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吸水剖面资料在靖安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朱广社
刘晓彦
谢吉兵
齐怀彦
任延琴
陈守民
-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
出处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7年第2期57-58,共2页
-
文摘
注水井通过测吸水剖面,可以判断地层剖面的吸水状况和水驱状况,靖安油田依据吸水剖面监测资料,制定相应的注采调控措施;达到改善水驱状况、提高水驱油效率的目的。
-
关键词
吸水厚度
化学堵水
分层注水
水驱指数
-
Keywords
water - injection thickness
chemical water plugging
separated - zone water Injection water drive Index
-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长6油藏开发特征对比及稳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登莲
冯立勇
郝振江
齐怀彦
-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
中石油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
-
出处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9年第5期51-54,共4页
-
文摘
自上世纪90年代采油三厂油藏开发重点由侏罗系向三叠系转移以来,相继快速有效地开发了五里湾、盘古梁、吴仓堡等三叠系长6油藏,目前三叠系长6油藏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厂储量的73.7%,占全厂产量的66.3%。重点总结对比了五里湾、盘古梁、吴仓堡等已开发长6油藏的递减规律、含水上升规律、压力上升规律等开发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6油藏的稳产技术对策。
-
关键词
长6油藏
开发特征
递减规律
稳产技术
-
Keywords
chang 6 reservoir
development features
the law of diminishing
stability technology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
- 3
-
-
作者
王凯
齐怀彦
沈焕文
张鹏
马国梁
杨学武
张彬
-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
出处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9期48-51,共4页
-
文摘
随着油田开发的重点向低渗透油藏转移,由于受储层物性、油藏开发阶段的影响,低产低效井增多,影响了油藏的整体开发水平。提高油藏单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针对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的开发特征和问题,不断推广和发展成熟适用的配套技术,同时加大配套稳产新技术及三次采油技术试验,形成适合不同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配套技术系列,确保单井产量稳定并有所提高。
-
关键词
不同开发阶段
油藏
低产井
稳定
提高单井产量
-
Keywords
various stages
development
reservoirs
lowyield wells
stability
enhancing production
-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三叠系油藏裂缝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
- 4
-
-
作者
康治华
李冰岩
齐怀彦
杨学武
马国梁
李妍娜
-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
出处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10期45-50,共6页
-
文摘
长庆三叠系油藏都为特低渗透油藏,为了改善低孔低渗油藏开发效果,通常对区块采取整体压裂,但该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压裂之后,地层存在天然裂缝继续扩张以及产生新的次生裂缝,虽然能够提升单井产量,但同时也可产生油井产量递减快、注水水窜等许多新的问题,影响了油田的稳产,因此从裂缝识别技术研究出发,寻找区块的裂缝发育特征,提出下步裂缝治理技术和提高区块开发效果技术,为油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
关键词
裂缝
识别技术
发育特征
治理技术
-
Keywords
crack
recogni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eatures
treatment technology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及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5
- 5
-
-
作者
赵辉
齐怀彦
王凯
蔡涛
孟利华
周兵
-
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1,共7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十四五”前瞻性基础性科技重大项目“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富集分布规律研究”(2021DJ1904)。
-
文摘
针对姬塬油田K39井区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多变、有效储层识别较为困难等问题,基于测井原理和数据,建立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明确研究区测井相模式,对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等测井响应特征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了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识别标准。应用该测井模型重新解释油层91 m/8层,油水同层108 m/13层,含油水层77 m/7层,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3.8××10^(4)t。应用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识别标准,明确了有利区分布,其中,Ⅰ、Ⅱ类流动单元石油地质储量共计202.5××10^(4)t,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该研究成果丰富了鄂尔多斯盆地有效储层识别方法及有利区优选评价,对该地区致密油藏开发调整和井位部署具有参考价值。
-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测井响应特征
有利区评价
解释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
-
Keywords
tight sandstone
well logging response
favorable zone evaluation
interpretation model
Ordos Basin
-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