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腕”可否降降价?——有感于国产影片请不起一流演员 被引量:1
1
作者 龙炘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8-8,共1页
从报端读到一则消息,说的是著名导演谢晋在首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会上感慨:“巩俐片酬100万,国内导演谁请得起?”此语道出了电影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即国产片导演请不起国内一流演员。 据称,除了具有强大经济后盾的合拍片外,目前国内的... 从报端读到一则消息,说的是著名导演谢晋在首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会上感慨:“巩俐片酬100万,国内导演谁请得起?”此语道出了电影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即国产片导演请不起国内一流演员。 据称,除了具有强大经济后盾的合拍片外,目前国内的一流演员如巩俐、姜文、葛优、张丰毅等几乎与国产片绝缘。珠影厂今年一年投资拍片的经费只是巩俐的一部片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影片 巩俐 合拍片 张丰毅 谢晋 姜文 葛优 电影观众 中国电影 热门话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雍正王朝》何以受欢迎
2
作者 龙炘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8,共1页
这些年来,清宫戏泛滥,历史剧拖沓,“戏说”之风让人腻味,帝王形象已经很难在观众中引起感情共鸣,但99新年伊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八套黄金时间接踵播出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却非同凡响,社会各方面反响强烈,收视率急速攀升,一时... 这些年来,清宫戏泛滥,历史剧拖沓,“戏说”之风让人腻味,帝王形象已经很难在观众中引起感情共鸣,但99新年伊始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八套黄金时间接踵播出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却非同凡响,社会各方面反响强烈,收视率急速攀升,一时间全国掀起一个争看争说雍正的热潮,该剧据以改编的原著——二月河的长篇小说《雍正皇帝》也随之脱销。所有这些,实在是近年来罕见的文化现象。此中原因何在,看来大致有这么四点: 其一,这部电视剧对褒贬不一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着认真严谨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王朝》 电视剧 历史剧 《雍正皇帝》 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 文化现象 二月河 感情共鸣 清宫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但愿是多余的忧虑——给《阳光灿烂的日子》泼瓢冷水
3
作者 龙炘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17,共1页
接到一位花甲之年的朋友打来的电话,谈起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他颇带几分义愤的语气说:“我看到不少报刊把这部影片炒得沸沸扬扬,也就特意花五块钱买张票去看了。我认为这是一部教唆青少年胡来乱整的电影,为何不批评一下?……” 姜... 接到一位花甲之年的朋友打来的电话,谈起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他颇带几分义愤的语气说:“我看到不少报刊把这部影片炒得沸沸扬扬,也就特意花五块钱买张票去看了。我认为这是一部教唆青少年胡来乱整的电影,为何不批评一下?……” 姜文执导的《阳光》一片,尚未上映确实就已炒得很热了。上映后,我所见到的评论文章,也几乎众口一辞叫好。此中不乏大家的声音,比如王蒙就说:“过去看文革片子,中心都是受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正统” 影片 评论文章 “师道尊严” 国际电影节 青春激情 时代背景 中老年 价值判断 毛头小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聚会的历史镜头——影片《重庆谈判》观后一得
4
作者 龙炘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14,共1页
自从中国电影突破了“左”的禁区,充满人情味地描写毛泽东和把蒋介石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加以表现的影片不知有多少,但这两位中国本世纪的风云巨头同在一个画面里出现,却唯有《重庆谈判》一片。 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军对垒,革命力量和反革... 自从中国电影突破了“左”的禁区,充满人情味地描写毛泽东和把蒋介石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加以表现的影片不知有多少,但这两位中国本世纪的风云巨头同在一个画面里出现,却唯有《重庆谈判》一片。 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军对垒,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势力刀光剑影,反复较量,我们从银幕上也不知看到多少次,但这两大营垒的主帅各自胸有雄兵百万,单枪匹马于谈笑自若中面对面地交锋,也唯有“重庆谈判”这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镜头 中国电影 重庆谈判 两军对垒 革命力量 历史人物 巨片 李前宽 史诗性 艺术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批宏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好影片——在“主旋律优秀影片座谈会”上的发言
5
作者 龙炘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3-13,共1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了《开天辟地》、《大决战》、《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周恩来》、《焦裕禄》等一批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献礼影片后,油然产生这样一种欣喜激动之情。这一“献礼影片展映活动”,可谓对近年来国产故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了《开天辟地》、《大决战》、《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周恩来》、《焦裕禄》等一批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献礼影片后,油然产生这样一种欣喜激动之情。这一“献礼影片展映活动”,可谓对近年来国产故事片大丰收的一次大检阅,它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我们反对和平演变的自觉性,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的创作,以及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无疑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综观这批献礼片,不难发现一个共有的显著特色,那就是奏响了我们渴望已久的当今社会主义时代的主旋律,从而产生了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 众所周知,在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银幕创作不那么景气,出现了所谓“电影滑坡”现象,此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影片渗透“商味”,从内容到形式脱离生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取媚世俗,格调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礼片 社会主义时代 大决战 精神文明建设 反对和平演变 忽如一夜春风来 艺术力量 脱离群众 感官刺激 浩然正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娱乐功能,走出电影低谷
6
作者 龙炘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4-5,共2页
电影市场大滑坡,已经成为困绕电影界的一个严峻问题。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观众竟减少了15亿人次。往昔电影院门口争相购票和票贩子们倒票的现象如今已很难见到,而一场电影开映,场内观众寥廖无几则是常事。为此,一些电影... 电影市场大滑坡,已经成为困绕电影界的一个严峻问题。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观众竟减少了15亿人次。往昔电影院门口争相购票和票贩子们倒票的现象如今已很难见到,而一场电影开映,场内观众寥廖无几则是常事。为此,一些电影发行公司和电影院不惜花重金搞了所谓豪华放映厅,力图迎合部分观众高消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礼片 《秋菊打官司》 商业片 国产影片 文艺片 菊豆 文化商品 巩俐 改革题材 艺术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一代伟人传神写照的新突破——《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等片观后
7
作者 龙炘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1-11,共1页
浓墨重彩塑造出感人至深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银幕形象,无疑是电影艺术家们历久弥新的课题。特别是已经谢世的一代伟人,观众更是渴望从银幕上一睹其当年风采。此中既有老一代观众对领袖的深切缅怀,寻求和捧回一度失落的珍贵情感... 浓墨重彩塑造出感人至深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银幕形象,无疑是电影艺术家们历久弥新的课题。特别是已经谢世的一代伟人,观众更是渴望从银幕上一睹其当年风采。此中既有老一代观众对领袖的深切缅怀,寻求和捧回一度失落的珍贵情感;更有年轻一代观众怀着赤子之心去认识共和国缔造者们崇高的情怀,从而构架起自身的精神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幕形象 电影艺术家 献礼片 现代电影 观众心理 历史真实 中国各族人民 不丈夫 军委秘书长 普通一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谢六逸先生逝世四十周年
8
作者 龙炘成 《贵州文史丛刊》 1985年第3期159-161,共3页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我国现代知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工作者谢六逸先生离开我们也整整四十年了。这位爱国、正直、勤奋的知识分子,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前一周——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因积年劳瘁,忧国忧家,贫病交集,猝...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我国现代知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工作者谢六逸先生离开我们也整整四十年了。这位爱国、正直、勤奋的知识分子,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前一周——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因积年劳瘁,忧国忧家,贫病交集,猝然逝世于贵阳师范学院寓次(今贵阳市雪涯路)的,终年四十七岁。关于谢先生的事略以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树,笔者曾撰有《现代作家谢六逸》一文,披露于《贵州文史丛刊》创刊号。而今要写纪念谢先生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六逸 贵州文史丛刊 现代作家 现代文学 新闻工作者 日本帝国主义 国文系 身后萧条 第二年 三十一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作家谢六逸
9
作者 龙炘成 《贵州文史丛刊》 1980年第1期71-76,共6页
谢六逸这个名字,我们现在许多青年读者也许都不大知道了。他为我国现代文学、翻译、新闻、出版、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却付出过不少心血,作出过一定的贡献,劳绩显著。早年阿英同志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索引》曾为他列过传。日本桥川时雄的《... 谢六逸这个名字,我们现在许多青年读者也许都不大知道了。他为我国现代文学、翻译、新闻、出版、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却付出过不少心血,作出过一定的贡献,劳绩显著。早年阿英同志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索引》曾为他列过传。日本桥川时雄的《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对他进行过介绍。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赵景深等老一辈作家对他都很推崇。但解放后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近年来某些高等院校编写的《中国文学家辞典》等书中,却没有他的名字,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漏。谢先生是贵州人,贵州文化学术界是不应该,也不会忘记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作家 谢六逸 中国文学家辞典 中国新文学大系 中国现代文学史 郑振铎 阿英 贵州文化 文讯 中国文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