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发现的10个恒星形成区的H_2O脉泽源
1
作者
向德琳
b. e. turner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7-94,共8页
一、引言目前得到公认的是大多数恒星在它们的最早期的演化中都经历一个非常高能的质量抛射阶段,即出现冷分子气体的大质量双极流。当发现了外流源靠近稠密核时,就认为原恒星体是嵌埋在分子核中。这些外流源看来似乎由恒星风驱动。它们...
一、引言目前得到公认的是大多数恒星在它们的最早期的演化中都经历一个非常高能的质量抛射阶段,即出现冷分子气体的大质量双极流。当发现了外流源靠近稠密核时,就认为原恒星体是嵌埋在分子核中。这些外流源看来似乎由恒星风驱动。它们值得注意的其它表现形式包括有高速H_2O脉泽在内的快速移动的HH天体,冲激波激发的分子氢发射区和光子可见喷流等。光学观测提供的实例是最近形成的低质量和中等质量恒星的星风和演化的质量外流阶段现象,射电和红外观测提供的证据是外流可能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成协,特别是在明亮的嵌埋天体周围发现了高速H_2O脉泽后导致产生这样的看法:很稠密(10~7-10~8cm^(-3)),很紧凑(10-100A.U.)的脉泽'结'(maser'knot')是在强恒星风中被加速到50-100kms^(-1)的,实际上,低光度的H_2O脉泽与HH天体成协说明它们可能是在年轻星周围的外流源中观测到的在不同演化阶段的非常类似的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H_2O脉泽
分子外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发现的10个恒星形成区的H_2O脉泽源
1
作者
向德琳
b. e. turner
机构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National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
出处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7-9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科学院天文口支持项目
文摘
一、引言目前得到公认的是大多数恒星在它们的最早期的演化中都经历一个非常高能的质量抛射阶段,即出现冷分子气体的大质量双极流。当发现了外流源靠近稠密核时,就认为原恒星体是嵌埋在分子核中。这些外流源看来似乎由恒星风驱动。它们值得注意的其它表现形式包括有高速H_2O脉泽在内的快速移动的HH天体,冲激波激发的分子氢发射区和光子可见喷流等。光学观测提供的实例是最近形成的低质量和中等质量恒星的星风和演化的质量外流阶段现象,射电和红外观测提供的证据是外流可能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成协,特别是在明亮的嵌埋天体周围发现了高速H_2O脉泽后导致产生这样的看法:很稠密(10~7-10~8cm^(-3)),很紧凑(10-100A.U.)的脉泽'结'(maser'knot')是在强恒星风中被加速到50-100kms^(-1)的,实际上,低光度的H_2O脉泽与HH天体成协说明它们可能是在年轻星周围的外流源中观测到的在不同演化阶段的非常类似的天体。
关键词
恒星形成
H_2O脉泽
分子外流
Keywords
Star formation
H_2O maser
molecular outflow
IRAS object
分类号
P155.22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发现的10个恒星形成区的H_2O脉泽源
向德琳
b. e. turner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