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Ground Verification for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s of Microsatellites
1
作者 DU Ronghua liao wenhe ZHANG Xia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25年第1期37-55,共1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ground verification for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s of microsatellites,which offers a comprehensive hardware design solution and a robust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metho...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ground verification for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s of microsatellites,which offers a comprehensive hardware design solution and a robust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vision-based navigation technology on the microsatellite platform.Firstly,a low power consumption,light weight,and high performance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optical sensor is designed.Subsequently,a set of ground verific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he hardware-in-the-loop testing of the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s.Finally,the designed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optical sensor and the proposed angles-only navigation algorithms are tested on the ground verification system.The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optical simulator after geometrical calibratio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ardware-in-the-loop testing of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systems.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relative position accuracy of the angles-only navigation filter at terminal time is increased by 25.5%,and the relative speed accuracy is increased by 31.3%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ptical simulator before geometrical calib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atellites vision-based relative navigation optical simulator ground verification angles-only navig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用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小东 何佳雯 +4 位作者 陈威 王长瑞 田威 廖文和 何晓璇 《电子机械工程》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高导热封装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凭借其高导热性能成为研究焦点。然而,由于金刚石颗粒与金属基体之间的不润湿特性,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难以制备。文中... 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高导热封装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凭借其高导热性能成为研究焦点。然而,由于金刚石颗粒与金属基体之间的不润湿特性,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难以制备。文中综述了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界面改性、工艺参数优化和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并指出了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热导率 表面处理 界面结合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工装装夹下复合材料薄壁件铣边变形预测
3
作者 张洪浩 廖文和 +3 位作者 李鹏程 田威 吴超 张霖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9-115,共7页
针对复合材料薄壁件在阵列式柔性工装装夹下进行铣边加工的变形问题,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铣削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POGO柱间距、POGO柱到边沿的边距,以及复材薄壁件主要纤维角度对铣边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柔性装夹时的薄壁... 针对复合材料薄壁件在阵列式柔性工装装夹下进行铣边加工的变形问题,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铣削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POGO柱间距、POGO柱到边沿的边距,以及复材薄壁件主要纤维角度对铣边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柔性装夹时的薄壁件变形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预测间距、边距、角度等参数影响下的薄壁件的变形,对薄壁件边沿自重变形预测的误差值最大为3.6%,对薄壁件边沿外力变形预测的误差值最大为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工装 复合材料 薄壁件 铣边加工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双星近距离追逃博弈控制方法
4
作者 范书珲 廖文和 +1 位作者 张翔 陈俊宇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0-1249,共10页
为提高双星近距离追逃博弈成功率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追逃博弈算法,采用互博弈的方式,优化求解双星博弈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双星追逃博弈环境和相对运动学模型,并利用双人零和马尔可夫博弈理论来描述追逃... 为提高双星近距离追逃博弈成功率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追逃博弈算法,采用互博弈的方式,优化求解双星博弈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双星追逃博弈环境和相对运动学模型,并利用双人零和马尔可夫博弈理论来描述追逃博弈问题。其次为了改善空间追逃博弈环境中状态维度多,搜索空间大导致的追逃任务成功率难以提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考虑追击方向矢量的引导性奖励函数以及适用于双星近距离追逃任务的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最后基于Open-AI Gym框架搭建双星追逃博弈仿真环境用于博弈策略的训练优化,通过仿真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针对微分博弈策略目标,所提追击策略较微分博弈策略的博弈平均时间缩短了208.2 s,博弈成功率提高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逃博弈 零和博弈 深度强化学习 奖励函数设计 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壁碳纳米管的可炭化导电聚合物点火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邓寒玉 濮炎涛 +2 位作者 张致远 廖文和 曹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133,共9页
针对微纳卫星混合推力器低功耗重复启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含多壁碳纳米管的可炭化导电聚合物的电弧点火技术。阐述了该可炭化导电聚合物的制备与加工过程,对可炭化导电聚合物的材料性能进行分析;搭建了相应的可视化点火诊断系统,对点... 针对微纳卫星混合推力器低功耗重复启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含多壁碳纳米管的可炭化导电聚合物的电弧点火技术。阐述了该可炭化导电聚合物的制备与加工过程,对可炭化导电聚合物的材料性能进行分析;搭建了相应的可视化点火诊断系统,对点火过程及其点火机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外部负载电压(40~60 V)和初始温度(-15~45℃)条件下,可炭化导电聚合物的点火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碳纳米管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有效降低点火所需外部负载电压;可炭化导电聚合物在不同气体环境下的分解趋势基本一致,点火温度约为375℃;可炭化导电聚合物的整体点火过程主要包括热解潜伏阶段、混合与反应阶段、点火阶段以及传播阶段,残炭结构的生成及持续传热是实现点火的关键;提高负载电压及点火装药表面温度能够有效缩短点火延迟时间及减少点火所需的外部能量,但变化幅度随着电压和表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负载电压和表面温度的大小对点火后的初始火焰传播影响过程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卫星 电弧点火 可炭化导电聚合物 点火特性 点火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20
6
作者 廖文和 戴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60,共14页
轻量化技术是指在满足结构性能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优化,减少结构质量的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从设计原理、组成方式和优化方法... 轻量化技术是指在满足结构性能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优化,减少结构质量的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从设计原理、组成方式和优化方法角度,介绍了仿生结构设计、胞元结构设计和高效拓扑优化设计三类轻量化设计方法。然后,从轻量化制造工艺和模式的角度阐述了增材制造、协同制造和复合材料制造在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制造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轻量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设计 胞元结构设计 增材制造 复合材料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垂识别的激光扫描路径分区域规划方法
7
作者 李军 韩晓辉 +3 位作者 刘婷婷 廖文和 张长东 张昌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133,共14页
扫描路径规划是激光选区熔化(SLM)增材制造技术的关键工艺策略,结合三维模型的显著结构特征实现工艺路径的规划,是改善零件成形质量的重要措施。提出了基于悬垂识别的SLM分区域路径规划方法,通过识别三维模型的悬垂特征区域,结合轮廓偏... 扫描路径规划是激光选区熔化(SLM)增材制造技术的关键工艺策略,结合三维模型的显著结构特征实现工艺路径的规划,是改善零件成形质量的重要措施。提出了基于悬垂识别的SLM分区域路径规划方法,通过识别三维模型的悬垂特征区域,结合轮廓偏置算法实现成形区域的分割及扫描路径的规划。采用数值模拟与工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扫描线角度、层间旋转以及不同偏置距离等分区域路径规划参数对悬垂结构特征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悬垂边偏置合理距离且该区域采用平行于悬垂边的扫描策略时,其悬垂边上的变形与残余应力最大可降低54%与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悬垂结构 特征识别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异构三维点阵融合设计及界面力学性能分析
8
作者 刘婷婷 梁焯恒 +3 位作者 任方喜 廖文和 张长东 李大伟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10-117,共8页
基于异构三维点阵的融合设计方法有望为航空结构的减重增效带来全新途径。针对现有的异构点阵结构设计方法在过渡边界存在极小杆径、拓扑不连续、承载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子结构参数调控的异构三维点阵过渡界面优化设计策略,通过调... 基于异构三维点阵的融合设计方法有望为航空结构的减重增效带来全新途径。针对现有的异构点阵结构设计方法在过渡边界存在极小杆径、拓扑不连续、承载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子结构参数调控的异构三维点阵过渡界面优化设计策略,通过调节不同点阵构型过渡区域的连通性,实现了异构点阵融合边界的几何高阶连续优化。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排列模式对异构点阵结构变形行为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异构点阵结构几何参数–性能的理论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异构点阵设计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结构强度提升52.2%。此外,合理的界面形态能够有效传递载荷,避免结构在界面处发生灾难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点阵结构 界面优化 边界融合 数值模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隐身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9
作者 胡豪斌 张翔 +1 位作者 廖文和 孔祥鲲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127,共21页
卫星隐身技术在空间攻防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与在地面装甲车辆、舰船、飞机上应用的隐身技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卫星研制条件以及所处的太空环境不同,卫星隐身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更具有挑战性。基于卫星工程应用,归纳了卫星隐身需... 卫星隐身技术在空间攻防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与在地面装甲车辆、舰船、飞机上应用的隐身技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卫星研制条件以及所处的太空环境不同,卫星隐身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更具有挑战性。基于卫星工程应用,归纳了卫星隐身需求、应用环境等,重点介绍了国际前沿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手段、红外及可见光隐身手段,同时探讨卫星隐身的技术瓶颈及未来展望,促进隐身技术在卫星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技术 卫星隐身 雷达吸波材料 超材料 红外隐身 可见光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沉积成形制件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伟岳 廖文和 +3 位作者 刘婷婷 肖行志 顾明飞 李仕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60-2470,共11页
针对熔融沉积成形的制件表面较为粗糙这一问题,通过试验方法分析关键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重点分析层厚和挤出宽对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成形过程中丝材截面的变化情况与侧表面轮廓的形成过程,建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进... 针对熔融沉积成形的制件表面较为粗糙这一问题,通过试验方法分析关键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重点分析层厚和挤出宽对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成形过程中丝材截面的变化情况与侧表面轮廓的形成过程,建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2组试验中,模型预测的表面粗糙度和实际测得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25%和5.04%,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形 表面粗糙度 轮廓曲线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卫星与非合作翻滚目标对接的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玲 陈丹鹤 +2 位作者 廖文和 郑侃 刘婷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1-442,共12页
针对多约束下微纳卫星与非合作翻滚目标对接过程中的位置跟踪与姿态同步问题,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对接控制器。首先,考虑动力学耦合问题,建立了六自由度姿轨耦合相对动力学模型。然后,充分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实际工程约束,包括... 针对多约束下微纳卫星与非合作翻滚目标对接过程中的位置跟踪与姿态同步问题,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对接控制器。首先,考虑动力学耦合问题,建立了六自由度姿轨耦合相对动力学模型。然后,充分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实际工程约束,包括输入饱和约束、移动过程中的速度约束、追踪星光学设备视场约束、安全接近走廊约束等,设计了基于MPC的对接控制器,确保精确完成对接操作的同时尽量减少推进剂消耗以获得最优接近轨迹。最后,仿真结果说明了本文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所设计控制器可以在满足多种约束的基础上,实现微纳卫星对非合作翻滚目标的对接,并对干扰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卫星 非合作目标 交会对接 多约束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钻铆装备的激光测量系统法向误差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烨 田威 +2 位作者 李波 廖文和 殷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1-418,共8页
飞机装配中铆接部位的孔垂直度直接影响铆钉的连接质量和疲劳寿命,进而影响飞机的力学性能。为了保证飞机铆接垂直度要求,必须分析自动钻铆系统法向误差的影响因素。首先,确定了倾角误差、数学模型的线性误差与法向误差的关系。其次,给... 飞机装配中铆接部位的孔垂直度直接影响铆钉的连接质量和疲劳寿命,进而影响飞机的力学性能。为了保证飞机铆接垂直度要求,必须分析自动钻铆系统法向误差的影响因素。首先,确定了倾角误差、数学模型的线性误差与法向误差的关系。其次,给出了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参数的选取规律,并研究了其对位姿标定的影响。最后,实验验证了安装参数优化后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法向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对于提升自动钻铆系统的法向精度,进而保证孔垂直度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装配 自动钻铆 法向测量 误差分析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均方根EKF的惯性辅助航天器仅测角导航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荣华 廖文和 张翔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7,223,共9页
针对微小卫星等航天器对空间非合作目标交会操作中的自主相对导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均方根EKF的惯性辅助航天器仅测角导航方法。首先,推导了一种基于Clohessy-Wiltshire(CW)方程的仅测角导航模型。然后,基于误差状态推导了一种... 针对微小卫星等航天器对空间非合作目标交会操作中的自主相对导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均方根EKF的惯性辅助航天器仅测角导航方法。首先,推导了一种基于Clohessy-Wiltshire(CW)方程的仅测角导航模型。然后,基于误差状态推导了一种仅测角/惯性组合相对导航模型。接着,基于Cholesky分解得到组合导航系统的状态协方差矩阵,并引入“新息”协方差匹配方法对测量噪声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构建了一种自适应均方根EKF对该组合导航系统状态进行动态滤波估计,并采用Fisher信息矩阵对该组合导航系统的可观性进行评估。最后,在搭建的半物理仿真平台上进行了仿真验证,得出终端时刻采用自适应均方根EKF比EKF的迹向滤波精度平均提高了35%,径向和法向滤波精度平均提高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均方根EKF 组合导航 惯性测量 仅测角导航 可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方体卫星自主离轨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忠辉 张翔 +2 位作者 廖文和 李经广 梁振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期79-84,共6页
立方体卫星的设计寿命较短,其失效后成为空间碎片的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外科研团队设计出离轨帆装置来增大卫星迎风面积,从而缩短卫星离轨时间。传统的离轨帆需要在卫星星务计算机的控制下完成烧线展开任务,在星务计算机失效后,离轨帆无... 立方体卫星的设计寿命较短,其失效后成为空间碎片的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外科研团队设计出离轨帆装置来增大卫星迎风面积,从而缩短卫星离轨时间。传统的离轨帆需要在卫星星务计算机的控制下完成烧线展开任务,在星务计算机失效后,离轨帆无法得到烧线展开指令,卫星则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离开轨道。为解决此问题,文中基于STM32F103系列处理器实现离轨帆自主展开控制,并对脉冲功率电源进行研究,将锂聚合物电池作为烧线过程中的第二电源,提高电源系统的功率密度。结果表明,在控制模块的作用下,脉冲功率电源在烧线过程中充当主要的供能模块,可实现离轨帆装置的自主展开功能,顺利完成卫星离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体卫星 离轨控制 空间碎片 离轨帆装置 控制模块 脉冲功率电源 自主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园一号”微推进系统设计与性能测试
15
作者 李经广 梁振华 +4 位作者 廖文和 张翔 翟豪 冯国津 徐根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7,共9页
针对“田园一号”微纳星编队飞行任务的技术需求,开展了微推进系统的总体设计。常规冷气推进由于其比冲低、贮存压力高、结构复杂,难以满足微纳卫星需求。选择R134a作为推进工质,通过将推进剂液化,减小系统体积。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贮... 针对“田园一号”微纳星编队飞行任务的技术需求,开展了微推进系统的总体设计。常规冷气推进由于其比冲低、贮存压力高、结构复杂,难以满足微纳卫星需求。选择R134a作为推进工质,通过将推进剂液化,减小系统体积。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贮箱、稳压罐、管路一体的推进系统。采用MEMS加工工艺,设计并研制出电加热喷口,从而提高系统比冲。分析了不同喷口尺寸、供气压力以及温度下所产生的推力和比冲大小,确定出喷口设计。表征测试所研制的电加热喷口,结果表明喷口加工误差控制在2%以内。真空条件下,采用扭摆测量系统测试推力器推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稳压罐内气体压力在0.1~0.2 MPa变化时,推力大小为5~10 mN。当喷气温度从25℃升至95℃时,推进系统比冲可提升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飞行 冷气微推进 MEMS加工工艺 提高比冲 推力测试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Drilling and Riveting Multi-functional End Effector for CFRP and Aluminum Components in Robotic Aircraft Assembly 被引量:6
16
作者 Zhang Lin Tian Wei +4 位作者 Li Dawei Hong Peng Li Zhenyu Zhou Weixue liao wenhe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8年第3期529-538,共10页
To fulfill the demands for higher quality,e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 in aviation industry,a multi-functional end effector is designed to automate the drilling and riveting processes in assembl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 To fulfill the demands for higher quality,e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 in aviation industry,a multi-functional end effector is designed to automate the drilling and riveting processes in assembl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and aluminum components for a robotic aircraft assembly system.To meet the specific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lind rivet installation on CFRP and aluminum materials,additional modules are incorporated on the end effector aside of the basic processing modules for drilling.And all of these processing modules allow for a onestep-drilling-countersinking process,hole inspection,automatic rivet feed,rivet geometry check,sealant application,rivet insertion and installation.Besides,to guarantee the better quality of the hole drilled and joints riveted,several online detection and adjustment measures are applied to this end effector,including the reference detection and perpendicular calibration,which could effectively ensure the positioning precision and perpendicular accuracy as demanded.Finally,the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is end effector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each hole to a positioning precision within ±0.5 mm,aperpendicular accuracy within 0.3°,a diameter tolerance of H8,and a countersink depth tolerance of±0.01 mm.Moreover,it could drill and rivet up to three joints per minute,with acceptable shearing and tensile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aircraft assembly CFRP and aluminum components automatic drilling and riveting multi-functional end effector online detection and adjus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uracy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of Closed⁃Loop Feedback of Industrial Robot Joints 被引量:6
17
作者 ZHANG Lin TIAN Wei +1 位作者 ZHENG Faying liao wenhe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0年第6期858-871,共14页
The existing kinematic parameter calibration method cannot further improve the absolut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robot due to the uncertainty of positioning error caused by robot joint backlash.In view of this prob... The existing kinematic parameter calibration method cannot further improve the absolut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robot due to the uncertainty of positioning error caused by robot joint backlash.In view of this problem,a closed‑loop feedback accuracy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robot joints was proposed.Firstly,a Chebyshev polynomial error estim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which took geometric error and non‑geometric error into account.In addition,the absolute linear grating scale was installed at each joint of the robot and the positioning error of the robot end was mapped to the joint angle.And the joint angle corrected value was obtained.Furthermore,the closed‑loop feedback of robot joints was established to realize the online correction of the positioning error.Finally,an experiment on the KUKA KR210 industrial robot was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ximum absolute positioning error of the robot is reduced by 75%from 0.76 mm to 0.19 mm.This method can compensate the robot joint backlash effectivel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absolut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rob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racy compensation closed‑loop feedback of robot joint Chebyshev polynomial robot joint backla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卫星动量轮神经网络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18
作者 范书珲 廖文和 +1 位作者 张翔 李磊磊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27-1735,共9页
针对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未知干扰的微纳卫星动量轮转速跟踪控制问题,建立了包含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动量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在无外部干扰情况下,设计了全局快速终端... 针对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未知干扰的微纳卫星动量轮转速跟踪控制问题,建立了包含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动量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在无外部干扰情况下,设计了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策略以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实现系统有限时间稳定。其次,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进行估计并补偿,并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推导出神经网络自适应律,通过自适应调节网络权值确保系统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实现系统稳定。最后通过仿真对比验证,本文设计的控制器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卫星 动量轮 神经网络 全局快速终端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ctice of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ology for Commercial Aero engines Based on Integrative Project Architectures 被引量:2
19
作者 ZHANG Yujin liao wenhe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0年第2期311-321,共11页
To collect and share information of projects or products and make it consistent and correct so that the quality and costs of projects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an integrative project architecture integrating diffe... To collect and share information of projects or products and make it consistent and correct so that the quality and costs of projects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an integrative project architecture integrating different types of breakdown structures is necessary.In this paper,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atus on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was analyzed,and an integrative project architecture for commercial aero-engines was designed,where product breakdown structure(PBS),WBS,organization breakdown structure(OBS)and cost breakdown structure(CBS)were integrated and built.And the architecture was applied in information systems.A transfer from technological views of complex products through their lifecycles to management views has been realized with this standardized architecture,thus development tasks and costs can be control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ive project architecture commercial aero-engine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 product breakdown structure(PBS) organization breakdown structure(OBS) cost breakdown structure(C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Orbit Determination Using SGP4 Propagator and Doppler Shifts for CubeSats 被引量:2
20
作者 Wesam M.Elmahy Zhang Xiang +1 位作者 Lu Zhengliang liao wenhe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8年第3期472-482,共11页
The two line elements(TLEs),released by the 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NORAD),are chosen for CubeSats' mission operators.Unfortunately,they have errors and other accompanied problems,which cause larg... The two line elements(TLEs),released by the 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NORAD),are chosen for CubeSats' mission operators.Unfortunately,they have errors and other accompanied problems,which cause large deviations in the in-track component.When a TLE value is available at a certain epoch,the dominant error is the angular error.It is proposed to correct the angular error by solving-for the mean argument of latitude at the desired epoch.A batch least squares technique and range rate measurements are used for the correction process.With the assistance of satellite tool kit(STK)software and Matlab,a simulation to verify the orbit determination(OD)technique is implemented.This paper provides an angular correction low cost OD method and presents a complete analysis for various test cases.This approach maintains high accuracy in cross-track and radial and makes great improvement in in-track at the same time,but it is exclusive for circular orbits.When it is applied to an elliptical orbit,the error will be unacceptable.Therefore,the angular error is corrected using the longitude of periapsis which totally mitigates the error at the epoch under consideration.For inclinations less than 20 o,the mean longitude is preferred for the angular correction as it provides more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he mean argument of lat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ESAT low earth orbit(LEO) orbit determination doppler shift two line elements(T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