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牧马胡儿却受遗:模范忠臣金日磾的“史实”与“史相”
1
作者 黎镜明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4,共10页
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以战俘身份入居西汉宫廷养马,是族属和阶层上的双重“边缘人”。元狩四年(前119)前后,汉匈形势出现重大变化,汉武帝蹈袭贾谊“三表五饵”故智,试图通过厚待降附贵人实现“仁畜匈奴”的政治目标,作为“降者之杰”的... 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以战俘身份入居西汉宫廷养马,是族属和阶层上的双重“边缘人”。元狩四年(前119)前后,汉匈形势出现重大变化,汉武帝蹈袭贾谊“三表五饵”故智,试图通过厚待降附贵人实现“仁畜匈奴”的政治目标,作为“降者之杰”的金日磾被选中参演“四夷宾服”的政治剧目。基于此,金日磾既须迎合汉武帝对华夷秩序的期待,又须在险恶宫廷中规避风险,所以其忠诚并非单纯的道德自觉,而是帝王意志规训与个人生存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史书对金日磾形象的塑造受多重因素影响。班固《汉书》通过选择性剪裁与伦理化重构,将其纳入儒家忠孝话语体系,这种处理应该是服务于汉王朝的文化规训,同时亦与霍光辅政时期儒生阶层的崛起及金氏后裔的政治地位密切相关。后世久惯牢成的金日磾形象,实则是帝王心术、个人抉择、史官话语等共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日磾 汉武帝 三表五饵 忠臣形象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虬兄弟与河东柳氏西眷的勃兴
2
作者 黎镜明 宁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9,共12页
河东柳氏西眷主支于西魏大统四年(538)西入长安加入关中政权,在所谓关中郡姓群体中,入关初期的河东柳氏西眷无论门第阀阅、乡土根基、部曲势力都相对逊色,其之所以能在家族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关西政权注重功绩的政策环境、柳氏西眷文... 河东柳氏西眷主支于西魏大统四年(538)西入长安加入关中政权,在所谓关中郡姓群体中,入关初期的河东柳氏西眷无论门第阀阅、乡土根基、部曲势力都相对逊色,其之所以能在家族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关西政权注重功绩的政策环境、柳氏西眷文质兼备的家族特质外,柳虬兄弟的守望相助以及核心人物柳庆的卓越才具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柳氏西眷为寻求家族在中央的发展而入关,虬、桧、庆三人在其中扮演了不同角色,这种努力表现为“共时性”的协作和“历时性”的接力。家族在柳虬去世前因获赐“乙弗”姓氏而成为西魏“官族”,后因柳庆获得赐姓“宇文”而跻身北周核心圈层,河东柳氏西眷在西魏北周进入勃兴期,为家族在隋唐时期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柳氏西眷 关中郡姓 北朝 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为楚胤:《史记》中的楚滇关系与滇国命运
3
作者 黎镜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53,共10页
基于善恶有报、积善余庆的天道观念,司马迁将楚国等先秦诸侯世胤绵长的原因归结为祖先“有德”,滇国在《史记》中被视为楚国余胤,而“唯楚苗裔尚有滇王”则是“楚最无罪”的历史记忆与“汉因楚兴”的政治现实相互交缠之结果。出于滇国... 基于善恶有报、积善余庆的天道观念,司马迁将楚国等先秦诸侯世胤绵长的原因归结为祖先“有德”,滇国在《史记》中被视为楚国余胤,而“唯楚苗裔尚有滇王”则是“楚最无罪”的历史记忆与“汉因楚兴”的政治现实相互交缠之结果。出于滇国所处的生态情境、滇国自身的“王化”程度及对周边的“教化”效果等考虑,司马迁将滇国“英雄祖先”庄蹻的身份定位为楚国将军。但实际上,“滇为宠王”是司马迁在天道观念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历史错觉,是司马迁囿于时代、不由自主的一种“无意识”,滇国真实的历史命运应当在汉廷开边西南夷的背景中进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观念 “楚人王滇” “楚最无罪” 庄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经营西域的统治支点与战略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黎镜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91-98,共8页
汉代经营西域首先是出于对华夏区域的安全保障,其次是为了建立对“内属”诸国的统治,又时常体现出对招“远夷”为“外臣”的兴趣。出于对西域特殊地理环境、经济生业和政权组织形式、地缘政治格局等因素的因应,汉代的经略在空间逻辑上... 汉代经营西域首先是出于对华夏区域的安全保障,其次是为了建立对“内属”诸国的统治,又时常体现出对招“远夷”为“外臣”的兴趣。出于对西域特殊地理环境、经济生业和政权组织形式、地缘政治格局等因素的因应,汉代的经略在空间逻辑上注重控制行政治所、屯戍据点和交通线路,点线结合。在统治形态上,以西域都护统领天山南北道诸国,但主要依靠当地酋首自治,实行消耗最低的间接统治。在交聘策略上,善于分化、瓦解敌对阵营,最大限度地利用同盟和属众。汉代以乌孙、都护府、敦煌郡为统治支点,依托盟友、城邦诸国、边郡的实力,分别以徕远国、安天山、固河西为目标进行了三种战略设计。由于统治支点和依托力量的不同,三种设计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各异,三者间保持了开放和流动。战略利益的优先性决定了何种战略设计居于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空间逻辑 交聘策略 统治支点 战略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化、社会意识与两汉的边疆经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黎镜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208-215,共8页
两汉边疆经略根植于特定的时代条件和文化传统。汉代在边疆形势、治边思想和边疆管理机制等方面大抵师法嬴秦,而又基于"取守异术"的观念在运作层面有所损益。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政治特质促进了社会流动,为武帝朝... 两汉边疆经略根植于特定的时代条件和文化传统。汉代在边疆形势、治边思想和边疆管理机制等方面大抵师法嬴秦,而又基于"取守异术"的观念在运作层面有所损益。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政治特质促进了社会流动,为武帝朝边疆经略积累了丰厚的人才基础。西汉中叶以后,由于政府向文治的转向、朝堂派系的分野、地方大族的兴起等原因使得阶层固化日益严重,社会力量对政治的参与日趋乏力,对边疆吏治造成了消极影响。在汉代的边疆经略中,社会意识隐性但持久地发挥作用,其中以乡土情结和富贵观念表现最为显著。社会意识的复杂面向,使得边疆经略中人物和事件通常具有多重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边疆经略 政治文化 社会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