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某盆地胶结型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贺垠博 许杰 +4 位作者 崔国杰 张磊 林海 陈卓 金经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分析了我国海上某盆地地质特征和历史井漏情况,明确了该盆地钻井防漏堵漏难点:地层裂缝发育且存在微米级至毫米级的多尺度裂缝,甚至裂缝和孔、洞并存,导致堵漏材料选配难、一次堵漏成功率低;地层发育大段风化壳、部分地层破碎严重、钻... 分析了我国海上某盆地地质特征和历史井漏情况,明确了该盆地钻井防漏堵漏难点:地层裂缝发育且存在微米级至毫米级的多尺度裂缝,甚至裂缝和孔、洞并存,导致堵漏材料选配难、一次堵漏成功率低;地层发育大段风化壳、部分地层破碎严重、钻井中裂缝极易二次发育等,导致恶性漏失甚至失返性漏失等复杂情况。针对上述难点,以聚乙烯醇、聚丙烯酸以及含邻苯二酚结构的有机物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胶结型堵漏剂BFD-1。实验结果表明,人造疏松岩心在加有4%BFD-1的水溶液中浸泡后,岩心抗压强度提高率达19.34%。以BFD-1为核心,复配现场常用堵漏材料,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尺寸范围漏失通道的防漏堵漏钻井液体系,具良好的防漏堵漏性、胶结性,并可有效阻止压力传递。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钻井井漏防治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 防漏堵漏 水基钻井液 堵漏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超高温配位键合型低聚物降黏剂
2
作者 贺垠博 梁浩 +2 位作者 敬玉娟 杜明亮 李小庆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4,共7页
针对高密度水基钻井液高温增稠引发的滤失量大、ECD与内耗高、流动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难题,在AAAMPS聚有机酸降黏剂分子中引入富含大量邻苯二酚基团的单宁酸,采用自由基聚合法研制了一种抗超高温配位键合型低聚物降黏剂AA-AMPS-TA,并通... 针对高密度水基钻井液高温增稠引发的滤失量大、ECD与内耗高、流动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难题,在AAAMPS聚有机酸降黏剂分子中引入富含大量邻苯二酚基团的单宁酸,采用自由基聚合法研制了一种抗超高温配位键合型低聚物降黏剂AA-AMPS-TA,并通过正交实验明确了PAAT的最优合成条件。表征并评价了PAAT的降黏性能,结果表明:引入TA后,PAAT的红外光谱出现了源于酚羟基的分子内氢键吸收峰,且因其分子结构中引入了大量苯酚基团,显著提升了热稳定性,分解温度接近500℃;PAAT可降低低浓度膨润土浆和7%膨润土+8%高岭土的高浓度混合黏土浆黏度,在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中降黏率达26.5%,240℃热滚后降黏率达44.4%。采用Zeta电位与粒径分析验证了PAAT的吸附降黏机理,并在蓬深101井中现场应用,控制了井浆高温下黏度、切力增涨,降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 水基钻井液 聚合物降黏剂 配位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biodiesel-based flat-rheology drilling fluid system
3
作者 JIANG Guancheng SHI he he yinb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1期200-210,共11页
As the base oil of the current flat-rheology synthetic drilling fluid is high in cost and not renewable, the biodiesel-based flat-rheology drilling fluid with low-co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newable advantage... As the base oil of the current flat-rheology synthetic drilling fluid is high in cost and not renewable, the biodiesel-based flat-rheology drilling fluid with low-co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newable advantage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raw materials, a cheap, environment-friendly biodiesel of soybean oil ethyl ester with good fluidity at low temperature was selected as the base oil. By selecting high oil-water ratio and introducing cationic surfactant into the auxiliary emulsifier, the thickening of biodiesel-based emulsion caused by hydrolysis and saponification after high-temperature aging was effectively eliminated. The organoclay prepared with cationic modifier of 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rheologic properties, stability and fluid loss of the drilling fluid while preventing low-temperature thickening. A flat-rheology modifier was synthesized with dimer fatty acid and cocoanut fatty acid diethanolamide, which could form strong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biodiesel-based drilling fluid to adjust effectively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drilling fluid. A biodiesel-based flat-rheology drilling fluid system with the density of 1.2 g/cm^(3) has been formulated which has constant rheology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90 ℃, 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160 ℃, seawater salinity tolerance of 5%, shale cuttings tolerance of 10%, and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ESEL flat-rheology drilling fluid EMULSIFIER ORGANOCLAY rheology modifier environment friendly deep water dri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高温梳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降黏剂
4
作者 邓正强 张涛 +4 位作者 黄平 罗宇峰 王国帅 贺垠博 蒋官澄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3,共6页
针对深井超深井钻井中高密度水基钻井液黏度高、易高温增稠等流变性调控难题,以对苯乙烯磺酸钠盐、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2-烯丙基-2-甲基氯化铵、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为单体,合成了一种抗高温梳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降黏剂ZT-1。采用红... 针对深井超深井钻井中高密度水基钻井液黏度高、易高温增稠等流变性调控难题,以对苯乙烯磺酸钠盐、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2-烯丙基-2-甲基氯化铵、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为单体,合成了一种抗高温梳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降黏剂ZT-1。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降黏剂的分子结构,验证梳型两性离子聚合物合成的成功,采用热重分析表征了降黏剂的热稳定性,其分解温度达250℃。ZT-1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耐盐钙降黏分散性能,抗温240℃,可抗饱和盐,抗2%氯化钙;ZT-1加量为0.3%时,老化温度为200℃,在评价浆中的降黏率可达77.7%,在高密度(2.4 g/cm^(3))水基钻井液体系中表观黏度的降低率达33%,塑性黏度的降低率达14%,动切力降低率达67%。ZT-1性能优于阴离子降黏剂磺化丹宁以及常规线性两性离子聚合物降黏剂XY-27和ADS共聚物,这种梳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降黏剂在超高温超高密度钻井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黏剂 抗高温 水基钻井液 梳型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可自愈合凝胶随钻堵漏剂
5
作者 郭春萍 蒋官澄 +4 位作者 管金田 郭友 贺垠博 杨丽丽 董腾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1-578,共8页
针对常规吸水膨胀类凝胶不能再次交联,受压力波动易被带出漏层,承压能力降低导致堵漏效果差的问题,以壳聚糖为物理交联剂,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等单体聚合,制得自愈合凝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 针对常规吸水膨胀类凝胶不能再次交联,受压力波动易被带出漏层,承压能力降低导致堵漏效果差的问题,以壳聚糖为物理交联剂,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等单体聚合,制得自愈合凝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表征了自愈合凝胶的结构,考察了其膨胀性、流变力学、自愈合性能、配伍性和封堵性等,分析了凝胶自愈合和封堵机理。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海绵状双网络结构,凝胶结构之间存在多重非共价键作用(氢键作用、静电作用和疏水缔合作用)。自愈合凝胶的吸水膨胀性良好,随着温度的升高凝胶的吸水膨胀性能增强,120℃下凝胶的溶胀平衡值是常温的37倍。基于多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凝胶颗粒在90℃下自愈合后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3500 Pa)和凝胶结构恢复率(83%),在120℃下仍能表现出自愈合性能。凝胶颗粒与基浆的配伍性较好,随凝胶颗粒的增加,基浆的表观黏度增大,滤失量降低。当凝胶颗粒质量体积比达到2%时,可以满足20目(0.85 mm)以上砂粒模拟的孔隙性漏失地层的随钻堵漏需求。凝胶的自愈合机理主要依赖于其网络结构中的非共价键,这些键在凝胶受到破坏后能迅速断开并快速重新组合,从而恢复凝胶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在封堵机理方面,凝胶颗粒在漏失通道中通过运移、堆积和挤压,与地层形成紧密接触,并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实现自愈合和与地层的紧密结合,形成强韧的凝胶封堵层。这种自愈合凝胶在提高随钻堵漏效率方面展现出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愈合 防漏堵漏 凝胶 水基钻井液 非共价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储层保护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6
作者 沐华艳 蒋官澄 +5 位作者 孙金声 贺垠博 董腾飞 盛科鸣 王全得 张伟 《石油科学通报》 2024年第6期960-971,共12页
储层保护在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深层油气资源开发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完善的储层保护技术能够保障油气勘探开发过程实现“少投入、多产出、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应该重视其在钻井、完井、采油等各个阶段中... 储层保护在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深层油气资源开发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完善的储层保护技术能够保障油气勘探开发过程实现“少投入、多产出、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应该重视其在钻井、完井、采油等各个阶段中的关键核心作用。近年来,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储层保护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智能化储层保护技术成为大势所趋。通过系统归纳近年来储层保护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储层保护中所使用的模型方法、敏感性损害预测数据集特征、智能决策系统开发及应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人工智能+储层保护”技术的落地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模型的输入基础不够可靠;第二,应用场景复杂,各类油气田的工程环境差异大,模型在应对复杂情况时效果不一;第三,模型泛化能力较低,在不同场景中的适用性受到局限;第四,配套软件研发体系不够成熟,制约了软件的落地应用。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治理以提升数据质量,构建高质量的储层保护数据库;其次,应该在智能模型中融入储层保护领域的专业知识,提高模型精度;第三,需要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提升技术人员对模型预测结果的信任度;最后,开发基于大模型环境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储层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保护 人工智能 损害预测 储层敏感性 智能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氯盐环保型强抑制水基钻井液体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健生 蒋官澄 +3 位作者 王国帅 董腾飞 贺垠博 李斌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4-599,共6页
为减少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中钻井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绿色”钻井,并尽可能提高钻井液性能,笔者采用研制的包被剂、仿生固壁剂等与优选的处理剂进行复合,研发出了一套无氯盐环保型强抑制水基钻井液体系。室内... 为减少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中钻井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绿色”钻井,并尽可能提高钻井液性能,笔者采用研制的包被剂、仿生固壁剂等与优选的处理剂进行复合,研发出了一套无氯盐环保型强抑制水基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在热稳定性、抗污染能力、抑制性能等方面表现优异,在120℃下连续热滚72 h后钻井液性能稳定,可抗土粉污染达10%,抗钙侵0.8%,抗盐侵30%,页岩岩屑滚动回收率高达98.5%,抑制性评价结果优于PHPA/KCl体系。该体系能够满足常规环保评价指标,同时避免了使用氯盐,减轻对土壤结构、植物生长和地下水产生的负面影响。半数有效浓度EC50小于106 mg/L,易生物降解比值BOD5/CODCr为0.633,重金属含量远低于标准值,因此,无生物毒性,可降解,可排放。实验数据和评价结果均表明,该体系是一种既能满足钻井工程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水基钻井液体系,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钻井液 无氯盐 抑制性 生物毒性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钻井液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4
8
作者 蒋官澄 董腾飞 +4 位作者 崔凯潇 贺垠博 全晓虎 杨丽丽 付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7-585,共9页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具有初级智能特点的钻井液技术研究现状的系统总结,阐述了可变密度、盐响应、可逆转乳化、恒流变、形状记忆防漏堵漏、智能保护油气层和原位流变可控共7种初级智能钻井液技术的发展背景和智能响应机理,分析了初级智能...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具有初级智能特点的钻井液技术研究现状的系统总结,阐述了可变密度、盐响应、可逆转乳化、恒流变、形状记忆防漏堵漏、智能保护油气层和原位流变可控共7种初级智能钻井液技术的发展背景和智能响应机理,分析了初级智能钻井液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面临的挑战,指出智能材料学、纳米科学和人工智能理论等是未来研究具有“自识别、自调节和自适应”更高级智能水平钻井液技术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液技术需求和智能钻井液理论发展需要,提出了3个方面的发展方向:①研发响应多变地层压力、多变地层岩性、多变地层流体、多变储集层特征、高温地层与复杂地面环保需要的智能钻井液;②建立智能钻井液设计与管理专家系统;③构建实时智能检测与维护处理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钻井液 智能添加剂 智能材料 纳米材料 人工智能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高温包被剂PAAND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蒋官澄 史亚伟 +3 位作者 贺垠博 杨丽丽 崔物格 杨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为了解决深井超深井钻进过程中水基钻井液包被剂抗温包被性能不足的问题,采用NVP、AM、DMDAAC制得了抗高温包被剂PAAND,优选最佳合成条件为:NVP、AM、DMDAAC质量比1∶6∶3,AM水解度60%,引发剂加量0.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5 h。利用... 为了解决深井超深井钻进过程中水基钻井液包被剂抗温包被性能不足的问题,采用NVP、AM、DMDAAC制得了抗高温包被剂PAAND,优选最佳合成条件为:NVP、AM、DMDAAC质量比1∶6∶3,AM水解度60%,引发剂加量0.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5 h。利用红外、热重、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结构性能与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包被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PAAND分解温度为232℃,抗高温性性能优异,钻屑在0.2%PAAND水溶液中180℃热滚一次滚动回收率与二次滚动回收率分别为80.85%和79.16%,动切力上升率低至164%,性能优于市面上常用的KPAM和FA367。PAAND通过多点吸附包被在钻屑表面,形成了聚合物"保护膜",防止了钻屑与水分的直接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抗高温 包被剂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盐响应型两性离子聚合物的饱和盐水钻井液 被引量:23
10
作者 蒋官澄 贺垠博 +2 位作者 崔物格 杨丽丽 叶晨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5-390,共6页
基于带有等量阴、阳离子电荷的两性离子聚合物特殊的反聚电解质效应,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分别研制了高分子量低离子度(HvL)与低分子量高离子度(LvH)两种盐响应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与流变性测试分别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与... 基于带有等量阴、阳离子电荷的两性离子聚合物特殊的反聚电解质效应,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分别研制了高分子量低离子度(HvL)与低分子量高离子度(LvH)两种盐响应型两性离子聚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与流变性测试分别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与盐响应特性。利用饱和盐膨润土基浆对HvL与LvH进行了单剂评价,并考察了两者配比对基浆表观黏度与滤失量的影响,发现HvL具有更有效的降滤失作用而LvH更利于保持低黏度。以HvL、LvH为核心研制了一种配方简单的饱和盐水钻井液,研究表明,盐响应型聚合物的性能优于钻井液常用的两种抗盐聚合物AM-AMPS阴离子共聚物与AM-AMPS-DMDAAC两性离子共聚物;研制的钻井液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与抗膨润土、泥页岩屑污染的性能,并有一定的抗CaCl2能力;盐响应型聚合物也适用于饱和KCl钻井液,普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响应性 反聚电解质效应 两性离子聚合物 饱和盐水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分子化学的钻井液新技术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官澄 王凯 +4 位作者 贺垠博 董腾飞 罗绪武 赵利 吴义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引入超分子化学理论,利用盐水中的电解质离子(Na^+和Cl^-)与聚电解质分子链上的阴、阳离子基团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使盐水环境中的电解质离子能够促进聚合物分子链伸展,使盐水成为聚合物的良溶剂,从而将长期以来采取"提高聚合物抗... 引入超分子化学理论,利用盐水中的电解质离子(Na^+和Cl^-)与聚电解质分子链上的阴、阳离子基团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使盐水环境中的电解质离子能够促进聚合物分子链伸展,使盐水成为聚合物的良溶剂,从而将长期以来采取"提高聚合物抗盐能力"的思路转变为"聚合物具有较强盐响应性"思路。研发超分子提切剂和超分子降滤失剂,并以此为核心形成超分子钻井液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具备良好的剪切恢复特性,特别是与常规钻井液相比,降低了极高剪切速率下的黏度,流变性能更接近理想范围;渗透率恢复值超过90%,连续热滚72 h后体系的流变和滤失性稳定,抗土侵性能强;该体系在新疆油田5口不同类型井中的应用中,与同区块的其他井相比,井下复杂情况降低率为97.66%,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1.08~1.75 m/h,油层段井径扩大率降低18.29%~32.20%;超分子钻井液体系在解决钻井液抗盐侵、提高钻井液流变性、更好发挥喷射钻井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钻井液的发展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盐响应聚合物 流变性 聚合物钻井液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联型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的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俊 蒋官澄 +3 位作者 王国帅 贺垠博 杨丽丽 袁学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5-691,共7页
针对传统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耐温性能不足、影响体系流变等问题,基于自交联改性思路,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与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进行乳液聚合,研制了一种自交联型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BSN)。通过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和透射... 针对传统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耐温性能不足、影响体系流变等问题,基于自交联改性思路,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与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进行乳液聚合,研制了一种自交联型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BSN)。通过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表征了BSN的主要官能团、微观形貌和自交联特征。实验结果表明,BSN含有自交联功能基团羟甲基,平均粒径为247 nm,颗粒间具有明显的交联结构。热重测试结果显示,BSN热稳定性良好,初始分解温度高达355℃,显著高于非自交联型的降滤失剂BS(278℃)。在油基钻井液体系中添加1%的BSN,不仅不影响体系流变参数而且能够提高破乳电压,180℃下的高温高压滤失量仅为4 mL,滤失控制能力明显优于非交联型的降滤失剂BS以及3%的传统油基钻井液降滤失剂有机褐煤和氧化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改性 油基钻井液 降滤失剂 高温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响应聚合物刺激响应机理及在饱和盐水钻井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贺垠博 蒋官澄 +2 位作者 董腾飞 杨丽丽 李小庆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2-1058,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与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TAC)为单体,通过改变投料比例,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电荷分布不同的AM-AMPS-TAC聚合物,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聚合物的盐响应行为、盐响应性致因以...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与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TAC)为单体,通过改变投料比例,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电荷分布不同的AM-AMPS-TAC聚合物,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聚合物的盐响应行为、盐响应性致因以及聚合物分子结构对盐响应性的影响,并进行应用分析。采用分步剪切模式进行流变性测试,结果证明AM-AMPS-TAC聚合物具有盐响应特性,且AMPS与TAC投料量越接近盐响应性越显著。通过浊度测试与微观形貌分析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链构象随盐刺激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特性黏度测试与共聚物组成分析研究了盐响应机理,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盐响应行为源于分子链构象在盐刺激下发生了由蜷曲到伸展的转变,这种转变是聚合物分子内离子键被盐的电荷屏蔽作用削弱所致。将AM90-AMPS5-TAC5与降滤失剂PAC-Lv复配应用于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中,抗盐与耐温效果最优,钻井液在150℃、饱和NaCl条件下长时间维持稳定黏度和良好分散,且滤失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响应聚合物 盐响应特性 刺激响应机理 分子链构象 聚合物处理剂 饱和盐水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注水储层细菌堵塞时空演化定量模拟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官澄 孙喆 +4 位作者 盛科鸣 董腾飞 朱鸿昊 贺垠博 张耀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
注水开发是油气田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但注入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等在适宜条件下会在地层中大量增殖,堵塞储层孔喉,造成储层渗透率和注水量大幅下降等。在综合分析影响细菌堵塞因素条件下,采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进行矿场尺... 注水开发是油气田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但注入水中的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等在适宜条件下会在地层中大量增殖,堵塞储层孔喉,造成储层渗透率和注水量大幅下降等。在综合分析影响细菌堵塞因素条件下,采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进行矿场尺度下砂岩注水储层细菌堵塞数值模拟研究,并利用正交网格差分、五点隐式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不同时期细菌量、营养物质量、储层损害程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实现细菌对储层损害的时空演化定量模拟。结果表明:细菌损害注水储层多发生于近井壁2~3 m区域,在适宜细菌生长条件下将导致注水储层渗透率降低超过90%;储层温度和注水速率是影响细菌损害储层的主要因素,降低温度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增加损害程度,降低注水速度将增加细菌对井眼周围储层的损害程度,增加注水速度则有利于减轻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储层 细菌堵塞 传质 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面临的技术难题与挑战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金声 蒋官澄 +4 位作者 贺垠博 史赫 杜明亮 董腾飞 杨丽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9,共14页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为解决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在钻井液体系优化和新材料研发的基础上,对油基钻井液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目前已形成包括抗高温、低固相、无土相、可逆乳化及恒流变等多种高性能油基钻井液体系和技术,并...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为解决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在钻井液体系优化和新材料研发的基础上,对油基钻井液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目前已形成包括抗高温、低固相、无土相、可逆乳化及恒流变等多种高性能油基钻井液体系和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陆上易开采油气资源逐渐枯竭,世界范围内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向页岩气、超深层、超深水等非常规油气、复杂油气资源迈进,对钻井液性能要求越发严苛。在水基钻井液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油基钻井液因固有的抗温性、页岩抑制性、水合物抑制性、润滑性和储层保护性等优势已逐渐成为钻探高温深井、大斜度定向井、页岩气水平井、海洋深水等各种复杂地层的主体钻井液技术,不仅给油基钻井液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也使油基钻井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梳理并阐述油基钻井液的发展历程和目前技术现状、难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研发适合油基钻井液的“固壁剂”、油基钻井液配套的系列防漏堵漏材料、Gemini型油溶性聚合物等具特殊分子结构的絮凝剂、油基钻井液携屑剂、抗极高温度的乳化剂等,并开展生物质合成基液和绿色油基钻井液处理剂应用研究,以及采取光催化和微生物协同降解原理的废弃油基钻井液无害化处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油基钻井液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耦合条件下油基钻井液的流变特性规律及其数学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春林 杨丽丽 +4 位作者 蒋官澄 敖天 曹峰 贺垠博 聂强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8-575,共8页
为了探究高温、高压耦合条件下温度、压力对油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超高密度高温高压钻井液流变仪Fann iX77分别测试了各个高温、高压耦合条件下密度为1.4、1.8、2.2、2.4 g/cm^(3)的抗高温油基钻井液体系的流变特性。结果显... 为了探究高温、高压耦合条件下温度、压力对油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超高密度高温高压钻井液流变仪Fann iX77分别测试了各个高温、高压耦合条件下密度为1.4、1.8、2.2、2.4 g/cm^(3)的抗高温油基钻井液体系的流变特性。结果显示,油基钻井液表观黏度和塑性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动切力随温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温度超过一定值时(160℃左右),高温作用对各个高密度油基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都将大大减弱。将所测得的各个高温、高压耦合节点条件下的流变参数进一步分析后得到油基钻井液的温度、压力二元数学模型,误差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各密度体系的实验测量数据均具有良好的拟合性,可决系数R均大于0.96,因此该数学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预测出各个温度、压力耦合条件下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流变性 高温、高压耦合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刺激响应型抗高温可逆转乳化剂研制与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国帅 蒋官澄 +3 位作者 贺垠博 董腾飞 杨俊 樊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2-559,共8页
针对油基钻井液在应用后期存在的滤饼难以清除和含油钻屑不易处理难题,基于pH刺激响应型乳化剂对乳状液类型的智能调控机制,以1-溴代长链烷烃R和二乙醇胺为原料,通过霍夫曼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pH响应可逆转乳化剂RE-HT,并以其为核心研... 针对油基钻井液在应用后期存在的滤饼难以清除和含油钻屑不易处理难题,基于pH刺激响应型乳化剂对乳状液类型的智能调控机制,以1-溴代长链烷烃R和二乙醇胺为原料,通过霍夫曼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pH响应可逆转乳化剂RE-HT,并以其为核心研制了一种抗高温可逆乳化钻井液。红外光谱分析和乳状液酸/碱触变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分子结构中含有pH响应性叔胺基团,可在酸/碱刺激下于油包水型乳化剂和水包油型乳化剂之间灵活切换,性能优于其余3种pH响应可逆转乳化剂。热重分析和电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RE-HT在空气氛围下的初始热分解温度高达257℃,含5%RE-HT的基础乳状液在220℃高温热滚后破乳电压达1098 V,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乳化性能。研制的可逆乳化钻井液基础性能良好,在15%饱和盐水侵和15%泥页岩钻屑侵后依然可保持良好的流变与滤失性能,破乳电压高于850 V。同时酸洗后的滤饼清除率达98.98%,岩屑含油量低于1%,EC_(50)为2.05×10^(5) mg/L,满足钻屑排放标准,在复杂深井钻井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乳化剂 抗高温 可逆乳化钻井液 滤饼清除 含油钻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仿生润滑剂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旭坤 蒋官澄 +1 位作者 贺垠博 董腾飞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9-755,764,共8页
利用多巴强大的水下黏附性能,合成了一种适用于水基钻井液的多巴仿生润滑剂L_(2,3)。这种新型润滑剂解决了长期以来酯类润滑剂在水中因黏附性较差无法在钻具表面形成有效润滑膜而导致的润滑性能变差的问题。此外,合成了酚羟基位置不同... 利用多巴强大的水下黏附性能,合成了一种适用于水基钻井液的多巴仿生润滑剂L_(2,3)。这种新型润滑剂解决了长期以来酯类润滑剂在水中因黏附性较差无法在钻具表面形成有效润滑膜而导致的润滑性能变差的问题。此外,合成了酚羟基位置不同的润滑剂L_(2,5),并通过FT-IR光谱和1H NMR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极压润滑仪、泥饼黏附系数测试仪、四球摩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评估润滑性能和耐磨性。在钠基膨润土基浆(Na-BT)中,L_(2,3)具有最好的润滑性能,1%加量下摩擦系数(COF)低至0.07,COF降低率达到87.7%,磨痕直径(WSD)为0.587 mm,在210℃以内,均能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且不起泡。相比之下,L_(2,5)在清水中润滑性较好,摩擦系数为0.1,但在Na-BT中无法抵御黏土颗粒的剪切,润滑膜脱落,摩擦系数为0.57,接近未添加润滑剂的空白Na-BT。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表面润滑膜的成分和厚度,发现酚羟基结构提高了润滑剂在金属表面的黏附能力,进而提高了其润滑和抗磨性能,具体还与酚羟基类型有关。含有邻苯二酚结构的L_(2,3)通过双齿金属配位键在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厚度超过80 nm的有机膜;而含有对位羟基结构的L_(2,5)只能在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低于20 nm的润滑膜。由于L_(2,3)在金属表面形成的双齿金属配位键更加稳定,所以其润滑和抗磨性能远高于L_(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仿生润滑剂 环境友好 双齿金属配位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仿生井壁稳定剂研制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星星 蒋官澄 +5 位作者 王国帅 盛科鸣 杨丽丽 董腾飞 贺垠博 陈昊哲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6期797-810,共14页
针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弱胶结泥质疏松砂岩储层井壁坍塌、失稳难题,本文从模仿贻贝邻苯二酚基团水下粘附机理的思路出发,利用具有成膜性能的聚乙烯醇(PVA)和富含邻苯二酚和邻苯三酚基团的单宁酸(TA)复配,研制了一种能够在水下环境提高井... 针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弱胶结泥质疏松砂岩储层井壁坍塌、失稳难题,本文从模仿贻贝邻苯二酚基团水下粘附机理的思路出发,利用具有成膜性能的聚乙烯醇(PVA)和富含邻苯二酚和邻苯三酚基团的单宁酸(TA)复配,研制了一种能够在水下环境提高井壁稳定性的钻井液固壁剂—仿生强化井壁稳定剂(JBWDJ)。从主动提高粘土矿物颗粒间胶结强度、抑制粘土水化分散、膨胀和稳定水合物构型3个方面强化储层稳定。实验结果表明:JBWDJ浸泡16 h后的岩心土块保持形状完整且具有一定抗压强度,而被清水、聚丙烯酰胺、聚胺抑制剂等溶液处理后的岩心土块均呈散砂状;与未处理岩心相比,JBWDJ可将人造岩心抗压强度提高2.01倍;SiO2微球修饰的原子力探针与5%JBWDJ的粘附力达2314 nN;3%JBWDJ的水溶液处理后的页岩岩屑滚动回收率为80.85%,与清水(48.4%)、聚合物固壁剂(52.35%)和氯化钾(26.3%)溶液处理后的岩屑相比,可显著提高岩屑回收率;含3%JBWDJ的钻井液体系岩心膨胀高度仅为0.9 mm,与不含JBWDJ钻井液体系浸泡处理后岩心土块膨胀高度相比,可将膨胀高度降低50%。流变测试和储层保护实验评价表明,该JBWDJ具有较好的流变性和一定的储层保护能力。透射扫描电镜(TEM)、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元素(EDS)等微观机理分析表征阐述了JBWDJ固壁的作用机理。该JBWDJ通过氢键作用构建了网状结构,吸附在岩心颗粒表面,增强了粘土矿物颗粒间的胶结,并在表面形成致密的仿生膜。且具有较好的抑制粘土水化膨胀、分散的效果,从而实现提高岩心抗压强度,强化储层稳定的目的。同时原位拉曼光谱对比分析表明JBWDJ不改变I型甲烷水合物的结构。通过上述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机理表征可得出,JBWDJ可为保障水合物储层井壁稳定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稳定 钻井液 泥质细粉砂 粘附力 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特低渗注水储层梯形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尤志良 蒋官澄 +3 位作者 董腾飞 贺垠博 史海明 张建国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年第4期47-54,共8页
在低渗特低渗储层注水过程中,通常存在水化膨胀、水锁、贾敏等严重储层损害,增大渗流阻力与注水压力损耗,使注水压力高、注水压力上升速率快、吸水指数低,甚至注不进水,注水储层长期欠注,且对注水储层实施解堵的效果虽然显著但有效期短... 在低渗特低渗储层注水过程中,通常存在水化膨胀、水锁、贾敏等严重储层损害,增大渗流阻力与注水压力损耗,使注水压力高、注水压力上升速率快、吸水指数低,甚至注不进水,注水储层长期欠注,且对注水储层实施解堵的效果虽然显著但有效期短,导致见效井产量和油气采出程度低。为解决该难题,目前通常往注入水中长期不间断地加入防膨剂、表面活性剂来减缓水化膨胀和毛细管效应导致的注水储层损害,但由于需长期补加药剂、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基于储层水化膨胀不仅与外来流体矿化度有关,而且与矿化度从高到低的降低速率也存在密切关系的认识,研发/筛选了小阳离子型梯形防膨保护剂A和梯形润湿保护剂B。按照一定时间间歇、从高到低的浓度梯度顺序往注入水中加入梯形防膨保护剂A和梯形润湿保护剂B,直至最后使储层适应注入水性质而无需加入梯形保护剂,即可控制注水储层水化膨胀和毛细效应发生。大量节省药剂使用量和成本,达到“经济、高效”补充储层能量并大幅提高水驱油效率的目的。称该技术为注水储层梯形保护技术。现场应用表明,在同一注水工作制度下,较低的成本而大幅提高了单井日注水量、大幅缓减了注水压力上升速率,满足了配注要求,为低渗特低渗注水储层能量补充提供了一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保护 低渗特低渗 储层保护 注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