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气化细渣疏水-亲水双液炭/灰分离实验
1
作者 薛中华 董连平 +3 位作者 樊民强 杨崇义 王建成 鲍卫仁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煤气化细渣是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其中残炭严重制约了其资源化利用,从煤气化细渣中提取残炭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应用疏水-亲水双液分离技术来提取煤气化细渣中残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搅... 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煤气化细渣是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其中残炭严重制约了其资源化利用,从煤气化细渣中提取残炭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应用疏水-亲水双液分离技术来提取煤气化细渣中残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疏水液体用量、矿浆浓度、矿浆温度和疏水液体种类。疏水-亲水双液分离技术对煤气化细渣有优异的提碳降灰效果,其碳产品的灰分可达30%以下,灰质产品的灰分可达95%以上。通过表征分析揭示了分离机理,结果表明残炭对煤油的吸附强度远超灰质,使得煤油处理过的残炭疏水性大幅度增加,容易被油相捕获。本研究可为煤气化细渣的高效提碳降灰提供重要指导,有助于实现煤气化固废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煤气化细渣 疏水液体 团聚 疏水-亲水双液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亲水分选研究进展
2
作者 薛中华 董连平 +4 位作者 杨崇义 李海鹏 郭月亭 马猛 樊民强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102-110,共9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疏水-亲水双液分选相较于泡沫浮选在微细粒(煤30~50μm、非煤矿物10~20μm)回收方面有较大优势。基于油团聚、奥蒂斯卡工艺、驱替脱水、双液浮选和低沸点非极性液体回收等开发的新型疏水-亲水双液分选...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疏水-亲水双液分选相较于泡沫浮选在微细粒(煤30~50μm、非煤矿物10~20μm)回收方面有较大优势。基于油团聚、奥蒂斯卡工艺、驱替脱水、双液浮选和低沸点非极性液体回收等开发的新型疏水-亲水双液分选技术(Hydrophobic-hydrophilic Separation)能够促使超细粒团聚体在双相系统中充分破碎再分配,从而达到驱水除杂的双重目的。从HHS选煤过程、团聚体破碎理论、疏水液体回收可行性、相较于泡沫浮选和油团聚的技术优势以及细粒煤脱水技术等方面对疏水-亲水分选近些年的发展进行梳理比较,以期能够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油团聚 双液浮选 细颗粒 接触角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对重介旋流器分选效果影响的量化解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民强 田蕾 +2 位作者 董连平 杨润全 高建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0-469,共10页
分配曲线是重力选煤效果评定的基础,分配曲线形态可用分选密度、可能偏差、四分位偏度、尾态系数4阶特性参数表示,粒度对重选效果的影响可分解成粒度对分配曲线形态参数的影响。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在不同粒度下的分配曲线数据为基础... 分配曲线是重力选煤效果评定的基础,分配曲线形态可用分选密度、可能偏差、四分位偏度、尾态系数4阶特性参数表示,粒度对重选效果的影响可分解成粒度对分配曲线形态参数的影响。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在不同粒度下的分配曲线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四分位数的广义正态分布分配曲线数学模型,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别提取了精煤段和中煤段不同粒级下分配曲线的4阶形态参数,揭示了粒度对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效果影响的基本规律:分选密度随粒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可能偏差随粒度的增大而减小,偏度与尾态系数随粒度增大而趋近于0。即粒度越大,分选精度越高,分配曲线对称性越好,长尾程度越小,分配曲线形态越接近于正态分布。采用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相结合的形式,构建了分选密度-粒度数学模型;采用幂函数形式,构建了可能偏差-粒度数学模型;采用幂函数形式,给出了四分位偏差-粒度、尾态系数-粒度数学模型。在4阶形态参数下将重选过程中密度、粒度相互影响统一在基于四分位数的广义正态分布函数中,建立了一个模型参数可扩展的高精度的密度-粒度双变量分配曲面数学模型,为量化分析各类水力分级和重力分选过程粒度密度的相互影响,提供一个通用的数学工具,对于揭示粒度对分选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旋流器 分配曲面 粒度 分选密度 可能偏差 四分位偏度 尾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渣水介重选及其分离炭制备脱硫脱硝活性焦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任振玚 井云环 +6 位作者 樊盼盼 高艳春 王建成 董连平 鲍卫仁 樊民强 常丽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4-1172,共9页
对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GSP干粉气化炉产生的气化细渣进行了粒度组成、密度组成等基本物性分析,利用复锥结构水介旋流器对其进行了水介质重力分选,以产品灰分、产率、碳分布率为评价指标,对前期条件试验获得的结构参数和操... 对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GSP干粉气化炉产生的气化细渣进行了粒度组成、密度组成等基本物性分析,利用复锥结构水介旋流器对其进行了水介质重力分选,以产品灰分、产率、碳分布率为评价指标,对前期条件试验获得的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的优选组合,通过水介质重力分选一次分选得到了富碳产品、高灰产品和富灰产品3种分质产品。富碳产品产率占入料8.37%、灰分12.69%,与原渣相比,碳含量提高了51.62%;富灰产品产率24.36%,灰分95.68%;富碳产品和高灰产品合计碳回收率达到97.09%,实现了残炭与灰的高效分离与富集。从产品视密度差异和可选性差异验证了水介质重力分选的可行性。对原样及3种分质产品分别进行SEM-EDS能谱分析、BET孔结构分析、XRD测试等。富碳产品多为不规则多孔絮状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总比表面积287.82 m^(2)/g,微孔比表面积为155.89 m^(2)/g,具备制备活性焦的潜质。以富碳产品为原料,通过添加固定配比的焦煤、长焰煤、焦油、沥青等原料,基于前期不同煤种的配比方案及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理,采用配煤法在富碳产品掺比质量分数50%时,制得的活性焦耐磨强度达到97.00%,耐压强度498.5 N(实测值)。参考国家标准要求对制备的气化渣基活性焦进行脱硫脱硝性能评价,计算得到其脱硫值为32.63 mg/g,远高于标准要求,脱硝率为2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渣 旋流器 分选 活性焦 脱硫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特性分析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5
作者 范宁 张逸群 +6 位作者 樊盼盼 樊晓婷 王婕 王建成 董连平 樊民强 鲍卫仁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154,共10页
我国能源结构特点为富煤、贫油、少气,煤化工行业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前端支柱,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煤气化技术规模化应用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煤气化... 我国能源结构特点为富煤、贫油、少气,煤化工行业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煤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的前端支柱,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煤气化技术规模化应用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煤气化渣)的处置,是煤化工基地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从国内具代表性煤化工基地的气化灰渣粒度组成、矿物构成、微观形貌、表面性质和持水特性等理化性质入手,对比分析不同炉型、产地、气化工艺等条件下的灰渣特点。灰渣物性特点的差异化与气化工艺、炉型、煤种等因素均相关。灰渣主要组分为硅铝矿物等,其中粗渣粒度普遍偏大;细渣残炭质量分数一般在20%左右,且其表面含氧官能团丰富。此外,细渣因其孔隙率高,含水率较高。基于气化灰渣理化性质,系统归纳了目前报道的气化灰渣提质方法,提出炭-灰分离是实现气化灰渣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前提。从高效回收微细粒矿物角度考虑,浮选是最合适的炭-灰分离方法,但由于残炭发达的孔隙结构与含氧亲水性基团的存在导致可浮性差,目前生产成本较高;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处理量角度考虑,重力分选方法是首选,但存在分选下限高的问题;而磁力分选则对铁磁性矿物含量高的灰渣更具有针对性,不具有普遍适用性。综上分选分离方法特点,研制规模化分选设备、研发新型高效浮选药剂与浮选方法及开发高效低耗的气化灰渣分级分选的联合分选工艺是后续炭-灰分离领域的研究重点。此外,系统总结了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建工建材等应用领域可实现气化灰渣的规模化消纳,是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的首要利用方向,但需进一步研究气化灰渣干燥脱水、重金属析出等后续问题;生态修复、锅炉掺烧、碳材料制备、吸附/催化剂制备等领域可实现气化灰渣的高值化利用,亦应充分考虑市场容量问题。以下游市场为导向,综合考虑技术现状、成本核算、市场消纳等因素,结合高效分离与分质利用理念,是实现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保证企业效益和环保效益,同时也是实现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煤气化渣 浮选 重力分选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碳灰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杨进进 樊盼盼 +5 位作者 樊晓婷 鲍卫仁 王建成 董连平 樊民强 常丽萍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64,共14页
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煤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化石能源。煤气化是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前沿技术,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煤气化过程中会产生煤气化细... 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煤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化石能源。煤气化是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前沿技术,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煤气化过程中会产生煤气化细渣,煤气化细渣主要通过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而且不利于煤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气化细渣的高效处理再利用迫在眉睫。首先对气化细渣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气化细渣残碳含量与煤种、气化工艺条件、运行工况等因素均相关,但气化细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别不大,主要由SiO_(2)、Al_(2)O_(3)、CaO、Fe_(2)O_(3)和C组成。气化细渣残碳含量一般在20%左右,因煤种和气化操作条件等的差异,部分地区气化细渣残碳含量高达50%,具有一定潜在的利用价值。目前,气化细渣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筛分分级、重力分选和泡沫分选。系统总结了气化细渣的筛分分级、重力分选和浮选技术,通过筛分分级和重力分选技术,均可以无污染、绿色环保实现气化细渣低成本、高效率再利用。通过浮选强化,可以提高捕收剂在气化细渣残碳表面的吸附与铺展,改善气化细渣的疏水性。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气化细渣分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理化特性 残碳 碳灰分离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细渣疏水-亲水双液分离可行性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薛中华 董连平 +5 位作者 刘安 樊民强 杨崇义 王建成 鲍卫仁 樊盼盼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72-2482,共11页
煤气化细渣是一种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的固体废弃物,其残炭与灰质的相互混杂制约了针对其中残炭或无机矿物质(灰质)利用的2个方面,残炭与灰质分离是气化渣高效资源化利用的前提。重力分选对于气化渣中+0.125 mm较粗粒级分选效果较好,但气... 煤气化细渣是一种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的固体废弃物,其残炭与灰质的相互混杂制约了针对其中残炭或无机矿物质(灰质)利用的2个方面,残炭与灰质分离是气化渣高效资源化利用的前提。重力分选对于气化渣中+0.125 mm较粗粒级分选效果较好,但气化细渣0~0.074 mm粒级含量高,常规泡沫浮选细粒级药剂消耗量大,泡沫残炭产品中细粒灰质夹带严重,多段分选工艺复杂,泡沫残炭产品水分较高。疏水-亲水双液分离(HHS)是集分离与脱水为一体的技术,采用HHS技术对宁夏煤业公司的气化细渣的残炭与灰质分离进行了试验研究,考查了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疏水液体用量对煤气化细渣炭、灰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搅拌速度增加残炭产品灰分由66.35%降低至20.80%,尾矿灰分由79.70%提高至98.25%,炭、灰分离效果明显变好;随着搅拌时间增加,残炭产品灰分由33.96%降低至28.96%,对于炭、灰分离效果影响较小;随疏水液体用量增加残炭产品灰分由28.98%降低至24.31%,再升高到26.09%,HHS中疏水液体为样品质量的60%时最佳。HHS相比泡沫浮选可得到更好的炭、灰分离效果,残炭产品灰分在30%以下,灰质产品灰分在95%以上。通过SEM-EDS、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RF分析和BET孔结构分析,得到从原样到HHS精矿与尾矿的表面形貌变化、元素组成富集情况、孔结构变化趋势,为气化细渣炭、灰分离后的分质利用提供了依据。通过残炭与灰质表面性质的测定,利用Zeta电位分析、接触角分析、XPS分析以及扩展DLVO理论计算分析了煤气化细渣疏水-亲水双液炭、灰分离机理,为后续强化炭、灰分离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Zeta电位分析表明残炭与正庚烷油珠的黏附性更强,炭经正庚烷处理后C—C/C—H官能团的含量增加了3.61%,接触角由36.11°增加到76.13°,使炭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强;而灰经正庚烷处理后接触角由28.08°增加到42.05°,其表面疏水性增加程度较小,说明正庚烷处理有助于增大炭与灰表面疏水性差异性。利用扩展DLVO理论计算HHS过程中各种颗粒间的总作用势能,发现炭-炭颗粒间与炭-正庚烷的较大液滴间在60 nm先于灰-灰颗粒与炭-灰颗粒发生絮凝,实现大部分炭颗粒在油相和灰颗粒在水相的富集,两相分离进而实现煤气化细渣的炭、灰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疏水液体 团聚 疏水-亲水分选 扩展DLVO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铁矿分选设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8
作者 樊盼盼 乔笑笑 +4 位作者 刘安 董连平 杨宏丽 刘翼洲 樊民强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3,共4页
针对目前复杂难选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关键分选设备的研发与改进是铁矿选矿工艺发展重点之一。以主要分选作用力场结合方式对磁铁矿分选设备进行了分类,概述了磁选、重选、浮选等单力场分选设备及由以上经典分选力场复合而成的... 针对目前复杂难选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关键分选设备的研发与改进是铁矿选矿工艺发展重点之一。以主要分选作用力场结合方式对磁铁矿分选设备进行了分类,概述了磁选、重选、浮选等单力场分选设备及由以上经典分选力场复合而成的复合力场分选设备结构特点、分选原理及其现场应用情况。研究表明:重选能耗低,无污染,处理量大,但分选粒度较粗,分选效果偏低;浮选下限低,但药剂制度复杂,成本较高,且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磁选对磁性矿物虽更具针对性,但磁性夹杂易导致磁精矿品位偏低。提出了复合力场分选设备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选矿设备,具有重选、浮选、磁选等多种选矿方法的优点,提高了设备分选效率、处理量、选择性以及对粒级的适应性等。展望了具有重-磁-浮多重功能的新型多力场复合分选设备将成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替代现有复合力场选别设备成为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复合力场 分选设备 分选效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密度强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樊盼盼 董连平 +4 位作者 刘翼洲 骆灿金 连经利 陈忠钰 樊民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7-231,共5页
为了提高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效果,丰富调控手段,以实验室磁力复合煤泥重介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针对现阶段磁力旋流器励磁方式-空心线圈电磁场,以低碳钢为材料进行了附加磁路结构设计,实现了旋流器分选区磁场的靶向引导与强化。采用有限元... 为了提高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效果,丰富调控手段,以实验室磁力复合煤泥重介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针对现阶段磁力旋流器励磁方式-空心线圈电磁场,以低碳钢为材料进行了附加磁路结构设计,实现了旋流器分选区磁场的靶向引导与强化。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ANSYS对设计磁路进行磁场特性仿真分析,得到附加磁路结构可改变分选作用区磁场形态,提高磁场强度的结论,线圈中心最大磁场强度由无磁路时的4102 A/m提高到大聚磁环作用下的4930 A/m,内聚磁结构因其特殊的结构设计达到14418 A/m。基于磁场仿真结果,对比进行了不同磁路磁场特性下纯磁铁矿粉介质分配试验和-3 mm粗煤泥重介质分选试验,得到不同磁场强度下纯磁铁矿粉底流、溢流分配规律及粗煤泥分选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无磁路磁场,外聚磁磁路结构不改变底流、溢流介质分配规律的总体趋势;内聚磁结构对磁场积聚作用强,磁场强度高,溢流悬浮液密度较空心线圈降低,底流悬浮液密度较空心线圈升高,精煤、尾煤灰分较空心线圈均有所上升,得到内聚磁结构可强化提高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密度的结论。通过对磁力旋流器磁场附加磁路,为磁力旋流器磁场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分选效果磁调控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优化磁力旋流器磁场特性,充分发掘磁场在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的应用潜力、丰富复合力场分选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旋流器 分选密度 粗煤泥 分选效果 复合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强度对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盼盼 刘翼洲 +3 位作者 董连平 连经利 陈忠钰 樊民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3-167,共5页
基于前期磁场强度对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影响规律,为了进一步研究高磁场强度对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提出假设、试验验证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在试验假设的前提下,通过对旋流器柱段安装空心圆环定性表征旋流器磁场作用... 基于前期磁场强度对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影响规律,为了进一步研究高磁场强度对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提出假设、试验验证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在试验假设的前提下,通过对旋流器柱段安装空心圆环定性表征旋流器磁场作用区形成的磁铁矿粉“堆积层”,以空心圆环厚度表征不同磁场强度下形成的“堆积层”厚度,随着空心圆环厚度的增加,可获得精煤灰分逐渐降低,尾煤灰分基本不变,即分选精度提高的结论。试验结论与假设相反,反向验证了在旋流器内流场的高速剪切作用下,磁场作用区域内并未形成具有稳定厚度的磁铁矿粉“堆积层”。充分考虑影响磁团聚体形成与破坏的受力因素,通过公式推导得到磁场作用下磁团聚体粒度与磁场强度、介质悬浮液密度等参数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磁场强度超过一定值,磁团聚体粒度显著增大,导致介质悬浮液稳定性和流变性变差,进而造成旋流器分选效果变差。以上研究结果对于完善复合力场分选理论,指导煤泥重介旋流器磁调控策略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磁场 分选效果 粗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复合作用下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盼盼 高建川 +2 位作者 董连平 李志红 樊民强 《选煤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了提高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丰富调控手段,在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外部同轴配置励磁线圈形成电磁场,通过改变磁场位置、磁场强度研究磁场特性与入料压力、悬浮液密度、安装角度等操作条件协同作用下<3 mm粗煤泥的分选效果。试验... 为了提高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丰富调控手段,在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外部同轴配置励磁线圈形成电磁场,通过改变磁场位置、磁场强度研究磁场特性与入料压力、悬浮液密度、安装角度等操作条件协同作用下<3 mm粗煤泥的分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改变常规操作参数的方法相比,应优先改变磁场强度来调整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效果。通过施加磁场优化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揭示了其操作参数与磁场特性的协同作用规律,充分发掘了磁场在煤泥重介质旋流器上的应用潜力,为丰富旋流器调控策略、提高选煤厂机械自动化水平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煤泥 煤泥重介质旋流器 外加磁场 分选密度 分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村煤矿选煤厂煤泥浮选药剂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超 王文宾 +1 位作者 董连平 李志红 《选煤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27-29,33,共4页
常村煤矿选煤厂<0.25 mm原生煤泥中<0.045 mm细泥含量偏高,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高岭石为主,通过实验室浮选试验对药剂种类和用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煤泥浮选的作用效果不同,且药剂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采用现... 常村煤矿选煤厂<0.25 mm原生煤泥中<0.045 mm细泥含量偏高,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高岭石为主,通过实验室浮选试验对药剂种类和用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煤泥浮选的作用效果不同,且药剂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采用现场药剂组合,捕收剂和起泡剂用量分别为600、80 g/t时,浮选精煤产率为70.42%、灰分为7.70%,尾煤灰分仅为46.51%;而在相同药剂用量条件下,现场捕收剂与仲辛醇起泡剂组合可获得产率为85.38%、灰分为9.43%的精煤,尾煤灰分高达75.52%,分选指标优于煤油与仲辛醇组合;而将现场起泡剂与煤油捕收剂进行组合时,浮选精煤产率为69.86%、灰分为7.72%,尾煤灰分4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浮选 药剂制度 药剂种类 药剂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ral formulas for drag coefficient and settling velocity of sphere based on theoretical law 被引量:3
13
作者 Yang Hongli Fan Minqiang +1 位作者 Liu Airong dong lianp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The settlement of particl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many areas.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drag coefficient and settling velocity in wide Reynolds number (Re) range remains a problem.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The settlement of particl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many areas.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drag coefficient and settling velocity in wide Reynolds number (Re) range remains a problem.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new formulas for drag coefficient of spherical particles based on theoretical laws, such as the Stokes law, the Oseen law, and the Goldstein law, were developed and fitted using 480 groups of experimental data (Re 〈 2 × 10^5).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2nd approximation of a rational function containing only one parameter can describe Co-Re relationship accurately over the whole Re range of 0-2× 10^5. The new developed formulas containing five parameters show higher goodness over wide Re range than presently existing equa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seen law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fitting goodness of the empirical formulas. On the basis of one of the Oseen-based Co-Re formulas giving the lowest sum of squared relative errors Qover the whole Re range (Re 〈 2 × 10^5), a general formula for settling velocity ut based on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was proposed showing high goo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e Drag coefficient Settling velocity Reynolds number Theoretical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