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血清CC型趋化因子2(CC type chemotactic factor 2,CCL2)、CCL18与声门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和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8例声门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目的研究血清CC型趋化因子2(CC type chemotactic factor 2,CCL2)、CCL18与声门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和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8例声门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CCL2、CCL18最佳截点,将患者分为CCL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CCL18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血清CCL2、CCL18水平与声门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χ^(2)检验分析血清CCL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CCL18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声门型喉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CCL2和CCL18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根据ROC曲线计算得出CCL2、CCL18的最佳截点分别为100.81、218.99 pg/ml。相较于CCL2、CCL18低表达组,CCL2、CCL18高表达组T3~T4a级、N1~N3级、肿瘤低分化占比明显升高(P<0.05)。168例声门型喉癌患者随访5年失访8例,完成随访160例。67例发生复发/转移,39例因复发/转移而死亡,肿瘤复发/转移率为41.88%(67/160),无病生存率为58.13%(93/160)。Kaplan-Meier生存曲分析显示,血清CCL2、CCL18高表达组5年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血清CCL2、CCL18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级升高、颈淋巴结复发、N分级升高、咽喉部复发、CCL2高表达、CCL18高表达是声门型喉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分析血清CCL2和CCL18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发现,CCL2和CCL18均高表达时其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CCL2和CCL18均低表达、CCL2低表达且CCL18高表达、CCL2高表达且CCL18低表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0,P=0.015)。结论声门型喉癌患者血清CCL2、CCL18高表达与T分级、N分级、肿瘤低分化和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展开更多
工作场所安全行为研究在过去50年已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分析该领域知识流动与演化过程,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对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086篇SCI和SSCI期刊文献为样本,综合使用Cite...工作场所安全行为研究在过去50年已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分析该领域知识流动与演化过程,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对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086篇SCI和SSCI期刊文献为样本,综合使用CiteSpace、Histcite以及Pajek等文献计量和大规模引文网络分析工具,明确1973—2021年间工作场所安全行为研究概貌特征,挖掘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其关联性,以揭示知识扩散路径。研究发现:工作场所安全行为国际研究在2003,2013年经历2次快速发展,且形成以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为核心的跨国合作研究网络;工作场所安全行为国际研究经历初始萌芽、初步发展和快速发展3个主要阶段,尽管安全氛围和安全领导力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热点,但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经历了从事故伤害到安全行为、从安全文化到安全氛围、从安全领导力到安全心理契约的多维转变,体现了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最后,从研究场景、视角、范畴、内容、对象和方法等6个方面,提出工作场所安全行为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展开更多
为提高非视距场景下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因子的改进加权最小二乘(weighted least square,WLS)算法.该算法利用测距值和实时信道冲激响应特征训练1维卷积神经网络,实现误差因子的准确预测;基于预测...为提高非视距场景下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因子的改进加权最小二乘(weighted least square,WLS)算法.该算法利用测距值和实时信道冲激响应特征训练1维卷积神经网络,实现误差因子的准确预测;基于预测得到的误差因子设计改进WLS算法的加权矩阵,赋予不同基站合理的权重,以改善非视距场景下UWB定位性能.通过实测采集静态和动态定位数据对改进WLS算法进行性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视距场景下,改进WLS算法与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算法、WLS算法定位性能相近;非视距场景下,改进WLS算法明显优于LS算法、WLS算法,能够有效抑制非视距误差.展开更多
文摘工作场所安全行为研究在过去50年已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分析该领域知识流动与演化过程,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对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086篇SCI和SSCI期刊文献为样本,综合使用CiteSpace、Histcite以及Pajek等文献计量和大规模引文网络分析工具,明确1973—2021年间工作场所安全行为研究概貌特征,挖掘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其关联性,以揭示知识扩散路径。研究发现:工作场所安全行为国际研究在2003,2013年经历2次快速发展,且形成以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为核心的跨国合作研究网络;工作场所安全行为国际研究经历初始萌芽、初步发展和快速发展3个主要阶段,尽管安全氛围和安全领导力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热点,但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经历了从事故伤害到安全行为、从安全文化到安全氛围、从安全领导力到安全心理契约的多维转变,体现了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最后,从研究场景、视角、范畴、内容、对象和方法等6个方面,提出工作场所安全行为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文摘为提高非视距场景下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因子的改进加权最小二乘(weighted least square,WLS)算法.该算法利用测距值和实时信道冲激响应特征训练1维卷积神经网络,实现误差因子的准确预测;基于预测得到的误差因子设计改进WLS算法的加权矩阵,赋予不同基站合理的权重,以改善非视距场景下UWB定位性能.通过实测采集静态和动态定位数据对改进WLS算法进行性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视距场景下,改进WLS算法与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算法、WLS算法定位性能相近;非视距场景下,改进WLS算法明显优于LS算法、WLS算法,能够有效抑制非视距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