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裂多级裂缝内动态输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峙颖 路保平 +1 位作者 胡亚斐 蒋廷学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为了研究压裂过程中裂缝内支撑剂的动态输砂规律及分布形态,采用自主研制的多尺度裂缝系统有效输砂大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压裂液黏度、支撑剂类型、注入排量和砂比等对支撑剂在不同尺寸裂缝中的动态输送和砂堤剖面高度影响的模拟... 为了研究压裂过程中裂缝内支撑剂的动态输砂规律及分布形态,采用自主研制的多尺度裂缝系统有效输砂大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压裂液黏度、支撑剂类型、注入排量和砂比等对支撑剂在不同尺寸裂缝中的动态输送和砂堤剖面高度影响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内动态输砂规律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压裂液黏度、支撑剂粒径、砂比和排量;压裂液黏度越高,沉砂量越少,砂堤剖面高度越小而平缓,且在主裂缝中更为明显;支撑剂粒径越大,沉砂量越多,砂堤剖面高度越大,且在主裂缝中更加明显;砂比越高,沉砂量越大,砂堤剖面高度也越大,且在分支缝中增幅更大;随排量增大,主裂缝中的沉砂量略减小,分支缝中的沉砂量差别不大。研究结果为优选压裂液、支撑剂,制定压裂方案,以及优化压裂施工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裂缝 支撑剂 动态输砂 分布形态 物理模拟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震信息融合指导钻井技术 被引量:11
2
作者 路保平 袁多 +1 位作者 吴超 侯绪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7-1234,共8页
针对地震速度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在多解性影响钻井地质与力学模型预测精度问题,构建了由已钻井段地震速度更新、待钻地层地震速度预测、待钻地层地质特征预测与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3项技术组成的井震信息融合指导钻井技术,利用获取的已... 针对地震速度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在多解性影响钻井地质与力学模型预测精度问题,构建了由已钻井段地震速度更新、待钻地层地震速度预测、待钻地层地质特征预测与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3项技术组成的井震信息融合指导钻井技术,利用获取的已钻地层的真实信息(速度、层位与对应深度)与井周一定范围内的叠前地震资料,快速完成速度模型修正及偏移成像,对钻头前待钻地层的地质特征与钻井地质环境因素进行实时修正描述与预测。现场应用证实,该技术实现了钻头前未钻开层段地层特征与钻井地质环境因素的实时描述、预测,及时预报钻头前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同时缩短资料的处理周期,大幅提高了时效性与预测精度,可为钻井方案的优化、施工措施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并能有效指导现场钻井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待钻地层 地震速度模型 地质特征 钻井地质环境因素 实时预测 钻井方案优化 施工措施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页岩气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52
3
作者 路保平 丁士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石化在持续完善中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链的基础上,为满足深层页岩气及常压页岩气高效开发的需求,重点开展了基于甜点评价的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随钻地层精细评价、优快钻井、新型油基钻井液、新型弹韧性水泥浆与泡沫水泥浆固井、体... 中国石化在持续完善中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链的基础上,为满足深层页岩气及常压页岩气高效开发的需求,重点开展了基于甜点评价的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随钻地层精细评价、优快钻井、新型油基钻井液、新型弹韧性水泥浆与泡沫水泥浆固井、体积压裂新工艺、新型分段压裂工具、高效压裂液、页岩气测试及产能评价和大型压裂机组研制等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深层和常压页岩气工程技术链,有力支撑了涪陵页岩气田产能建设和深层与常压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综述了中国石化页岩气工程技术最新进展,并结合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需求,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链、继续攻关完善形成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链、发展形成常压页岩气工程技术链的页岩气工程技术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常压页岩气 工程技术 技术进展 技术展望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随钻成像测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22
4
作者 路保平 倪卫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55,共8页
为了解决随钻地质导向系统距离钻头远、检测信息少和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基于随钻扇区扫描原理,结合MEMS动态工具面检测技术、近钻头伽马旋转累计计数成像采集算法和随钻电阻率动态PID调节发射驱动成像采集算法,研制了高精度近钻头伽马成... 为了解决随钻地质导向系统距离钻头远、检测信息少和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基于随钻扇区扫描原理,结合MEMS动态工具面检测技术、近钻头伽马旋转累计计数成像采集算法和随钻电阻率动态PID调节发射驱动成像采集算法,研制了高精度近钻头伽马成像测井仪和高精度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仪,实现了近钻头伽马16扇区测量与随钻电阻率128扇区测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随钻采集到的近钻头伽马成像测井数据可为复杂油气藏地质导向钻进提供技术支持;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数据与电缆测井数据吻合,可为随钻地层评价提供可靠数据。研究表明,利用近钻头伽马成像测井仪和高精度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测井数据,为地质导向和地层评价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成像测井 伽马测井 电阻率测井 地质导向 工具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雅达油田沥青层置换机制与压力波动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路保平 侯绪田 邢树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3,共6页
伊朗雅达油田Kazhdumi沥青层孔隙压力求取值波动大,随钻井液密度的增加沥青溢出量不减少反而增加。为了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提出封闭地质空间内流体与井筒通过置换性双向流动形成的泛井筒空间的概念,建立地层沥青与井筒钻井液置换性双向... 伊朗雅达油田Kazhdumi沥青层孔隙压力求取值波动大,随钻井液密度的增加沥青溢出量不减少反而增加。为了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提出封闭地质空间内流体与井筒通过置换性双向流动形成的泛井筒空间的概念,建立地层沥青与井筒钻井液置换性双向流动的机制模型;采用室内沥青置换模拟试验,验证钻井液置换沥青速度和钻井液与沥青的密度差呈线性增加关系。结果表明,密闭地质流体空间中的置换性双向流动是导致沥青层孔隙压力波动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层 置换 双向流动 泛井筒空间 地层孔隙压力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极地冷海钻井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5
6
作者 路保平 侯绪田 柯珂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
北极油气资源丰富,但其低温、浅层灾害、冻土层、井筒处于大温变条件等地质、环境因素给钻井作业带来诸多挑战,为此,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以钻井安全环保高效为总目标,以解决钻井装备及工具、钻井工艺及措施、井筒工作流体的“冷... 北极油气资源丰富,但其低温、浅层灾害、冻土层、井筒处于大温变条件等地质、环境因素给钻井作业带来诸多挑战,为此,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以钻井安全环保高效为总目标,以解决钻井装备及工具、钻井工艺及措施、井筒工作流体的“冷”适应性问题为核心,进行了钻井灾害风险评价控制与环保、钻井关键装备及工具、钻井工艺与井筒工作液等关键技术研究,在浅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灾害地层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50℃低温轨道钻机及钻井工具、冻土层井壁稳定性评价与控制技术、低温钻井液与固井水泥浆等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极地冷海钻井关键技术体系。随着北极油气开发,陆地上将进入更高纬度、更厚永冻层区域,海洋上将向更深水域、常年冰或更厚浮冰海域进军,极地冷海钻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极地冷海钻井完井技术理论与方法,研制新型钻井完井关键装备与工具,形成较为完善的极地冷海钻井完井技术体系,以满足北极地区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的需求,提升我国石油公司在极地油气合作项目中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冷海 钻井 灾害评价 极地钻机 低温工作液 技术进展 发展建议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结构衍生多孔碳材料制备及电催化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史清华 芦宝平 +3 位作者 苗震雨 李肇敏 李俊汾 董金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0,25,共6页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是指通过配位键由金属离子或团簇和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无机-有机杂化材料。MOFs材料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分布、较大的比表面积、多样的结构与功能、大量的金属活性位点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气体吸...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是指通过配位键由金属离子或团簇和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无机-有机杂化材料。MOFs材料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分布、较大的比表面积、多样的结构与功能、大量的金属活性位点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气体吸附、能源储存。然而,由于大多数MOFs材料在强酸碱环境中不稳定,导电性较差,特别是将MOFs直接用作电催化剂时的催化性能不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将不同种类的MOFs作为模板制备新颖的多孔碳纳米催化剂,表现出了高电催化活性、优异的稳定性等优势。综述了MOFs及其衍生多孔碳材料的类型和制备方法,并介绍了MOFs衍生多孔碳材料在电催化方面的一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衍生多孔碳材料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沥青钻井液重力置换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路保平 赵向阳 +2 位作者 肖东 李皋 赵小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3,I0006,共5页
伊朗雅达油田Kazhdumi地层沥青质稠油发育,钻井过程中裂缝常发生置换式双向流动,严重影响钻井安全,迫切需要开展重力置换规律研究,形成有效的防控技术。为了深入揭示置换发生的条件、发展规律、影响置换量的因素,文章研制了一套基于真... 伊朗雅达油田Kazhdumi地层沥青质稠油发育,钻井过程中裂缝常发生置换式双向流动,严重影响钻井安全,迫切需要开展重力置换规律研究,形成有效的防控技术。为了深入揭示置换发生的条件、发展规律、影响置换量的因素,文章研制了一套基于真实裂缝的可视化重力置换实验装置,研究了裂缝宽度、钻井液与沥青密度差、沥青与钻井液黏度差等对重力置换的影响。引入量纲分析理论,推导出了重力置换量的准则方程。结果表明,缝宽对置换量的影响较大,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置换量不断增加;置换量随钻井液与沥青密度差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沥青与钻井液黏度差的增大,置换量将显著减小,尤其从低黏度差到高黏度差,减小的幅度更大。提出了“化学封堵+控压钻井+物理阻隔”的综合防控技术,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可为国内外同类地层安全钻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纲分析 重力置换 模型实验 准则方程 综合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多级裂缝内流量分布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峙颖 路保平 +2 位作者 胡亚斐 蒋廷学 眭世元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2-535,共4页
当前,以页岩油气为主的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力度日益加大,水力压裂是开发该类储层的核心技术。在该类储层的开发过程中,往往采用多级复杂裂缝压裂技术,但目前针对压裂过程中各级裂缝内流量分布规律研究甚少,而该规律对认识裂缝、指导压裂... 当前,以页岩油气为主的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力度日益加大,水力压裂是开发该类储层的核心技术。在该类储层的开发过程中,往往采用多级复杂裂缝压裂技术,但目前针对压裂过程中各级裂缝内流量分布规律研究甚少,而该规律对认识裂缝、指导压裂方案至关重要。为了研究压裂过程中多级裂缝内的流量分布规律,自主研制了多级裂缝系统有效输砂模拟实验装置,在模拟多级裂缝情况下,开展了不同压裂液黏度、支撑剂粒径、注入排量、砂比等因素对各级裂缝内流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级裂缝中流量占比逐级减小,主裂缝占比平均为64.63%,一级分支缝平均为22.14%,二级分支缝平均为13.23%;各级裂缝中流量分布比例主要受总流量大小影响,流量越大,主裂缝中流量占比越高,分支缝中流量占比越低,其次依次为支撑剂粒径、压裂液黏度和砂比。通过研究形成了一套多级裂缝内流量分布规律评价方法,揭示了各级裂缝内流量分布规律,为认识裂缝、优化压裂设计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多级裂缝 流量分布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研究主要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路保平 丁士东 +1 位作者 何龙 庞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低渗透油气藏是当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以钻完井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是实现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十三五"期间,针对川西、济阳坳陷等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围绕钻井提速、增效和降低工程成本,开... 低渗透油气藏是当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以钻完井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是实现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十三五"期间,针对川西、济阳坳陷等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围绕钻井提速、增效和降低工程成本,开展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攻关研究,在175℃高温随钻测量系统、近钻头伽马成像技术、新型钻井提速工具、全过程储层保护技术、长效密封固井技术、精细分段完井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关键技术,并在济阳坳陷盐222区块、川西中江低渗透气田进行了现场应用,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为形成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配套技术,实现不同类型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高效开发 钻井完井 研究进展 济阳坳陷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合物试采过程中地层沉降及井口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莅临 杨进 +3 位作者 路保平 柯珂 王磊 陈柯锦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68,共8页
在深水非成岩地层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过程中,随着试采时间增长,大面积弱固结地层中的水合物分解后,可能造成海底地层沉降,损坏井口和海底管汇,导致试采工程失败。为此,建立了非成岩地层水合物试采过程中的海底地层沉降和井口稳定性分析模... 在深水非成岩地层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过程中,随着试采时间增长,大面积弱固结地层中的水合物分解后,可能造成海底地层沉降,损坏井口和海底管汇,导致试采工程失败。为此,建立了非成岩地层水合物试采过程中的海底地层沉降和井口稳定性分析模型,分析认为水合物分解后产生的负摩阻力和下拉载荷是导致井口失稳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模拟研究了水合物分解对地层沉降和井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水合物分解后管柱周围的负摩阻力主要分布于表层导管底部向上约1/3的区域,且水合物分解半径越大、水合物饱和度越高,负摩阻力越大。自主研发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口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了水合物分解对井口稳定性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负摩阻力的模拟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计算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深水非成岩地层水合物试采时间控制和井口安全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天然气水合物 水合物试采 地层沉降 井口稳定性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油基钻井液的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卫 路保平 +3 位作者 王保良 李新 陆军轶 冀海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油基钻井液会阻断直流电流通路从而使常规的随钻电阻率测井方法失效,为解决该问题,基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提出了可用于油基钻井液的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方法。综述了随钻电阻率测量的主要方法,介绍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技... 油基钻井液会阻断直流电流通路从而使常规的随钻电阻率测井方法失效,为解决该问题,基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提出了可用于油基钻井液的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方法。综述了随钻电阻率测量的主要方法,介绍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将电容耦合和电感耦合相结合,建立了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方位测井模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测井模拟试验,分析了周向位置与电流幅值、电极周向位置与电流相位的关系及钮扣电极成像原理,模拟结果表明,钮扣电极具有方位探测能力,所提出的测井方法具有可行性。设计了地面模拟测井系统,进行了方位测井室内试验,发现该测井系统能够实现地层成像和测量地层倾角,试验结果与实际地层倾角的相对误差仅为4.7%。研究认为,提出的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方法可以在油基钻井液条件下进行随钻侧向电阻率测量,并且使测得的电阻率成像,从而得到较为可靠的测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侧向电阻率 成像测井 电容耦合 电导检测 电感耦合 地层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仪器探测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倪卫宁 康正明 +3 位作者 路保平 柯式镇 李新 李铭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针对现有随钻电阻率成像仪器周向钮扣电极分布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钮扣电极分布方案.该仪器周向排布8个圆形钮扣电极,纵向分为2排,且每排钮扣电极直径不同,既能在复合钻进时进行全井眼覆盖扫描成像,又能在滑动钻进时获得8个扇区固... 针对现有随钻电阻率成像仪器周向钮扣电极分布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钮扣电极分布方案.该仪器周向排布8个圆形钮扣电极,纵向分为2排,且每排钮扣电极直径不同,既能在复合钻进时进行全井眼覆盖扫描成像,又能在滑动钻进时获得8个扇区固定方位的井眼图像;建立了复杂的水平层状地层、含周向异常体地层和水平井地层等3种地层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仪器在不同地层模型中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仪器具有较好的纵向分辨率,钮扣电极的纵向分辨率与其直径相当,可以准确识别方位性高阻地层;水平井地层界面对仪器不同方位测量的影响不同,侧向测量模式在地层界面处的响应与电缆侧向测井类似.该仪器在复杂地层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对随钻电阻率成像仪器的研发和数据解释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电阻率成像 测井响应 水平井 层状地层 异常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齿旋冲及扭冲的破岩过程与破岩效率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思成 管志川 +4 位作者 路保平 梁德阳 呼怀刚 闫炎 陶兴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3,共7页
为了解锥形齿在旋转冲击和扭转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岩过程和破岩效率,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验证的方法,研究了2种破岩方式下不同冲击幅值和冲击频率对应的岩石内部应力变化、岩石损伤特征、岩石破碎体积和破碎深度、破岩比功。数值模... 为了解锥形齿在旋转冲击和扭转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岩过程和破岩效率,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验证的方法,研究了2种破岩方式下不同冲击幅值和冲击频率对应的岩石内部应力变化、岩石损伤特征、岩石破碎体积和破碎深度、破岩比功。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锥形齿在旋转冲击和扭转冲击破岩过程中均表现为切削齿侵入岩石、岩石损伤贯通裂纹萌生、岩石损伤贯通裂纹扩展、裂缝贯通岩屑崩落4个阶段,拉应力是引起岩石内部到表面贯通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压剪应力是岩石内部出现损伤和形成微裂纹的主要原因。随着冲击幅值和冲击频率增大,旋转冲击和扭转冲击破岩方式下,锥形齿破碎岩石的体积都会增大,但当冲击幅值和冲击频率增加到一定值时,岩石破碎体积的增加趋势趋于平缓;锥形齿旋转冲击破岩方式下的最大破碎体积高于扭转冲击破岩方式。常规切削、旋转冲击和扭转冲击3种破岩方式下,锥形齿常规切削的破岩比功最大,不同冲击幅值和冲击频率条件下,锥形齿扭转冲击破岩方式下的破岩比功普遍比旋转冲击破岩方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齿 旋转冲击 扭转冲击 破岩过程 破岩效率 破岩比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气驱稠油层脉冲中子含气量监测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继林 张锋 +5 位作者 田立立 梁启轩 张笑瑒 方群伟 鲁保平 李向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2-1240,共9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非弹性伽马射线与俘获伽马射线组合定量表征快中子散射截面(σf)的方法,从而基于三探测器脉冲中子测井技术实现了注CO_(2)稠油储集层含气饱和度的评价,分析了评价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模拟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利用... 提出了一种利用非弹性伽马射线与俘获伽马射线组合定量表征快中子散射截面(σf)的方法,从而基于三探测器脉冲中子测井技术实现了注CO_(2)稠油储集层含气饱和度的评价,分析了评价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模拟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结合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研究了σf与CO_(2)饱和度的响应关系,并建立饱和度解释模型,分析了地层温度压力、稠油密度、井眼流体及储集层CH_(4)含量对CO_(2)饱和度评价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次生伽马信息组合对σf进行表征可以消除地层岩性的影响;井眼流体与储集层CH_(4)含量是影响CO_(2)饱和度定量监测的主要因素,地层温度压力和稠油密度的影响可以忽略。模拟实例进一步验证了使用该方法进行注CO_(2)稠油储集层含气饱和度评价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含气饱和度 稠油储集层 脉冲中子测井 快中子散射截面 次生伽马射线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碳氧比测井的高灵敏度含油饱和度监测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鲁保平 范继林 +3 位作者 张锋 梁启轩 葛云龙 王树声 《测井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579-585,共7页
利用套管井中碳氧比测井能够进行含油饱和度定量评价,但需要洗井消除井筒中油的干扰。针对井眼含油性对定量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基于双探测器碳氧比测井仪器,分析了探测器记录的井眼和地层双重介质的次生伽马射线贡献,模拟研究了... 利用套管井中碳氧比测井能够进行含油饱和度定量评价,但需要洗井消除井筒中油的干扰。针对井眼含油性对定量计算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基于双探测器碳氧比测井仪器,分析了探测器记录的井眼和地层双重介质的次生伽马射线贡献,模拟研究了不同井眼流体和地层条件下碳氧比关于孔隙度的响应规律;组合双探测器信息提取纯地层碳氧比值,建立了储层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了含油饱和度评价灵敏度。模拟结果和现场实例表明该方法计算的含油饱和度误差低于1%,为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定量监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饱和度 碳氧比测井 井眼持油率 双探测器组合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德西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娜 禄保平 《国医论坛》 2019年第3期47-48,共2页
目的:总结毛德西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归纳总结。结果:毛师认为,产后正气不足,气血损伤,营卫不能和调于五脏,致腠理疏松,藩篱不固,外邪乘虚侵袭,经络闭塞,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常见患者关节及腰背部、足跟等部位酸... 目的:总结毛德西教授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归纳总结。结果:毛师认为,产后正气不足,气血损伤,营卫不能和调于五脏,致腠理疏松,藩篱不固,外邪乘虚侵袭,经络闭塞,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常见患者关节及腰背部、足跟等部位酸楚或麻木疼痛。治疗时以益气补血、补养肝肾为主兼以祛邪,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化裁,可收良效。结论:毛师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身痛 毛德西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焦娇 禄保平 王佳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8期149-152,共4页
芳香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与脾胃病密切相关。本文从芳香药的历史源流、特点、临床应用、脾胃病中大量使用芳香药的原因及其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研究概况等进行阐述,以期能够推动芳香药的开发、研究及运用。芳香药具有宣散解表、燥... 芳香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与脾胃病密切相关。本文从芳香药的历史源流、特点、临床应用、脾胃病中大量使用芳香药的原因及其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研究概况等进行阐述,以期能够推动芳香药的开发、研究及运用。芳香药具有宣散解表、燥化湿邪、行气解郁、温经止痛等特点,芳香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主要作用是燥化湿邪、疏调气机。列举临床中常用的芳香药物组合,如芳香化湿之藿香、佩兰、砂仁,疏肝健脾之柴胡、佛手、玫瑰花,行气止呕之砂仁、豆蔻、丁香,暖脾助阳之肉桂、高良姜、乌药等。本文对芳香药的现代药理机制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芳香药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地质—工程可压度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廷学 路保平 +1 位作者 左罗 卞晓冰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4期68-74,共7页
针对目前页岩气水平井部分压裂段簇产量贡献率低,且与相应的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评价结果吻合程度低的问题,提出应用与压裂后产量相关性更强的甜度概念深化以往甜点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由地质甜度与工程甜度计算的综合甜度即可压... 针对目前页岩气水平井部分压裂段簇产量贡献率低,且与相应的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评价结果吻合程度低的问题,提出应用与压裂后产量相关性更强的甜度概念深化以往甜点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由地质甜度与工程甜度计算的综合甜度即可压度来表征可压性程度的方法。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提出的页岩气地质甜度与工程甜度新理念,利用可压度表征可压性的理念与技术方法,增强了水平井分段压裂设计与施工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无效段簇占比由33%降至13%~20%,平均单井产量提高35.6%,单簇裂缝改造体积提高约15%,可压度大于0.5时,压裂效果较好。建议进一步加大页岩气可压度评价体系的应用力度,特别是在常压与深层页岩气中的应用与验证,并在应用中进一步完善与迭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甜点 甜度 可压性 可压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ethod of monitoring gas saturation in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heavy oil reservoirs by pulsed neutron logging technology 被引量:1
20
作者 FAN Jilin ZHANG Feng +5 位作者 TIAN Lili LIANG Qixuan ZHANG Xiaoyang FANG Qunwei lu baoping LI Xianghu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6期1420-1429,共10页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fast neutron scattering cross-section ( s f) quantitatively by the combina-tion of inelastic gamma rays and captured gamma rays, so as to realize the gas saturation evaluation ...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fast neutron scattering cross-section ( s f) quantitatively by the combina-tion of inelastic gamma rays and captured gamma rays, so as to realize the gas saturation evaluation of CO_(2)-injected heavy oilreservoirs based on the three-de tector pulsed neutron logging technology. Factors influencing of the evaluation effect of thismethod a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by a simulation example. By using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and the physical model of bulk-volume roc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 f and CO_(2) saturation is studied, and thesaturation interpret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influences of 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heavy oil density, bore-hole fluid and reservoir methane content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CO_(2) satura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characterization of s f by the combination of secondary gamma information can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formation lithology,borehole fluid and methane content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of CO_(2) satur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d heavy oil density are negligible. The simulation example verified the feasibilityof th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CO_(2) saturation of CO_(2)-injected heavy oil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flooding gas saturation heavy oil re servoir pulsed neutron logging fast neutron scattering cross-section secondary gamma-ra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