纪、石炭纪三叠纪、侏罗纪新近纪等3个明显的旋回,与之相对应浅水碳酸盐台地发育亦呈3个旋回;湖泊相在中新生代相对发育;蒸发岩盐沼相主要发育在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系是全球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其次是侏罗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油气比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泥页岩为盖层的油气藏数量及油气储量最多,而蒸发岩盖层封闭能力最强,可形成一些超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岩相古地理 板块构造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储集层 盖层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混合度的城市公园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被引量:27
17
作者 郑权一 赵晓龙 +1 位作者 金梦潇 刘笑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78-86,共9页
城市公园作为体力活动的理想场所备受关注,其周边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促成也有重要影响,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深圳市福田区综合公园与社区公园为例,从城市视角探讨公园周边建成环境POI混合度是否影响公园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DPAT... 城市公园作为体力活动的理想场所备受关注,其周边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促成也有重要影响,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深圳市福田区综合公园与社区公园为例,从城市视角探讨公园周边建成环境POI混合度是否影响公园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DPAT)。基于多源数据和Hill Numbers指数分别量化了公园周边POI混合度与各类型公园的DPAT,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不同类型公园对POI类型的敏感度,明晰公园周边POI混合度对公园DPAT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构建体力活动的整体支持环境体系、基于“城市双修”的支持环境修补、因地制宜强化区位土地功能组合的规划策略,旨在通过优化公园周边土地利用混合度促进市民体力活动,落实“健康中国”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土地利用混合度 POI混合度 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 Hill Numbers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扎格罗斯盆地:沿走向变化的构造及油气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小兵 温志新 +2 位作者 贺正军 王兆明 李曰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69-1278,共10页
扎格罗斯盆地是全球富含油气的前陆盆地,沿走向不同构造段的油气储量规模差别巨大,各段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富集和主控因素的认识是海外超前选区选带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分析沿盆地走向(NW-SE向)的土耳其迪亚巴克尔段、伊拉克基尔库克... 扎格罗斯盆地是全球富含油气的前陆盆地,沿走向不同构造段的油气储量规模差别巨大,各段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富集和主控因素的认识是海外超前选区选带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分析沿盆地走向(NW-SE向)的土耳其迪亚巴克尔段、伊拉克基尔库克段以及伊朗洛雷斯坦段、胡齐斯坦段和法尔斯段等5段的构造特征、油气成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扎格罗斯盆地沿走向各段油气2P可采储量差异明显,胡齐斯坦段和基尔库克段储量规模最大,且以新近系储层为主;扎格罗斯造山作用形成一系列背斜构造、不同时期形成的蒸发盐岩盖层影响盆地各段油气聚集差异;中新世以来,随着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扎格罗斯盆地发生了大规模的挤压褶皱作用,下白垩统油气沿裂缝向上运移至渐新统-中新统优质储层中;基尔库克段和胡齐斯坦段新生界沉积物厚度较大,渐新统-中新统蒸发岩为优质的区域性盖层,对新生界油气的保存起重要作用;法尔斯段构造变形较为强烈,三叠系之上的上侏罗统、中新统蒸发岩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油气主要分布于下三叠统-上二叠统碳酸盐岩。通过本研究将对中东扎格罗斯盆地的新项目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 蒸发岩 背斜构造 油气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蚀发生的地貌临界理论计算中数据获取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浩 杨薇 +2 位作者 刘晓冰 王玉玺 张兴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27-133,共7页
沟蚀发生是一种地貌临界现象,与沟头处局地坡度及上方汇水面积有关,而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能够预测沟头可能发生的位置。该文从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起源、数据获取方式、参数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综合评述了该理论的发展及... 沟蚀发生是一种地貌临界现象,与沟头处局地坡度及上方汇水面积有关,而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能够预测沟头可能发生的位置。该文从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起源、数据获取方式、参数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综合评述了该理论的发展及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数据获取方式主要包括野外实测、高清遥感影像及地形图测量。参数计算方法包括目视(下限值)法、正交回归(95%置信区间下限)、正交回归(下限值)及分位数回归等。相对剪切力指数值反映区域主要的沟蚀发生机制,临界常数值反映当前特定外界环境下的沟蚀发生临界条件。将相对剪切力指数固定后,临界常数的时间序列变化能够表征外界环境改变对沟蚀发生的影响。人类活动改变了沟头上方汇流环境,进而影响临界条件。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可获取沟道侵蚀风险较大的区域,为沟道侵蚀防治措施布设提供参考。结合高分辨率地形图,增加表征人类活动影响汇流过程的参数能够丰富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该理论与已有沟道侵蚀发展模型结合,可将沟头发生位置和沟道发展过程统一,促进沟道侵蚀全过程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侵蚀 发生 坡度 汇水面积 临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油气勘探形势与启示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小兵 温志新 +4 位作者 宋成鹏 陈瑞银 刘祚冬 边海光 汪永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中低油价的持续影响,2021年全球勘探投资继续低位运行、勘探工作量有所回落,但石油公司聚焦前沿勘探领域和勘探开发重点地区,通过加深地质认识、提升圈闭识别能力,勘探成功率持续获得提升。海域勘探尤其是深水—超...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中低油价的持续影响,2021年全球勘探投资继续低位运行、勘探工作量有所回落,但石油公司聚焦前沿勘探领域和勘探开发重点地区,通过加深地质认识、提升圈闭识别能力,勘探成功率持续获得提升。海域勘探尤其是深水—超深水大发现不断涌现,国际石油公司包揽的跨国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主要位于“一洋一湾一海”(大西洋两岸、墨西哥湾、南里海)。通过分析深水—超深水典型油气田,总结出三方面特点:一是深耕富油气盆地,巴西盐下时隔8年再获系列油气发现;二是积累认识、战略重返,埃尼公司在科特迪瓦盆地连获油田发现;三是开发为先、拓展周边,bp在南里海再获大气田发现。针对国际石油公司开展跨国深水—超深水勘探的做法,总结出三点启示:一是超前布局,抢占有利勘探领域,灵活进退区块;二是战略跟随,不断积累经验技术,稳步提升实力;三是自主勘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勘探创效。建议中国石油公司仍需把握一切机会,积极获取有利勘探区块,形成资源有效储备,通过“一个转变、三个加强”逐步实现“走出去”向“走上去”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勘探 大—中型油气田 跨国勘探 埃克森美孚公司 埃尼公司 “双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