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选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5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轻度患者34例,重度患者23例,将慢性荨麻疹...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选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5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轻度患者34例,重度患者23例,将慢性荨麻疹患者纳入实验组,选取同期体检报告健康者5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HMGB1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6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CRP、WBC、IL-4、IL-6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相较对照组在HMGB1、WBC、CRP、IL-4、IL-6水平上明显更高(P<0.05);重度患者相较轻度患者治疗前血清HMGB1水平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较治疗前在HMGB1水平上明显下降(P<0.05);轻重度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MGB1水平无明显差异;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WBC、CRP、IL-4、IL-6水平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血清HMGB1水平与WBC、CRP、IL-4、IL-6水平呈正相关,HMGB1水平与慢性荨麻疹严重程度有关,其可能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来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未来有望成为临床监测慢性荨麻疹的新型血清标志物。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合理用药(PIM)现状,分析影响PIM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20年7月—12月年龄≥60岁住院患者82例病历资料,按《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要求,统计其不适当用药内容,并采用独立样...目的:了解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合理用药(PIM)现状,分析影响PIM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20年7月—12月年龄≥60岁住院患者82例病历资料,按《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要求,统计其不适当用药内容,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以确定PI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82例老年患者中,所患疾病有2~8种,治疗用药有1~19种;其中检测到≥1项PIM患者52例(占63.41%),涉及PIM 97项;与疾病相关的PIM的11例次占13.41%;PIM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11大类19种药物(胰岛素、艾司唑仑等药物排名前列);与非PIM组相比,PIM组患者年龄较大(76.0岁vs 72.1岁)、住院时间较长(11.1 d vs 6.7 d),共存病数(3.5种vs 2.4种)和用药种数(7.9种vs 4.4种)更多,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M的发生与患者所患疾病数、用药种数间存在极为显著的强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较高,相同疾病和用药种数是PIM的危险因素;医院管理部门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标准,强化事前干预;医生和药师应重视PIM,精简用药数量,密切关注多病、多药患者的个体化给药监护,以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选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5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轻度患者34例,重度患者23例,将慢性荨麻疹患者纳入实验组,选取同期体检报告健康者5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HMGB1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6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CRP、WBC、IL-4、IL-6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相较对照组在HMGB1、WBC、CRP、IL-4、IL-6水平上明显更高(P<0.05);重度患者相较轻度患者治疗前血清HMGB1水平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较治疗前在HMGB1水平上明显下降(P<0.05);轻重度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MGB1水平无明显差异;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WBC、CRP、IL-4、IL-6水平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HMGB1水平升高,血清HMGB1水平与WBC、CRP、IL-4、IL-6水平呈正相关,HMGB1水平与慢性荨麻疹严重程度有关,其可能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来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未来有望成为临床监测慢性荨麻疹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文摘目的:了解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合理用药(PIM)现状,分析影响PIM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20年7月—12月年龄≥60岁住院患者82例病历资料,按《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要求,统计其不适当用药内容,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以确定PI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82例老年患者中,所患疾病有2~8种,治疗用药有1~19种;其中检测到≥1项PIM患者52例(占63.41%),涉及PIM 97项;与疾病相关的PIM的11例次占13.41%;PIM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11大类19种药物(胰岛素、艾司唑仑等药物排名前列);与非PIM组相比,PIM组患者年龄较大(76.0岁vs 72.1岁)、住院时间较长(11.1 d vs 6.7 d),共存病数(3.5种vs 2.4种)和用药种数(7.9种vs 4.4种)更多,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M的发生与患者所患疾病数、用药种数间存在极为显著的强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PIM发生率较高,相同疾病和用药种数是PIM的危险因素;医院管理部门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标准,强化事前干预;医生和药师应重视PIM,精简用药数量,密切关注多病、多药患者的个体化给药监护,以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