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研发投资——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1
作者 董竹 张欣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使用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所有权性质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以及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和信息透明度这两种机制在其中发挥的治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企业的研... 使用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所有权性质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以及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和信息透明度这两种机制在其中发挥的治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少,说明会计稳健性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基于所有权性质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更强,而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和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够缓解会计稳健性对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对于全面认识会计稳健性在企业投资活动中的影响及降低会计稳健性对研发投资的负面作用,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研发投入 所有权性质 异质性机构投资者 信息透明度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视角下股利政策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关系重构 被引量:6
2
作者 董竹 张欣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8,共10页
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和所有权性质的双重研究视角,实证检验了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长期的国有企业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产生了扭曲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股... 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和所有权性质的双重研究视角,实证检验了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长期的国有企业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产生了扭曲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股利能够通过抑制过度投资缓解其扭曲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成长期的民营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来源于真实的融资约束水平,支付现金股利会进一步提高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成熟期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均来源于代理冲突,现金股利政策能够弱化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衰退期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产生了扭曲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股利政策会进一步扭曲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金股利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企业生命周期 所有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ME提取道路中心线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竹 李新双 陈小虎 《城市勘测》 2019年第6期40-42,47,共4页
主要介绍利用FME软件提取道路中心线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利用该方法根据道路边线生成中心线,可应用于地形图道路中心线生产或大比例尺地形图缩编;该方法以测区为单位生产道路中心线,已应用于成都市1∶2 000地形图项目生产实践。
关键词 地形图 道路中心线 FME软件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等四种高原药、食用菌浸渍标本制作与保存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瑛萍 东主 +2 位作者 卓么草 何淑玲 赵垦田 《高原农业》 2018年第5期479-483,502,共6页
以高原药、食用菌种类羊肚菌、黑虎掌、松乳菇、珊瑚菌为试验材料,采取先固定后保存以及固定、保存同步的方法制作浸渍标本,比较保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松乳菇和珊瑚菌采取先固定后保存的方法制作浸渍标本保存效果较好且固定... 以高原药、食用菌种类羊肚菌、黑虎掌、松乳菇、珊瑚菌为试验材料,采取先固定后保存以及固定、保存同步的方法制作浸渍标本,比较保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松乳菇和珊瑚菌采取先固定后保存的方法制作浸渍标本保存效果较好且固定液配方为:2.5 m L甲醛溶液、15 m L95%酒精,82.5 m L蒸馏水。羊肚菌最佳保存液配方为:10 mL甲醛溶液、10mL10%CaCl_2水溶液、0.5 mLNaCl溶液、79.5 mL蒸馏水;松乳菇最佳保存液为:10 mL甲醛溶液、10 mL10%CaCl_2水溶液、1 mLVc溶液、79mL蒸馏水;珊瑚菌最佳保存液为:10mL甲醛溶液、10 mL10%CaCl_2水溶液、1.5mL柠檬酸、78.5 mL蒸馏水。而黑虎掌宜采取固定和保存同步进行的方法制作浸渍标本,其配方为:10mL甲醛溶液、10 mL10%CaCl_2水溶液、5 mL冰醋酸、75 mL蒸馏水。在本论文研究中,筛选出的羊肚菌、黑虎掌、松乳菇、珊瑚菌的浸渍方法保存的方法较佳,对其他类型的食用菌的浸渍标本的制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浸渍标本 制作方法 保存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方式对巴宜区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连玉珍 栗慧江 +3 位作者 韩晓浩 马和平 东主 仇晓玉 《高原农业》 2019年第4期390-398,共9页
揭示西藏东南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选取巴宜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设施菜地、撂荒地、草地、林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和10~20 cm两层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 揭示西藏东南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选取巴宜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设施菜地、撂荒地、草地、林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 cm和10~20 cm两层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巴宜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0~10 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变异系数达55.17%,且草地、林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农用地和撂荒地(P<0.05),10~20 cm层次各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与草地、林地相比,农用地和撂荒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变化不明显,表明农业管理方式深刻影响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2)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不同土层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LOC/SOC值未表现出明显规律,但表层土壤以耕地和撂荒地LOC/SOC较高,且随土层加深二者降幅较大,表明耕地和撂荒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较差。(3)土壤全氮与总有机碳的分布较为一致,即0~10 cm大于10~20 cm,并以草地和林地全氮含量较高;5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N值10~20 cm均大于0~10 cm层次,但在0~20 cm深度范围,撂荒地C/N最高,林地次之,但均小于25,说明表层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速率较高,相比撂荒地和林地,农用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速率较高。巴宜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及有机碳矿化分解速率影响较大,草地和林地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耕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较差可能与当地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土壤总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地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尼洋河下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和平 东主 宋小广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目的】为藏东南地区农、林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取样法分层(0~10、10~20、20~40、40~60、60~100 cm)采集尼洋河下游流域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样品,研究不同土地利... 【目的】为藏东南地区农、林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取样法分层(0~10、10~20、20~40、40~60、60~100 cm)采集尼洋河下游流域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样品,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土壤温湿度共同影响着土壤性质.农田、草地和森林土壤pH值和容重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自然森林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是农田,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最小.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且土壤有机碳和有机氮的表聚性较明显.相比于自然植被,农田种植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8.5%~15.3%,有机氮含量显著降低11.1%~11.7%.【结论】为促进尼洋河区域土地质量的改善,可以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模式的手段来改良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碳 土地利用方式 典范对应分析 藏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养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东主 李瑛萍 +2 位作者 石玉龙 连玉珍 马和平 《高原农业》 2019年第6期587-596,605,共11页
研究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在不同海拔带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在色季拉山东坡3600~4300 m区域,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一个样地,在每块样地分别挖取3个土壤剖面,同时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层的... 研究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在不同海拔带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在色季拉山东坡3600~4300 m区域,海拔每升高100 m设置一个样地,在每块样地分别挖取3个土壤剖面,同时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和模型回归分析。不同海拔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且其表层(0~20 cm)土壤中含量较高。表层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海拔逐渐上升,但在20~40 cm和40~60 cm层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以及全氮、全钾的含量随土层和海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有机碳与上述因子之间的关系均可用二阶函数模型进行准确(0.82<R2<0.94)的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总有机碳、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全氮、pH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依次为0.94>0.85>0.84>0.83>0.79>0.722。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主要组分和主要养分元素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含量与分布特征能够很好的反映土壤质量和肥力状况。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具有表聚性,其含量随海拔变化均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全氮含量和pH值是影响不同海拔可溶性有机碳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 养分元素 海拔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和平 屈兴乐 +1 位作者 东主 连玉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17-125,共9页
【目的】系统深入地研究本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该地区土地资源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尼洋河流域3种土地利用方式(耕地、草地和林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0~10、10~20、... 【目的】系统深入地研究本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该地区土地资源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尼洋河流域3种土地利用方式(耕地、草地和林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0~10、10~20、20~40、40~60、60~100 cm土壤有机碳、有机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草地和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趋势均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P<0.05),且主要富集在0~20 cm深度的土壤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耕地和草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氮在耕地与草地和林地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草地和林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林地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高于耕地和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相似,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除了受制于土地利用方式外,还受制土壤温度、湿度、pH值和植被类型等因子的交互作用.【结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和氮、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层次 西藏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A分析土壤因子对苔藓植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东主 石玉龙 马和平 《高原农业》 2018年第4期411-418,353,共9页
土壤是苔藓植物的主要生长基质之一。为探讨环境因子对苔藓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的影响,对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的425个样方内的28科136种土生苔藓植物与土壤海拔、pH、EC、SOM、TN、TP、TK、AK、POC、EOC、DOC、TC等共计14个指标之... 土壤是苔藓植物的主要生长基质之一。为探讨环境因子对苔藓植物的生长和分布的影响,对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梯度的425个样方内的28科136种土生苔藓植物与土壤海拔、pH、EC、SOM、TN、TP、TK、AK、POC、EOC、DOC、TC等共计14个指标之间建立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1)对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科多样性及盖度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海拔高度;(2)对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盖度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土壤pH值、土壤有效钾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海拔高度;(3)对色季拉山阳坡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盖度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海拔;(4)对色季拉山阴坡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盖度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土壤pH值、土壤有效钾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海拔。说明土壤的pH值、AK、SOC、OP及TN的含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苔藓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因子 苔藓植物 CC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4-week Whole Body Vibration onDistal Radius Density 被引量:1
10
作者 Lei Tan Yan-hui Li +2 位作者 Xin dong Bin Zhao dong zh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6年第2期95-99,共5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igh-frequency loading using whole body vibration on distal radius density in adults. Methods The volunteers diagnosed with osteoporosis or osteopenia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igh-frequency loading using whole body vibration on distal radius density in adults. Methods The volunteers diagnosed with osteoporosis or osteopenia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4 were recruited. All the subjects performed foot-based, whole body vibrations on the vibration platform(35 Hz, 0.25 g) once a day, for 15 minutes per session over a period of 4 weeks.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distal radius(rB MD) was measured using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at before, 2-week, and 4-week after the vibration treatment. Blood pressures were measured at the end of the vibration treatment. Results A total of 114 volunteers were enrolled. The average rB MD before the treatment was 0.331±0.014 g/cm^2. It was reached 0.337±0.019 g/cm2 at the end of the fourth week, increased by 1.79%(P<0.05). Whole body vibration increased rB MD of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1.77% and 1.80%, P<0.05). Blood pressures did not change in any of the groups. Conclusion A 4-week whole body vibration was feasible and contributed to increase of r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LE BODY vibration mechanical loading DISTAL RADIUS OSTEOPOR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卖空机制提升了股价信息含量吗?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凌云 董竹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81,共6页
有关卖空机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已有文献尚未解决卖空交易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有鉴于此,利用工具变量法、以"转融券"制度作为自然实验等方法考察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卖空交... 有关卖空机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已有文献尚未解决卖空交易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有鉴于此,利用工具变量法、以"转融券"制度作为自然实验等方法考察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卖空交易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其次,卖空交易对股价信息含量的提升作用在分析师跟踪频率较低的企业中以及牛市期间表现更加明显;再次,企业信息透明度渠道是卖空机制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主要渠道。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应继续扩大转融券标的名单,以便更好地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卖空 股价信息含量 企业信息透明度 分析师跟踪频率 市场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地面生苔藓植物地理区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东主 石玉龙 马和平 《高原农业》 2018年第5期512-518,511,共8页
为了探清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区系分布情况,共采集苔藓植物28科72属136种,即:藓类133种,苔类3种。6个优势科按种类多少顺序为:真藓科(Bry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紫萼藓科(Grimmiac... 为了探清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区系分布情况,共采集苔藓植物28科72属136种,即:藓类133种,苔类3种。6个优势科按种类多少顺序为:真藓科(Bry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紫萼藓科(Grimmiaceae)、灰藓科(Hypanaceae);优势属为:曲尾藓属(Dicranum)、丝瓜藓属(Pohlia)、小锦藓属(Brotherella)、曲背藓属(Oncophorus);优势物种为:硬叶拟白发藓(Paraleucobryum enerve)、灰藓(Hypnum cupressiforme)、泛生丝瓜藓(Pohlia cruda)、垂枝藓(Rhytidium rugosum)、错那曲尾藓(Pseudochorisodontium conanenum)。本区域区系地理成分主要在北温带分布,有37种,占总种数的27.82%;其次是东亚分布的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有22种,占总种数的16.54%。表明了本区域植物具有温带性质,兼具东亚色彩,伴随其他多种区系成分,进一步验证了东西南北多重过渡交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苔藓植物 地理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