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培养及其产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崔中利 刘卫东 +2 位作者 齐耀程 孙亮亮 陈兵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4-647,共4页
从加油站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经鉴定为气生单孢菌(Aeromonas sp.)。并对其发酵液表面活性剂性能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最佳条件下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可由70.2 mN/m 降至28.9 mN/m,对温度、pH、矿化度有较... 从加油站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经鉴定为气生单孢菌(Aeromonas sp.)。并对其发酵液表面活性剂性能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最佳条件下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可由70.2 mN/m 降至28.9 mN/m,对温度、pH、矿化度有较好的稳定性,维持85 %以上油水乳化液稳定时间达到350 h。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表面活性剂产生最适C源为2 %甘油,以硝酸盐和铵盐作为N源对表面活性剂产生无影响。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提纯,经TLC分析初步确定该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稳定性 发酵条件 糖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信号作用
2
作者 程彦伟 齐耀程 +2 位作者 姜炜 张红晓 张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216-11218,11222,共4页
综述了NO的产生与检测,NO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NO的药理学研究及其清除。
关键词 NO 抗病反应 信号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凤阳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大凤 张海珊 +3 位作者 李廷春 齐耀程 姜超强 周本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5期145-148,150,共5页
[目的]明确凤阳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在凤阳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与纯化,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56株病原菌分别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 [目的]明确凤阳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在凤阳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与纯化,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56株病原菌分别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p.),其分离频率分别为44.64%、21.42%、14.29%、14.29%和5.36%。禾谷镰孢菌Fg21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0;尖孢镰孢菌Fa09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0;串珠镰孢菌Fv03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10.0;碳源对镰孢菌菌株营养生长影响相对稳定,而氮源对其营养生长影响的变幅较大。[结论]试验结果为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酸碱度及施硫量对烤烟全硫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崔权仁 武文明 +1 位作者 竟丽丽 齐耀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6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土壤酸碱度及施硫量对烤烟全硫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探讨安徽烟区不同pH水稻土和施硫量间的相互效应,摸清不同pH及施硫量对烤烟烟叶含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施用白云石粉对皖南植烟土壤起到明显降酸作用;在烤烟大田... [目的]研究土壤酸碱度及施硫量对烤烟全硫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探讨安徽烟区不同pH水稻土和施硫量间的相互效应,摸清不同pH及施硫量对烤烟烟叶含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施用白云石粉对皖南植烟土壤起到明显降酸作用;在烤烟大田生长期间,冬耕时施入土壤的白云石粉的调酸作用逐渐减弱。在皖南烟区,pH降低有利于烤烟对硫的吸收;随着施硫量的增加,烤烟的上、中、下部烤烟的全硫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烟叶硫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上部叶硫含量、中部叶硫含量、下部叶硫含量。过量施硫对烤烟的经济性状会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安徽省烟区在植烟时调节土壤pH和合理施硫是控制烤烟硫含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烟叶 硫含量 土壤酸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烟区土壤硫含量及其对烤烟硫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权仁 武文明 +1 位作者 竟丽丽 齐耀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8期121-123,129,共4页
[目的]研究安徽省植烟土壤和烟叶硫含量的关系。[方法]采集池州东至烟区和皖南烟区土壤普查样品,研究不同采样点不同植烟年限的土壤有效硫含量。研究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定位样品土壤有效硫含量和定位样品烟叶全硫含量,以及≥15、6... [目的]研究安徽省植烟土壤和烟叶硫含量的关系。[方法]采集池州东至烟区和皖南烟区土壤普查样品,研究不同采样点不同植烟年限的土壤有效硫含量。研究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定位样品土壤有效硫含量和定位样品烟叶全硫含量,以及≥15、6~10和1~5a不同植烟年限的定位样品土壤有效硫和定位样品烟叶全硫含量。[结果]随着植烟年限的延长,施肥造成硫素在土壤中积累量增加;在植烟季节内随着土壤沙性的增强及土壤改良效果越明显时,土壤有效硫含量积累作用越强;土壤硫含量与烟叶硫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烟叶硫含量主要取决于植烟土壤质地类型,土壤黏性越大、酸度越强,越有利于硫素在烤烟叶中积累。[结论]可为实现安徽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烟叶 有效硫 全硫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烟叶片与烟花的原生质体制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齐耀程 邹禹 +1 位作者 许大凤 高正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4期11-14,10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生烟叶片及烟花的高质量原生质体制备方法。[方法]通过优化纤维素酶和离析酶浓度配比、酶解时间、渗透调节剂甘露醇浓度等参数,研究三生烟叶片与烟花原生质体的最优制备方法。[结果]三生烟烟叶材料最佳制备条件为1%纤维素酶... [目的]探讨三生烟叶片及烟花的高质量原生质体制备方法。[方法]通过优化纤维素酶和离析酶浓度配比、酶解时间、渗透调节剂甘露醇浓度等参数,研究三生烟叶片与烟花原生质体的最优制备方法。[结果]三生烟烟叶材料最佳制备条件为1%纤维素酶和0.5%离析酶、甘露醇浓度0.6 mol/L、酶解时间4 h,完整率达88.22%。烟花材料最佳制备条件为0.8%纤维素酶和0.4%离析酶、甘露醇浓度0.7 mol/L、酶解时间2 h,完整率达83.59%。[结论]三生烟叶片与烟花原生质体由于材料来源不同,酶解条件存在差异,制备时需要针对不同组织材料予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烟花 原生质体 分离纯化 完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黑糯玉米秋季性状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任四海 阮龙 +5 位作者 左晓龙 齐耀程 钱益亮 王俊 张玮 郭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24-25,44,共3页
研究了在江淮地区,栽培密度对黑糯玉米秋季田间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由45 000株/hm^2提高到75 000株/hm^2,果穗籽粒颜色由白色转为黑色的速率变慢,籽粒完全转为黑色所需时间约相差2 d;株高、穗位表现为先逐步... 研究了在江淮地区,栽培密度对黑糯玉米秋季田间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由45 000株/hm^2提高到75 000株/hm^2,果穗籽粒颜色由白色转为黑色的速率变慢,籽粒完全转为黑色所需时间约相差2 d;株高、穗位表现为先逐步提高后趋于稳定;单果穗的重量在授粉后18~30 d内先快速增加后缓慢降低,单果穗重量的峰值随栽培密度的增加在时间上向后推移;鲜果穗产量随栽培密度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以60 000株/hm^2的栽培密度产量最高;鲜果穗的感官品质在栽培密度达到67 500株/hm^2后,品质变差,综合品尝总分随栽培密度的提高先略有提高,后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糯玉米 栽培密度 籽粒颜色 田间性状 品尝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抑芽方式对烤烟叶片生长素及钾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谢强 王飞 +10 位作者 赵锦超 姬鸿飞 杨明宏 陶媛 吕法厚 牟仕香 王中华 胡耀 张通 钟扬霄 齐耀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烤烟品质的生理调控措施。[方法]通过对泸州烟区打顶后烟株进行不同抑芽处理,分析烟株叶片生长素(IAA)及叶片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第1次腋芽生长期间,打顶36 h,IAA含量降至最低。随着时间推进,IAA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至第... [目的]探讨烤烟品质的生理调控措施。[方法]通过对泸州烟区打顶后烟株进行不同抑芽处理,分析烟株叶片生长素(IAA)及叶片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第1次腋芽生长期间,打顶36 h,IAA含量降至最低。随着时间推进,IAA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至第1次抹芽时,IAA含量最大值未能超过打顶时的本底值。腋芽生长期间,处理2的第16~17叶位和第10~11叶位叶片IAA含量均呈“正弦”波型变化,但第16~17叶位叶片IAA含量波峰和波谷值变化规律均为第2次腋芽>第1次腋芽>第3次腋芽>第4次腋芽,而第10~11叶位叶片IAA含量波峰和波谷值变化规律均为第1次腋芽>第2次腋芽>第3次腋芽;处理2的第16~17叶位和第10~11叶位叶片全钾含量呈“正弦”波型变化,波峰和波谷值均随烟株生育进程推进逐渐降低。[结论]打顶后顶部第1叶位腋芽采用人工抹芽,其余叶位腋芽采用抑芽剂氟节胺抑芽处理,可以改变烟株不同叶位叶片IAA含量,提升叶片钾含量,降低烟碱含量,协调烤烟化学成分,且对第16~17叶位的影响力度高于10~11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抑芽方式 生长素 钾含量 泸州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