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探究低精料日粮和高精料日粮对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相近的12头牦牛,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用低精料[精粗比30∶70(C30组)]的日粮和高精料[精粗比70∶30(C70组)]的日粮,饲喂2个月。结果表明:1)C70组...本研究旨在探究低精料日粮和高精料日粮对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相近的12头牦牛,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用低精料[精粗比30∶70(C30组)]的日粮和高精料[精粗比70∶30(C70组)]的日粮,饲喂2个月。结果表明:1)C70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2)C30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谱系多样性指数都极显著高于C70组(P<0.01)。3)在门水平上,髌骨细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蓝藻菌门相对丰富度C30组显著高于C70组(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富度C30组极显著高于C70组(P<0.01)。拟杆菌门相对丰富度C70组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变形菌门C70组显著高于C30组(P<0.05)。在属水平上C30组牦牛的瘤胃微生物克里斯滕森菌科_R-7、未分类瘤胃细菌、NK4A214属、未培养菌(uncultured bacterium)和不确定的菌属(unidentified)的相对丰富度极显著高于C70组牦牛瘤胃微生物丰富度(P<0.01)。理研菌属丰富度C30组显著高于C70组(P<0.05)。普雷沃氏菌属、毛螺菌科-NK3A20、瘤胃球菌属C70组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4)在KEGG2水平上,所有的牦牛瘤胃样本中有31个基因家族。C70组运输和分解代谢(transport and catabolism)、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以及能量代谢显著高于C30组(P<0.05)。C70组的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C30组的免疫疾病(immune disease)极显著高于C70组,C70组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other secondary metabolites)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综上所述,与低精料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降低了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并减少了不利于瘤胃菌群健康的菌群丰富度,同时提高了优势菌群的丰富度。在代谢功能上,高精料日粮增加了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其他营养因子代谢,降低了免疫疾病代谢。展开更多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们身心健康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科学的评价是获得土壤污染程度与风险情况并实施土地管理措施的基础。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们身心健康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科学的评价是获得土壤污染程度与风险情况并实施土地管理措施的基础。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CNKI)数据库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2002—2020年近19年发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相关文献从发文量、发文机构、作者群体和关键词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及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外文文献增长速度最为显著;在外文文献发文数量中,以中国科学院为首的中国科研机构占据重要地位,其最近3年发文量均在50篇以上,年增长速度为5.14%,表明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有着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从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可知,人体健康及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态分析及污染源解析等问题受到广泛重视;为综合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研究人员倾向于将重金属污染与多环芳烃(PAH)和土壤养分进行联合研究;寻找敏感型生物标志物的生物监测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完善以及确源方法体系的构建是未来该领域重要研究方向。探讨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对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本研究旨在探究低精料日粮和高精料日粮对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相近的12头牦牛,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用低精料[精粗比30∶70(C30组)]的日粮和高精料[精粗比70∶30(C70组)]的日粮,饲喂2个月。结果表明:1)C70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2)C30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谱系多样性指数都极显著高于C70组(P<0.01)。3)在门水平上,髌骨细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蓝藻菌门相对丰富度C30组显著高于C70组(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富度C30组极显著高于C70组(P<0.01)。拟杆菌门相对丰富度C70组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变形菌门C70组显著高于C30组(P<0.05)。在属水平上C30组牦牛的瘤胃微生物克里斯滕森菌科_R-7、未分类瘤胃细菌、NK4A214属、未培养菌(uncultured bacterium)和不确定的菌属(unidentified)的相对丰富度极显著高于C70组牦牛瘤胃微生物丰富度(P<0.01)。理研菌属丰富度C30组显著高于C70组(P<0.05)。普雷沃氏菌属、毛螺菌科-NK3A20、瘤胃球菌属C70组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4)在KEGG2水平上,所有的牦牛瘤胃样本中有31个基因家族。C70组运输和分解代谢(transport and catabolism)、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以及能量代谢显著高于C30组(P<0.05)。C70组的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C30组的免疫疾病(immune disease)极显著高于C70组,C70组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other secondary metabolites)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综上所述,与低精料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降低了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并减少了不利于瘤胃菌群健康的菌群丰富度,同时提高了优势菌群的丰富度。在代谢功能上,高精料日粮增加了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其他营养因子代谢,降低了免疫疾病代谢。
文摘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资源,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们身心健康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科学的评价是获得土壤污染程度与风险情况并实施土地管理措施的基础。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CNKI)数据库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2002—2020年近19年发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相关文献从发文量、发文机构、作者群体和关键词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及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外文文献增长速度最为显著;在外文文献发文数量中,以中国科学院为首的中国科研机构占据重要地位,其最近3年发文量均在50篇以上,年增长速度为5.14%,表明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有着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从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可知,人体健康及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态分析及污染源解析等问题受到广泛重视;为综合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研究人员倾向于将重金属污染与多环芳烃(PAH)和土壤养分进行联合研究;寻找敏感型生物标志物的生物监测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完善以及确源方法体系的构建是未来该领域重要研究方向。探讨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对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