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天山地区极端径流的影响—以开都河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郑鹏 陈亚宁 +1 位作者 王怀军 杨余辉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目的】揭示天山地区极端径流演变规律,预估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天山地区极端径流特征。【方法】基于Sen slope、MK检验、Pettitt检验、概率分布函数、SWAT模型和GCM模式分析极端径流演变特征。【结果】1959—2018年,开都河流域年、夏... 【目的】揭示天山地区极端径流演变规律,预估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天山地区极端径流特征。【方法】基于Sen slope、MK检验、Pettitt检验、概率分布函数、SWAT模型和GCM模式分析极端径流演变特征。【结果】1959—2018年,开都河流域年、夏、秋和冬季径流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春季径流呈显著增加趋势,径流变化与降水的相关性大于与同期气温的相关性。极端径流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初洪时间呈显著推迟趋势。Log-Pearson3函数对极端径流的模拟表现最优,50 a重现期洪水次数、高流量最长持续时间、平均峰值流量重现水平分别为7.09次、79.04 d和180.04 m^(3)/s。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洪水次数增加,极端强度(平均年最大流量)增大,持续时间(高流量最长持续时间、高流量平均持续时间)和平均强度(平均极端径流流量、平均峰值流量)减小,初洪时间呈提前趋势,且最高和最低极端径流强度(平均极端径流流量、平均峰值流量、平均年最大流量)重现水平分别发生在SSP245和SSP370情景。【结论】气候变化对天山极端径流具有重要影响,未来该地区将经历更频繁的极端径流事件和更为严重的单次特大洪水,研究结果对制定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和水资源管理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径流 SWAT模型 天山 开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流域MOD系统变化及其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佳秀 陈亚宁 +1 位作者 刘志辉 李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6,263,共8页
运用额尔齐斯河流域内3个典型区域内的遥感影像,并结合气候数据,分析探究了研究区内MOD系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整体变得暖湿,水热状况趋于良性发展,但温度和降水并不协同变化,各个子系... 运用额尔齐斯河流域内3个典型区域内的遥感影像,并结合气候数据,分析探究了研究区内MOD系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整体变得暖湿,水热状况趋于良性发展,但温度和降水并不协同变化,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2)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999年是研究区景观格局的转折点,景观结构、斑块形状和数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3)研究区内MOD各个子系统都有其明显特征:山地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1979年以来,水体和裸地面积略有增加,自然植被面积有所减少,而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绿洲系统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的影响较大,天然植被面积自1999年后降低,而耕地面积大幅增加,人类耕作对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十分明显;荒漠系统增湿率在3个区域最高,但结构单一,区内盐碱化较严重,受绿洲扩张影响,荒地面积自1979年以来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系统 气候变化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新疆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冯梅青 陈亚宁 +2 位作者 焦黎 段伟利 陈世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4,共8页
水、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构建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分析新疆2000-2019年W-E-F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对2020-2031年的耦合... 水、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构建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分析新疆2000-2019年W-E-F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对2020-2031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9年新疆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由0.39增大至0.61,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0.59增大至0.77,3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整体表现为中级协调发展水平,并预测在2025年将过渡为高级协调发展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仍是制约W-E-F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农业用水占比过大,导致新疆总体上结构型缺水严重。未来应积极调整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粮食消费结构,以提升系统内部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耦合协调 灰色预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连通工程下博斯腾湖矿化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世峰 陈亚宁 +8 位作者 周洪华 夏振华 叶朝霞 程勇 杨疆卫 邢延霞 甄炳仁 克帕也木·尔肯 高玉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95-102,共8页
分析了开都河-黄水沟-大湖区-小湖区连通工程实施后博斯腾湖矿化度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改善博斯腾湖水环境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空间变化上,水系连通工程促进了博斯腾湖大、小湖区水循环,改善了博斯腾湖矿化度,使黄... 分析了开都河-黄水沟-大湖区-小湖区连通工程实施后博斯腾湖矿化度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改善博斯腾湖水环境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空间变化上,水系连通工程促进了博斯腾湖大、小湖区水循环,改善了博斯腾湖矿化度,使黄水沟河道(南大闸)矿化度降低了0.5~1.0 g/L、大湖区西北角和东南部矿化度降低了0.3~0.5 g/L、小湖区东部矿化度降低了0~1.5 g/L;时间变化上,博斯腾湖黄水沟区、西岸区、大湖区和小湖区矿化度变化具有较高的同步性;水系连通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博斯腾湖矿化度空间分布作用显著;高矿化度水体的扩散和湖水水位,尤其是水温等因素共同驱动了矿化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水系连通工程实施下,科学调控年内入湖、出湖水量并严格阻止污水入河、入湖是改善博斯腾湖矿化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连通 矿化度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博斯腾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肖杨 陈亚宁 +2 位作者 刘璐 马玉其 王新友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59,共7页
为了提高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设计开发了针对该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基于Microsoft.NET平台,采用Visual Studio、SQL Server、ArcGIS工具集开发,在流域“地云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地图要... 为了提高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设计开发了针对该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基于Microsoft.NET平台,采用Visual Studio、SQL Server、ArcGIS工具集开发,在流域“地云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地图要素管理、基本水文信息、流域生态流量等主要模块,实现了流域空间可视化查询、实时流量动态模拟、流域生态基流计算以及水资源管理配置等功能。结合博斯腾湖流域1956-2019年水文资料及目前数据获取情况,系统可为不同发展模式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多方面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撑,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管理部门决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生态基流 博斯腾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河流域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白宜斐 王弋 +2 位作者 陈亚宁 梁建辉 向燕芸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242-249,共8页
选取叶尔羌河灌区中3个子灌区(莎车、巴楚和麦盖提灌区)的35眼地下水位观测井的月观测数据以及径流量、降水量、实际蒸散发、地表水灌溉用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等数据,基于敏感性分析和相对贡献率研究灌区2006-2017年地下水埋深变化及导... 选取叶尔羌河灌区中3个子灌区(莎车、巴楚和麦盖提灌区)的35眼地下水位观测井的月观测数据以及径流量、降水量、实际蒸散发、地表水灌溉用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等数据,基于敏感性分析和相对贡献率研究灌区2006-2017年地下水埋深变化及导致其变化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在3个子灌区中,地下水埋深变化最大的为巴楚灌区,莎车子和麦盖提灌区的地下水埋深波动较小;相比莎车子灌区,巴楚和麦盖提灌区地下水埋深受农业生产季节的影响更为显著;叶尔羌河灌区地下水埋深加深的主导因子是地下水的超采,且与灌区的地理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影响因子 敏感系数 相对贡献率 叶尔羌河流域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高山区云下与地表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从建 周思捷 +2 位作者 陈亚宁 陈伟 乔鹏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21,140,共12页
基于中亚高山区7个站点的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数据,利用Stewart雨滴蒸发模型及HYSPLIT模型,分析了云下与地表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地理环境和水汽来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与云下降水的δ^(2)H和δ^(... 基于中亚高山区7个站点的降水稳定同位素观测数据,利用Stewart雨滴蒸发模型及HYSPLIT模型,分析了云下与地表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地理环境和水汽来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与云下降水的δ^(2)H和δ^(18)O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春夏富集,秋冬贫化;氘盈余则呈现相反的季节变化趋势;云下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均大于地表大气降水线,说明地表大气降水线受蒸发影响更显著;云下与地表降水的δ^(2)H、δ^(18)O和高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地表氘盈余呈现反高程效应;云下与地表降水δ^(18)O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氘盈余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而降水量效应在云下与地表降水中均不显著;水汽输送轨迹显示,夏半年水汽主要源自西伯利亚大陆气团及局地再蒸发水汽,冬半年水汽主要源自西风带输送的北大西洋水汽,且在西风控制下的氘盈余值显著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降水线 水汽来源 雨滴蒸发模型 后向轨迹追踪模型 中亚高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在钻井液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腾蛟 杨中锋 +3 位作者 陈亚宁 徐超 刘振慧 刘荣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1期16-20,26,共6页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钻井液领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本文讨论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特点,概述了石墨烯材料在提高钻井液封堵抑制性,改善钻井液滤失性、流变性和润滑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石墨烯材料在钻井液领...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钻井液领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本文讨论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特点,概述了石墨烯材料在提高钻井液封堵抑制性,改善钻井液滤失性、流变性和润滑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石墨烯材料在钻井液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钻井液 纳米封堵 抑制性 润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