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人才市场建设 为辽宁第二次创业吸纳能人
1
作者 齐建珍 《技术经济》 1995年第3期4-6,共3页
关键词 第二次创业 市场建设 辽宁经济 传统产业 应用高新技术 现代企业家 孔雀东南飞 人才流动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研究
2
作者 齐建珍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35-39,共5页
“辽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研究”这一研究成果,试图探索出一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老基地跳跃式发展的新路。这一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不仅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直接意义,而且对其它... “辽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研究”这一研究成果,试图探索出一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老基地跳跃式发展的新路。这一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不仅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直接意义,而且对其它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振兴也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高技术 技术改造 传统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探讨
3
作者 王守一 杨青培 +1 位作者 邱恒济 齐建珍 《财经问题研究》 1981年第4期44-49,共6页
经济结构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国民经济比例是由国民经济结构决定的。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当前主要解决长期存在的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紧缩财政开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物价基本稳... 经济结构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国民经济比例是由国民经济结构决定的。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当前主要解决长期存在的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紧缩财政开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物价基本稳定。但从根本上则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那么,什么是经济结构?辽宁应该采取什么样类型的结构?如何调整辽宁的经济结构?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统一认识,以促进我省国民经济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结构 结构调整方向 辽宁经济 提高经济效益 重工业产品 调整经济结构 长期存在 结构不合理 正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经济效益调查
4
作者 王守一 邱恒济 齐建珍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6期75-78,共4页
从提高经济效益入手,打开辽宁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对辽宁经济效益情况做了调查。从1979年国民经济调整以来,山东、浙江等省的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提高,但辽宁的经济效益却呈继续下降的趋势。(1... 从提高经济效益入手,打开辽宁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对辽宁经济效益情况做了调查。从1979年国民经济调整以来,山东、浙江等省的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提高,但辽宁的经济效益却呈继续下降的趋势。(1)国民收入占社会总产值比重下降。1981年全省国民收入总额,按现价计算为245.7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39.2%,比1965年下降10.8%,比1975年、1980年分别下降3%和3.5%。这说明物耗在上升。(2)积累效果降低。“一五”时期,平均每百元积累增加国民收入51.4元,积累系数为1.9比1;1979~1981年平均为32.4元,积累系数为3.1比1。特别是1981年国民收入每百元积累不仅没有提供新增加的国民收入,还负11.1元。反映了投资效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改造 投资效益 劳动生产率 效益为中心 现有企业 国民经济调整 工业生产 专业化 工业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经济结构调整方向探讨
5
作者 王守一 杨青培 +1 位作者 邱恒济 齐建珍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5期68-74,共7页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国民经济比例是由国民经济结构决定的,因此,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本文准备就辽宁应该采取什么类型的结构和如...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国民经济比例是由国民经济结构决定的,因此,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本文准备就辽宁应该采取什么类型的结构和如何调整辽宁的经济结构问题做一探讨。(一) 经济结构具体讲就是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因素,如各部门、各地区、各组织、各种经济成分,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等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目前对经济结构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各部门 结构调整方向 辽宁经济 提高经济效益 重工业 社会再生产 调整经济结构 人民生活 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王守一 杨青培 齐建珍 《财经问题研究》 1980年第4期24-31,共8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调节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客观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下面,我们仅就计划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计划调节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客观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下面,我们仅就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如何发挥地区经济优势问题;生产资料商品化问题;竞争与联合问题;如何对市场调节加强计划指导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 计划调节 社会主义经济 生产资料公有制 客观要求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 地区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