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情景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潜在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东宇 张丹 +5 位作者 薄明森 刘鹏 黄力平 高健 张同文 谷小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分布格局的影响,通过野外实地采样、查阅各类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文献资料,筛选获得西伯利亚落叶松83个分布数据,利用R语言相关性分析获得8个环境因子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 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分布格局的影响,通过野外实地采样、查阅各类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文献资料,筛选获得西伯利亚落叶松83个分布数据,利用R语言相关性分析获得8个环境因子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和4种物种分布模型,构建了其当前(1970—2000)及未来4个时期(2021—2040、2041—2060、2061—2080、2081—2100),4种温室气体排放环境(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利用环境变量贡献率和环境变量曲线,分析影响其潜在分布的环境因子。以无迁移假说和无限制迁移假说为背景,计算不同气候西伯利亚落叶松潜在分布范围的变化情况,评估其濒危程度。结果表明:(1)4种模型的模拟精度差异较小,受试者工作曲线下的面积(AUC)值及真实技巧统计(TSS)值均达到良好,且叠合模型的精度较单一模型有显著提升,检验结果稳定;(2)当前气候,西伯利亚落叶松总适宜区面积占比为8.87%,主要位于阿尔泰山山脉、齐吾尔喀叶尔山山脉、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天山山脉北坡以及昆仑山山脉;(3)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是坡度、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干月份降水量以及年平均降水量,累计贡献率74.3%;(4)未来气候环境,西伯利亚落叶松适宜分布范围随时间的推移及CO_(2)典型浓度的增加呈显著缩减趋势,且适宜分布区逐渐向北迁移;(5)在两种假说背景下比较西伯利亚落叶松和未来的物种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未来气候环境,该植物最低将达到易危标准、最高将达到极危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落叶松 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治疗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刘海英 赵广章 +3 位作者 崔巍 胡东玉 赵静 刘志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37-939,共3页
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眼部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常见转移器官有肺、脑、肝、骨等,尚无胃转移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结膜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的病例(男性,76岁),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5年,因“乏力、纳差、心悸”就诊,胃镜病理诊... 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眼部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常见转移器官有肺、脑、肝、骨等,尚无胃转移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结膜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的病例(男性,76岁),结膜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5年,因“乏力、纳差、心悸”就诊,胃镜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案: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具体用药:替雷利珠单抗200 mg d0+替莫唑胺胶囊240 mg d1~d5 q3w。治疗后评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腹部CT示:胃底部软组织肿块明显缩小,疗效显著,至目前病情稳定,控制时间达17个月以上。本例诊治经验或能为结膜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这一罕见病例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黑色素瘤 胃转移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小金川两岸滑坡隐患识别 被引量:3
3
作者 胡东雨 王运生 +3 位作者 吴昊宸 赵方彬 寇瑞斌 冯卓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1-1176,共6页
为全面准确地识别小金川半扇门-达维河段干流两岸滑坡隐患,基于SBAS-InSAR技术,通过Sentinel-1升、降轨数据分析结果结合互补的方式对该区域的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结果显示:1)升、降轨数据结合有效减小了阴影叠掩区干扰,能够较全面... 为全面准确地识别小金川半扇门-达维河段干流两岸滑坡隐患,基于SBAS-InSAR技术,通过Sentinel-1升、降轨数据分析结果结合互补的方式对该区域的滑坡隐患进行早期识别。结果显示:1)升、降轨数据结合有效减小了阴影叠掩区干扰,能够较全面地识别出两岸岸坡长期蠕变的隐患点;2)Sentinel-1降轨处理得到LOS向形变速率为-120~10 mm/a,升轨处理得到的形变速率为-131~10 mm/a;3)基于形变结果识别出35处滑坡隐患点,其中8处为典型滑坡隐患点。重点分析两处滑坡隐患点的形变特征并进行现场复核显示,坡体上道路错断明显,在形变区域发育有裂隙并导致地台发生错动,验证了坡体处于长期蠕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识别 滑坡隐患 半扇门-达维河段 SBAS-InSAR 小金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县低山区不同震源作用下斜坡地震动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昊宸 王运生 +4 位作者 胡东雨 赵方彬 寇瑞斌 毕杨杨 唐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4-1040,共7页
在宜宾市珙县五同村布设斜坡地震动监测仪器,采集兴文县3.1级、珙县4.5级及长宁县4.6级地震数据。对监测剖面上1^(#)、2^(#)监测点采集到的珙县余震地震动响应数据进行滤波和校正处理,对比分析震级、高程、方位等因素对斜坡造成的地震... 在宜宾市珙县五同村布设斜坡地震动监测仪器,采集兴文县3.1级、珙县4.5级及长宁县4.6级地震数据。对监测剖面上1^(#)、2^(#)监测点采集到的珙县余震地震动响应数据进行滤波和校正处理,对比分析震级、高程、方位等因素对斜坡造成的地震响应后认为:(1)当地震波的半波长与山体某些特定部位之间的距离接近时,斜坡地形与地震波的波峰产生耦合作用,地形放大效应显著,达到参考点的2.765倍,此处山体更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摇晃,造成山体地质灾害;(2)分析珙县4.5级与长宁县4.6级地震得出,当地震波沿特殊部位(如山脊等)传播时,地震加速度及阿里亚斯强度更加显著;(3)分析地震加速度变化得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随着震级的增大,斜坡的加速度响应也会增大;(4)随着高程和震级的变化,监测点的地震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随之变化,高程和震级对斜坡的地震动响应具有放大效应;(5)在高程和微地貌的耦合作用下,斜坡地震加速度也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县4.5级地震 长宁县4.6级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 地震加速度 阿里亚斯强度 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文MS5.1地震震裂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寇瑞斌 王运生 +5 位作者 胡东雨 唐涛 詹明斌 向超 吴昊宸 赵方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2-288,共7页
通过对宜宾珙县震裂斜坡上的3台地震动监测仪器记录到的2022-04-06宜宾兴文MS5.1地震地震波传播数据进行滤波和基线校正,分析时程曲线、傅里叶频谱和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持时短、幅度小,2^(#)和3^(#)监测点S波持时较1^(#... 通过对宜宾珙县震裂斜坡上的3台地震动监测仪器记录到的2022-04-06宜宾兴文MS5.1地震地震波传播数据进行滤波和基线校正,分析时程曲线、傅里叶频谱和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持时短、幅度小,2^(#)和3^(#)监测点S波持时较1^(#)监测点长2~5 s;2)傅里叶频谱显示,水平方向低频衰减、中高频放大、频带变宽,垂直方向变化不明显;3)以1^(#)监测点为参考,2^(#)和3^(#)监测点峰值加速度(PGA)放大系数为1.17~3.05,阿里亚斯强度(AI)放大系数在EW和UD向为4.43~7.59,3^(#)监测点NS向可达18.86;4)对比分析芦山仁家村(非震裂斜坡)监测剖面,认为珙县震裂斜坡存在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裂斜坡 峰值加速度 阿里亚斯强度 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新疆林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东宇 黄力平 +3 位作者 高健 祁玉莲 王建英 杨利萍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1-216,222,共7页
为提升新疆林果业机械化水平,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比国内外各主要环节林果业发展,对新疆林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主要林果产品机械化使用效能和新疆林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制约新疆林果机械化发展中存在... 为提升新疆林果业机械化水平,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比国内外各主要环节林果业发展,对新疆林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主要林果产品机械化使用效能和新疆林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制约新疆林果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农机装备结构与产业布局不相适应,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协同机制不健全,农机具社会化服务不完善,林果机械关键环节研发滞后,突发事件等因素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补齐产业短板,加强关键环节的的扶持和研发,提高林果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新疆林果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使农业装备结构与林果产业发展相适应,促进新疆林果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林果业 机械化发展 机械效能 产业化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