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3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onditions,genetic mechanisms and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helium resources 被引量:3
1
作者 TAO Shizhen YANG Yiqing +12 位作者 CHEN Yue liU Xiangbai YANG Wei li jian WU Yiping TAO Xiaowan GAO jianrong CHEN Yanyan WANG Xiaobo WU Xiaozhi CHEN Xiuyan li Qian JIA Jinhu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2期498-518,共21页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for petroleum systems and through the anatomy and geochemical study of typical helium-rich gas fields,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genesis mechanisms,and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helium resources...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for petroleum systems and through the anatomy and geochemical study of typical helium-rich gas fields,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genesis mechanisms,and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helium resources in natural gas are investigated.Helium differs greatly from other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generation,migration,and accumulation.Helium is generated due to the slow alpha decay of basement U-/Th-rich elements or released from the deep crust and mantle,and then migrates along the composite transport system to natural gas reservoirs,where it accumulates with a suitable carrier gas.Helium migration and transport are controlled by the transport system consisting of lithospheric faults,basement faults,sedimentary layer faults,and effective transport layer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elium-gas-water phase equilibrium in underground fluids and the phase-potential coupling,three occurrence states,i.e.water-soluble phase,gas-soluble phase and free phase,in the process of heli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and three migration modes of helium,i.e.mass flow,seepage,and diffusion,are proposed.The formation and enrichment of helium-rich gas reservoirs are controlled by three major factors,i.e.high-quality helium source,high-efficiency transport and suitable carrier,and conform to three accumulation mechanisms,i.e.exsolution and convergence,buoyancy-driven,and differential pressure displacement.The helium-rich gas reservoirs discovered follow the distribution rule and accumulation pattern of near helium source,adjacent to fault,low potential area,and high position".To explore and evaluate helium-rich areas,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concurrent/parallel exploration of natural gas.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profitable helium-rich area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source-trap connected,low fluid potential and high position,and proper natural gas volume matched with helium’s"should focus on the coupling and matching of the helium"source,migration,and accumulation elements"with the natural gas"source,reservoir and caprock conditions",and favorable carrier gas trap areas in local low fluid potential and high po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eutrality natural gas shale gas tight gas coalbed methane new energy energy tran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供配电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2
作者 李大伟 张子亮 +6 位作者 李键 王磊 蒋思越 付宇 魏强 王敏 潘宇倩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亚太6E卫星是基于全电推进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设计的地球同步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也是该平台的首颗星。该全电推进平台具有轻量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等技术特点要求,文章结合平台卫星要求,对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性能和工作... 亚太6E卫星是基于全电推进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设计的地球同步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也是该平台的首颗星。该全电推进平台具有轻量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等技术特点要求,文章结合平台卫星要求,对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性能和工作模式进行概述,重点在分系统核心设计方面的内外接口简化设计、独立推进舱供配电及火工品管理设计、长转移轨道能量平衡设计和故障诊断与自主恢复等方面予以论述。亚太6E卫星在轨飞行试验结果表明: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正常,设计合理有效,可以为全电推进卫星供配电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卫星 亚太6E卫星 供配电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9-component S-wave 3D seismic data to study sedimentary facies and reservoirs in a biogasbearing area:A case study on the Pleistocene Qigequan Formation in Taidong area,Sanhu Depression,Qaidam Basin,NW China
3
作者 XU Zhaohui li jiangtao +4 位作者 li jian CHEN Yan YANG Shaoyong WANG Yongsheng SHAO Zey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3期647-660,共14页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restoring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redicting reservoirs in loose gas-bearing sediment,based on seismic sedimentologic analysis of the first 9-component S-wave 3D seismic dataset of China,a fou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restoring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redicting reservoirs in loose gas-bearing sediment,based on seismic sedimentologic analysis of the first 9-component S-wave 3D seismic dataset of China,a fourth-order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was set up and then sedimentary facies and reservoirs in the Pleistocene Qigequan Formation in Taidong area of Qaidam Basin were studied by seismic geomorphology and seismic lithology.The study method and thought are as following.Firstly,techniques of phase rotation,frequency decomposition and fusion,and stratal slicing were applied to the 9-component S-wave seismic data to restore sedimentary facies of major marker beds based on sedimentary models reflected by satellite images.Then,techniques of seismic attribute extraction,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random fitting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reservoir thickness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of a key sandbody,and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and confirmed by blind testing wells.Study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dominant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Qigequan Formation within the study area are delta front and shallow lake.The RGB fused slice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cycles with three sets of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ystems in one period.Among them,sandstones in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s of middle-low Qigequan Formation are thick and broad with superior physical properties,which are favorable reservoirs.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s also affected by diagenesis.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tone reservoirs extend further to the west of Sebei-1 gas field,which provides a basis to expand exploration to the western peripher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omponent S-wave 3D seismic data seismic sedimentology biogas sedimentary facies reservoir Qaidam Basin Sanhu Depression Pleistocene Qigequan 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实战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MDT+PBL+CBL教学法对放疗科规培住院医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4
作者 胡松柳 刘士龙 +2 位作者 马健力 李剑 徐建宇 《现代医院》 2025年第1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究以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多学科教学模式(MDT)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案例教学法(CBL)模式,在放疗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其教学创新改革特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1... 目的探究以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多学科教学模式(MDT)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案例教学法(CBL)模式,在放疗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其教学创新改革特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放疗科规培的80位住院医师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40,采用MDT联合PBL+CBL多轨教学模式)和对照组(n=40,采用传统授课模式(LBL)教学)。收集两组规培住院医师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以及入科考试成绩),再统计分析培训后两组规培住院医师在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和技能操作上总得分。对两组规培住院医师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分为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度。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综合素质越强。以问卷形式对两组规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课程满意度的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计算总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技能操作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体满意度评价效果显著(P<0.05)。结论在肿瘤放疗的教学中,以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MDT联合PBL+CBL模式可极大地增强规培住院医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明显提高教学成果和强化临床医师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 多学科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案例教学法 癌症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重茬果园土壤绿色改良技术规范
5
作者 刘小勇 贾军平 +5 位作者 彭海 任静 韩富军 刘馨蔚 李健 尹晓宁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重茬果园再植障碍已成为制约果树更新换代和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为规范重茬果园标准化管理,通过对重茬果园土壤改良技术的多年试验,研究总结了山地重茬果园土壤绿色改良技术规范。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土壤绿色... 重茬果园再植障碍已成为制约果树更新换代和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为规范重茬果园标准化管理,通过对重茬果园土壤改良技术的多年试验,研究总结了山地重茬果园土壤绿色改良技术规范。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土壤绿色改良、抗重茬砧木选择、脱毒苗栽植等方面规范了重茬果园土壤改良技术,为山地重茬果园标准化管理和林果产业高质量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茬果园 再植病 土壤改良 技术规程 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5)Al_(0.05)O_(2)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闫晓岑 杜成婷 +2 位作者 丁佳琪 李健 王甲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层状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815)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优异的循环性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极具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但是,三元正极材料NCA815在制备过程中存在合成工艺条件苛刻及不同的制... 层状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815)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优异的循环性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极具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但是,三元正极材料NCA815在制备过程中存在合成工艺条件苛刻及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导致材料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差异等问题。综述了近年来三元正极材料NCA815的制备方法,如高温固相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及其他新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之间的差异以及对材料的影响,并展望了该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镍钴铝酸锂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p46蛋白定量检测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张飞雁 秦涛 +4 位作者 谢红玲 朱薇 李建 郑佳 冯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69,共6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抗原含量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以抗猪肺炎支原体p46蛋白多抗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抗猪肺炎支原体p46蛋白单抗(HRP-P46单抗)为检测抗体,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猪肺炎支原体定量检测双抗夹心ELISA方...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抗原含量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以抗猪肺炎支原体p46蛋白多抗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抗猪肺炎支原体p46蛋白单抗(HRP-P46单抗)为检测抗体,进行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猪肺炎支原体定量检测双抗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猪肺炎支原体p46蛋白多抗包被浓度为4000 ng/mL,HRP-P46单抗浓度为50 ng/mL,封闭液为5%脱脂牛奶粉条件最优,该方法在检测范围为5.69~7.80(Log 10 CCU/mL)时,R 2为0.9879。该方法特异性好,与6种猪源病原均无交叉反应,且该ELISA方法批内重复变异系数和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5%。使用该ELISA方法和活菌计数方法同时测定20批抗原活菌数,两种方法差值小于101.0 CCU/mL,猪肺炎支原体JM株和RM48株均可用此方法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精确性、特异性,可用于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的抗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定量检测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GDF-15、S100A12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许静静 李岩 +1 位作者 李健 赵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钙粒蛋白C(S100A12)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作为试验组... 目的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钙粒蛋白C(S100A12)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作为试验组,将同期收治的138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未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儿血清GDF-15、S100A12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GDF-15、S100A12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S100A12表达水平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降低(P<0.05),血清GDF-15、S100A12表达均升高(P<0.05)。血清GDF-15、S100A12表达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呈负相关(P<0.05)。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为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GDF-15、S100A12为危险因素(P<0.05)。血清GDF-15、S100A12表达诊断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907,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80,大于GDF-15(Z=2.159,P=0.031)、S100A12(Z=3.780,P<0.001)单独诊断的AUC。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血清GDF-15、S100A12表达升高,二者联合具有较高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生长分化因子15 钙粒蛋白C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太阳电池阵优化设计与验证
9
作者 李键 章玄 +6 位作者 李大伟 邹世纯 王磊 张子亮 魏强 王敏 潘宇倩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5,共6页
通过对东方红三号E全电推平台首颗星亚太6E卫星任务需求进行分析,识别出辐照环境和热环境更为恶劣、电推进羽流影响以及电源控制与配电单元(PCDU)的首次应用等任务特点,提出了适应全电推卫星的太阳电池阵优化设计思路,包括高效率、抗辐... 通过对东方红三号E全电推平台首颗星亚太6E卫星任务需求进行分析,识别出辐照环境和热环境更为恶劣、电推进羽流影响以及电源控制与配电单元(PCDU)的首次应用等任务特点,提出了适应全电推卫星的太阳电池阵优化设计思路,包括高效率、抗辐照、轻量化太阳电池片和加厚盖片设计,分阵布局及匹配设计,以及热环境适应性设计。基于卫星变轨及在轨期间太阳电池阵遥测数据开展了性能评估,符合设计预期,可为后续全电推平台卫星太阳电池阵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卫星 亚太6E卫星 太阳电池阵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观赋权法的医用防护服舒适性评价
10
作者 李健 崔馨文 +2 位作者 黄倩倩 崔文 李俊 《棉纺织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针对现有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中缺乏数学定量评价的问题,提出采用无需指定指标权重的熵权-突变级数法,以克服舒适性评价过程中人为主观赋权的缺陷。从人体热生理、热心理和服装性能这3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医用防护服舒适性评价... 针对现有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中缺乏数学定量评价的问题,提出采用无需指定指标权重的熵权-突变级数法,以克服舒适性评价过程中人为主观赋权的缺陷。从人体热生理、热心理和服装性能这3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医用防护服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以4种实际着装工况为例,选取8个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着装舒适性指标体系,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服装舒适性受到服装类型与活动强度的综合作用,且在低劳动强度、低热阻、低湿阻条件下舒适性更高。认为:熵权-突变级数法综合考虑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对主观权重的依赖,为完善现有医用防护服舒适性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防护服 舒适性评价 客观赋权法 指标体系 突变级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推进器转子叶片数与伴流场的匹配关系研究
11
作者 陈鹏磊 梁宁 +4 位作者 丁永乐 张坚伟 李健 曹琳琳 吴大转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2,共14页
为了明确水下推进器转子叶片数和伴流场的匹配关系,以四个不同转子叶片数的水下推进器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叶片数与水下推进器激振力特性的关联机理。使用分块网格技术对航行体及推进器的计算域进行离散,采用RANS计算方法及SS... 为了明确水下推进器转子叶片数和伴流场的匹配关系,以四个不同转子叶片数的水下推进器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叶片数与水下推进器激振力特性的关联机理。使用分块网格技术对航行体及推进器的计算域进行离散,采用RANS计算方法及SST k-ω湍流模型计算了推进器的激振力。借助谐调分析方法得到了航行体的伴流场特性,并结合推进器瞬时流场的分布特性,分析推进器激振力和伴流场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使用八个附体的航行体其伴流场以4,8,12为主要周期。当推进器转子叶片数为4a±1(a为任意正整数)时,转子横向激振力和垂向激振力脉动幅值较大;当推进器转子叶片数为4a+2时,转子横向激振力和垂向激振力脉动幅值明显降低,但转子轴向激振力幅值会有所增大,且脉动峰值出现在二倍叶频处。随着转子叶片数的增加,推进器转子和导管的激振力幅值逐渐减小。研究发现,对于后置定子泵喷推进器而言,转子叶片数应避开谐调分量较大的阶数,且转子叶片数与伴流场的匹配关系会影响转子和定子的脉动幅值及峰值出现的位置。同时,增加转子叶片数可以有效地降低推进器转子和导管的激振力脉动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推进器 转子叶片数 激振力 谐调分析 后置定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及卤化调控富勒烯氧化还原电位的DFT研究
12
作者 李健 孙冰花 +5 位作者 王春妮 李奥 吕祥鸿 王晨 代盼 白真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2,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模拟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原始富勒烯C_(60)和11种单原子置换(掺杂及卤化)富勒烯材料C_(59)X(X=B、Si、N、P、As、O、S、Se、F、Cl、Br)的氧化还原电位、电子亲合能、分子轨道能级.其中,B、As、P、Si、N、Se...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模拟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原始富勒烯C_(60)和11种单原子置换(掺杂及卤化)富勒烯材料C_(59)X(X=B、Si、N、P、As、O、S、Se、F、Cl、Br)的氧化还原电位、电子亲合能、分子轨道能级.其中,B、As、P、Si、N、Se、S单原子置换导致氧化还原电位正移,B置换后增幅最高(3.655 V);F、Cl、Br、O单原子置换后,氧化还原电位均负移,F置换后降幅最大(2.476 V).在所考察的12种富勒烯分子中,C_(59)B和C_(59)F的电子亲和能(EA)分别为最小值(-3.901 eV)和最高值(-2.577 eV),二者分别具有最强和最弱的得电子倾向.在C_(59)B和C_(59)F中,B、F置换原子周围存在电荷偏聚,且B、F与周围C原子的成键主要来自于-2.5 eV和-7.5 eV能级附近2p电子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富勒烯C_(60) 氧化还原电位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薛明帅 李建 +4 位作者 何桂标 范源麟 马善学 包鹏 王伯良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探究铝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激波诱导点火的影响规律,利用纹影法与阴影法对铝粉粒径为1.20、7.05μm及23.63μm的含铝煤油凝胶燃料在激波管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测得的压力信号和铝粉燃烧产物光信号,对比了含不同粒... 为探究铝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激波诱导点火的影响规律,利用纹影法与阴影法对铝粉粒径为1.20、7.05μm及23.63μm的含铝煤油凝胶燃料在激波管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测得的压力信号和铝粉燃烧产物光信号,对比了含不同粒径铝粉的凝胶燃料在激波诱导作用下的点火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铝粉粒径的增大,凝胶燃料雾化后云团的均匀性变差,点火延迟时间也随之增加,火球的持续时间以及火球表面的最高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粒径 含铝煤油凝胶燃料 激波诱导点火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延迟钆增强预测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置入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14
作者 宋玲毓 李健 +4 位作者 张闯 杨漫漫 张国星 苏小雅 时向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延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EG)在预测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置入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延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EG)在预测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置入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第六医学中心ICD置入并行LEG检查的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16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ICD恰当治疗的VA事件分为VA组7例和无VA组9例。比较2组临床基线特征、LEG特点与发生VA事件的相关性。结果VA组术后透壁性强化、心肌中层强化比例明显高于无VA组(71.4%vs 11.1%,P=0.035;85.7%vs 22.2%,P=0.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壁性强化(OR=5.000,95%CI:0.150~166.589,P=0.368)和心肌中层强化(OR=7.000,95%CI:0.217~226.005,P=0.272)不是VA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透壁性强化和心肌中层强化联合预测及单独透壁性强化的诊断效能较好(P<0.05)。结论LEG对预测患者置入ICD后发生VA事件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除颤器 植入型 磁共振成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的手写甲骨文检测算法优化
15
作者 陶筱娇 李健 +2 位作者 王帅 杨钧 王永归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0,共7页
为解决手写甲骨文人工检测效率低、识别精度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手写甲骨文的自动检测中。首先,建立了手写甲骨文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标注;然后,通过手动扩充数据集和二次标注,提高了数据集的可信度;最后,在YOLOv8算法... 为解决手写甲骨文人工检测效率低、识别精度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手写甲骨文的自动检测中。首先,建立了手写甲骨文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标注;然后,通过手动扩充数据集和二次标注,提高了数据集的可信度;最后,在YOLOv8算法基础上,使用滑窗裁剪和识别辅助技术对检测算法进行优化,提高甲骨文检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优化算法提高了模型检测手写甲骨文的精度,鲁棒性较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检测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及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对卵巢-附件肿物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16
作者 刘芳欣 任永凤 +3 位作者 李健 程刚 陈飞 陆静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及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超声分类在卵巢-附件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手术的150例卵巢-附件肿物患者超声图像资料,评估所有肿物声像图特征... 目的探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及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超声分类在卵巢-附件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手术的150例卵巢-附件肿物患者超声图像资料,评估所有肿物声像图特征,分别进行O-RADS及GI-RADS分类,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两种分类方法诊断的ROC曲线,分析两种分类方法诊断效能。结果150例卵巢-附件肿物良性115例,恶性35例;GI-RADS分类诊断阈值为GI-RADS 4b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分别为71.43%、90.43%、86.00%、0.904;O-RADS分类诊断阈值为O-RADS 5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分别为71.43%、98.26%、92.00%、0.934;O-RADS诊断准确度及AUC略高于GI-RAD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ADS诊断特异度高于GI-RA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O-RADS及GI-RADS分类对卵巢-附件良恶性肿物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O-RADS具有更高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附件 超声 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非达西渗流规律的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囊腔建库参数优选
17
作者 李健 杨志伟 +3 位作者 王宇鹏 张鲁钢 许雨桐 王艺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储能技术需求也日益突显,其中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库(CAESA)是实现储能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但压缩空气储能库在高频、高速气体注采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非线性渗流规律,为提高CAESA囊腔质量,亟需在认识非线性流...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储能技术需求也日益突显,其中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库(CAESA)是实现储能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但压缩空气储能库在高频、高速气体注采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非线性渗流规律,为提高CAESA囊腔质量,亟需在认识非线性流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囊腔的设计与优化。为此,搭建高速空气驱水平台,采用不同渗透率岩心开展高速注采测试,通过流动规律分析,得到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过程非达西渗流规律,进而基于拟合的含水层数模模型,对注采空气建立囊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最优的造腔建库参数。研究结果表明:①CAESA高速注采下容易出现非达西渗流现象,随渗透率增加,非达西现象减弱,推荐CAESA囊腔构造选址区域储层渗透率应高于500 mD;②提出了囊腔质量评价及建腔参数优选的2个关键参数——囊腔平均含气饱和度和囊腔延展度;③周期注采气造腔过程中,总注气量需要超过0.2×10^(8) m^(3),应采用提前排水、降速排水模式,并以较高压力水平和累计产水量最少为标准,优选最优CAESA日循环注气方案。结论认为:①应在认识非线性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再开展CAESA囊腔设计与优化;②周期注采气造腔方式效果较好,随注气速度增大,造腔后囊腔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非达西流动 渗透率 囊腔模拟 建腔参数 物模实验 数值模拟 囊腔延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单剪下间断级配人工粗粒料形状演化研究
18
作者 刘宇轩 沈超敏 +5 位作者 刘辰耕 吴志刚 徐熊 胡继峰 李健 甘元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为了详细揭示间断级配粗粒料颗粒在循环剪切作用下的形状演化规律,使用人工染色石膏颗粒进行了不同剪切次数下的单剪试验,并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了颗粒的三维形状。结果表明:间断级配粗粒料中,小颗粒对大颗粒具有打磨变圆的作用,表现为... 为了详细揭示间断级配粗粒料颗粒在循环剪切作用下的形状演化规律,使用人工染色石膏颗粒进行了不同剪切次数下的单剪试验,并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了颗粒的三维形状。结果表明:间断级配粗粒料中,小颗粒对大颗粒具有打磨变圆的作用,表现为大颗粒具有更低的延伸率、更大的球形度和磨圆度;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大、小粒径的存活颗粒(破碎后仍处于原粒径组的颗粒)先后经历碎裂破坏,但是最终颗粒形状均趋向于规则;迁移颗粒(破碎产生的颗粒)的形状随剪切次数的增加也逐渐趋向于规则,但与相同粒径的存活颗粒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异,说明使用整体级配泛化描述颗粒的破碎行为是不合适的;大颗粒的形状更倾向于球状和扁平状,而小颗粒更容易形成球状和柱状;SH重构颗粒的形状参数分布与真实状态极为相似,部分形状参数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阐明颗粒形状保护机制以及构建形状演化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间断级配 循环单剪 染色示踪 三维形状 球谐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宁口服液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体外药效与机制
19
作者 来兴兆 范玲玲 +3 位作者 黄素清 黄聪聪 李剑 谭宁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探究脉络宁口服液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cclusion,ASO)的体外药效与机制。通过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探究脉络宁口服液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cclusion,ASO)的体外药效与机制。通过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浓度;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AT5/NLRP3信号通路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转染NFAT5-siRNA联合Western blot法探究NFAT5与NLRP3的关系;免疫荧光法检测NFAT5核转位。结果显示:脉络宁口服液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下调NFAT5、NLRP3、caspase1、IL-18和MMP9的mRNA水平,抑制NFAT5、NLRP3、cleaved-caspase1(p20)的蛋白表达量以及NF-κB-P65磷酸化水平;NFAT5-siRNA显著逆转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LRP3的蛋白表达增加;脉络宁口服液与KRN2(NFAT5抑制剂)均能够抑制NFAT5表达与核转位。综上所述,脉络宁口服液在体外通过抑制NFAT5/NLRP3信号通路发挥显著抗炎作用,并且NFAT5可能参与调控NLRP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脉络宁口服液 RAW264.7巨噬细胞 NFAT5/NLRP3信号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路票与连接道路的绕城高速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方案研究
20
作者 唐继孟 张磊 +3 位作者 李建 朱永祥 蔡路 余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1-344,共14页
为缓解市区交通压力,解决绕城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引发的局部拥堵和财政补贴压力,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可交易电子路票和新建连接道路的联合交通管理方案。通过构建双目标双层规划模型,刻画政府部门、绕城高速公司和出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上... 为缓解市区交通压力,解决绕城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引发的局部拥堵和财政补贴压力,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可交易电子路票和新建连接道路的联合交通管理方案。通过构建双目标双层规划模型,刻画政府部门、绕城高速公司和出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上层模型描述政府部门和绕城高速公司为实现各自目标而制定的可交易电子路票和新建连接道路的联合方案;下层模型描述出行者在该联合方案下的选择行为,并通过约束绕城高速各路段的流量维持其正常服务水平。此外,设计结合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与FW(Frank-Wolfe)的算法,用于求解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现行的绕城高速免费方案和其他单一方案相比,该联合方案具有明显的Pareto改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出行时间(降低18.56%),同时,显著增加绕城高速公司的收益(增长51.5%)。通过对比单一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与联合方案下城市道路饱和度的分布发现,联合方案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绕城高速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减少严重拥堵路段数量,并增加非拥堵路段的数量,且不会导致路票价格过高,对出行者更加友好。最后,本文对OD需求、路票收取路段数上限、连接道路新建数量上限和路票价格展开灵敏度分析,探究其对联合方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联合方案 双目标双层规划 绕城高速 可交易电子路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