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增加卵巢癌细胞系RMG-Ⅰ Lewis y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林蓓 郝莹莹 +4 位作者 王冬冬 朱连成 张淑兰 齐藤真木子 岩森正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将人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T)基因转染卵巢癌细胞系RMG-Ⅰ并探讨细胞表面Lewisy及其他相关糖脂抗原的变化。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人α1,2-FT基因编码区HFUT-H,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HFUT-H,利用磷酸钙法将其转染入卵巢癌... 目的将人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T)基因转染卵巢癌细胞系RMG-Ⅰ并探讨细胞表面Lewisy及其他相关糖脂抗原的变化。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人α1,2-FT基因编码区HFUT-H,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HFUT-H,利用磷酸钙法将其转染入卵巢癌细胞系RMG-Ⅰ,建立α1,2-FT基因稳定高表达细胞株RMG-Ⅰ-H。通过酶活性测定证明转染前后细胞系α1,2-FT活性的改变,采用薄层层析、薄层层析免疫染色方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脂质及糖脂,特别是Ⅱ型寡糖的变化。结果基因转染后细胞RMG-Ⅰ-H中H-1抗原及Lewisy抗原显著增加,特别是Lewisy抗原为转染前的20倍;而Ⅰ型糖链Lewisb显著减少。转染前后细胞膜上的主要脂质成分胆固醇和磷脂质的含量没有变化,且中性糖脂质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α1,2-FT基因转染增加α1,2-FT活性的同时,增加卵巢癌细胞系RMG-Ⅰ Lewisy抗原的表达;RMG-Ⅰ Lewisy高表达细胞系的建立为研究Lewisy抗原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提供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α1 2-岩藻糖基转移酶 基因 转染 Lewis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3种α1,2岩藻糖转移酶的底物特异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林蓓 齐藤真木子 岩森正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1-766,共6页
目的对比小鼠3种GDP岩藻糖O!半乳糖苷"112-岩藻糖转移酶("112-FT)的底物特异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克隆小鼠3种"112-FT基因编码区MFUT-Ⅰ、MFUT-Ⅱ、MFUT-Ⅲ,测序后分别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表达... 目的对比小鼠3种GDP岩藻糖O!半乳糖苷"112-岩藻糖转移酶("112-FT)的底物特异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克隆小鼠3种"112-FT基因编码区MFUT-Ⅰ、MFUT-Ⅱ、MFUT-Ⅲ,测序后分别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MFUT-Ⅰ、pcDNA3.1-MFUT-Ⅱ及pcDNA3.1-MFUT-Ⅲ;采用磷酸钙法将其转染于COS-7细胞进行表达,通过检测3种酶对不同种底物特性比较酶的特异性。结果小鼠基因MFUT-Ⅰ、MFUT-Ⅱ、MFUT-Ⅲ分别与人类H基因(77%)、Se基因(79%)和Sec1基因(75%)具有序列同源性。MFUT-Ⅰ和MFUT-Ⅱ基因转染后的COS-7细胞均具有"112-FT活性1而MFUT-Ⅲ基因转染的COS-7细胞无此活性。MFUT-Ⅱ同时对底物缺乏唾液酸的神经节苷脂(GA1)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存在活性1分别生成产物岩藻糖基化GA1(FGA1)及岩藻糖基化神经节苷脂GM1(FGM1)<而MFUT-Ⅰ仅对底物GA1存在活性。MFUT-Ⅱ对GA1的比活性约为MFUT-Ⅰ的80~90倍。MFUT-Ⅱ对GA1的比活性为GM1的10 ̄20倍。MFUT-Ⅱ不仅具有合成Ⅳ型H抗原FGA1及FGM1活性,同时具有对乳丁糖神经酰胺(Lc4Cer)及异乳丁糖神经酰胺(nLc4Cer)的活性,可合成Ⅰ型及Ⅱ型H抗原。结论MFUT-Ⅱ是小鼠的主要"112-FT,具有合成Ⅳ型H抗原FGA1及FGM1的功能;MFUT-I仅有合成Ⅳ型H抗原FGA1的功能;MFUT-Ⅲ无"112-FT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α1 2-岩藻糖转移酶 基因 糖脂 底物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