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能对全球变暖和人类健康影响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宜灿 王明煌 +7 位作者 付雪微 廉超 陈德鸿 陈志斌 柏云清 王芳 胡丽琴 fds凤麟核能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7-346,共10页
核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核能带来的辐射健康风险使其发展一直备受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核能带来的效益和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全面地分析核... 核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核能带来的辐射健康风险使其发展一直备受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核能带来的效益和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全面地分析核能带来的影响。本文基于三种典型核能发展预测方案,从全球变暖和人类健康的角度,定量分析了2016—2050年间核能在局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对于社会的潜在效益和风险。结果表明使用核电替代煤电带来的效益远超过它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低,适度发展核能将会获得更多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典型核能发展预测方案下,至21世纪中期,核能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减少0.05~0.22℃温升,避免170~1 400万人死亡,估计的效益价值16.7~115万亿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能 全球变暖 人类健康 空气污染 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双功能铅锂实验包层系统In-box LOCA事故瞬态压力传播特征分析
2
作者 陈林 张世超 +1 位作者 孟孜 fds凤麟核能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6-252,共7页
中国双功能铅锂实验包层系统(CN DFLL TBS)发生氦气—铅锂流道间破口(In-box LOCA)事故时,8 MPa高压氦气喷向低压铅锂增殖区,高压以压力波形式从包层模块(TBM)的铅锂增殖区传播到铅锂辅助系统(LLAS),造成系统超压,威胁包层安全。本文采... 中国双功能铅锂实验包层系统(CN DFLL TBS)发生氦气—铅锂流道间破口(In-box LOCA)事故时,8 MPa高压氦气喷向低压铅锂增殖区,高压以压力波形式从包层模块(TBM)的铅锂增殖区传播到铅锂辅助系统(LLAS),造成系统超压,威胁包层安全。本文采用RELAP5/MOD4.0软件对DFLL包层系统进行建模,开展了破口事故下的系统瞬态压力传播分析,对破口位置、面积、爆破阀起爆压力等重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表明:不同位置破口事故下,包层压力入口最高可达16.68 MPa,包层出口处最高可达13.92 MPa;单根与10根传热管破裂事故,包层出入口压力分别增加0.97 MPa、1.68 MPa;为降低包层内部的压力峰值,可在包层模块进出口管道设置体积不小于1.2×10^(-2) m^3稳压装置。通过将铅锂辅助系统的关键部件布置在稳压装置附近,可有效保护其不超出其压力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液态铅锂包层 RELAP5 In-box LOCA 压力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91和316L钢在氧控铅铋中600小时后腐蚀产物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明扬 姜志忠 +3 位作者 陈刘利 黄群英 fds凤麟核能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4-789,共6页
本文开展了铅铋反应堆典型候选结构材料T91和316L钢在温度480℃、氧质量分数10^(-6)%、流速0.3 m/s的铅铋合金环境中600 h的初步腐蚀实验研究。利用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微观测试手段,对材料的腐蚀界面形貌及... 本文开展了铅铋反应堆典型候选结构材料T91和316L钢在温度480℃、氧质量分数10^(-6)%、流速0.3 m/s的铅铋合金环境中600 h的初步腐蚀实验研究。利用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微观测试手段,对材料的腐蚀界面形貌及产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T91和316L钢基体均未发生铅铋渗透及溶解腐蚀现象,腐蚀类型均为氧化腐蚀。T91钢样品表面氧化层较厚(约11μm),且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结构疏松,主要成分为Fe_3O_4。内层结构致密,主要成分为(Fe,Cr)_3O_4;而316L钢表面单层氧化层较薄(约1μm),主要成分为(Fe,Cr)_3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合金 腐蚀 T91 316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系统氚输运初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魏世平 孟孜 +2 位作者 王海霞 陈德鸿 fds凤麟核能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5,共7页
氚输运分析是开展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系统安全分析及未来聚变堆氚自持运行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氚输运理论和固态增殖剂包层系统设计,利用FDS凤麟核能团队开发的聚变系统氚分析程序TAS,构建了固态增殖剂包层系统氚输运分析... 氚输运分析是开展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系统安全分析及未来聚变堆氚自持运行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氚输运理论和固态增殖剂包层系统设计,利用FDS凤麟核能团队开发的聚变系统氚分析程序TAS,构建了固态增殖剂包层系统氚输运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氚输运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吻合得很好,误差小于6%,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针对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系统氚输运问题进行了两种计算方法(稳态、脉冲模式)的初步分析,获得了氚提取系统、氦气冷却系统回路氚分压,实验包层模块冷却流道、窗口室内氚提取系统和氦气冷却系统回路材料中氚滞留量,窗口室内氚提取系统和氦气冷却系统回路氚日渗透量等数据。最终对比结果显示,脉冲模式分析方法能够实时地跟踪源项的快速变化,更符合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窗口室内氦气冷却系统回路材料中氚滞留量占到日产氚量的31.3%,因此需要在这些氚滞留损失严重的部位考虑适当的阻氚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输运分析 稳态 脉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