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4例术前干预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齐加新 牟乐明 +3 位作者 初向泉 高平 王伯珉 孙占胜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4期51-52,共2页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术前治疗方法.方法 髋部骨折合并DVT患者134例,对58例周围型DVT允许延期手术者先行抗凝治疗2周,彩色多普勒声证实血栓机化后再进行骨科手术,术后低分肝素抗凝2周,之后改用华法林口服半...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术前治疗方法.方法 髋部骨折合并DVT患者134例,对58例周围型DVT允许延期手术者先行抗凝治疗2周,彩色多普勒声证实血栓机化后再进行骨科手术,术后低分肝素抗凝2周,之后改用华法林口服半年.对12例骨科手术不能延期者(小腿肌肉静脉丛及胫后静脉血栓)、11例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栓、53例中央型及混合型血栓放置下腔静脉临时滤器后手术,2周后取出滤器,滤器取出后改用华法林口服半年.结果 本组骨科手术皆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26个月,期间无肺栓塞(PE)及严重DVT后遗症(如溃疡)出现.31例(23.1%)术后有下肢轻微水肿;15例DVT症状复发,经抗凝治疗后下肢肿胀缓解,继续门诊抗凝治疗;5例出现因抗凝治疗导致的出血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对于髋部骨折合并DVT的患者,术前依据DVT类型进行干预可预防PE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髋部骨折 腔静脉滤器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术的观察护理
2
作者 齐加新 辛绍伟 +2 位作者 黄俊荣 张东 孙道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9期56-,共1页
关键词 静脉曲张 下肢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患者 静脉瘤 静脉疾病 四肢 激光治疗 血管内 患肢皮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疾病47例治疗分析
3
作者 齐加新 黄俊荣 +2 位作者 孙道玉 马珂 杨可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疾病(MAID)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41例(47条患肢)MAID患者分别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股—腘动脉旁路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1~52个月)。术后踝肱指数(ABI)...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疾病(MAID)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41例(47条患肢)MAID患者分别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股—腘动脉旁路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1~52个月)。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53±0.17,显著高于术前的0.23±0.12(P〈0.05)。结论髂动脉腔内介入结合股—腘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是治疗MAI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外科手术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高血压的影像学检查(附117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成娥 齐加新 马晓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7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高血压的检出情况,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高血压诊断中的优越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间手术病理诊断的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患者117例,其中...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高血压的检出情况,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高血压诊断中的优越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间手术病理诊断的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患者117例,其中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112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伴髓质增生5例,分别行肾上腺超声、磁共振及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血压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行螺旋CT薄层扫描者112例,发现异常108例,检查阳性率96.4%,明确诊断105例,符合诊断率93.8%。螺旋CT薄层扫描对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高血压的符合诊断率显著优于B超(P<0.01)及磁共振检查(P<0.01)。117例均行腹腔镜患侧肾上腺全切术,106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手术有效率90.6%。结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怀疑为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时,宜首先考虑行螺旋CT薄层扫描。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高血压患者应行腹腔镜患侧肾上腺全切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顽固性高血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7
5
作者 齐加新 张振美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6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伴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ASO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剔除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10例,最后98例患者(观察组46例、对照组52例)完成本研究。对照... 目的观察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伴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ASO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剔除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10例,最后98例患者(观察组46例、对照组52例)完成本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分别于入院当天(护理前)、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1周后(护理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并统计两组24 h疼痛发作频率、24 h疼痛持续时间;护理后用自制疼痛管理模式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的焦虑程度。结果护理后两组VAS、疼痛发作频率及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非常满意34例、满意8例、一般4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91.30%(42/46);对照组非常满意26例、满意15例、一般7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78.85%(41/52)。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可改善下肢ASO伴疼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疼痛 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口服不同浓度含糖液对围手术期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振美 郭晓宇 +1 位作者 史冬立 齐加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不同浓度含糖液对围手术期患者不同时段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190例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分为三组,于术日晨分别口服温开水(温开水组,58例)、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不同浓度含糖液对围手术期患者不同时段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190例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分为三组,于术日晨分别口服温开水(温开水组,58例)、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组,67例)、12.5%葡萄糖溶液(12.5%葡萄糖组,65例)各350mL,0.5h内饮完。比较三组围手术期不同时间段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术后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影响。结果三组术前1h、术中、术后6h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术后C反应蛋白、白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不同时段C反应蛋白、白蛋白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含糖液可适度缓解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性反应,5%葡萄糖溶液可减轻患者术后腹胀,临床术前可选择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禁食 禁饮 葡萄糖溶液 应激反应 血糖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病种疼痛管理策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伴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鲍丽丽 齐加新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5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单病种疼痛管理策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伴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下肢DVT伴疼痛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给予单病种疼痛管理策略,对照组采取传统三阶梯镇痛干预策略。记录两组镇痛相关指标[... 目的观察单病种疼痛管理策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伴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下肢DVT伴疼痛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给予单病种疼痛管理策略,对照组采取传统三阶梯镇痛干预策略。记录两组镇痛相关指标[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干预前及干预1、3、5 d的数字疼痛评分(NRS)、疼痛发作频率、疼痛维持时间]、满意度评分及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结果观察组使用非甾体类镇痛44例(80.00%),使用弱阿片、非甾体类联合镇痛11例(20.00%),对照组分别为21例(41.18%)、30例(58.82%);观察组弱阿片、非甾体类联合镇痛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5 d NRS均低于对照组,干预1、3、5 d疼痛发作频率及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3.04±5.11)分,对照组为(75.92±10.47)分,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GAD-7评分分别为(13.22±4.31)、(4.35±3.74)分,对照组分别为(14.69±4.31)、(10.22±4.72)分;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GAD-7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下肢DVT伴疼痛患者采用单病种疼痛管理策略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弱阿片镇痛药物的使用比例,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疼痛 单病种疼痛管理策略 满意度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滴氨苄青霉素致药疹47例报告
8
作者 张文孝 齐加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药疹 氨苄青霉素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