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scales of pore-fractures network of coal reservoir and its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with Monte Carlo method 被引量:8
1
作者 Ni Xiaoming Chen Wenxue +1 位作者 li zheyuan Gao X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693-699,共7页
There are millimeter, micron and nanometer scales of pores and fractures in coal to describe different scales of coal pores and fissures communicating path an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ir permeability. Such i... There are millimeter, micron and nanometer scales of pores and fractures in coal to describe different scales of coal pores and fissures communicating path an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ir permeability. Such informa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tudying coalbed methane output mechanism. The pores and fissures in a large number of coal samples were observed and coun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optical microscopy.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models of pore-fissure network were then established. Different scales of pore-fissures 2D network models were reconstructed by Monte Carlo method. The 2D seepage model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ssignment zero method and using Matlab software. The effect of permeability on different scale pore-fractures network was obtained by two-dimensional seepage equation. Predicted permeability is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o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order of different scale pore-fractures connected path from high to low is millimeter-sized fractures, seepage pores and micron-size fractures. The contribution of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from large to small is millimeter-size fractures, micron-size fractures and seepage pores. Different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scale pore-fractures are of different influence permeability.Re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scale pore-fractures network can clearly display the connectivity of porefractures, which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selecting migration path and studying gas flow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s network Different scales RECONSTRUCTION PERME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修订《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中的风险管理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嘉亮 郗昊 +3 位作者 胡骏 李哲媛 杨悦 朱炯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旨在通过对新修订《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可行的应对举措和建议,推动药品抽检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结合药品抽查检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中相关条款的要求进... 目的旨在通过对新修订《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可行的应对举措和建议,推动药品抽检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结合药品抽查检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中相关条款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梳理,对加强国家药品抽检中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结果与结论《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中包括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沟通和审核三个方面的多个条款,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组织开展技术分析和研判,发现抽检品种可能存在的风险信号,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措施,并对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信息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 抽查检验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樟芝胞外多糖抗氧化能力以及体外消化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梁丽红 李辉 +7 位作者 关莹杰 李哲远 杨晓辰 张汇 王光强 熊智强 艾连中 夏永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2-89,共8页
为研究牛樟芝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在胃肠系统中的消化特性,采用原位萃取发酵技术进行牛樟芝的液态发酵,并考察发酵萃取剂对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O^(-)_(2)、·OH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评估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构建... 为研究牛樟芝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在胃肠系统中的消化特性,采用原位萃取发酵技术进行牛樟芝的液态发酵,并考察发酵萃取剂对多糖产量的影响;通过·O^(-)_(2)、·OH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评估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构建体外模拟胃肠液和人源粪便的消化模型分析牛樟芝胞外多糖的体外消化特性。结果显示,油酸萃取发酵能够显著提高牛樟芝胞外多糖产量(236.42 mg/L)及抗氧化活性;利用简单醇沉就能够获得单一胞外多糖组分AC-2,其分子质量为23.07 kDa,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0.09∶1∶0.49∶0.27。此外,AC-2能够稳定通过胃肠液系统而不被消化降解并最终被肠道微生物利用;在人源粪便体外发酵过程中,AC-2显著降低肠道pH并提高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表明AC-2能够有效改善肠道环境。综上,AC-2作为一种小分子胞外多糖,能够稳定通过胃肠液系统,促进肠道微生物合成SCFAs,具有调节肠道健康的潜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胞外多糖 抗氧化 体外模拟消化 粪便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酸水解对桃胶多糖结构和乳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宏媛 钱佳俊 +5 位作者 李哲远 张沈栋 杨晓辰 艾连中 赖凤羲 张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06,共8页
为探讨桃胶多糖(peach gum polysaccharide,PGP)发挥乳化作用的关键活性结构特征,采用0.1 mol/L三氟乙酸对PGP进行部分酸水解,通过控制水解时间制备得到不同水解度的PGP样品30P、60P、120P和180P,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和高效分子排阻... 为探讨桃胶多糖(peach gum polysaccharide,PGP)发挥乳化作用的关键活性结构特征,采用0.1 mol/L三氟乙酸对PGP进行部分酸水解,通过控制水解时间制备得到不同水解度的PGP样品30P、60P、120P和180P,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和高效分子排阻色谱串联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分析部分酸水解对PGP单糖组成和分子质量的影响,通过水包油(O/W)乳液体系探讨部分酸水解对PGP乳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P是由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的一种酸性阿拉伯半乳聚糖,结合有少量蛋白质,重均分子质量为10980 kU,在0.1 mol/L NaNO3溶液中呈宽分布的柔性卷曲链状;随着酸水解的进行,PGP的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分子质量逐渐减小,支化度降低,水解产物的分子构象由柔性线团结构向刚性棒状转变;研究表明,60P O/W乳液较PGP及其他水解产物形成的乳液稳定性明显提高,由此推测60P是PGP发挥乳化功能的关键活性结构特征,即分子质量为1188 kU,支化度部分降低,糖醛酸和蛋白质缀合物含量较高的柔性链结构。本研究将为阐明PGP乳化功能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胶 多糖 部分酸水解 结构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合层排采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少雷 王有坤 +2 位作者 张祝平 李哲远 冯云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6-131,共6页
为了探索煤层气合层排采井产能影响主控因素和层间干扰规律,以贵州黄泥塘向斜某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区的上煤层组物性参数为数据来源,利用COMET3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多因素多水平的两层合采地质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13因素3水平正交表和级... 为了探索煤层气合层排采井产能影响主控因素和层间干扰规律,以贵州黄泥塘向斜某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区的上煤层组物性参数为数据来源,利用COMET3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多因素多水平的两层合采地质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13因素3水平正交表和级差分析法,模拟结果显示合层排采主控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临储比、储层渗透率、含气量、孔隙度、层间距、甲烷吸附时间及层厚。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分别对临储比、储层渗透率、含气量和层厚4个因素的敏感性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压力系数相同的条件下层间干扰现象不存在,并分析得出合层排采采收率主控因素是临储比和储层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合层排采 敏感性分析 层间干扰 储层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机制在单图像超分辨率中的分析研究
6
作者 李哲远 陈翔宇 +5 位作者 乔宇 董超 井焜 刘辰飞 许野平 陈英鹏 《集成技术》 2022年第5期58-79,共22页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单图像超分网络性能已经远超传统算法,为进一步提升网络表征能力及网络性能,许多研究在网络架构中使用了注意力机制。该文首先回顾注意力机制在单图像超分中的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基于一阶注意力机制和基于高阶注意力...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单图像超分网络性能已经远超传统算法,为进一步提升网络表征能力及网络性能,许多研究在网络架构中使用了注意力机制。该文首先回顾注意力机制在单图像超分中的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基于一阶注意力机制和基于高阶注意力机制两类方法;然后,对比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超分网络在网络规模、内存占用、计算量、网络损失类型和注意力机制架构差异,验证了不同注意力机制模块的性能差异,并使用最新的超分可视化分析工具为实验提供侧面证明;最后,分析和讨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算法研究在处理真实退化图像方面存在的挑战,指出超分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超分辨率 注意力机制 计算机视觉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验证在整车商品性评价中的探索和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衣恩斯 谭东华 +2 位作者 李晓勇 李喆元 刘建文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第22期176-180,共5页
整车商品性评价可以在汽车研发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虚拟现实系列技术,结合多维度可调节半实物台架,构建虚拟验证平台,实现了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真实人体与虚拟人体之间的一一映射。在产品开发的数据阶段,将数模可视化为数字样... 整车商品性评价可以在汽车研发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虚拟现实系列技术,结合多维度可调节半实物台架,构建虚拟验证平台,实现了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真实人体与虚拟人体之间的一一映射。在产品开发的数据阶段,将数模可视化为数字样车,商品性评价人员通过穿戴动作捕捉设备,站在用户视角对数字样车的典型静态场景进行主观评价和验证分析,在物理样车前发现内外饰感知品质、人机空间及使用性、维护便利性等产品设计问题。通过多款在研产品试点验证,结果证明,整车商品性虚拟评价能够使得产品研发前期验证更高效、更充分、成本更低。基于此提出虚拟验证在整车商品性评价中的应用深化方向,对产品验证从业者有很强的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验证 商品性评价 产品研发 数字样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