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235萃取镍钼矿硫酸浸出液中钼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朱薇 肖连生 +1 位作者 肖超 龚柏藩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9,共5页
对N235萃取镍钼矿酸浸液中的钼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萃取和反萃步骤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三级逆流萃取率可达99.7%,而一级反萃率可达95.5%,反萃液钼浓度约为100 g/L,整个工艺的金属钼直收率可达98%以上。通过该工艺可实现镍钼矿酸浸... 对N235萃取镍钼矿酸浸液中的钼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萃取和反萃步骤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三级逆流萃取率可达99.7%,而一级反萃率可达95.5%,反萃液钼浓度约为100 g/L,整个工艺的金属钼直收率可达98%以上。通过该工艺可实现镍钼矿酸浸液中的镍钼分离,以及钼的富集和部分除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矿硫酸浸出液 N235 萃取 反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钼矿全湿法浸出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肖朝龙 肖连生 +1 位作者 龚柏藩 郭超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3,共6页
采用酸性氧化浸出-酸渣碱浸工艺对镍钼矿进行了浸出回收。结果表明:在盐酸用量为0.52 mol(每100 g原矿),固体氧化剂N1用量为原矿质量的60%,液固比为3∶1,温度90℃左右,浸出时间2 h的条件下,镍、钼浸出率分别为92%、60%;在氢氧化钠用... 采用酸性氧化浸出-酸渣碱浸工艺对镍钼矿进行了浸出回收。结果表明:在盐酸用量为0.52 mol(每100 g原矿),固体氧化剂N1用量为原矿质量的60%,液固比为3∶1,温度90℃左右,浸出时间2 h的条件下,镍、钼浸出率分别为92%、60%;在氢氧化钠用量为酸浸氧化后干渣质量的45%,液固比为3∶1,温度40~50℃左右,浸出时间15 min的条件下,钼浸出率可达90%以上,钼的总回收率在96%以上。该工艺流程简单、能耗较少、镍钼回收率高,可避免火法脱硫的烟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矿 酸性氧化浸出 酸渣碱浸 固体氧化剂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电解法回收钨酸钠溶液中游离碱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连生 张启修 +2 位作者 张贵清 龚柏藩 王金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6,21,共4页
利用工业实际料液对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法脱除钨酸钠溶液中的游离碱的工艺进行了工业扩大试验 ,验证了小型试验中所得到的一般规律 ,并对膜电解运行方式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 ,阳离子交换膜电解脱碱工艺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工艺上是... 利用工业实际料液对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法脱除钨酸钠溶液中的游离碱的工艺进行了工业扩大试验 ,验证了小型试验中所得到的一般规律 ,并对膜电解运行方式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 ,阳离子交换膜电解脱碱工艺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工艺上是稳定可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钠 离子交换器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钠溶液膜电解体系的阳极选择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肖连生 王玮 +2 位作者 张启修 龚柏藩 曹家树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6-19,共4页
通过测定钨酸钠溶液电解体系中的多种材料的电极极化曲线和强化电解寿命试验 ,筛选出了钨酸钠溶液膜电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合适的阳极材料 ;并通过考察不同形状的阳极对电解的影响 ,得出了网状阳极更适合钨酸钠溶液电解的结论 .
关键词 电解 电极 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实移动床-流化床离子交换技术从钨酸盐溶液中除钼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肖连生 张启修 +1 位作者 龚柏藩 黄芍英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6-68,71,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交换除钼方法 :采用密实移动床吸附经硫化处理后的钨酸盐溶液中的钼 ,用流化床解析和洗涤负钼树脂。实验测定了吸附接触时间对除钼过程的影响 ,在合适的吸附流量下 ,除钼率可保持在 99%以上。解析剂中有效成分可充分... 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交换除钼方法 :采用密实移动床吸附经硫化处理后的钨酸盐溶液中的钼 ,用流化床解析和洗涤负钼树脂。实验测定了吸附接触时间对除钼过程的影响 ,在合适的吸附流量下 ,除钼率可保持在 99%以上。解析剂中有效成分可充分利用 ,解析过程中树脂层温度不超过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密实移动床 流态床 钨钼分离 炼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