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龙泉务窑辽金代黑瓷的制作工艺和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尧成
张筱薇
黄秀纯
刘兰华
齐鸿浩
-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中国文物研究所
北京门头沟区博物馆
-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42,共5页
-
文摘
龙泉务窑黑瓷粗、细胎用原料分别与白瓷粗、细胎相同,故可以认为当时该窑在制作瓷坯时是不分黑瓷白瓷的,只是涂釉不同。样品外观分为茶叶末釉、酱色釉、油滴黑釉和普通黑色釉,它们釉的含铁量在3 .3 - 7 .8 % 。釉滴黑釉组成特征是含高硅(74 .1 % ) 、低铝(12 .1 % ) 和低铁(3 .3 % ) ,其釉属钙碱釉,釉较厚,釉表面有磁铁矿微晶,使外观呈银色小油滴。茶叶末釉属钙质釉,釉中生长较多的钙长石和普通辉石晶体,还有残留石英和磁铁矿结晶,所以形成茶叶末釉的外观。酱色釉是由部分含铁量较高(6 .6 - 7 .8 % ) ,钙镁氧化物含量较低的黑釉在较高的烧成温度和较强的氧化气氛下烧成,釉面生成赤铁矿晶体层,故外观表面呈酱红色,面下仍为黑色。样品烧成温度1200 - 1300 ℃。
-
关键词
龙泉务窑
辽金代黑瓷
制作工艺
陶瓷
考古
-
Keywords
longquanwu kiln
black porcelain of Liao and Jin Dynasties
technology
microstructure
-
分类号
TQ174.6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北京龙泉务辽金代瓷器初步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陈尧成
张筱薇
黄秀纯
刘兰华
齐鸿浩
-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中国文物研究所
北京门头沟区博物馆
-
出处
《陶瓷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46-51,共6页
-
文摘
本文对龙泉务辽金代白瓷和黑瓷进行了研究,其胎的组成以高铝(3.2~38.5%)、钠(1.2~4.2%)和低硅(52.9~55.5%)为特征,其组成与北方古代名窑瓷胎有明显差别。样品釉的组成差别较大:一个样品属碱钙釉;三个样品属钙碱釉;二个样品属钙质釉。酱色釉是在强氧化气氛下烧成,放在黑釉表面形成一层赤铁矿结晶体,使其釉的外观呈酱红色。细白瓷样品的烧成温度为1240℃左右。
-
关键词
白瓷
黑瓷
陶瓷
-
Keywords
Beijing Longquanwu kiln, whit porcelain, black porcelain, Liao and Jin Dynasties
-
分类号
TQ174.7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延安地区石窟寺密宗造像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齐鸿浩
-
出处
《文博》
1991年第6期56-58,97-98,共5页
-
文摘
延安地区石窟寺达155处之多,其时代上迄北朝,下至明清,尤以宋代石窟为数众多。我国石窟寺艺术盛唐以后,在中原地区渐显衰颓之际,而在延安地区却以异军突起之势,崛起于延安地区所属各县。唐开元以后密宗在我国盛行,延安地区石窟寺中的密宗造像也不少,但由于向外介绍的少,未能引起外界的注意,故对其传入,发展一直不清楚。笔者根据手中掌握的部分资料,就密宗造像种类、传入、发展试予论述,以就教于致力于石窟寺艺术的专家学者。一、遗像种类 1、大日如来,是密宗供奉的最高神,梵名谓之摩诃毗卢遮那,“摩诃”意为“大”,“毗卢遮那”为“日”之别名。
-
关键词
密宗
延安地区
毗卢遮那
大日如来
地藏菩萨
密教
千手千眼
佛教艺术
八大菩萨
一切众生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黄龙县小寺庄发现宋代石窟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齐鸿浩
-
出处
《文博》
1988年第2期93-94,101-102,共4页
-
文摘
小寺庄石窟,位于黄龙县城北35公里的小寺庄村东500米处的半山坡上。小寺庄石窟又称寿圣寺石窟,系前庙后窟,庙已毁。但原建筑遗迹依然可见。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致使石窟上方土石塌落,将窟口掩埋,一直未为人知。1981年秋,一位牧羊老人偶然发现,才使石窟重见天日。石窟座北朝南。石窟内为长方形,进深3.5、宽2.7、高2.6米,覆斗形藻顶。窟内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二供养人像9尊。窟内东壁近门处有一高0.98、宽0.93、进深0.75米的方形龛,似为和尚坐禅之处。窟内有一长2.05。
-
关键词
寺庄
供养人像
建筑遗迹
题刻
通肩大衣
雕刻技法
风化剥蚀
立像
治平
佛口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黄龙县发现一面月宫纹镜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齐鸿浩
-
出处
《文博》
1986年第5期39-,共1页
-
文摘
陕西省黄龙县文物管理所1985年5月6日收集到铜镜一面。镜的直径20、边厚0.5、半球状纽高1.1厘米,重1050克。镜沿为八曲,半球状纽上部有一个直径5.7厘米的单线圆圈,圈内中间有一株桂树,树右有一个玉兔持捣药杵做捣药状图饰,树左有一蟾蜍。
-
关键词
半球状
文物管理所
药杵
桂树
团龙
乡刑
神话传说
水波纹
外分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消失了的行业庙会——记九龙山娘娘庙会
- 6
-
-
作者
齐鸿浩
-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6-47,共2页
-
-
关键词
行业庙会
北京
门头沟地区
九龙山泉娘娘庙会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黄龙县发现解放战争时期壁画
- 7
-
-
作者
卫敬安
齐鸿浩
-
出处
《文博》
1987年第2期91-,共1页
-
文摘
黄龙县白马滩镇后石门村吴喜民家墙壁上,发现两幅描写解放盘龙山战役的壁画。第一幅(图一):长52、高31 .2厘米。画面右侧标有竖写的“第一图”三字。画面右上侧方框内竖写着:“
-
关键词
盘龙山
解放战争时期
白马滩镇
石门村
第七连
部队番号
呼啸而过
八年
九四
沧桑岁月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