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刘天华——杰出的民族音乐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黎松寿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艺学报》
1981年第3期75-79,共5页
-
文摘
刘天华先生(1895—1932)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五四时代卓越的民族音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对我国民族音乐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明年是他逝世五十周年。《乐器》杂志1981年第二期刊载的陈振铎先生《从瞻祭刘天华先生墓谈起》一文对刘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作了提示,西安、四川音乐学院、湖北艺术学院准备作巡回演出以志纪念;全国各艺术院校及各文艺团体提出了整修刘天华先生墓地的建议。刘天华先生无愧为我国近代音乐界的"一代宗师"。瞻仰一下他用心血和汗水镌刻的丰碑、他胸怀大志艰苦创业的精神,将会更好地激发我们把祖国音乐艺术事业建设发展得更好的责任感。
-
关键词
刘天华
先生
二胡
演奏技巧
胡琴
民族音乐教育
刘先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刘天华——杰出的民族音乐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黎松寿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1年第3期75-79,87,共6页
-
文摘
刘天华先生(1895—1932)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五四时代卓越的民族音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对我国民族音乐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
关键词
刘天华
先生
琵琶
曹安和
二胡
演奏技巧
拨弦乐器
胡琴
民族音乐教育
刘先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我所认识的民间艺人阿炳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黎松寿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年第2期64-69,共6页
-
文摘
本文作者是阿炳生前熟友。解放后曾参加阿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剧场舞台的演出。杨荫浏先生为阿炳录《二泉映月》等曲子,是经作者推荐的,录制时,作者也在场。他提供的关于阿炳的资料,比较真实可信。他在1951年首先在无锡晚报介绍阿炳材料。为征集阿炳的照片,他所付出的劳动,也是十分可贵的。作者现在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是我院校友。他正在写《阿炳回忆录》,本刊将选用其中的一部分。
-
关键词
阿炳
照片
墓碑
新闻
碑刻
民间艺人
《二泉映月》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我所认识的民间艺人阿炳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黎松寿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年第2期64-69,共6页
-
文摘
本文作者是阿炳生前熟友。解放后曾参加阿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剧场舞台的演出。杨荫浏先生为阿炳录《二泉映月》等曲子,是经作者推荐的,录制时,作者也在场。他提供的关于阿炳的资料,比较真实可信。他在1951年首先在无锡晚报介绍阿炳材料。为征集阿炳的照片,他所付出的劳动,也是十分可贵的。作者现在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是我院校友。他正在写《阿炳回忆录》,本刊将选用其中的一部分。
-
关键词
阿炳
照片
新闻
墓碑
碑刻
民间艺人
《二泉映月》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十二平均律和它的创制者—朱载堉
- 5
-
-
作者
黎松寿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2年第4期126-130,125,共6页
-
文摘
(一) 古今中外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律制虽然种类繁多,但若以律间振动数比是否相同划分,则可概括为“不平均律”和“平均律”二大类。不平均律由于律间振动数比不一,音程有大有小,无法自由转调。
-
关键词
十二平均律
黄钟
太簇
振动数
大吕
姑洗
十二律
律学
乐律学
应钟
-
分类号
J61
[艺术—音乐]
-
-
题名十二平均律和它的创制者—朱载堉
- 6
-
-
作者
黎松寿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2年第4期126-130,125,共6页
-
文摘
(一) 古今中外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律制虽然种类繁多,但若以律间振动数比是否相同划分,则可概括为"不平均律"和"平均律"二大类。不平均律由于律间振动数比不一,音程有大有小,无法自由转调。例如:我国古代的"三分损益律",《礼记、礼运篇》虽有"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还宫"之说。
-
关键词
十二平均律
黄钟
振动数
夹钟
仲吕
十二律
律学
乐律学
应钟
-
分类号
J61
[艺术—音乐]
-
-
题名周少梅先生轶事
- 7
-
-
作者
黎松寿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1年第2期64-65,共2页
-
文摘
周少梅先生是二十年代前后在苏南地区颇有声望的一位国乐家。他曾经历任江阴、无锡、常州等地学校音乐指导教师和许多业余丝竹乐队的音乐指导。周少梅擅长演奏多种民族乐器,其中以二胡最负盛名。“周少梅三把头胡琴”驰誉江南,经久不衰。他的代表作品——以江南丝竹乐曲为基调改编而成的二胡独奏曲《虞舜熏风曲》至今仍在各地广泛流传,深受群众欢迎。
-
关键词
周少梅
胡琴
二胡
弓弦乐器
先生
刘天华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周少梅先生轶事
- 8
-
-
作者
黎松寿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艺学报》
1981年第2期64-65,共2页
-
文摘
周少梅先生是二十年代前后在苏南地区颇有声望的一位国乐家。他曾经历任江阴、无锡、常州等地学校音乐指导教师和许多业余丝竹乐队的音乐指导。周少梅擅长演奏多种民族乐器,其中以二胡最负盛名。"周少梅三把头胡琴"驰誉江南,经久不衰。他的代表作品——以江南丝竹乐曲为基调改编而成的二胡独奏曲《虞舜熏风曲》
-
关键词
周少梅
胡琴
二胡
弓弦乐器
先生
刘天华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蔡元定的十八律
- 9
-
-
作者
黎松寿
-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75-79,共5页
-
文摘
蔡元定(1135—1198)字建通,建州建阳人,宋代有名的学者。《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九十三·儒林四》讲他“……生而颖悟,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登西山绝顶,忍饥啖荠读书。……元定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义理洞见大原,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古书奇辞奥义人所不能晓者,一过目辄解……学者尊之曰西山先生。……所著书有《大衍详说》、《律吕新书》、《燕乐》、《原辩》、《皇极经世》、《太玄潜虚指要》、《洪范解》,《八阵图说》……。”本文专谈他在律吕学上的辉煌成就。
-
关键词
辉煌成就
西山
礼乐
洪范
蔡元定
十八律
黄钟
旋相为宫
无射
吕氏春秋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二泉映月》浅析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黎松寿
茅原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78年第2期99-105,共7页
-
文摘
解放以前,在江苏省无锡市,每天晚上几乎都能听到一首悠扬动人的二胡曲调,冲破黑暗的静寂,回旋飞扬在城厢内外上空。它那优美亲切的旋律,轻柔地抚摸着穷苦人们的心灵。它那铿锵遒劲的乐句铭刻着受压迫者不屈的性格;它奏出了对黑暗的旧社会的怨恨和咀咒,使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怀着希望,展视未来,它抒发的是人民群众真实的感情。尽管乐曲早已为大家熟悉到已经能背诵的程度,然而不论寒暑总还是有些难以入眠的人们,躺在床上或是倚在窗前。
-
关键词
《二泉映月》
三潭印月
特性音调
黑文
二泉
乐曲
音乐作品
瞎子阿炳
乐句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二泉映月》浅析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黎松寿
茅原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南艺学报》
1978年第2期99-105,共7页
-
文摘
一解放以前,在江苏省无锡市,每天晚上几乎都能听到一首悠扬动人的二胡曲调,冲破黑暗的静寂,回旋飞扬在城厢内外上空。它那优美亲切的旋律,轻柔地抚摸着穷苦人们的心灵。它那铿锵道劲的乐句铭刻着受压迫者不屈的性格;它奏出了对黑暗的旧社会的怨恨和咀咒,使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怀着希望,展视未来。
-
关键词
《二泉映月》
黑文
三潭印月
特性音调
二泉
乐曲
音乐作品
瞎子阿炳
乐句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