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FUL基因家族进化规律分析及基因编辑靶点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黎永力 杜浩 +5 位作者 李泰 甘卓然 侯智红 董利东 刘宝辉 程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0-1132,共13页
栽培大豆起源于我国黄淮海地区,我国具有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和丰富的大豆遗传资源。然而,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极高,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至关重要。株高、籽粒大小等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 栽培大豆起源于我国黄淮海地区,我国具有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和丰富的大豆遗传资源。然而,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极高,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至关重要。株高、籽粒大小等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因此,挖掘调控这些农艺性状的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FRUITFULL(FUL)基因属于MADS-box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的开花、生长发育、果实成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大豆中含有6个FUL基因,它们均具有1个保守的MADS-box和1个较为保守的K-box结构域,并主要在豆荚中表达,说明该基因家族可能调控大豆种子相关性状。其中,只有GmFUL3b基因在叶片中高度表达,说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功能可能产生了分化。此外,还发现6个FUL基因之间的进化规律不同。为进一步确定其生物学功能,利用CRISPR/Cas9技术,分别构建6个FUL基因的敲除突变体载体,转化大豆毛根进行靶点验证,并成功鉴定出其中5个基因的有效靶点,为进一步获得稳定的大豆突变体材料及解析GmFULs家族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FUL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CRISPR/Cas9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物钟基因GmLNK1/2、GmRVE4/8和GmTOC1 CRISPR/Cas9组织表达分析及敲除靶点的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甘卓然 石文茜 +6 位作者 黎永力 侯智红 李海洋 程群 董利东 刘宝辉 芦思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1-1300,共10页
生物钟基因能够参与调控植物的整个生命进程,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LNK1(NIGHTLIGHTINDUCIBLE AND CLOCK-REGULATED 1)、LNK2、RVE4(REVEILLE 4)、RVE8(REVEILLE 8)和TOC1(TIMING OF CAB EXPRESSION1)是植物中重要的生物钟基... 生物钟基因能够参与调控植物的整个生命进程,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LNK1(NIGHTLIGHTINDUCIBLE AND CLOCK-REGULATED 1)、LNK2、RVE4(REVEILLE 4)、RVE8(REVEILLE 8)和TOC1(TIMING OF CAB EXPRESSION1)是植物中重要的生物钟基因。本研究利用BLAST同源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的方法分别鉴定AtLNK1、AtLNK2、AtRVE4、AtRVE8和AtTOC1在大豆中的同源基因,通过qRT-PCR实验证明这些生物钟基因在大豆根、茎、叶等组织中均有表达。成功构建这些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并利用大豆根毛转化体系成功鉴定出13个基因的CRISPR/CAS9有效靶点。为进一步获得稳定的大豆突变体材料及研究其生物钟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敲除 生物钟基因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廷雨 黎永力 +3 位作者 甘卓然 石文茜 董利东 刘宝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9-484,共6页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目前发现复杂农艺性状相关遗传基础最有力和最有效的研究方法。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基因分型、统计学方法等许多关键性技术的进步,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应运而生。近年来GWAS在大豆复杂性状研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目前发现复杂农艺性状相关遗传基础最有力和最有效的研究方法。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基因分型、统计学方法等许多关键性技术的进步,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应运而生。近年来GWAS在大豆复杂性状研究和作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简要介绍GWAS的原理、流程的基础上,总结其在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研究中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讨论GWAS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利用GWAS进行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连锁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BBX3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编辑靶点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泰 杜浩 +5 位作者 黎永力 程玉汉 南海洋 侯智红 程群 刘宝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2-611,共10页
BBX32基因是一种含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广泛的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但在大豆中,BBX32基因的具体生物学功能还尚未被解析。为研究大豆BBX32基因在大豆中的分子机理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分析发现,大豆中含有两个与拟南芥BB... BBX32基因是一种含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广泛的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但在大豆中,BBX32基因的具体生物学功能还尚未被解析。为研究大豆BBX32基因在大豆中的分子机理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分析发现,大豆中含有两个与拟南芥BBX32同源的基因,分别命名为GmBBX32a和GmBBX32b。同时,通过检索RNA-seq数据库,对GmBBX32a和GmBBX32b在大豆中不同组织的表达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mBBX32a在花、叶和豆荚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而GmBBX32b在豆荚和花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说明GmBBX32a和GmBBX32b可能参与大豆的开花和籽粒大小形成。此外,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GmBBX32a和GmBBX32b基因的敲除载体,并转化到大豆毛根中进行靶点检测,最终获得了有编辑效率的基因编辑载体,为接下来获得稳定转基因材料提供有效编辑靶点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BBX32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CRISPR/Cas9技术 编辑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5
作者 杜浩 程玉汉 +6 位作者 李泰 侯智红 黎永力 南海洋 董利东 刘宝辉 程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5-571,共7页
分子设计育种是将分子遗传学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并培育成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重要方法之一,尽管该方法很大程度上能够缩短育种进程,但在实际育种过程中却应用较少。在大豆的育种过程中,提高产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其中,每荚粒数是... 分子设计育种是将分子遗传学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并培育成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重要方法之一,尽管该方法很大程度上能够缩短育种进程,但在实际育种过程中却应用较少。在大豆的育种过程中,提高产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其中,每荚粒数是决定大豆单株产量的关键性状之一。在大豆中,每荚粒数与叶片形状呈正相关,由一对等位基因Ln/ln控制,宽叶的大豆品种一般为Ln,窄叶的大豆品种一般为突变型ln,且ln伴随着更多的四粒荚。尽管Ln对于大豆单产的提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但将该位点应用于分子设计育种中,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483份来自不同纬度大豆品种的Ln基因型发现,高纬度地区大豆品种一般为ln,而低纬度地区大豆品种一般为Ln。通过调查来自不同纬度的8个大豆品种的叶型和一粒荚至四粒荚个数发现,低纬度大豆品种均为圆叶品种,且几乎没有四粒荚。为将ln应用于低纬度地区大豆育种中,成功开发了Ln的分子标记,并通过连续回交的方法,将ln代换到圆叶型品种Willams 82和华夏3号中,获得了四粒荚较多的大豆新材料。本研究利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的手段,提高了大豆单株产量,为加快大豆高产育种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LN 产量 单荚粒数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