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逻辑与进路
1
作者 金珺 陈泰伦 +2 位作者 赵苑婷 尹西明 陈劲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引入“社会—技术—环境”的体制视角,阐释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实现高效协同进而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逻辑和过程逻辑。研究发现,产业“双转型”需要以“双转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依托,围绕“双转型”场景开展“双转型”产业创新,促进数字绿色模式、品类、赛道与业态的涌现。从过程来看,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开始于产业创新范式“双转型”,经过场景驱动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整合重构,最后以“社会—技术—环境”体制的转型直接作用于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演发展。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双转型”的典型案例,进一步为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洞见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场景驱动创新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社会—技术—环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二酯的降血脂及控制体质量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施丽娜 王亚群 +6 位作者 王明星 王月华 程芳园 金俊 金青哲 吴港城 王兴国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6,共7页
甘油二酯(DAG)是甘油三酯中一个脂肪酸被羟基取代形成的酯,是膳食油脂中的天然成分之一。旨在为DAG油作为降脂减重功能性油脂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介绍了DAG的降血脂及控制体质量功效,并综述了其作用机制。DAG因其自身的特异性结构而具有... 甘油二酯(DAG)是甘油三酯中一个脂肪酸被羟基取代形成的酯,是膳食油脂中的天然成分之一。旨在为DAG油作为降脂减重功能性油脂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介绍了DAG的降血脂及控制体质量功效,并综述了其作用机制。DAG因其自身的特异性结构而具有与TAG不同的消化特性,且DAG可以上调小肠中脂肪氧化、产热基因的表达,上调肝脏中β-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抑制脂质转运和增强血浆脂质清除作用。综上,基于DAG本身结构的特异性消化代谢途径以及DAG摄入后对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DAG可有效降低餐后血脂水平并减少体内脂肪积累,达到控制体质量的效果,改善或预防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降血脂 控制体质量 减肥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植物油料油脂加工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青哲 金俊 +1 位作者 赵晨伟 黄笑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植物油料油脂加工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脂及蛋白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及品质控制技术等,概述了我国植物油料油脂加工技术新进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基于营养和安全为评价标准的食用植物油精准适度加工体系;突破... 植物油料油脂加工的主要内容包括油脂及蛋白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及品质控制技术等,概述了我国植物油料油脂加工技术新进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基于营养和安全为评价标准的食用植物油精准适度加工体系;突破了零反式脂肪酸专用油脂生产技术,能满足各种食品加工场景需求;功能油脂制备技术成果渐次落地,推动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多款结构脂产品进入量产,跨国公司垄断局面得以改变;新油源开发方兴未艾;植物蛋白结构功效关系基础研究促进了植物基产品开发;油料油脂综合利用规模扩大;食用油安全防控技术、绿色储油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大型浸出器和浓缩蛋白制取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化工厂建设支撑我国油料油脂加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适度加工 植物油料 食用植物油 功能油脂 植物蛋白 智能化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棕染料对改性芳纶1414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武松梅 陈秀芳 +1 位作者 金隽 张勇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8,共4页
芳纶1414(PPTA)染色困难,为开发PPTA织物的环保染色方法,PPTA织物经NaOH、阳离子改性剂BS改性后,投入茶棕染料与硫酸亚铁络合染液中,在常压煮沸条件下直接染色。根据染色织物的K/S值优化了改性和染色工艺:改性剂BS 5 g/L,络合染液25 g/L... 芳纶1414(PPTA)染色困难,为开发PPTA织物的环保染色方法,PPTA织物经NaOH、阳离子改性剂BS改性后,投入茶棕染料与硫酸亚铁络合染液中,在常压煮沸条件下直接染色。根据染色织物的K/S值优化了改性和染色工艺:改性剂BS 5 g/L,络合染液25 g/L,pH=4,染色时间60 min。染色织物的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较好,阻燃性能达到阻燃织物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1414 茶棕染料 色牢度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terogeneity and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of deep reservoirs in foreland thrust belts: A case study of deep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 clastic reservoirs in southern Junggar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4
5
作者 GAO Chonglong WANG Jian +5 位作者 jin jun LIU Ming REN Ying LIU Ke WANG Ke DENG Y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2期360-372,共13页
Using the data of drilling, logging, core, experiments and production, the heterogeneity and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of deep reservoirs in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K1q) in the western sectio... Using the data of drilling, logging, core, experiments and production, the heterogeneity and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of deep reservoirs in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K1q)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foreland thrust belt in southern Junggar Basin are investigated. The target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superimposition of conglomerates, sandy conglomerates and sandstones, with high content of plastic clasts. The reservoir spa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intergranular pores. The reservoirs are overall tight, and the sandy conglomerate has the best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coupling of short deep burial period with low paleo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formation overpressure led to the relatively weak diagenetic strength of the reservoirs. Specifically, the sandy conglomerates show relatively low carbonate cementation, low compaction rate and high dissolution porosity. The special stress-strain mechanism of the anticline makes the reservoirs at the top of the anticline turning point more reformed by fractures than those at the limbs, and the formation overpressure makes the fractures in open state. Moreover, the sandy conglomerates have the highest oil saturation. Typical anticline reservoirs are developed in deep part of the thrust belt, but characterized by "big trap with small reservoir". Significantly, the sandy conglomerates at the top of anticline turning point have better quality, lower in-situ stress and higher structural position than those at the limbs,with the internal hydrocarbons most enriched, making them high-yield oil/gas layers. The exponential decline of fractures make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ifficult in the reservoirs at the limbs. Nonetheless, plan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s more extensive at the gentle limb than the steep li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land thrust belt deep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retaceous Qing-shuihe Formation GT1 Well Gaoquan structural belt southern Junggar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二甲基甾醇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谢亮亮 李龙 +3 位作者 谢丹 郑立友 金俊 金青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3,共7页
旨在为4,4-二甲基甾醇在功能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概述了4,4-二甲基甾醇的来源、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鉴定方法及吸收与代谢,在此基础上对4,4-二甲基甾醇的降血糖、抗炎、减肥降脂、抑菌、抗肿瘤及抗... 旨在为4,4-二甲基甾醇在功能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概述了4,4-二甲基甾醇的来源、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鉴定方法及吸收与代谢,在此基础上对4,4-二甲基甾醇的降血糖、抗炎、减肥降脂、抑菌、抗肿瘤及抗阿尔茨海默病等方面表现的潜在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4,4-二甲基甾醇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甾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表现出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甲基甾醇 糖尿病 肥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染料染色综述
7
作者 陈秀芳 金隽 姚骏 《山东纺织科技》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前天然染料染色的研究基础薄弱,呈碎片化。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常见天然染料的化学结构,根据染料结构选择正确的染色方法(包括直接染色法、还原染色法和媒染法)并进行优化,同时比较媒染法中预媒染法、同浴媒染法和后媒染法的特点,指出... 目前天然染料染色的研究基础薄弱,呈碎片化。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常见天然染料的化学结构,根据染料结构选择正确的染色方法(包括直接染色法、还原染色法和媒染法)并进行优化,同时比较媒染法中预媒染法、同浴媒染法和后媒染法的特点,指出后媒染法最合理、最常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化学结构 直接染色法 还原染色法 媒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的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催化合成及纯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明暄 陈洋 +2 位作者 金俊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3,共7页
为促进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在合成甘油二酯(DAG)中的应用,采用固定化脂肪酶RIM-03催化月桂酸/豆蔻酸和甘油酯化合成甘油二酯,并采用分子蒸馏对其进行纯化。对酯化反应和分子蒸馏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纯化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果... 为促进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在合成甘油二酯(DAG)中的应用,采用固定化脂肪酶RIM-03催化月桂酸/豆蔻酸和甘油酯化合成甘油二酯,并采用分子蒸馏对其进行纯化。对酯化反应和分子蒸馏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纯化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R IM-03催化甘油和月桂酸/豆蔻酸合成甘油二酯的最优条件为底物(脂肪酸与甘油)物质的量比2∶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h、酶添加量6%(以底物质量计),在此条件下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粗产物中甘油二酯含量分别为43.87%和30.00%,甘油三酯(TAG)含量分别为8.71%和6.87%,催化剂可重复利用至少10次;月桂酸甘油二酯粗产物纯化的最优条件为一级分子蒸馏温度170℃、二级分子蒸馏温度180℃,豆蔻酸甘油二酯粗产物纯化的最优条件为一级分子蒸馏温度170℃、二级分子蒸馏温度190℃,在最优条件下纯化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中甘油二酯含量分别达81.29%和80.08%,1,3-甘油二酯含量分别为53.16%和54.27%,DAG/(DAG+TAG)约为80%;纯化月桂酸甘油二酯和豆蔻酸甘油二酯的滑动熔点分别为48.9℃和57.0℃,在30~40℃区间的固体脂肪含量呈陡然下降趋势,在两者复配的体系中,当豆蔻酸甘油二酯占60%以上时,相容性理想。综上,固定化脂肪酶RIM-03具有在甘油二酯合成中应用的潜力,DAG/(DAG+TAG)可作为关键控制指标,异酸甘油二酯复配可改变产物的熔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固定化脂肪酶R IM-03 酶法合成 DAG/(DAG+TAG) 熔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碳谱测定天然鱼油和加工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峰 杨雪 +3 位作者 金俊 金青哲 韦伟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2,共7页
鱼油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为明确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分布,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4种天然鱼油和3种加工鱼油的总脂肪酸组成,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同时运用Novozym 435醇解结合... 鱼油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为明确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分布,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4种天然鱼油和3种加工鱼油的总脂肪酸组成,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同时运用Novozym 435醇解结合气相色谱分析了4种天然鱼油中甘油三酯上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位置分布。结果表明:加工鱼油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28.43%~76.63%,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为12.72%~56.37%,总体含量均高于天然鱼油;天然鱼油中DHA主要分布在sn-2位,sn-2 DHA相对含量为50.39%~63.71%,而加工鱼油中DHA则处于随机分布状态,sn-2 DHA相对含量为28.78%~36.76%;不同天然鱼油中SFA和MUFA没有明确分布规律。综上,鱼油的加工工艺可以提高DHA的含量但是改变了其在甘油三酯碳骨架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加工工艺 sn-2位脂肪酸 核磁共振碳谱 二十二碳六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烛果油的组成特征及其对巧克力抗霜性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周沁颖 金俊 +3 位作者 王颖琪 王雨昕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烛果油富含1,3-硬脂酸-2-油酸甘油三酯(StOSt),是可可脂的理想改良剂。为探究烛果油在巧克力中的应用效果,以市售烛果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组成特征,并研究其与可可脂复配的相行为及复配体系在经典黑巧克力中的抗霜性能。结果显示:烛果... 烛果油富含1,3-硬脂酸-2-油酸甘油三酯(StOSt),是可可脂的理想改良剂。为探究烛果油在巧克力中的应用效果,以市售烛果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组成特征,并研究其与可可脂复配的相行为及复配体系在经典黑巧克力中的抗霜性能。结果显示:烛果油中的StOSt(57.1%)和甘油二酯(6.65%)含量显著高于可可脂的(23.8%、4.48%),且烛果油中低熔点甘油三酯含量也高于可可脂的;烛果油在室温下的固体脂肪含量比可可脂低10~20百分点;当烛果油与可可脂按质量比9∶1复配时,其相应的巧克力抗霜性显著强于可可脂基巧克力,其中,合适的StOSt、POSt、POP三者比例(10∶3∶1)提高了油基的相容性,而适当的甘油二酯含量有助于保持相的均一性。综上,烛果油可应用于巧克力中以延缓巧克力起抗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果油 StOSt 相容性 巧克力 抗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脂提高巧克力抗霜性的研究
11
作者 王雨昕 金俊 +2 位作者 郑小宇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三酯(StOSt)是芒果脂的特征成分,也是解决巧克力在炎热和冷链缺乏地区软化和起霜问题的关键成分。然而,在应用中发现StOSt虽提高巧克力的耐热性,却可能加速起霜。将芒果脂与可可脂复配,制备巧克力油基,分析其甘... 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三酯(StOSt)是芒果脂的特征成分,也是解决巧克力在炎热和冷链缺乏地区软化和起霜问题的关键成分。然而,在应用中发现StOSt虽提高巧克力的耐热性,却可能加速起霜。将芒果脂与可可脂复配,制备巧克力油基,分析其甘油酯、甘油三酯组成和熔化行为,进而研究相应巧克力的抗霜性能。结果表明:芒果脂含StOSt 44.7%、低熔点甘油三酯23.9%、甘油二酯8.3%,其中低熔点甘油三酯和甘油二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可可脂;其与可可脂复配所得油基的StOSt/1-棕榈酸-2-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POSt)/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比值接近4.0/2.5/1.0,且甘油二酯质量分数为6%~8%时,可延缓油基从V向VI晶型转换,从而提高了所制备巧克力的抗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脂 StOSt 巧克力 抗霜性 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蛋白内禀性质对充气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范沁塬 金俊 +1 位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植物蛋白基充气乳液是茶饮、咖啡市场发展的重要功能性配料,打发后可作为奶盖、奶霜和雪顶等。但这类充气乳液易失稳,主要原因是植物蛋白的使用功能性通常欠佳,其稳定充气乳液的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以典型豌豆分离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 植物蛋白基充气乳液是茶饮、咖啡市场发展的重要功能性配料,打发后可作为奶盖、奶霜和雪顶等。但这类充气乳液易失稳,主要原因是植物蛋白的使用功能性通常欠佳,其稳定充气乳液的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以典型豌豆分离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特征和所制备充气乳液在储藏期的稳定性,揭示相应的稳定与失稳机制。结果表明,植物蛋白的溶解度、游离巯基含量和7S/11S比例是影响充气乳液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低溶解度造成的低液相蛋白含量会增加脂肪球碰撞概率;游离巯基含量高会进一步促进液相蛋白和其他蛋白发生巯基与二硫键的交换,从而加快乳液絮凝和聚结;而11S蛋白可以增加蛋白膜的强度,降低充气乳液在制造过程中的失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乳液 大豆分离蛋白 豌豆分离蛋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t/d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研究
13
作者 周万猛 张新文 +4 位作者 石胜瑜 陈波宇 倪二毛 金俊 吴港城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提高油茶籽油的品质,减少传统油茶籽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对日处理10t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经过分级处理后入榨油茶仁水分控制在9%、油茶仁中含壳控制在8%时,压榨饼... 为提高油茶籽油的品质,减少传统油茶籽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对日处理10t双螺杆榨油机压榨油茶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经过分级处理后入榨油茶仁水分控制在9%、油茶仁中含壳控制在8%时,压榨饼中残油率为2.49%,且产品符合一级油的国家标准。与市场上销售的油茶籽油相比,通过本工艺获得的油茶籽油中α-生育酚的保留率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油茶籽油的营养价值,可为我国油茶籽油的高值化加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双螺杆榨油机 剥壳及壳仁分离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Gabor滤波器融合和高斯差分的生丝疵点分割
14
作者 杨言语 李子印 +4 位作者 汪小东 叶飞 姚晓娟 金君 曾凡高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针对生丝疵点图像背景与疵点差别极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方向、多频率Gabor滤波器融合和高斯差分滤波的疵点分割算法。根据疵点纹理特性,首先采用极大值的方法对特定频率多方向疵点Gabor滤波图像进行融合,并基于均值法对不同频率Gabo... 针对生丝疵点图像背景与疵点差别极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方向、多频率Gabor滤波器融合和高斯差分滤波的疵点分割算法。根据疵点纹理特性,首先采用极大值的方法对特定频率多方向疵点Gabor滤波图像进行融合,并基于均值法对不同频率Gabor滤波器图像进行融合,然后使用高斯差分滤波进一步凸显疵点,最后采用全局阈值将疵点与背景分割开来。测试结果表明:该研究算法召回率达到了93.2%,能够准确分割出生丝疵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丝疵点分割 多参数融合 GABOR滤波器 高斯差分 全局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机器蝠鲼动力学建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国军 林羊龙 +2 位作者 金俊 陈巍 杨雪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仿生机器蝠鲼独特的胸鳍摆动推进方式更适合风浪干扰环境下长航时水下作业需求,国内外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目前仿生机器蝠鲼研究中存在驱动能力弱、控制精度低、仿生效果差等问题。文中以蝠鲼为仿生原型,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和运动机理,... 仿生机器蝠鲼独特的胸鳍摆动推进方式更适合风浪干扰环境下长航时水下作业需求,国内外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目前仿生机器蝠鲼研究中存在驱动能力弱、控制精度低、仿生效果差等问题。文中以蝠鲼为仿生原型,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和运动机理,构建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为仿生机器蝠鲼的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设计了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通过模拟波浪干扰环境下的直线前游、原地转弯和动态沉浮等试验,测试了仿生机器蝠鲼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验证了仿生机器蝠鲼的运动性能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蝠鲼 生物学特征 运动控制 机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策略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明强 靳君 +1 位作者 关新宇 宋德琦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2期224-225,共2页
阐述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算法的应用,它对电力设备图像进行预处理,利用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提取出图像中的特征信息,对提取出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负荷预测与调度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德琦 关新宇 +1 位作者 靳君 贺明强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2期222-223,共2页
阐述基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负荷预测方法,以及基于优化算法、智能算法的电力调度方法,探讨其应用与优化方向,以实现更精确、高效的电力负荷预测与调度方法。
关键词 智能技术 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故障检测方法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靳君 贺明强 +1 位作者 宋德琦 关新宇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2期220-221,共2页
阐述电力系统故障特点和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提出基于智能化技术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特征提取与选择、故障分类与诊断。
关键词 故障检测 故障诊断 数据处理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变电所用电压互感器降损增容技术研究
19
作者 郑飞 金钧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6期50-54,共5页
针对变电所用电压互感器损耗较大和温升较高以及极限输出容量小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损耗、增加极限容量,采用磁畴细化型取向硅钢材料作为电压互感器的铁心,以增大高压侧绕组导线线径为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建立电... 针对变电所用电压互感器损耗较大和温升较高以及极限输出容量小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损耗、增加极限容量,采用磁畴细化型取向硅钢材料作为电压互感器的铁心,以增大高压侧绕组导线线径为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建立电压互感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进行电压互感器铁心材料优化后,铁心损耗下降77%,绕组损耗下降5%,铁心热点温度下降28%,绕组热点温度下降9%,减少了能源损耗;极限容量由600 V·A提升至1 000 V·A,电流密度下降20%。证明了优化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电压互感器 优化设计 取向硅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采初期生产特征的煤层气合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47
20
作者 秦勇 吴建光 +4 位作者 张争光 易同生 杨兆彪 金军 张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1-257,共17页
煤层气高效合采的基础是深刻理解合采兼容性,其中的关键在于合采地质条件的量化分析。以滇东-黔西这一典型地区为例,主要基于11口合采试验井前150 d生产历史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及因素差异对比法,分析了合采地质条件特点,提出了研究区合... 煤层气高效合采的基础是深刻理解合采兼容性,其中的关键在于合采地质条件的量化分析。以滇东-黔西这一典型地区为例,主要基于11口合采试验井前150 d生产历史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及因素差异对比法,分析了合采地质条件特点,提出了研究区合采兼容性阈值及工程设计优化的地质建议。研究发现,合采产层组外在地质因素对排采初期效果的影响不一:产层组底界埋深显著影响排采初期生产行为,这是单采及合采的共性特征;产层组存在一个最佳跨度,但跨度阈值因地而异;产层组层数与初期产气量关系存在极大值,与初期产水量关系存在突变点,与压裂增渗倍数呈负相关关系,压裂增渗倍数随产层数增多而降低。产层组内在地质因素并非对排采初期效果都有影响:加权平均含气饱和度及其差异指数阈值因地而异,地层能量越低及储层可改造性越差,含气饱和度差异对初期生产效果的影响越强;原始压力状态差异对见气时间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不同区块之间,在同一区块内没有实质性意义。发现产层组见气时间随平均压裂渗透率增大呈指数规律缩短,压裂改造效果与煤储层原始渗透率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统一的压裂改造措施可能导致产层组各产层属性差异拉大,抑制了整体产气潜力的充分释放。为此,提出了合采产层组分层均衡压裂改造的设计思想,目的是通过差异性改造来弱化原始储层属性差异。先前采用的储层改造技术不适应于滇东地区800 m以深的煤储层;合理确定产层组的关键在于单井储层压力剖面精细分析;影响研究区储层可压裂改造性的关键地质因素是煤体结构;实现产层组产气潜力释放最大化的工程措施是各产层之间的均衡改造;合采井憋压与否、憋压程度因区块乃至因井而异,放气时机的把握十分重要。在合采井现行排采管控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建议控制产层组底界埋深和最大跨度,优选加权含气饱和度高、饱和度差异系数小和压力状态差异系数小的产层组,注重产层组中各产层的均衡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合采地质条件 兼容性 阈值 措施建议 滇东-黔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