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沉降计算及现场测试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齐明柱 江辉煌 周神根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4,共4页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大面积软基处理时,淤泥层下卧花岗岩残积土层固结沉降计算方法。指出室内试验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压缩指标是失真的,其压缩模量偏小,压缩系数偏大,计算得到的沉降量过大,其原因在于试验方法的局限性。... 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采用堆载预压进行大面积软基处理时,淤泥层下卧花岗岩残积土层固结沉降计算方法。指出室内试验得到的花岗岩残积土压缩指标是失真的,其压缩模量偏小,压缩系数偏大,计算得到的沉降量过大,其原因在于试验方法的局限性。计算分析和现场观测表明:根据原位标准贯入试验所得指标计算花岗岩残积土的沉降量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沉降 沉降计算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计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荷板挡墙的设计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胡荣华 齐明柱 +1 位作者 余海忠 梁月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7-90,122,共5页
依托深圳市罗湖区"二线"插花地大望村公路东侧边坡挡墙加固工程,分析了原挡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卸荷板挡土墙对原挡墙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案,并对卸荷板挡墙进行了设计计算。设计计算包括墙后土体参数的正确选取、板上板下土... 依托深圳市罗湖区"二线"插花地大望村公路东侧边坡挡墙加固工程,分析了原挡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卸荷板挡土墙对原挡墙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案,并对卸荷板挡墙进行了设计计算。设计计算包括墙后土体参数的正确选取、板上板下土压力计算、抗滑稳定性计算、抗倾覆稳定性计算以及地基承载力验算等。同时根据地质条件与原有挡墙的情况对卸荷板挡墙的施工给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板挡墙 结构设计 土压力计算 稳定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传递系数法中稳定系数和安全系数的讨论
3
作者 齐明柱 曾江波 王召磊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8期59-64,共6页
稳定系数和安全系数是滑坡防治工程中无法回避的两个关键参数。针对目前滑坡治理实践中关于稳定系数和安全系数在认识上和使用中存在的误区,通过梳理传递系数法形成和发展历史,讨论了目前经常使用的基于传递系数法定义的稳定系数的含义... 稳定系数和安全系数是滑坡防治工程中无法回避的两个关键参数。针对目前滑坡治理实践中关于稳定系数和安全系数在认识上和使用中存在的误区,通过梳理传递系数法形成和发展历史,讨论了目前经常使用的基于传递系数法定义的稳定系数的含义、具体计算方法,指出应掌握每种计算方法关于稳定系数的定义,不应盲目套用,对由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稳定系数,进行相互对比和验证没有实际意义,应重点关注计算结果与滑坡实际稳定状态之间的关系,积累使用经验;讨论了安全系数的确定原则,分析了与稳定系数的区别,指出稳定系数和安全系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应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系数法 稳定系数 安全系数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群桩的压拔加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志尧 赵鹏 +2 位作者 齐明柱 李锦辉 苏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19-423,共5页
进行砂土的单桩和2×2群桩的压、拔试验,测定桩身轴力、桩顶荷载、位移以及桩端阻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群桩的抗压群桩效应系数η>1,最优桩间距为4D(D为直径),对应的η约为1.2;桩端阻力群桩效应系数Bη大于桩侧摩阻力群桩效应系... 进行砂土的单桩和2×2群桩的压、拔试验,测定桩身轴力、桩顶荷载、位移以及桩端阻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群桩的抗压群桩效应系数η>1,最优桩间距为4D(D为直径),对应的η约为1.2;桩端阻力群桩效应系数Bη大于桩侧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sη,其最优桩间距为5D,对应的Bη值约为1.3;桩侧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在3D时约为1.2,但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与前人理论分析的结果不同,由于砂土的挤密效应,试验测得抗拔群桩效应系数也大于1,最优桩间距在4D^5D之间,系数约为1.2。桩间距为7D时压、拔群桩效应系数均趋近于1,可基本忽略群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轴向荷载 砂土 群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