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简论我国古代黄河泥沙运动理论及其实践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可可
黎沛虹
-
机构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史志教研室
-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
文摘
古人对黄河泥沙及其运动的观察和认识由来已久 ,并形成了初步的泥沙理论 ,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黄河水流含沙量、泥沙淤积规律、泥沙冲刷规律、束水攻沙理论 ,以及泥沙冲淤与河道变化的关系等。此外 ,历史上治理黄河泥沙的实践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即 :泥沙清浚、束水攻沙的实践、王景治河与贾鲁治河中的治沙问题、河口治理。
-
关键词
古代
黄河
泥沙运动
含沙量
冲淤规律
中国
-
Keywords
sediment
sediment concentration
law of deposition and scouring
narrowing the channel for scouring sediment
history
the Yellow River
-
分类号
TV14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夏杨水与东荆河考异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可可
黎沛虹
-
机构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699-706,共8页
-
文摘
夏水在先秦时期就分江入沔 ,明代后 ,在地貌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下 ,其上源逐渐演变为建阳河与长湖水系 ,下游逐渐由入沔演为入江。杨水自古以来就是汉水的一条支流 ,其源头由西汉时的沮漳河下游分枝演变为南北朝时期的荆门上游山丘来水 ;唐代后杨口湮塞。至明清时杨水已演变为建阳水水系 ,但与原来的杨水已大相径庭。夏杨水在南北朝时为分杨水入夏水的一条枝河 ,后随杨口的湮塞而消失。东荆河是明万历间汉江夜汊堤溃口后 ,沿河百姓在夜汊河下游各枝河堵支塞汊、围堤筑垸 ,才使“形如瓜蔓”的东荆河形成单一河道。东荆河口泽口既非杨口 ,东荆河经行又非夏杨水古道 ,因而可断定“夏杨水非东荆河”
-
关键词
夏水
杨水
夏杨水
东荆河
地理位置
形成
历史演变
-
Keywords
Xia River
Yang River
Xiayang River
Dongjin River
-
分类号
P942.637.7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
-
题名都江堰“软”、“硬”建筑及其历史发展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黎沛虹
-
机构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史研究室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5期44-47,共4页
-
文摘
在钢筋、水泥等现代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普遍应用以前的年代里,都江堰的各项建筑物均以竹笼装石为主要材料砌筑;在岁修中采用杩槎为截流的主要手段。二千多年来,都江堰正是依靠这些最基本的材料来保持它特有的光采。因此,竹笼、杩槎都被称作都江堰的传统工程技术,在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少文章赞颂不止,并被认为是都江堰之所以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以竹笼装石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因此。
-
关键词
都江堰灌区
历史时期
劳动人民
发展史
建筑形式
大元
历史发展
主要材料
建筑材料
水利工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合理利用长江资源 科学控制三个指标
- 4
-
-
作者
黎沛虹
王绍良
梁在潮
-
机构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科研所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1984年第8期22-25,共4页
-
文摘
全面开发长江资源已提到日程上来了。本文试从对我国古代流域资源开、发的剖析中,探讨若干历史唐示,以作为建立长江资源开发战略思想的借鉴。
流域资源的内容很广。概括讲,凡是在流域面积以内的一切物质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物资源等,都可称为流域资源。但我们这里所说的,主要是指水资源和与此密切相关的农业土地资源、林业资源。
-
关键词
资源开发战略
长江
合理利用
科学控制
农业土地资源
流域面积
物质资源
生物资源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评历史上关于五处赤壁的讨论
- 5
-
-
作者
黎沛虹
-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72-79,共8页
-
文摘
古战场赤壁的地理位置,由于《三国志》等有关史藉记载未详,因而引起了后人的推测甚至讹传.由此引起了历代史学家和地学家的兴趣,对赤壁的讨论一直延续了一千余年.解放以后,一些书藉、图册和辞书对赤壁的地理位置仍未有统一的说法.近年来,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这个问题继续开展讨论.为了有助于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有必要将历史上对五处赤壁位置的讨论详加介绍.
-
关键词
赤壁之战
地理位置
乌林
李吉甫
古战场
水经注
三国志
历史上
嘉鱼
北江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