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形量和环境介质对Cu-15Ni-8Sn-0.3Fe-0.3Er合金的摩擦磨损行为
1
作者 李豫 龚亚辉 +4 位作者 乐顺聪 郭诚君 施利霞 胡丹丹 黄藤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91,共11页
Cu-15Ni-8Sn因其优异的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轴承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工程、重型机械等多个领域。本文研究了不同冷变形量的Cu-15Ni-8Sn-0.3Fe-0.3Er合金在不同工作介质下的摩擦磨损行为,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磨痕形态,并结... Cu-15Ni-8Sn因其优异的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轴承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工程、重型机械等多个领域。本文研究了不同冷变形量的Cu-15Ni-8Sn-0.3Fe-0.3Er合金在不同工作介质下的摩擦磨损行为,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磨痕形态,并结合能谱仪(EDS)分析磨痕的元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90%冷变形的Cu-15Ni-8Sn-0.3Fe-0.3Er合金具有最小的摩擦系数并表现出最佳的耐摩擦磨损性能,其主要磨损机制包括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油摩擦条件下,液压油可以有效地减小两摩擦副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轻合金表面的磨损程度,并且表现出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仅存在磨粒磨损。然而在NaCl溶液中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相对较差,磨损机制主要包括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主要原因是Cl^(-)易导致合金发生点蚀,从而加剧了摩擦磨损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15NI-8SN合金 变形量 磨损行为 工作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迟聪聪 柳咪 +2 位作者 龚亚辉 李鸿魁 吴养育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3-18,共6页
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秸秆进行碱预处理,研究了其对整个转化过程糖得率的影响,从而为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及酶水解的分形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碱预处理提取液的固含量随碱浓的增大而上升,这可能是碱降解木质素所致,木糖得率整体呈上... 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秸秆进行碱预处理,研究了其对整个转化过程糖得率的影响,从而为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及酶水解的分形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碱预处理提取液的固含量随碱浓的增大而上升,这可能是碱降解木质素所致,木糖得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条件预处理后底物的酶水解糖得率存在明显差异.以预处理提取液与酶水解液中总糖得率之和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获得了本研究预处理条件范围内的优化结果为:温度70℃、碱浓15%、时间6h.极差分析三因素对预处理提取液及酶水解液中总糖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碱浓>温度>时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碱浓对整个转化过程总糖得率具有显著影响,而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碱预处理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龚亚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3期225-225,227,共2页
介绍了3类微生物农药在植保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从茶叶领域、农业环保、现代农业领域等方面总结了微生物的应用,并提出微生物在其他领域的一些应用前景,以期为微生物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 现代农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预处理后固形物及提取液的特性
4
作者 迟聪聪 柳咪 +3 位作者 龚亚辉 张素风 张斌 张曾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9,共5页
在不同条件下对桉木片进行碱预处理和高温水预水解,研究了其对木片残渣及提取液的影响.在高温水预水解后,木片中的聚戊糖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是预处理后木片失重的主要原因.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结果显示,碱预处理... 在不同条件下对桉木片进行碱预处理和高温水预水解,研究了其对木片残渣及提取液的影响.在高温水预水解后,木片中的聚戊糖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是预处理后木片失重的主要原因.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结果显示,碱预处理后木片及提取液中半纤维素的数均分子量降低,且温度越高降低越明显.与碱预处理相比,高温水预水解后木片中半纤维素的分子量大幅度降低,但多分散性仍与原料木片相近.采用酶解-温和酸水解的方法制备木素(EMAL),水预水解后木片与原料木片相比,木素的平均分子量增加,而多分散系数略有降低.木素的31P-NMR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高温水预水解后,总酚羟基含量几乎增加一倍,S/G有所增加,但脂肪族羟基与羧基含量则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预处理 固形物 提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酶水解分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柳咪 迟聪聪 +2 位作者 龚亚辉 李鸿魁 吴养育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67,共6页
木质纤维素作为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以减少人类对石化资源的依赖。酶水解作为重要步骤之一,自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由于酶水解是一个复杂的异质多相反应过程,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对其进行表... 木质纤维素作为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以减少人类对石化资源的依赖。酶水解作为重要步骤之一,自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由于酶水解是一个复杂的异质多相反应过程,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对其进行表征。分形理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直接从非线性复杂系统入手去认识其内在规律,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内在本质。本文阐述了木质纤维素酶水解分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酶水解动力学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辛海成 李巧云 +2 位作者 龚亚辉 周丽萍 许永立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0期221-221,共1页
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农业化学调控技术、垃圾堆肥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和动物修复技术5个方面简述了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以期推动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 治理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中原位分散技术可控制备氧化铜纳米流体及复合薄膜前体
7
作者 李阳 杜乐 +2 位作者 高若梅 吴偲 龚亚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18-4928,共11页
疏水纳米颗粒分散于有机体系中形成的纳米分散体,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纳米颗粒的单分散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是决定纳米分散体性能的关键。以Cu O纳米分散体作为纳米流体和复合薄膜前体这一典型体系为研究对象,通... 疏水纳米颗粒分散于有机体系中形成的纳米分散体,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纳米颗粒的单分散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是决定纳米分散体性能的关键。以Cu O纳米分散体作为纳米流体和复合薄膜前体这一典型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平板型微通道实现了Cu O纳米分散体制备过程中的液滴聚并和改性Cu O纳米颗粒的原位分散。制备了颗粒体积分数达2%、平均粒径约30 nm的Cu O-基础油纳米流体,该纳米流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达到0.184 W·m^(–1)·K^(–1)的较高热导率;制备的Cu O-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薄膜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和颗粒复合层稳定性。通过系统性实验研究,证明了原位分散方法在强化改性颗粒高效分散中的重要作用,确定了颗粒性能及分散行为对分散体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复合材料 原位分散 氧化铜 纳米流体 液滴聚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新型电力系统移动目标防御研究现状与展望
8
作者 臧天磊 龚亚辉 +3 位作者 李创芝 王世俊 刘云飞 周步祥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5期114-133,共20页
随着能源网络与信息网络的深度耦合,能源系统对自身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显著提升。然而,这一耦合也使信息层面的攻击能够蔓延至物理层,增加了电力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虚假数据注入攻击(FDIA)是其中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攻击形式,针对FDIA的... 随着能源网络与信息网络的深度耦合,能源系统对自身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显著提升。然而,这一耦合也使信息层面的攻击能够蔓延至物理层,增加了电力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虚假数据注入攻击(FDIA)是其中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攻击形式,针对FDIA的防御策略已成为研究的焦点。面向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护,移动目标防御(MTD)通过主动动态改变电力系统状态,使攻击者掌握的系统信息部分或完全失效,进而增强FDIA的检测能力。因此,本文探讨MTD作为主动防御策略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首先,介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主动防御技术的发展趋势、MTD的概念及起源、电力系统MTD的基本原理。随后,系统梳理现有电力系统领域的MTD研究,总结MTD实施的完备性分析、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分析其具体实施策略,包括线路电抗扰动、传感器增益扰动等。现有研究集中于传统输电网络,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重点分析MTD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进而,基于新型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的特点,详细探讨MTD的具体实施策略。最后,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及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总结新型电力系统MTD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本研究强调MTD在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广阔应用前景,为未来智能电网和多能互联场景下的MTD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 移动目标防御 信息物理系统 多能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