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丹丹 刘晓 +4 位作者 沈力 李美 蓝艳华 李淑华 凌婉阳 《甘蔗糖业》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梳理2017~2023年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上,通过贸易差额、贸易竞争力指数、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优势指数等评价指标,探讨...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梳理2017~2023年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上,通过贸易差额、贸易竞争力指数、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优势指数等评价指标,探讨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中国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总体呈逆差状态,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数很低,在全球种子贸易市场中份额较小,比较优势指数较低。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仍是种子进口大国,种业研发推广的比较优势相对较低,在一段时间内还需依靠进口种子满足我国种业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口因素、耕地资源、经济因素、汇率因素、科研投入、外资投资、植物新品种权等方面,可通过优化种子产业结构、提高种子质量与竞争力、加大育种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投入力度、加强种业国际合作以及强化种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中国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种子 进出口贸易 竞争力评价指标 影响因素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0年全球农作物种子贸易格局与主要贸易国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邓丹丹 刘晓 +3 位作者 沈力 李美 蓝艳华 凌婉阳 《甘蔗糖业》 2024年第2期82-99,共18页
分析了2011~2020年全球农作物种子贸易和主要贸易国竞争力。全球农作物种子出口量和贸易额呈波动上升趋势,进口量和贸易额也呈增长趋势,表明全球种子贸易持续增长。大田作物种子占主导地位,蔬菜种子和花卉种子占比较小,但贸易额占比相... 分析了2011~2020年全球农作物种子贸易和主要贸易国竞争力。全球农作物种子出口量和贸易额呈波动上升趋势,进口量和贸易额也呈增长趋势,表明全球种子贸易持续增长。大田作物种子占主导地位,蔬菜种子和花卉种子占比较小,但贸易额占比相对较高。美国、荷兰、法国、德国既是全球前四大种子出口国也是前四大种子进口国,但这4个国家在进出口的具体排名有所不同。荷兰、法国、美国市场占有率较高,匈牙利、法国、荷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较高。荷兰、法国、匈牙利、美国在这10年中持续保持贸易顺差状态,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0,表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在这2个指标上均小于0,竞争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种子 进出口贸易 主要贸易国 竞争力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糖业概况 被引量:1
3
作者 凌婉阳 刘晓 +3 位作者 沈力 李美 蓝艳华 邓丹丹 《甘蔗糖业》 2024年第3期80-98,共19页
2024年为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德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巩固和深化,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两国市场高度依存。德国甜菜糖业历史悠久,其甜菜种植和甜菜糖业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德国作为我国甜菜种子和甜菜制糖机械、设... 2024年为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德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巩固和深化,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两国市场高度依存。德国甜菜糖业历史悠久,其甜菜种植和甜菜糖业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德国作为我国甜菜种子和甜菜制糖机械、设备主要进口国,对我国甜菜糖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围绕甜菜生产、制糖工业、食糖供需、糖业机构等方面研究分析德国糖业发展情况,探讨影响糖业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糖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糖业 甜菜 种质资源 糖业政策 食糖进出口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糖业于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探讨
4
作者 莫柳珍 蓝艳华 +1 位作者 保国裕 李明富 《甘蔗糖业》 2024年第2期50-60,共11页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长,生物工程技术在蔗糖产业中的应用成为提产增效和资源再利用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生物工程在蔗糖产业中的创新应用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潜在影响。首先阐述了当今流行于生物工程领域的名词—...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长,生物工程技术在蔗糖产业中的应用成为提产增效和资源再利用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生物工程在蔗糖产业中的创新应用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潜在影响。首先阐述了当今流行于生物工程领域的名词——循环经济、生物炼制、双碳目标的定义和现状;接着主要探讨了生物工程在推动蔗糖产业的循环经济,促进甘蔗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开辟C4作物甘蔗绿色固碳的碳汇价值及其理论核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最后结果表明:蔗糖产业是生物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且展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为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以期助力蔗糖产业的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甘蔗糖业 循环经济 生物炼制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糖业概况
5
作者 蓝艳华 沈力 +3 位作者 刘晓 邓丹丹 李美 凌婉阳 《甘蔗糖业》 2024年第6期94-111,共18页
深入剖析了越南糖业的历史沿革、当前状况、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通过分析越南的甘蔗种植面积、产量、产糖量及科研进展,分析越南在全球糖业市场中的地位和未来前景,并探讨中越糖业合作的潜力。最后,总结越南对我国糖业高... 深入剖析了越南糖业的历史沿革、当前状况、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通过分析越南的甘蔗种植面积、产量、产糖量及科研进展,分析越南在全球糖业市场中的地位和未来前景,并探讨中越糖业合作的潜力。最后,总结越南对我国糖业高发展的影响和启示,并指出两国应在品种选育、制糖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以期提高两国糖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糖业 甘蔗生产 食糖进出口 中越合作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作物甘蔗与碳中和的初探 被引量:15
6
作者 蓝艳华 保国裕 安玉兴 《甘蔗糖业》 2021年第5期1-6,共6页
首先介绍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定义、目标和实现路径,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着重阐明C_(4)作物的优点及其与C3作物的区别,指出甘蔗是单位面积固碳量最多为碳中和优选的C_(4)作物之一。概述开发甘蔗的价值,如减少排放CO_(2)并释放... 首先介绍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定义、目标和实现路径,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着重阐明C_(4)作物的优点及其与C3作物的区别,指出甘蔗是单位面积固碳量最多为碳中和优选的C_(4)作物之一。概述开发甘蔗的价值,如减少排放CO_(2)并释放O_(2),实现碳中和、碳汇潜力,实现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及扶贫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今后设想,如选育高产、高糖、高纤维甘蔗品种;研究增加C_(4)作物光合作用的技术;利用C_(4)作物基因改造C3作物;开发生物能源替代石油等,以供相关研究人员探讨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C_(4)作物 碳中和 碳达峰 碳汇 光合作用 转基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糖业概况 被引量:5
7
作者 蓝艳华 刘晓 +2 位作者 苏小洪 沈力 李淑华 《甘蔗糖业》 2023年第1期62-78,共17页
印度的甘蔗种植和食糖生产历史悠久,产糖量和消费量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糖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首先,介绍印度的国家概况,包括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和农业情况;其次,从种植区域分布、育种、植保、农艺,以及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等方面分析甘... 印度的甘蔗种植和食糖生产历史悠久,产糖量和消费量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糖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首先,介绍印度的国家概况,包括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和农业情况;其次,从种植区域分布、育种、植保、农艺,以及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等方面分析甘蔗生产;再次,介绍制糖生产、研究机构和食糖进出口情况,包括糖厂总体概况、产糖量、糖业政策、食糖价格等内容;最后,总结印度对我国食糖生产的启示,并指出双方要在品种选育、制糖生产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以期提高两国糖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全球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制糖 食糖进出口 糖业政策 研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国糖业概况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晓 蓝艳华 +4 位作者 郑乾坤 刘鹏程 吴如慧 田夏红 吴文龙 《甘蔗糖业》 2022年第2期92-98,共7页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沿线国家,而中孟两国的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及需求。了解其糖业发展状况有助于为我国制糖企业援外技术打下基础。本文主要围绕甘蔗生...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沿线国家,而中孟两国的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及需求。了解其糖业发展状况有助于为我国制糖企业援外技术打下基础。本文主要围绕甘蔗生产、制糖工业、食糖供需、糖业科研等方面介绍孟加拉国的糖业生产情况,探讨造成其甘蔗种植面积及产量下降的原因和制糖工业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两国未来发展和合作投资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国 糖业 甘蔗 种质资源 制糖工业 食糖进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糖的科学认知与健康消费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裕锋 李明富 +4 位作者 黄向阳 李婉 蓝艳华 赵抒娜 程巧云 《甘蔗糖业》 2023年第6期54-62,共9页
食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是迄今为止食用最久且最安全的甜味剂,在国家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然而,近年来食糖面临被误导和被抵制的情况,食糖的认知误区不仅影响食糖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对人们的健康产... 食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是迄今为止食用最久且最安全的甜味剂,在国家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然而,近年来食糖面临被误导和被抵制的情况,食糖的认知误区不仅影响食糖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食糖及代糖行业概况,针对食糖与健康、疾病、衰老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旨在引导人们科学认识食糖,倡导健康消费食糖。同时,呼吁社会、行业及企业共同努力,促进食糖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甜蜜与健康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糖 代糖 甜味剂 科学控糖 食糖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食糖、合理消费食糖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冰 蓝艳华 王琳 《甘蔗糖业》 2021年第6期74-79,共6页
首先介绍了食糖消费增长缓慢和甜味剂产量稳定增长的甜味市场现状,接着从政策导向因素、宣传导向因素、成本效益导向因素、居民营养及健康因素、缺少科学的食糖宣传等5个方面分析食糖消费受阻的原因,着重强调要科学认识食糖,从食糖本身... 首先介绍了食糖消费增长缓慢和甜味剂产量稳定增长的甜味市场现状,接着从政策导向因素、宣传导向因素、成本效益导向因素、居民营养及健康因素、缺少科学的食糖宣传等5个方面分析食糖消费受阻的原因,着重强调要科学认识食糖,从食糖本身的生理功能和医药价值表明:糖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唯一能源,适量吃糖有益健康。最后指出:合理消费食糖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以及行业共同参与是做好食糖消费宣传工作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糖 甜味剂 消费 宣传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糖业“走出去”的发展形势与路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蓝艳华 郭剑雄 +3 位作者 沈力 刘鹏程 李康裕 刘晓 《甘蔗糖业》 2023年第5期84-97,共14页
首先介绍中国糖业“走出去”的背景和意义及必要性,接着概述中国糖业发展情况,再阐述中国糖业“走出去”的历史、现状和案例,分析中国糖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叙述中国糖业“走出去”的路径和措施,最后提出8条对策与建议。以... 首先介绍中国糖业“走出去”的背景和意义及必要性,接着概述中国糖业发展情况,再阐述中国糖业“走出去”的历史、现状和案例,分析中国糖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叙述中国糖业“走出去”的路径和措施,最后提出8条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中国制糖企业“走出去”提供路径参考,助力中国糖业高质量发展,在国际糖业上获得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业 战略 “走出去” 制糖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rolysis Mechanism of a Cyclotriphosphazene-Based Flame-Retardant Epoxy Resin by ReaxFF Molecular Dynamics
12
作者 Jiang Shuaijun Meng Weifeng +3 位作者 Wan Yongqing Qin Weihua Liu Xiaoqing lan yanhua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36-152,共17页
Cyclotriphosphazene derivativ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lame retardancy and fire safety of epoxy resins(EPs)via their influence on the pyrolysis process.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hexa(5-methyl-2-pyridinoxyl)cyc... Cyclotriphosphazene derivativ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lame retardancy and fire safety of epoxy resins(EPs)via their influence on the pyrolysis process.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hexa(5-methyl-2-pyridinoxyl)cyclotriphosphazene(HMPOP)incorporation on the initial pyrolysis of an EP at 500–3500 K were studied using the ReaxFF method.The pyrolysis fragments,initial reaction pathways,and main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EP and EP/HMPOP composites.The activation energies were derived by fitting the weight percentage curves for solid species during the pyrolysis reactions and the obtained valu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The initial EP pyrolysis reactions included four major decomposition modes,which primarily involved the cleavage of C–O and C–N bonds.The main pyrolysis products were H_(2)O,CO,C_(2)H_(4),and CH_(2)O.HMPOP bonded with the oxygen-containing fragments to form larger molecular fragments and reduced the amounts of C_(0)–C_(4) products,especially that of the harmful gas CH_(2)O.Thus,HMPOP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carbon clusters and reduced the genera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ultimately decreasing the capacity for fire propa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XY CYCLOTRIPHOSPHAZENE REAXFF PYROLYSIS flame retarda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mbling Superfine Bi_(3)TaO_(7) Particles into 2D Fe_(2)O_(3) Nanosheets for Enhanced Usability to Aqueous Tetracycline Residues
13
作者 Liu Xiaoqing Cheng Hongjun +3 位作者 Wang Zisha Zhang Jian lan yanhua Wang Xiaoji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Composites of 2D/0D Fe_(2)O_(3)-Bi_(3)TaO_(7)(FO-BTO)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in which superfine Bi_(3)TaO_(7) particles were mounted onto lamellae of Fe_(2)O_(3) sheets could efficiently remove aqueous tetra... Composites of 2D/0D Fe_(2)O_(3)-Bi_(3)TaO_(7)(FO-BTO)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in which superfine Bi_(3)TaO_(7) particles were mounted onto lamellae of Fe_(2)O_(3) sheets could efficiently remove aqueous tetracycline(TC)residues.The optimal composite FO-3BTO had a TC removal rate of 95%in 120 min under solar light,and its overall propertie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reported photocatalysts.According to XRD,HRTEM,XPS,SEM,PL,EIS,and photocurrent tests,Fe_(2)O_(3) and Bi_(3)TaO_(7) composites formed on effective S-scheme heterojunctions,and the tight contact structure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efficiency of aqueous TC residue remo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3)TaO_(7) Fe_(2)O_(3) S-scheme heterojunction 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