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采样对Cs_(2) LiYCl_(6):Ce^(3+)探测器中子-伽马甄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坤 黄广伟 +10 位作者 王利斌 李林祥 席善学 陈声强 徐思 张立功 朱红英 王尊刚 刘辉兰 宋玉收 周春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70-1676,共7页
针对核脉冲信号数字处理中采样率与采样深度对粒子脉冲形状甄别效果的影响问题,本文基于Cs_(2)LiYCl_(6)∶Ce^(3+)(CLYC)探测器进行^(239)Pu-Be中子场中子/伽马射线混合信号采集,研究几种中子/伽马射线脉冲波形甄别算法以及这些算法对... 针对核脉冲信号数字处理中采样率与采样深度对粒子脉冲形状甄别效果的影响问题,本文基于Cs_(2)LiYCl_(6)∶Ce^(3+)(CLYC)探测器进行^(239)Pu-Be中子场中子/伽马射线混合信号采集,研究几种中子/伽马射线脉冲波形甄别算法以及这些算法对波形采样率和采样深度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积分算法的电荷比较法与内积算法的k-means聚类配合向量投影法对采样率、采样深度、噪声的适应能力都好于基于微分算法的脉冲梯度法;由于k-means聚类配合向量投影法对向量维度敏感,在抗低采样率方面不如改进的电荷比较法,而在抗低采样深度方面二者能力相当;XGBoost和LightGBM这2种机器学习算法在采样率降至12.5 MS/s和采样深度降至4 bit后仍可获得100%的甄别准确度,在波形采样率和采样深度较低时相比传统算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LiYCl_(6)∶Ce^(3+)探测器 中子/γ甄别 采样率 采样深度 电荷比较法 向量投影法 聚类 极端梯度提升机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乳液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永杰 杨鲁 +4 位作者 王浩 谭盐宾 李林香 齐婧 岳成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苯丙乳液和丁苯乳液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静态稳定性、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乳液均可增加自密实混凝土扩展时间T500,降低自密实混凝土J环障碍高差、贯入度和干燥收缩率,...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苯丙乳液和丁苯乳液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静态稳定性、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乳液均可增加自密实混凝土扩展时间T500,降低自密实混凝土J环障碍高差、贯入度和干燥收缩率,显著提高自密实混凝土黏结强度,且均可满足Q/CR 659—2018《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用修补砂浆》中28 d龄期黏结强度大于2.0 MPa的要求,但会不同程度降低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其中掺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的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降幅最小,且其强度可达到C55混凝土强度要求,因此该自密实混凝土可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脱空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聚合物乳液 试验研究 自密实混凝土 贯入度 抗压强度 黏结强度 干燥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混凝土的高脆性及其在冲击作用下的破坏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林香 谭盐宾 +4 位作者 杨鲁 葛昕 王志勇 岳成军 吴俊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通过试验对比了高强混凝土(C60)和中低强混凝土(C30)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折压比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分析高强混凝土在冲击作用力下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与C30混凝土相... 通过试验对比了高强混凝土(C60)和中低强混凝土(C30)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折压比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分析高强混凝土在冲击作用力下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与C30混凝土相比,3、7、28、56 d龄期时,C60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增长57.5%、53.7%、54.3%和52.8%,C60混凝土抗折强度分别增长51.2%、39.6%、32.4%和21.7%,C60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增幅低于抗压强度,说明其脆性特征明显;C60混凝土折压比小于C30混凝土,说明C60混凝土韧性较差,脆性较大;在外部冲击荷载作用下首先在C60混凝土薄弱界面过渡区出现微裂缝,然后向粗骨料内部扩展形成骨料微裂缝,骨料微裂缝继续扩展连通,与水泥石微裂缝连接,最终导致混凝土试件开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破坏机理 试验研究 高强混凝土 高脆性 冲击荷载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活化方法对磨细火山岩弃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影响
4
作者 谭盐宾 李林香 +5 位作者 杨珍珍 邢梓达 林炘恺 葛昕 杨鲁 元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1-77,共7页
化学活化方法能够改善天然磨细火山岩弃渣作为矿物掺合料的工程适用性。采用强度活性指数法,对比了多种化学激发剂的活化效果,分析了化学激发剂类别及掺量对磨细火山岩弃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浆体凝结时间、流变性能以及孔结构的影响,... 化学活化方法能够改善天然磨细火山岩弃渣作为矿物掺合料的工程适用性。采用强度活性指数法,对比了多种化学激发剂的活化效果,分析了化学激发剂类别及掺量对磨细火山岩弃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浆体凝结时间、流变性能以及孔结构的影响,并基于热重分析探索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化学激发剂对强度的提升效果更多地反映在中后期强度,Li_(2)SO_(4)、Na_(2)SO_(4)和三乙醇胺(TEA)对磨细火山岩弃渣活性的提升效果最佳,最高可达18%。化学激发剂会加速浆体凝结,还会增大新拌浆体的塑性黏度。化学激发剂可以降低复合胶凝体系的孔隙率,并可优化孔径分布,且对水泥的水化产物种类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磨细火山岩弃渣 化学活化 激发剂 复合胶凝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林香 谭盐宾 +4 位作者 齐婧 杨鲁 葛昕 吴俊杰 王志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为了提高玄武岩纤维与水泥基材料界面的结合力,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硅烷偶联剂(KH550)溶液、纳米SiO_(2)和KH550复合液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从改性玄武岩纤维的表面形貌、纤维接枝率、纤维耐腐蚀性能和掺改性纤维后水泥砂浆的力学性... 为了提高玄武岩纤维与水泥基材料界面的结合力,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硅烷偶联剂(KH550)溶液、纳米SiO_(2)和KH550复合液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从改性玄武岩纤维的表面形貌、纤维接枝率、纤维耐腐蚀性能和掺改性纤维后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采用KH550溶液、还是采用纳米SiO_(2)和KH550复合液对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后,玄武岩纤维表面均会附着颗粒物,且随着KH550质量分数增加和纳米SiO_(2)掺量增加,附着的颗粒物、纤维的接枝率均逐渐增加,耐腐蚀性能逐渐提升;掺改性玄武岩纤维后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所提高,这是因为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增大了玄武岩纤维与水泥基材料的机械咬合力和化学键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表面改性 KH550 纳米SIO2 试验研究 砂浆力学性能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然本底^(40)K的单峰稳谱算法研究
6
作者 程梓芸 周玉龙 +1 位作者 李林祥 王忠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3,共7页
放射性核素的探测与识别在防止核材料扩散、反对核恐怖主义、海关检测以及核事故应急中有着重要应用,是核安全领域中关键的一环。常用的闪烁体探测器(如NaI(Tl)和LaBr_(3)(Ce)探测器)在外部工作环境(如温度、磁场等)变化时会出现能谱漂... 放射性核素的探测与识别在防止核材料扩散、反对核恐怖主义、海关检测以及核事故应急中有着重要应用,是核安全领域中关键的一环。常用的闪烁体探测器(如NaI(Tl)和LaBr_(3)(Ce)探测器)在外部工作环境(如温度、磁场等)变化时会出现能谱漂移现象,导致核素识别结果出错。为了校正探测器在不同温度下测量时发生的谱漂移,研究了一种单峰稳谱算法,该算法利用天然本底中^(40)K1460keV特征峰作为参考峰,对比实测本底谱与数据库中已知不同温度本底谱中^(40)K特征峰位,对实测能谱进行校正。该方法不需要依靠探测器中晶体自身本底特征峰(如LaBr_(3)(Ce)的^(138)La36keV)或者借助外部放射源,因此操作更加方便简单,适用性也更好。本文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开展测试实验,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稳谱,同时验证了核素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识别 稳谱 能谱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混纤维的结构及其织物染色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钱红飞 KOBIR MD.Foysal +2 位作者 陈龙 李林祥 方帅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聚乳酸(PLA)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共混纺丝是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耐热性和柔韧性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共混纤维结构对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别对共混纤... 聚乳酸(PLA)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共混纺丝是改善聚乳酸(PLA)纤维的耐热性和柔韧性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共混纤维结构对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别对共混纤维和PLA纤维的微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采用高、中、低温3类分散染料,对2类纤维织物的染色升温速率曲线、提升性和各项染色牢度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混纤维中PLA与PHBV两相分离,PLA相具有与PLA纤维相似的晶型结构,其结晶度较高,而PHBV相中形成较低的结晶;与PLA纤维相比,共混纤维的熔点较高,玻璃化温度稍低,因此其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上染平衡;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共混纤维织物的表观染色深度几乎是PLA织物的2倍;2类纤维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性能均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 共混纤维 结构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6个地方猪种三元杂种猪及川藏黑猪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陶璇 何志平 +13 位作者 杨雪梅 钟志君 梁艳 雷云峰 廖坤 杨跃奎 曾凯 王言 吕学斌 陈晓晖 李兴林 姜维波 李林祥 顾以韧 《养猪》 2021年第2期57-61,共5页
为了研究四川地方猪种的杂交效果,试验以6个地方猪种(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凉山猪)作为母本,巴克夏猪、杜洛克猪分别作为第一父本和终端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藏黑猪为参照,测定了7个组合杂种猪的肥育、胴体、肉质常... 为了研究四川地方猪种的杂交效果,试验以6个地方猪种(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凉山猪)作为母本,巴克夏猪、杜洛克猪分别作为第一父本和终端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藏黑猪为参照,测定了7个组合杂种猪的肥育、胴体、肉质常规理化性能、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90 kg和100 kg两个体重阶段,杜巴丫日增重、瘦肉率最高,料重比最低,杜巴凉屠宰率最高,杜巴雅眼肌面积最大;川藏黑猪、杜巴青与杜巴丫肌纤维较细,肌内脂肪含量更丰富,肉质风味更优;地方猪三元杂交组合中杜巴丫综合性能最好。与90 kg体重相比,100 kg体重三元杂种猪的日增重、肌内脂肪含量有明显提高,瘦肉率有所降低但基本差异不显著,料重比及其它肉质指标差异也不显著。推荐川藏黑猪及四川6个地方猪种采用杜巴本三元杂交方式生产商品猪时以100 kg体重出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猪种 川藏黑猪 胴体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期油藏注采耦合技术提高采收率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宗阳 谭河清 +5 位作者 李林祥 曹绪龙 崔文福 陈孝芝 王业飞 李文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21,共7页
胜利油区适合化学驱的Ⅰ,Ⅱ类优质油藏资源已基本得到动用,化学驱资源接替难度大,设计应用聚合物驱后期油藏注采耦合技术,延长注聚项目经济有效期。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可视化模拟驱替装置,研究聚合物驱后期油藏连续注采和注... 胜利油区适合化学驱的Ⅰ,Ⅱ类优质油藏资源已基本得到动用,化学驱资源接替难度大,设计应用聚合物驱后期油藏注采耦合技术,延长注聚项目经济有效期。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可视化模拟驱替装置,研究聚合物驱后期油藏连续注采和注采耦合条件下聚合物驱液流波及范围和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比连续注采模式,注采耦合能够改变常规流线方向,更好地扩大液流波及体积,动用低渗透区域部分剩余油,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以聚合物驱后期油藏孤东油田八区Ng3-4单元为例,建立以Ng32层为主的数值模型,开展注采耦合结构和实施周期数值模拟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期油藏注采耦合技术可有效改变已有老流线,扩大分流线波及范围,降低化学剂用量,进一步提高特高含水期油藏采收率,优化推荐注采耦合结构为一轮次与二轮次开井时间比例为1∶1的对称型结构,每轮次开井时间均为3个月,以指导聚合物驱后期油藏单元高效开发;优选10个井组实施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回返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月降低聚合物干粉用量约为10.8 t/月,吨聚增油值提高7.6 t/t,预测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期油藏 化学驱 注采耦合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油田四区馆陶组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及对剩余油的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贺元 罗水亮 +4 位作者 李林祥 田振磊 胡光明 刘乾乾 冯建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为了进行孤东油田开发中后期有利储集体的预测和开发,以孤东油田四区主力小层Ng3^(1)为例,通过地震沉积学、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在储层中划分不同次级单元,识别构型单元类型及其组合体,对曲流河储层构型进行细致解剖。在正演的指导下建... 为了进行孤东油田开发中后期有利储集体的预测和开发,以孤东油田四区主力小层Ng3^(1)为例,通过地震沉积学、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在储层中划分不同次级单元,识别构型单元类型及其组合体,对曲流河储层构型进行细致解剖。在正演的指导下建立复杂曲流河带及其内部单元的特征模型;应用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地震构型解剖,结合动态资料和测井曲线进行验证,地层的吸水情况反映了砂体连通情况,解释结果反映了废弃泥岩的存在,验证结果与构型解释结果吻合,证明了河流相地震构型解释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下一步高效开发剩余油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并对类似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曲流河带 砂体形态 剩余油分布 地震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不同井网流场调整模拟与驱油效率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冰 傅强 +5 位作者 官敬涛 李林祥 潘昊宇 宋宏斌 秦婷婷 朱志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4期519-524,536,共7页
流场调整是注水开发油田特高含水后期挖掘剩余油的有效手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油水井间逐步形成优势流场,注入水无效循环,降低油藏开发效果。根据流场调整的工作原理,利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建立由标准行列式井网排列... 流场调整是注水开发油田特高含水后期挖掘剩余油的有效手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油水井间逐步形成优势流场,注入水无效循环,降低油藏开发效果。根据流场调整的工作原理,利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建立由标准行列式井网排列为基础的流场调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分别将井网流场流线转变角度27°、45°,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流场调整前后的优势流场范围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得出九点法和五点法调整井网模拟显示驱油效率高,M形井网驱油效率相对较低,转流线调整45°效果较好。上述流场调整模拟效果对井网调整提高高含水油藏原油采收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井网调整 流场调整模拟 驱油效率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油田薄层边际油藏特征及挖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世杰 李越 +3 位作者 傅强 李林祥 崔文福 官敬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5期44-50,共7页
利用地质与开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孤东油田馆上段4^(5)砂组薄层边际油藏的地质特征与开发特征开展了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研究认为,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完善井网提高薄层整体动用,储层改造提高渗透能力,单层开采避免... 利用地质与开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孤东油田馆上段4^(5)砂组薄层边际油藏的地质特征与开发特征开展了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研究认为,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完善井网提高薄层整体动用,储层改造提高渗透能力,单层开采避免层间矛盾,分层注聚强化薄层注入,加强薄层水平井开发。通过以上“四项原则”,建立以水平井单层注采为主线,稠油薄层注汽吞吐、稀油薄层强化注水的开发政策,实施后获得了近千万吨的薄层边际油藏推广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薄层边际油藏 馆上段 开发技术对策 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高含水油藏流场调整提高采收率研究——以孤东油田七区西区块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婷婷 傅强 +3 位作者 李林祥 官敬涛 杨冰 卞雅倩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3期67-72,共6页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西区块新近系馆陶组Ng5^(2+3)砂层是典型的正韵律曲流河点坝砂体,砂体平均孔隙度为34%,平均空气渗透率为1767×10^(-3)μm^(2),储层物性好,但非均质性较强;经过长期水驱开发后,Ng52+3砂层水窜严重、注水效率低...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西区块新近系馆陶组Ng5^(2+3)砂层是典型的正韵律曲流河点坝砂体,砂体平均孔隙度为34%,平均空气渗透率为1767×10^(-3)μm^(2),储层物性好,但非均质性较强;经过长期水驱开发后,Ng52+3砂层水窜严重、注水效率低、井口产液平均综合含水达98.2%,产油量持续降低,亟需采取措施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稳定原油产量。通过油藏地质研究,结合示范区井网流场调整实验,得出采取转九点法井网的方式,改变井下流体流场方向,可以达到非均质高含水油藏控水稳油、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目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东部类似高含水断块油藏的开发措施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流场调整 剩余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边际油藏表征与挖潜技术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世杰 李林祥 +2 位作者 傅强 崔文福 官敬涛 《复杂油气藏》 2021年第3期54-61,共8页
随着孤东油田勘探与开发程度逐渐深化,薄层边际油藏对其采收率和可采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孤东油田薄层边际油藏砂体厚度薄、储层物性差、原油黏度大,整体采出程度低,开发处于经济效益边缘,难以形成完整的挖潜技术对策。以孤东油田二区... 随着孤东油田勘探与开发程度逐渐深化,薄层边际油藏对其采收率和可采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孤东油田薄层边际油藏砂体厚度薄、储层物性差、原油黏度大,整体采出程度低,开发处于经济效益边缘,难以形成完整的挖潜技术对策。以孤东油田二区薄层边际油藏为例,通过聚类分析算法划分储层流动单元,从而实现薄层边际油藏储层的精细表征与展布范围的刻画。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建立薄层边际油藏4类开采方式理论模型,依据模型采收率与累计产油经济界限评价优化调整薄层边际油藏开发技术,制定了与油藏地质特征相适应的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方案;基于流动单元平面展布与开发技术调整指导布井,通过矿场实施方案实例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与优化,最终建立完整的薄层边际油藏挖潜技术。矿场实践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此方法可为成熟探区勘探开发一体化综合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油藏 流动单元 挖潜技术 馆陶组 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聚乙烯树脂晶点形成原因及质量改进 被引量:6
15
作者 宫向英 陈雷 +3 位作者 李林响 党新茹 王磊 姚雷 《炼油与化工》 2020年第6期33-36,共4页
论述某公司全密度装置生产线性聚乙烯薄膜用树脂(牌号为DFDA-7042)的生产情况、操作条件、质量改进及改进后的市场效益。经实际生产和分析,说明工艺上通过提高原料质量、固化生产操作条件、优化添加剂配方、优化添加剂工艺流程、杜绝过... 论述某公司全密度装置生产线性聚乙烯薄膜用树脂(牌号为DFDA-7042)的生产情况、操作条件、质量改进及改进后的市场效益。经实际生产和分析,说明工艺上通过提高原料质量、固化生产操作条件、优化添加剂配方、优化添加剂工艺流程、杜绝过渡料回掺等措施,可有效提高薄膜用树脂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薄膜 树脂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林香 谭盐宾 +2 位作者 李康 杨鲁 杜香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为了推进玄武岩纤维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与不同种类有机纤维对比分析的试验研究方法,从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掺量下,3种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影响均不大;玄武... 为了推进玄武岩纤维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与不同种类有机纤维对比分析的试验研究方法,从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掺量下,3种纤维的加入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影响均不大;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影响不大,聚丙烯腈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会降低混凝土28 d龄期的抗折强度;3种纤维均有效抑制混凝土的早期开裂,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效果优于聚乙烯醇纤维;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电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聚丙烯腈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略增大混凝土电通量。3种纤维均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效果优于聚乙烯醇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玄武岩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 聚乙烯醇纤维 力学性能 抗裂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块式无砟轨道现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谭盐宾 郑永杰 +5 位作者 李康 高贵 杨鲁 李林香 王浩 吴俊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94,共4页
针对高速铁路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建设过程中现浇道床混凝土开裂问题,通过平板抗裂试验研究了胶凝材料总量、坍落度、防裂材料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低胶凝材料用量、低用水量、低坍落度和高含气量"的技术路... 针对高速铁路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建设过程中现浇道床混凝土开裂问题,通过平板抗裂试验研究了胶凝材料总量、坍落度、防裂材料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低胶凝材料用量、低用水量、低坍落度和高含气量"的技术路线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同时掺加占胶凝材料总量6%左右的TK-ICM型防裂材料,能够显著降低混凝土开裂敏感性,减少开裂风险,有效保证轨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相同配合比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和总开裂面积均随坍落度的增大而增大;TK-ICM型防裂材料兼具"补偿收缩"和"储蓄释水"的作用,能够长期保持混凝土内部湿度,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减少混凝土开裂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 抗裂性能 试验研究 现浇混凝土 防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稠剂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林香 谭盐宾 +4 位作者 谢永江 杨鲁 葛昕 郑永杰 王浩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3期38-41,共4页
通过试验得到在保持水泥浆体流动度相同前提下不同增稠剂的掺量,对比研究了不同增稠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的增稠剂不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能大幅减小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掺温轮胶和黄原胶... 通过试验得到在保持水泥浆体流动度相同前提下不同增稠剂的掺量,对比研究了不同增稠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的增稠剂不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能大幅减小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掺温轮胶和黄原胶的混凝土塑性收缩比基准混凝土分别减小了约45%和60%,掺2种纤维素醚的混凝土塑性收缩比基准混凝土分别减小了约27%和11%。掺加不同增稠剂均能减小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比基准混凝土减小了7%~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稠剂 混凝土 塑性收缩 干燥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在铁路桥梁RPC盖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京 葛凯 +1 位作者 李林香 杜香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33,共4页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纤维,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的特点。铁路桥梁电缆槽盖板一般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或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盖板,后者厚度小,可有效降低桥梁二期恒载。RPC盖板中主要添加短切钢纤维,若不按规范要求进行...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纤维,具有抗拉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的特点。铁路桥梁电缆槽盖板一般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或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盖板,后者厚度小,可有效降低桥梁二期恒载。RPC盖板中主要添加短切钢纤维,若不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加工,会降低材料力学性能,在实际人行荷载作用下存在脆断风险。通过在相同尺寸RPC试件中分别加入玄武岩纤维网和玄武岩短切纤维,研究其对铁路桥梁RPC盖板抗折性能的改善效果。根据对比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玄武岩纤维网可以提高RPC盖板承载能力,有效改善脆断问题,但略微降低了开裂荷载;在一定掺量下,玄武岩短切纤维可适当提高RPC盖板抗折性能,但提高效果低于钢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玄武岩纤维 试验研究 RPC盖板 钢纤维 抗折性能 脆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磨细火成岩矿物材料与减水剂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浩 谭盐宾 +4 位作者 杨鲁 谢永江 李林香 葛昕 郑永杰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第9期66-69,共4页
通过测试水泥浆体初始流动度、流动度经时损失和减水剂饱和掺量,对比研究了粉煤灰和4种岩性磨细火成岩矿物材料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水泥浆体流动度与各岩性磨细火成岩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呈反比;随着磨细火成岩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 通过测试水泥浆体初始流动度、流动度经时损失和减水剂饱和掺量,对比研究了粉煤灰和4种岩性磨细火成岩矿物材料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水泥浆体流动度与各岩性磨细火成岩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呈反比;随着磨细火成岩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水泥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增大,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影响从小到大依次为:粉煤灰、磨细流纹岩、磨细安山岩、磨细玄武岩和磨细凝灰岩;随着磨细火成岩掺量增加,聚羧酸减水剂的饱和掺量增大,不同岩性磨细火成岩对聚羧酸减水剂饱和掺量的影响从小到大依次为:磨细流纹岩、磨细安山岩、磨细玄武岩和磨细凝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细火成岩 聚羧酸减水剂 饱和掺量 流动度 流动度经时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