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茅草间作对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常小箭 张星 +12 位作者 段志龙 陈浩 赵科刚 李方向 张晨阳 王涛 马建斌 侯婷婷 李铜 雷同 苏梅 张婕 陈妮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2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鼠茅草间作改良果园土壤环境和鼠茅草果园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提理论依据。【方法】以鼠茅草为供试材料,设鼠茅草间作与清耕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含... 【目的】探究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鼠茅草间作改良果园土壤环境和鼠茅草果园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提理论依据。【方法】以鼠茅草为供试材料,设鼠茅草间作与清耕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均能提高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在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与清耕相比,种植鼠茅草后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32.63%~44.23%。猕猴桃间作种鼠茅草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其中0~20 cm土壤耕层差异最为显著,与清耕相比,种植鼠茅草土壤容重下降了3.79%~7.91%,土壤孔隙度提高了2.05%~5.33%。猕猴桃间作种鼠茅草对0~20 cm、20~40 cm土壤pH值调节效果显著,间作处理pH值比清耕处理分别降低了11.05%、13.05%。间作鼠茅草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比清耕处理提高了5.45%。鼠茅草间作对0~20 cm土壤耕层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影响最为显著,全氮和碱解氮分别增加了19.35%和10.8%;全磷和速效磷分别增加了129.41%和3.72%;全钾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28.95%、16.98%。猕猴桃园微生物数量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果园间作鼠茅草后,0~20 cm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提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比例逐渐增大,与清耕相比,4月30日到8月30日细菌数量从7.73%增加到93.94%,真菌数量从172.37%增加到231.79%,放线菌数量从5.6%增加到52.5%。【结论】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能有效调节果园土壤pH值,并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0~20 cm土壤耕层提升和改善的效果最佳,是适宜西安地区猕猴桃果园的生草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茅草 猕猴桃园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膜流动分布的止推气体轴承端面槽型优化研究
2
作者 雷彤 刘东 +2 位作者 徐晨曦 彭楠 杨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0,共10页
针对传统槽型结构参数研究体系对螺旋槽型止推气体轴承的承载性能提升的局限性,基于气膜流动分布研究建立了优化端面槽型形状的新参数体系。通过螺旋角控制的端面槽型形状差异性分析,提出了优化槽区入流方向的来流夹角这一关键槽型参数... 针对传统槽型结构参数研究体系对螺旋槽型止推气体轴承的承载性能提升的局限性,基于气膜流动分布研究建立了优化端面槽型形状的新参数体系。通过螺旋角控制的端面槽型形状差异性分析,提出了优化槽区入流方向的来流夹角这一关键槽型参数,并分析了不同来流夹角下的气膜流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来流夹角、入流角、出流角、入流半径与出流半径的端面槽型参数体系,通过参数寻优得到最优端面槽型形状;对比了优化槽型与传统结构参数槽型的承载性能与流场的差异,验证了该文所建立的参数体系可进一步提升止推气体轴承的承载性能,拓宽止推气体轴承的槽型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槽 端面槽型结构 流动分析 槽型优化参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温度对热致液晶态聚芳酯纳米纤维膜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雷僮 刘雪阳 +4 位作者 黄娇阳 白莹 王罗新 王桦 熊思维 《产业用纺织品》 2025年第1期16-21,42,共7页
采用不同的热压温度对热致液晶态聚芳酯(PAR)纳米纤维膜进行热压处理,研究热压温度对PAR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拉伸性能、吸水性能及表面平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压压力为10 MPa、热压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升高热压温度可提升PAR纳... 采用不同的热压温度对热致液晶态聚芳酯(PAR)纳米纤维膜进行热压处理,研究热压温度对PAR纳米纤维膜微观形貌、拉伸性能、吸水性能及表面平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压压力为10 MPa、热压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升高热压温度可提升PAR纳米纤维膜的拉伸性能和表面平整度。其中,当热压温度为230℃时:PAR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达47.39 MPa;热稳定性能优异,350℃环境中处理30 min后PAR纳米纤维膜的热收缩率仅为13.04%;阻燃性能优于商用芳纶纸;水中浸泡1 h后,吸水率低至4.4%。研究结果可为PAR纳米纤维膜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液晶态 聚芳酯(PAR) 纳米纤维膜 热压温度 微观形貌 拉伸性能 热稳定性能 阻燃性能 吸水性能 表面平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intermetallic PtCo fuel cell catalysts from bimetallic core@shell structured nanoparticles
4
作者 Le Zhang lei tong +3 位作者 Shuai Li Chang-Song Ma Kun-Ze Xue Hai-Wei Li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5年第2期1-6,I0001,共7页
The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intermetallic PtCo nanocatalysts towar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make them a top candidate as low-Pt cathode catalysts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However,forming... The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intermetallic PtCo nanocatalysts towar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make them a top candidate as low-Pt cathode catalysts i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However,forming intermetallic structures typically requires high-temperature annealing,posing a challenge for achieving well-size control and highly ordered structures.Here we report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bimetallic co re@shell structured precursors for affording high-performance intermetallic PtCo catalysts.The fabrication of the core@shell precursor involves using a molecular ligand containing both sulfur and oxygen donors to selectively bind with Pt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as the core and chelate Co ions as the shell.During high-temperature annealing,the ligand transforms into carbon coatings around alloy nanoparticles,preventing particle sintering;meanwhile,Co ions in the shell can easily diffuse into the Pt core,which helps to increase the thermodynamic driving force for forming intermetallic structures.These benefits enable us to obtain the catalyst with finely dispersed nanoparticles(~3.5 nm)and a high ordering degree of 72%.With 0.1 mgPt/cm^(2)cathode loading,the catalyst delivers superior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in PEMFCs,showing an initial mass activity of 0.56 A/mgPt,an initial power density of 1.05 W/cm^(2)at 0.67 V(H_(2)-air),and a voltage loss of 26 mV at 0.8 A/cm^(2)after the accelerated durability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tallic PtCo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Bimetallic structure Fuel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光热转换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盖晓倩 喻照川 +5 位作者 李雨 雷同 王雨婷 卞辉洋 肖惠宁 刘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1,共8页
光热转换是利用太阳能最直接的方式,随着可持续生物质资源的全面利用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生物质材料作为可再生资源在光热转换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紫外... 光热转换是利用太阳能最直接的方式,随着可持续生物质资源的全面利用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生物质材料作为可再生资源在光热转换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紫外吸收和光热转换能力。现阶段,木质素的利用程度仍然较低,而木质素纳米颗粒(LNP)的制备与应用是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相比原始木质素,LNP的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形态及尺寸使其抗氧化、抗紫外等性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鉴于此,本文总结了制备LNP的技术方法,重点介绍了LNP在光热转换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在光热转换领域中的主要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质素 纳米颗粒 制备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M和网络分析的唐代服饰纹样色彩复原与重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燕耀 张旭升 +3 位作者 蔡欣华 雷桐 连璐 张寒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8,共11页
唐代服饰纹样作为中国古代服饰设计精髓,其绚丽丰富的色彩为当代服饰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参考。为更准确地厘清唐代服饰纹样的用色偏好和配色规律,方便设计师进行唐代色彩重用,文章以唐代服饰文物遗存图像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 唐代服饰纹样作为中国古代服饰设计精髓,其绚丽丰富的色彩为当代服饰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参考。为更准确地厘清唐代服饰纹样的用色偏好和配色规律,方便设计师进行唐代色彩重用,文章以唐代服饰文物遗存图像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FMM和网络分析的唐代服饰纹样色彩复原与重用方法。首先,利用色彩分割算法在Lab空间对图像进行色彩分类分割,并基于FMM图像修复算法对受损及褪色区域进行修复和复原;其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图像色彩聚类计算,获得了图像色彩节点度和邻接关系,从而探明了唐代服饰纹样显性的用色、配色知识;再次,结合隐性配色知识,使用专家评价法创建了节点影响力效率矩阵,实现了基础色彩网络的优化和最终色彩模型的构建;最终,以丝巾产品作为应用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价值。案例验证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辅助设计师进行产品配色设计,并有效重用唐代服饰纹样的色彩设计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服饰纹样 FMM算法 K-MEANS聚类 色彩复原 色彩提取 色彩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民间绘画色彩网络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燕耀 蒋超 +2 位作者 雷桐 俞琳 张瑞涛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0-125,共6页
为了更准确地探究和反映安塞民间绘画的色彩设计思维,为当下设计提供更具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参考和启发,文章以安塞民间绘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数字化网络模型构建工作研究。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图像色彩聚类计算,获得色彩网... 为了更准确地探究和反映安塞民间绘画的色彩设计思维,为当下设计提供更具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参考和启发,文章以安塞民间绘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数字化网络模型构建工作研究。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图像色彩聚类计算,获得色彩网络节点和节点的局部贡献度;然后,通过专家评价法构建节点贡献度效率矩阵,并将其与节点局部贡献度计算相结合,获得节点的全局贡献度,实现基础色彩网络的优化和色彩模型的构建;最终,随机抽取案例样本对所构建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所提出的新型色彩网络模型综合考虑了节点贡献度,能够实现对色彩网络节点度计算方法的优化。案例验证表明,色彩网络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安塞民间绘画的色彩特征和配色设计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设计 色彩网络模型 安塞民间绘画 K-MEANS聚类 节点贡献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Like 3D Graphene-Based Catalytic Membrane Fabricated by One-Step Laser Scribing for Robust Water Purification and Green Energy Production 被引量:4
8
作者 Xinyu Huang Liheng Li +11 位作者 Shuaifei Zhao lei tong Zheng Li Zhuiri Peng Runfeng Lin Li Zhou Chang Peng Kan-Hao Xue Lijuan Chen Gary J.Cheng Zhu Xiong lei Y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48-61,共14页
Increasing both clean water and green energy demands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grand challenges of our age.Here,we successfully fabricate a novel multifunctional 3D graphene-based catalytic membrane(3D-GCM)... Increasing both clean water and green energy demands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grand challenges of our age.Here,we successfully fabricate a novel multifunctional 3D graphene-based catalytic membrane(3D-GCM)with active metal nanoparticles(AMNs)loading for simultaneously obtaining the water purification and clean energy generation,via a“green”one-step laser scribing technology.The as-prepared 3D-GCM shows high porosity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with AMNs,which exhibits high permeated fluxes(over 100 L m^(−2) h^(−1))and versatile super-adsorption capacities for the removal of tricky organic pollutants from wastewater under ultra-low pressure-driving(0.1 bar).After adsorption saturating,the AMNs in 3D-GCM actuates the advanced oxidization process to self-clean the fouled membrane via the catalysis,and restore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well for the next time membrane separation.Most importantly,the 3D-GCM with the welding of laser scribing overcomes the lateral shear force damaging during the long-term separation.Moreover,the 3D-GCM could emit plentiful of hot electrons from AMNs under light irradiation,realizing the membrane catalytic hydrolysis reactions for hydrogen energy generation.This“green”precision manufacturing with laser scribing technology provides a feasible technology to fabricate high-efficient and robust 3D-GCM microreactor in the tricky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and sustainable clean energy production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graphene Laser scribing Catalytic membrane Water purification Hydrogen pro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多目标无源定位到达时差分选方法
9
作者 徐鹏 雷同 +1 位作者 熊炼 欧阳鑫信 《电子技术应用》 2023年第9期120-127,共8页
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无源定位场景中不同目标辐射源之间相互干扰、时频混叠,不同目标的到达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参数混杂难以区分,较难实现精准目标定位。基于网格密度聚类算法(Clustering Algorithm... 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无源定位场景中不同目标辐射源之间相互干扰、时频混叠,不同目标的到达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参数混杂难以区分,较难实现精准目标定位。基于网格密度聚类算法(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Grid Density,CAGD)的基本原理,并利用TDOA参数的多复杂特征,构建多目标TDOA参数分选模型,实现TDOA定位参数分选。模型通过定义网格密度波谷,解决了定位目标间数据被聚为一类的问题,同时引入位置相连原则实现最佳类簇合并,最终实现定位参数分选。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网格及密度聚类方法,本方法对LEO卫星无源定位场景下的多目标TDOA参数分选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无源定位 网格密度聚类 多目标 到达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om-temperatur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with hybrid structure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被引量:2
10
作者 Tiande Liu lei tong +1 位作者 Xinyu Huang lei Ye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82-100,共19页
Two-dimensional(2D) materials, such as graphene,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s), black phosphorus(BP),and related derivative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 strong ligh... Two-dimensional(2D) materials, such as graphene,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s), black phosphorus(BP),and related derivative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 strong light–matter interaction,broadband absorption, and high carrier mobility, and have become a powerful contender for next-generation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However, since the thickness of 2D materials is on the order of nanometers, the absorption of 2D materials is very weak, which limits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2D materials-based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scientific researchers have tried to use optimized device structures to combine with 2D materials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In this review, we review the progress of room-temperatur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with hybrid structure based on 2D 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focusing mainly on 2D–nD(n = 0, 1, 2) heterostructures,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2D materials and on-chip or plasmonic structure.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point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HETEROSTRUCTUR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资源便民服务新模式探索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彤 郑鹏 毕经科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8年第8期151-152,共2页
便民服务新模式充分考虑"以民为本、服务于民"的原则,通过本功能的建设,紧密贴近民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短信平台的搭建、基于业务办理过程的跨网查询服务、二维码扫描获知报件进度功能的建设等,有效拉近与民众间的关系,真正做... 便民服务新模式充分考虑"以民为本、服务于民"的原则,通过本功能的建设,紧密贴近民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短信平台的搭建、基于业务办理过程的跨网查询服务、二维码扫描获知报件进度功能的建设等,有效拉近与民众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时时处处服务便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资源 互联网+ 便民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储存工艺管线的设计与应用
12
作者 胡向红 顾昊楠 +2 位作者 雷通 邓后继 王霜 《酿酒科技》 2022年第5期65-67,共3页
白酒生产过程中需多次进行基酒的转运,传统运用酒罐车的转运方式,在运输途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已不能满足现代发展需要。基于以上因素,结合客观环境,本文从材质、设备、控制系统等几个方面介绍一种“长距离大落差输酒管线”的设计及应用。
关键词 白酒运输 长距离 大落差 工艺管线 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系统设计
13
作者 毕经科 雷彤 魏伟岗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1年第7期210-212,共3页
在深入研究自然资源业务基础上,制定了自然资源大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标准,设计了“一张图”应用、数据共享、档案查询、辅助决策等专题应用模型。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应用云计算、大数据、GIS等多种技术,研发了济南市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系... 在深入研究自然资源业务基础上,制定了自然资源大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标准,设计了“一张图”应用、数据共享、档案查询、辅助决策等专题应用模型。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应用云计算、大数据、GIS等多种技术,研发了济南市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系统,实现了自然资源数据的全业务、全过程综合管理,创新了自然资源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手段,有效提升了业务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大数据 信息资源规划 数据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务办公效能监管研究与实现
14
作者 吕万里 毕经科 雷彤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7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文章以提高政府部门办公效率为研究目的,阐述了效能监管在政务办公中的必要性,并以济南市国土资源政务办公信息化为例,从业务办理时限制定原则、效能监管模块设计、效能预警和催督办应用等方面,对政务办公效能监管的设计及应用模式进行... 文章以提高政府部门办公效率为研究目的,阐述了效能监管在政务办公中的必要性,并以济南市国土资源政务办公信息化为例,从业务办理时限制定原则、效能监管模块设计、效能预警和催督办应用等方面,对政务办公效能监管的设计及应用模式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办公 效能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