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席夫碱桥联介孔SiO_2的合成及其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刘其海 龙湘南 +4 位作者 贾振宇 胡文斌 周新华 谢慧琳 朱贵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8-190,193,共4页
采用水热法,以十二胺为模板剂,苯基桥链硅氧烷为有机硅源的共缩聚法合成桥链双亚胺席夫碱功能介孔二氧化硅(PMOs),并利用FT-IR,XRD,N_2吸附/脱附及TEM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桥联有机硅源量对PMOs材料结晶和介孔结构特性的影响。... 采用水热法,以十二胺为模板剂,苯基桥链硅氧烷为有机硅源的共缩聚法合成桥链双亚胺席夫碱功能介孔二氧化硅(PMOs),并利用FT-IR,XRD,N_2吸附/脱附及TEM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桥联有机硅源量对PMOs材料结晶和介孔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苯基桥链硅氧烷为有机硅源可实现介孔二氧化硅的席夫碱功能化,样品的孔径为2.65~2.96nm的介孔结构范围。但随着桥联有机硅源量的增加,受有机结构的影响,PMOs材料的晶型有序度和介孔规整度下降。吸附性能显示,PMOs材料对Cu^(2+)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对铜离子(Cu^(2+))的最高吸附率达到9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联介孔二氧化硅 希夫碱 共缩聚法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连双亚胺介孔材料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慧琳 胡文斌 +3 位作者 龙湘南 贾振宇 刘其海 周新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62-167,共6页
以CTAB/PAANa为混合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自制双亚胺基桥连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双亚胺桥连介孔硅材料PMOS。利用FTIR、XRD、N2吸附-脱附、固体核磁和TEM对PMOS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将其应用于对Cr(Ⅵ)的吸... 以CTAB/PAANa为混合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自制双亚胺基桥连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双亚胺桥连介孔硅材料PMOS。利用FTIR、XRD、N2吸附-脱附、固体核磁和TEM对PMOS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将其应用于对Cr(Ⅵ)的吸附,并系统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对PMOS吸附Cr(Ⅵ)的影响,且重点探究了PMOS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PMOS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其对Cr(Ⅵ)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6,初始浓度为200mg/L,吸附时间为8h。PMOS对Cr(Ⅵ)的吸附遵循Langmuir模型,在45℃时,其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为428.61mg/g。此外,PMOS对Cr(Ⅵ)的吸附行为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且PMOS与Cr(Ⅵ)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和配位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硅 双亚胺 六价铬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连双亚胺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3
作者 谢慧琳 龙湘南 +4 位作者 胡文斌 陈秀莹 贾振宇 刘其海 周新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5-1830,共6页
以自制双亚胺硅烷偶联剂和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丙烯酸钠(PAANa)为混合模板剂,通过共缩聚法合成桥连双亚胺席夫碱功能化介孔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自制双亚胺硅烷偶联剂和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丙烯酸钠(PAANa)为混合模板剂,通过共缩聚法合成桥连双亚胺席夫碱功能化介孔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桥连双亚胺介孔材料进行了表征,着重探讨了不同PAANa用量对介孔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PAANa用量对桥连双亚胺介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有序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当PAANa的加入量为0.01%时,功能化介孔材料(PMOS_(0.01))展现出较好的形貌、有序度和比表面积。此外,在酸性条件下,PMOS_(0.01)对Cr(Ⅵ)的吸附量为289.24mg/g;而在碱性条件下,PMOS_(0.01)对Cu(Ⅱ)的吸附量为276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双亚胺 制备 吸附 重金属 共缩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