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暖背景下砾石换填对多年冻土区机场跑道下地温场的影响
1
作者 王娇娇 张虎 +15 位作者 金晓颖 黄帅 王宏伟 王文辉 詹涛 周刚义 车富强 李艳 李新宇 何瑞霞 张泽 张圣嵘 李国玉 童长江 王逊 金会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303,共13页
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北部地区冻融灾害频发,对寒区工程设施造成了重要影响。地基温度场的研究是分析与解决工程基础冻融灾害的重要手段。文中我们以漠河机场跑道为对象,通过有限单元法研究了洁净砾石换填对机场道基温度场的影响,并对运... 受气候变暖影响,东北北部地区冻融灾害频发,对寒区工程设施造成了重要影响。地基温度场的研究是分析与解决工程基础冻融灾害的重要手段。文中我们以漠河机场跑道为对象,通过有限单元法研究了洁净砾石换填对机场道基温度场的影响,并对运行30年内道基温度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换填使季节最大冻结深度(MSF)增加,且换填对道基下MSF的水平影响范围在道面中心线两侧30 m左右。之后,通过比较不同换填深度(1.5(顶)~3.5(底)、1.5~4.5、1.5~5.5和1.5~6.5 m)的道基温度场变化,发现:换填底部深度达到4.5 m时,MSF变化的速率开始减小。最后,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未来100年间不同气候变暖速率模型模拟研究了无换填与不同换填深度下的MSF可能变化。结果发现,到2100年,在SSP2-4.5情景下,未换填及不同换填深度的道基下MSF分别为1.63、1.86、1.84、1.84和1.84 m。因此,利用换填法来减少跑道冻融灾害时换填深度应至少达到4.5 m。同时,应加强漠河机场道基地表水与该跑道区地下水的防排水设施建设与维运。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换填对多年冻土和活动层水热状态的影响,可为解决道基冻胀和融沉问题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机场跑道 地温 季节最大冻结深度(MSF)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前后不同改性黄土的微观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佳 王飞 +2 位作者 李国玉 吴刚 侯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096-10104,共9页
黄土化学加固系利用素黄土与改良剂反应生成的物质胶结土粒和填充孔隙,从而达到改善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的目的,得到广泛应用。通过X衍射、电镜扫描、压汞试验对比分析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钠、生石灰改性黄土和压实素黄土在... 黄土化学加固系利用素黄土与改良剂反应生成的物质胶结土粒和填充孔隙,从而达到改善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的目的,得到广泛应用。通过X衍射、电镜扫描、压汞试验对比分析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钠、生石灰改性黄土和压实素黄土在矿物成分、微观特性和强度指标上的差异以探究不同固化黄土的改性机制,并进行不同改性黄土干湿循环试验,从微观孔隙特征和强度角度探究不同改性黄土的水稳性。试验结果表明:素黄土进行改性后其原有矿物成分之斜绿泥石和锌硅钠石消失,主要矿物成分石英和钠长石占比从70%增长至78%以上。添加剂致使土体微观结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孔隙含量的减小、孔隙分布的改变和土骨架颗粒连接方式的转变。面孔隙度和孔隙总体积的变化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添加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改变土体的孔隙度来影响土体强度特性的。经历10次干湿循环后,不同改性黄土孔隙累积体积降低、平均孔隙直径和孔隙分布发生改变,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的改变均表明干湿作用对土体的弱化作用。干湿作用下硅酸钠和生石灰改性土强度劣化现象显著,木钠改性土试样表面完整性较差,木钙改性土试样完整性好且仍然保持较高强度,水稳性良好,表明木钙在运用于提高黄土力学性能和抗干湿循环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固化黄土 微观特性 强度 电镜 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地区肥料与根瘤菌合理配施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国清 丛新军 +3 位作者 李国瑜 赵娜 张丹丹 刘相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2-687,共6页
为探索鲁中地区不同肥料配施根瘤菌时大豆的生长情况,本研究以该地区主栽品种齐黄34为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根瘤菌处理,研究其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株高、底荚高度均在T2(100%有机肥+根瘤菌拌种)处理... 为探索鲁中地区不同肥料配施根瘤菌时大豆的生长情况,本研究以该地区主栽品种齐黄34为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根瘤菌处理,研究其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株高、底荚高度均在T2(100%有机肥+根瘤菌拌种)处理下最高,主茎节数在T6(100%复合肥+根瘤菌拌种)处理下最多,而单株荚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均在T4(50%复合肥+50%有机肥+根瘤菌拌种)处理下最高。施用有机肥与复合肥处理的大豆产量均高于不施肥对照组,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比为1∶1时大豆产量显著提高,比单施有机肥提高2.22%,比单施复合肥提高23.37%。因此,在鲁中地区50%复合肥+50%有机肥+根瘤菌拌种为大豆生产合理肥料配比,可以促进节肥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有机肥 复合肥 根瘤菌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复分凝成冰作用提高季冻区重金属污染黏性土淋洗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军 吴涛 +4 位作者 芮大虎 张海洋 李国玉 伊藤譲 罗明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63-1670,共8页
基于程国栋院士的“厚层地下冰的重复分凝机制”理论,提出利用重复分凝成冰作用以提高重金属污染黏性土的淋洗效率。以Cd、Pb污染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选用EDTA、酒石酸为淋洗液,通过室内振荡淋洗试验和冻融–淋洗土柱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 基于程国栋院士的“厚层地下冰的重复分凝机制”理论,提出利用重复分凝成冰作用以提高重金属污染黏性土的淋洗效率。以Cd、Pb污染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选用EDTA、酒石酸为淋洗液,通过室内振荡淋洗试验和冻融–淋洗土柱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融化速率控制为正融土中水分迁移和重复分凝成冰提供有利条件,较单一冻结–吸水模式淋洗液的摄入量约增加20%,而且冻–融界面的反复波动,有助于淋洗液与土壤中重金属充分接触,两者的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重金属去除率,Cd、Pb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3.95%和171.74%。该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普适性,对季冻区重金属污染黏性土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淋洗 重复分凝成冰作用 融化速率 重金属污染黏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素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崔琳琳 王莹 +1 位作者 李国玉 袁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2-591,707,共11页
本实验以虫草素为母核,合成三个虫草素衍生物,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测定三种虫草素衍生物对其抑制作用。通过HPLC方法考察三个虫草素衍生物大鼠血浆药物浓度随... 本实验以虫草素为母核,合成三个虫草素衍生物,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测定三种虫草素衍生物对其抑制作用。通过HPLC方法考察三个虫草素衍生物大鼠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检测大鼠血浆中药物含量并评价其药动学特性。研究发现,虫草素衍生物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增加。虫草素及三个衍生物IC50值分别为0.12、0.11、0.07、0.06μM。虫草素衍生物Tmax时间延长,药物在体内存在时间延长;随着Cmax的升高,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修饰 活性 抗肿瘤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靶向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国雨 何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268-274,共7页
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使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取得革命性突破。相较于放化疗,靶向治疗可显著提高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改善其预后。靶向治疗针对的靶点除常见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 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使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取得革命性突破。相较于放化疗,靶向治疗可显著提高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改善其预后。靶向治疗针对的靶点除常见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基因外,我国肺癌人群中还存在诸多罕见靶点,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等。近年来,针对这些罕见靶点的新型药物不断更新、相继进入临床使用,并取得了令人惊艳的疗效。本文对以ALK、MET、HER2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NSCLC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及SiO_(2)/WEPN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根 李国宇 +1 位作者 李培礼 朱广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3-177,184,共6页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以酚醛预聚体、环氧氯丙烷(ECH)、二乙醇胺(DEA)等为主要原料并通过预聚体法合成SiO_(2)/水性酚醛环氧树脂(WEPN),与三乙烯四胺(TETA)固化得到复合涂膜。通过FT-IR、SEM、TEM...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以酚醛预聚体、环氧氯丙烷(ECH)、二乙醇胺(DEA)等为主要原料并通过预聚体法合成SiO_(2)/水性酚醛环氧树脂(WEPN),与三乙烯四胺(TETA)固化得到复合涂膜。通过FT-IR、SEM、TEM、TGA、力学性能测试等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PTES对纳米SiO_(2)改性成功,改性后亲油效果增加,团聚明显改善,APTES的最佳质量分数为40%;纳米SiO_(2)通过化学键接入WEPN中,分散良好,SiO_(2)的加入有效提高了WEPN的热稳定性、韧性及耐酸碱性等应用性能。当纳米SiO_(2)质量分数为2%时,涂膜的综合性能最好,拉伸强度由67.15 MPa增至77.48 MPa,耐冲击性达到50 cm,断裂伸长率由3.55%增至4.32%,水接触角增至115°,涂膜(10%失重)分解温度从298.5℃提高到350.1℃,残留量由19%增至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酚醛环氧树脂 纳米SIO2 硅烷偶联剂 化学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西天山中部河流提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杜青松 李国玉 +1 位作者 李金明 周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3,40,共6页
基于SRTM v4 DEM数据和ArcGIS10.5平台水文分析扩展模块提取西天山中部河流信息。首先利用“盆域分析”工具提取研究区边界,通过河网密度、集水面积数据拟合河网密度-集水面积曲线,然后应用河网密度变化率等于集水值变化率的数值方法确... 基于SRTM v4 DEM数据和ArcGIS10.5平台水文分析扩展模块提取西天山中部河流信息。首先利用“盆域分析”工具提取研究区边界,通过河网密度、集水面积数据拟合河网密度-集水面积曲线,然后应用河网密度变化率等于集水值变化率的数值方法确定研究区域的最佳集水面积为0.5449 km2。最后利用最优集水阈值提取河网,将河网与Google影像叠加和导入Google Earth Pro,对比提取的河网与真实河网差异。结果表明该河网与研究区实际河网吻合度很高,提取的河网可以作为输入数据开展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中部 DEM 河流提取 集水阈值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中和内毒素的双功能杂合抗菌肽LLH的设计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瑞琪 刘辰鹏 +3 位作者 姚宏纪 熊婧妍 李国玉 张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516-521,共6页
目的:设计杀菌/中和内毒素的双功能抗菌肽,并探究其杀菌特性。方法:采用GGGS柔性4肽Linker偶联LBP(86-99)多肽和HLF(1-11)多肽形成新的杂合肽,命名为LLH。EMBOSS软件分析杂合肽LLH二级结构特征;通过微量肉汤2倍稀释法测定LLH杂合肽对大... 目的:设计杀菌/中和内毒素的双功能抗菌肽,并探究其杀菌特性。方法:采用GGGS柔性4肽Linker偶联LBP(86-99)多肽和HLF(1-11)多肽形成新的杂合肽,命名为LLH。EMBOSS软件分析杂合肽LLH二级结构特征;通过微量肉汤2倍稀释法测定LLH杂合肽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和大肠杆菌DH5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杀菌动力学曲线;测定LLH对内毒素的中和作用;评价LLH对红细胞溶血性。结果:LLH携带+9正电荷,呈现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特征,具有较强的疏水性;LLH杂合肽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和大肠杆菌DH5α的MIC均为4.0μmol/L,MBC分别为8.0和4.0μmol/L,均强于母体肽;LLH表现出快速杀菌效果;LLH能够显著中和杀菌过程释放的内毒素,降低内毒素释放水平;LLH在高达115μmol/L(400μg/mL)浓度时未表现出显著的溶血性。结论:LLH具有杀菌和中和内毒素的双重功效,快速杀菌,且无显著溶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抗菌肽 LINKER 内毒素 杀菌 溶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重塑土样的结构性差异试验分析
10
作者 郑郧 马巍 +1 位作者 李国玉 穆彦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7,83,共5页
结构性是土体的固有属性,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和工程性质有强烈影响。天然黏土普遍具有结构性,重塑土样因为制样方法不同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在结构性的试验研究中常常需要使用具有一定结构性的重塑土样。为了探讨制样方法对重塑土样... 结构性是土体的固有属性,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和工程性质有强烈影响。天然黏土普遍具有结构性,重塑土样因为制样方法不同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在结构性的试验研究中常常需要使用具有一定结构性的重塑土样。为了探讨制样方法对重塑土样结构性的影响,在实验室内制备了2种尺寸形状、土壤材料、干密度和含水率均相同,但饱和方法不同的重塑土样,并通过单轴压缩和加卸载试验分析和比较了2种土样在均匀性和结构性方面的差异。试验发现:未经真空抽气饱和的土样,其单轴压缩平行试验的重复性较好,土样的压缩曲线具有较明显的结构性特征;真空抽气饱和会对土样产生一定限度的随机扰动,使土样的均匀性变差、结构性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土 结构性 均匀性 真空抽气饱和 单轴压缩 加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rosity of crushed rock layer and its impact on thermal regime of Qinghai-Tibet Railway embankment
11
作者 liU Ming-hao li guo-yu +2 位作者 NIU Fu-jun liN Zhan-ju liN Zhan-j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77-987,共11页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crushed rock layers used in roadbed construction in permafrost regions have a cooling effect. The main reason is the existence of large porosity of the rock layers. However, due to the strong w...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crushed rock layers used in roadbed construction in permafrost regions have a cooling effect. The main reason is the existence of large porosity of the rock layers. However, due to the strong winds, cold and high radiation conditio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both wind-blown sand and/or weathered rock debris blockage might reduce the porosity of the rock layers, resulting in weakening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crushed rock layer(CRL) in the crushed rock embankment(CRE)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QTR)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s. Such a process might warm the underlying permafrost, and further lead to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QTR's integrity and stability. The different porositie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fferent equivalent rock diameters were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water saturation method, and an empirical exponential equation between porosity and equivalent rock diameter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experimental data and an important finding is observed in our and other experiments that the larger size crushed rock tends to lead to the larger porosity when arbitrarily packing. Numeric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impacts of porosity on permafrost degradation and differential thaw depths between the sunny and shady should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rease in porosity due to wind-blown sand or weathered rock debris clogging can worsen the permafrost degradation and lead to the asymmetric thermal regime. In the traditional embankment(without the CRL within it), the largest differential thaw depth can reach up to 3.1 m. The optimized porosity appears in a range from 34% to 42% corresponding to equivalent rock diameter from 10 to 20.5 cm. The CRE with the optimized porosities can make underlying permafrost stable and 0 ℃ isotherms symmetric in the coming 50 years, eve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climate warming can lead to permafrost degradation under the CRE and the traditional embankment. Som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were proposed to benefit the futur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RE in permafros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Railway crushed rock embankment porosity wind-blown san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