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常规水稻Cd、Zn吸收与器官分配的生育期变化:品种、土壤和Cd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史静 李正文 +1 位作者 龚伟群 潘根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2-40,共9页
Cd在土壤-作物-膳食食物链中的迁移是人类对环境Cd暴露及其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而水稻是子粒Cd积累最强的大宗作物之一.采用全生育期淹水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常规水稻(高Cd吸收品种“苏香粳1号”和低Cd吸收品种“99-22”)在添加Cd(2mg... Cd在土壤-作物-膳食食物链中的迁移是人类对环境Cd暴露及其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而水稻是子粒Cd积累最强的大宗作物之一.采用全生育期淹水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常规水稻(高Cd吸收品种“苏香粳1号”和低Cd吸收品种“99-22”)在添加Cd(2mg·kg-1)和不添加Cd处理下对2种土壤(红沙泥田,乌栅土)中Cd、Zn的吸收及其生育期变化.结果表明:1)常规水稻对Cd、Zn的吸收积累受土壤、品种和外源Cd的影响.Cd处理、土壤、品种间的正交互作用(高Cd吸收品种植于高Cd处理且Cd有效性高的红壤中)使常规稻植株Cd/Zn比成数十倍提高,从而使子粒Cd/Zn比产生强烈升高;2)水稻对Cd、Zn的吸收强度因不同生育期而异,Cd吸收的主要时期是分蘖期和成熟期,而Zn吸收的主要时期则是分蘖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水稻Cd吸收伴随着对Zn的排斥现象,这在高Cd吸收下尤为强烈;3)水稻各器官对Cd、Zn的吸收分配无论是同品种的生育期间抑或同生育期时的不同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Cd积累量为根系>穗粒>茎叶,而Zn却表现为茎叶>根系、穗粒.观察到水稻吸收的Cd在生育后期向穗粒的强烈运移.相对于低Cd吸收品种来说,Cd向穗粒转运较强,而Zn的转运较弱是高Cd吸收品种子粒Cd积累强而Cd/Zn比高的植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水稻 Cd/Zn 生育期 器官分配 水稻土 Cd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杂交水稻对2种不同土壤中Cd吸收与分配的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成颜君 龚伟群 +1 位作者 李恋卿 潘根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95-1900,共6页
选择两种水稻(超级稻"Ⅱ优明86"和普通杂交稻"汕优63")与乌栅土和红沙泥田两种水稻土为材料,采用添加(2.5mgCd·kg-1土)和不添加外源Cd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杂交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对Cd的吸收及其器官... 选择两种水稻(超级稻"Ⅱ优明86"和普通杂交稻"汕优63")与乌栅土和红沙泥田两种水稻土为材料,采用添加(2.5mgCd·kg-1土)和不添加外源Cd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杂交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对Cd的吸收及其器官分配。结果表明,抽穗期是杂交稻和超级稻Cd吸收的关键时期,且Cd处理下超级稻品种Cd吸收能力高于普通杂交稻品种。无外源Cd处理下,超级稻品种比普通杂交稻品种表现出更高的转运能力,因而是转运和器官分配特点而不是吸收Cd能力决定两者的子粒Cd水平。不过,在外源Cd处理下,土壤因素成为超级稻子粒Cd含量高于杂交稻的主要因素,超级稻在Cd化学有效性高的红沙泥田中的Cd吸收能力显著高于普通杂交稻,这可能是我们以前报道的酸性红壤水稻土中杂交稻子粒Cd吸收积累成倍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CD 吸收与分配 土壤条件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