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女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其实现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黎钰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当前,我国高校女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存在学科领域内女性性别角色长期不在场、学术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女教师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不断地转换角色,容易导致角色双重冲突与混乱,影响其身心健康。因而,社会、学校、家庭与女教师自身四者应当形... 当前,我国高校女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存在学科领域内女性性别角色长期不在场、学术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女教师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不断地转换角色,容易导致角色双重冲突与混乱,影响其身心健康。因而,社会、学校、家庭与女教师自身四者应当形成合力,采取有效的策略推动高校女教师顺利实现专业发展,成就理想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教师 专业发展 困境 原因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师成长内涵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铁中 黎钰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5年第5期87-91,共5页
现有关于教师成长内涵的研究强调从社会的角度向教师提出要求,强调教师的社会价值、工具价值,忽视了教师的本体性、生命性;强调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教师整体德性的提升与生命境界的拓展。本文尝试从教师主体的角度出发... 现有关于教师成长内涵的研究强调从社会的角度向教师提出要求,强调教师的社会价值、工具价值,忽视了教师的本体性、生命性;强调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教师整体德性的提升与生命境界的拓展。本文尝试从教师主体的角度出发,对教师成长的价值取向、教师素质的构成、教师成长的方式与阶段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可行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成长 内涵 教育智慧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从“非人性化”到“人性化”的演进及启示——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沈小强 沈又红 黎钰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8,62,共5页
教育人性化是指整个教育活动都要充满人道主义关怀。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类主体等3个依次发展的阶段。在"人的发展"处于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阶段,"人&qu... 教育人性化是指整个教育活动都要充满人道主义关怀。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类主体等3个依次发展的阶段。在"人的发展"处于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阶段,"人"或被遮蔽,或被异化,教育非人性化现象普遍存在。在"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类主体途中,教育人性化将是类主体的必然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性化 人的发展 知识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幸福:一种基于师德的心性能力 被引量:5
4
作者 沈又红 黎钰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66-69,120,共5页
教师幸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首先是一种价值生活的能力,是以德性能力为灵魂的主体心性能力。师德不只是外在规范,更是教师师性与德性的契合而成的一种内在品性。作为一种品性,师德是教师幸福的心性基础。幸福能力强的教师具有以教育为乐... 教师幸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首先是一种价值生活的能力,是以德性能力为灵魂的主体心性能力。师德不只是外在规范,更是教师师性与德性的契合而成的一种内在品性。作为一种品性,师德是教师幸福的心性基础。幸福能力强的教师具有以教育为乐的职业境界,具有健全的主体意识和合理的内在尺度,具有创造的激情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幸福 师德 师性 德性 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职业形象的迷失、定位与重建 被引量:5
5
作者 沈又红 黎钰林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74-77,共4页
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的体现 ,教师职业形象的合理化建构是教师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我国教师职业形象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应当着眼于教师职业本身对教师职业形象进行重新定位 ,在教师职业基本形象的基础上探求... 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的体现 ,教师职业形象的合理化建构是教师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我国教师职业形象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应当着眼于教师职业本身对教师职业形象进行重新定位 ,在教师职业基本形象的基础上探求教师职业形象的时代特征 ,进而构建以专业自我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教师职业形象 重建 专业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张楚廷教育哲学旨趣五解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又红 黎钰林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6期11-14,共4页
张楚廷先生主要以教育为论域阐释着他的哲学。先生对于人本理念、生命情怀、审美精神、哲学情结和民族深情的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关切,凝结成其教育哲学的灵魂和主旨。先生的哲学堪称"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关键词 张楚廷 教育哲学 旨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