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西北解放桥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时代:来自H、O、S同位素分析和锆石、石榴子石U-Pb测年的约束
1
作者 黎敦朋 刘复焜 +4 位作者 杨树亮 谢忠龙 黄伟 付一航 陈楠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8-676,共19页
闽西北解放桥钨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与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矽卡岩钨矿床产于寒武系林田组大理岩透镜体中;石英脉型钨矿产于新元古界下峰岩组中,包含石英大脉和石英细脉型2种矿体;钨矿体空间分布具有上部为... 闽西北解放桥钨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与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矽卡岩钨矿床产于寒武系林田组大理岩透镜体中;石英脉型钨矿产于新元古界下峰岩组中,包含石英大脉和石英细脉型2种矿体;钨矿体空间分布具有上部为似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下部为石英脉型矿体的“上层下脉”的特征。为了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时代,对石英-硫化物成矿期的石英和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分别进行了H、O同位素和S同位素分析,对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与花岗斑岩的锆石、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了U-Pb测年,结果显示:(1)δD值介于-72.9‰~-56.4‰,δ^(18)OH_(2)O值介于-3.2‰~2.5‰,在岩浆水与雨水线之间,表明成矿流体起源于岩浆流体,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2)δ^(34)S值2.1‰~2.9‰,平均值为2.65‰,属幔源硫,表明硫来源于岩浆;(3)矿区广泛分布的九仙山正长花岗岩获得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3.6±1.3)Ma,与成矿相关的花岗斑岩获得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9.8±2.2)Ma,并获得矽卡石中石榴子石的T-W下交点年龄为(150.4±5.3)Ma,说明解放桥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华南地区的燕山期钨成矿作用具有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石英脉型 钨矿床 H、O同位素 S同位素 U-PB测年 晚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永安市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下渡组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2
作者 付一航 黎敦朋 +1 位作者 杨小敏 陈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9,I0011-I0015,共20页
下渡组是福建省西部晚中生代重要的火山岩岩石地层单元之一。下渡组的年代归属和岩石成因仍不明确,制约了区域地层的划分对比。本文以永安鸬鹚坪下渡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 下渡组是福建省西部晚中生代重要的火山岩岩石地层单元之一。下渡组的年代归属和岩石成因仍不明确,制约了区域地层的划分对比。本文以永安鸬鹚坪下渡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探讨永安市鸬鹚坪下渡组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下渡组岩性主要以流纹质为主的角砾凝灰岩、熔结角砾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等,偶夹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等。本文年代学研究获得下渡组顶部凝灰岩年龄为130.4±1.5 Ma;综合前人的年龄资料,下渡组应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凝灰岩具有高硅[w(SiO_(2))=71.40%~73.40%]、富铝[w(Al_(2)O_(3))=13.70%~14.85%]、富碱[w(K_(2)O+Na_(2)O)=5.91%~9.75%]、贫钛[w(TiO_(2))=0.21%~0.38%]、贫镁[w(MgO)=0.05%~0.65%]等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酸性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及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及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_(Nd)(t)为−12.17~−9.94,T_(DM)^(2)为1659~1507 Ma。本文认为下渡组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挤压环境,岩浆主要起源于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中上地壳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西部 下渡组 火山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21
3
作者 黎敦朋 赵越 +6 位作者 胡健民 万景林 李新林 周小康 杜少喜 潘燕兵 裴军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0-910,共11页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高原面 构造地貌 剥露过程 青藏高原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黎敦朋 赵越 +3 位作者 刘健 潘燕兵 裴军令 何哲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310,共18页
晚新生代,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使青藏高原周缘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隆升作用,然而不同学者对高原强烈构造变形和隆升时代的认识却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与地貌响应等的... 晚新生代,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使青藏高原周缘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隆升作用,然而不同学者对高原强烈构造变形和隆升时代的认识却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与地貌响应等的综合研究,依据古新统至中新统地层的连续沉积和产状的协调一致,提出青藏高原西北缘在古新世—中新世末并未发生区域性强烈的构造变形,并基于褶皱、生长地层、楔顶沉积和冲断带中局部不整合等标定青藏高原西北缘强烈构造变形的时代为上新世—早更新世,其中最强烈的构造变形发生于西域砾岩沉积结束阶段,即约1.1~0.7Ma的昆黄运动最终使中更新世以前地层全面褶皱-抬升,形成区域性的乌苏群与西域砾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这为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提供了关键的构造地质学证据;同时,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研究成果提出青藏高原西北缘的主要隆升可能是在上新世—早更新世通过高原边缘的边界断层系以后展式逆冲扩展作用抬升形成的,并就裂变径迹热历史模拟的剥蚀厚度提出西域砾岩很可能主要来自高原边缘地形变化最剧烈的陡坡带,支持西域砾岩属构造成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后展式逆冲扩展 上新世—早更新世 青藏高原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山奇台达坂花岗岩锆石TIMSU-Pb测年及热演化历史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黎敦朋 赵越 +5 位作者 胡健民 李新林 周小康 王向利 杜少喜 肖爱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13-1021,共9页
应用锆石TIMSU-Pb测年获得西昆仑山奇台达坂花岗岩年龄为(202.2士3.4)Ma(MSWD=8.65);利用不同海拔高度获得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定年龄为24.8~14.0Ma。通过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并结合前人40Ar-39Ar测年数据,得出西昆仑山奇台达坂花岗岩就位以... 应用锆石TIMSU-Pb测年获得西昆仑山奇台达坂花岗岩年龄为(202.2士3.4)Ma(MSWD=8.65);利用不同海拔高度获得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定年龄为24.8~14.0Ma。通过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并结合前人40Ar-39Ar测年数据,得出西昆仑山奇台达坂花岗岩就位以来,至少经历了三快二慢的冷却降温(隆升剥蚀)过程:即202.2~195.6Ma、26~15Ma和5Ma以来3个阶段的快速降温(隆升剥蚀),195.6~26Ma和15~5Ma2个阶段的缓慢冷却降温(隆升剥蚀)。西昆仑山地壳最上部约3km的快速去顶作用主要发生于26~15Ma和5Ma以来,它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TIMS U—Pb测年 裂变径迹 热演化历史 西昆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矿田深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和单矿物^(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黎敦朋 邱小平 +2 位作者 张文慧 刘文元 于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3-797,共15页
通过对福建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3组锆石SHRIMP U-Pb和2组角闪石、钾长石^(40)Ar/^(39)Ar测年,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1.8±1.5 Ma(n=34,MSWD=1.0),代表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 通过对福建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3组锆石SHRIMP U-Pb和2组角闪石、钾长石^(40)Ar/^(39)Ar测年,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1.8±1.5 Ma(n=34,MSWD=1.0),代表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同时获得角闪石^(40)Ar/^(39)Ar冷却年龄为100±11 Ma、102.2 Ma,钾长石的^(40)Ar/^(39)Ar冷却年龄为96.3±1.7 Ma、98.5 Ma。依据矿物封闭温度理论,估算紫金山矿田深部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由锆石结晶至角闪石40Ar/39Ar体系封闭、再到钾长石^(40)Ar/^(39)Ar体系封闭的岩石冷却速率分别是40.7~67.1℃/Ma、116.9~216.3℃/Ma,显示岩石的冷却速率较大;由古地温梯度推算主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结晶(101.8±1.5 Ma)至钾长石^(40)Ar/^(39)Ar体系封闭(96.3±1.7 Ma)期间岩体隆升剥露了约3 km,暗示地壳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快速隆升剥蚀作用。紫金山矿田深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佐证了紫金山矿田深部存在一个大岩基,并约束了紫金山矿田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单矿物的^(40)Ar/^(39)Ar年龄为矿区的隆升剥露研究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测年 40Ar/39Ar测年 岩石冷却 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紫金山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西南缘新太古代变质辉长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黎敦朋 李新林 +5 位作者 周小康 李玮 杜少喜 戴新宇 高小平 刘幼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2-269,共8页
在塔里木西南缘发现多条变质辉长岩脉,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辉长岩岩脉具有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通过锆石SHRIMP法U-Pb测年,6个点207Pb/206Pb加权年龄平均值为(2675±12)Ma(MS... 在塔里木西南缘发现多条变质辉长岩脉,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辉长岩岩脉具有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通过锆石SHRIMP法U-Pb测年,6个点207Pb/206Pb加权年龄平均值为(2675±12)Ma(MSWD=0.20);根据9个点获得的不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为(2671±13)Ma、下交点年龄为(287±16)Ma(MSWD=0.91)。2675Ma权重年龄或不一致曲线上交点2671Ma年龄代表变质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下交点(287±16)Ma年龄代表变质年龄。塔里木西南缘新太古代变质辉长岩脉的发现,证实塔里木西南缘存在太古宙古陆核,提供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陆核裂解的岩浆活动记录,为该区地层划分对比以及古陆核早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辉长岩脉 SHRIMP U—Pb定年 新太古代 塔里木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漫塔格西段白干湖钨锡矿区巴什尔希花岗岩序列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9
8
作者 黎敦朋 肖爱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3-61,共9页
祁漫塔格西段白干湖钨锡矿区的巴什尔希花岗岩由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序列由早到晚包括6个单元,其侵位时代约为458~432 M a;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巴什尔希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通过讨论,认为阿尔金断裂南侧的奥陶纪—早... 祁漫塔格西段白干湖钨锡矿区的巴什尔希花岗岩由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序列由早到晚包括6个单元,其侵位时代约为458~432 M a;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巴什尔希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通过讨论,认为阿尔金断裂南侧的奥陶纪—早志留世偏铝质—过铝质A2(PA)型花岗岩区是钨锡矿的重点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西段 白干湖钨锡矿 岩石序列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临潼—长安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黎敦朋 杜建军 +1 位作者 马寅生 肖爱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7,共12页
临潼—长安活动断裂带是渭河盆地内部西安凹陷与骊山凸起之间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带,由2条次级断层组成,以灞河、皂河为界划分为北东、中、南西3段,前人对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的活动性存在2种不同的认识。为了确定临潼—长安断裂带晚更新... 临潼—长安活动断裂带是渭河盆地内部西安凹陷与骊山凸起之间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带,由2条次级断层组成,以灞河、皂河为界划分为北东、中、南西3段,前人对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的活动性存在2种不同的认识。为了确定临潼—长安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文中以黄土S1、L1S和S0为确定垂直位移的标志和年代标尺,通过DEM地貌分析、断层露头调查,结合地壳形变资料,分析得出临潼—长安断裂带北东段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强,中段活动性其次,南西段活动性弱,与DEM显示的现今临潼—长安活动断裂带上下盘的地貌差异有很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潼—长安断裂带 DEM 断层露头 垂直位移 断层的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仑-黄河运动的时代下限:来自塔里木盆地南缘西域砾岩顶部火山岩^(40)Ar/^(39)Ar定年的约束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敦朋 赵越 +2 位作者 王瑜 刘健 潘燕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5-1147,共13页
"昆仑-黄河运动"是发生在早、中更新世之交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它使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地貌格局基本定型。以往对昆仑-黄河运动时限的研究,主要由黄河干流发育的阶地、昆仑山垭口地区羌塘组与望昆冰碛层等古地磁、ESR、TL等... "昆仑-黄河运动"是发生在早、中更新世之交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它使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地貌格局基本定型。以往对昆仑-黄河运动时限的研究,主要由黄河干流发育的阶地、昆仑山垭口地区羌塘组与望昆冰碛层等古地磁、ESR、TL等分析测试得出,缺少其他年代学约束。在塔里木盆地,昆仑-黄河运动表现为西域砾岩与乌苏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南缘西域砾岩顶部的普鲁上层火山岩4个样品的全岩^(40)Ar/^(39)Ar定年,获得^(40)Ar/^(39)Ar坪年龄为1.03±0.05 Ma^1.20±0.05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1±0.1 Ma(n=4,MSWD=2.3)。这是首次应用^(40)Ar/^(39)Ar定年方法,获得昆仑-黄河运动的时代下限为1.1±0.1 Ma,与前人确定的昆仑-黄河运动时代下限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为我国西部新构造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黄河运动 时代下限 40Ar/39Ar全岩定年 普鲁上层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成因的新认识——来自矿石构造、矿物学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4
11
作者 黎敦朋 罗坤 +1 位作者 肖爱芳 孔令添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95-3110,共16页
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是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独立重晶石矿床,已有30余年的开采历史,在沉积重晶石矿床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对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时代仍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中矿石组构的野外调查、电子探针分析... 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是东南沿海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独立重晶石矿床,已有30余年的开采历史,在沉积重晶石矿床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对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时代仍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中矿石组构的野外调查、电子探针分析和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取得如下发现和认识:①首次在重晶石矿石中发现了管孔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蜂窝状构造等热水喷流通道相沉积构造;②首次在重晶石矿石中发现具有热水成因指示意义的同生钡冰长石矿物;③140个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值为89.3~208.5℃,均值为162.7℃,表明李坊重晶石矿床属于低温热水沉积矿床;综合矿石构造、矿物学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证据,提出李坊重晶石矿床为"白烟囱型"热水沉积矿床的新认识,为华南地区早古生代热水沉积矿床的研究和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矿床 热水喷流通道相 钡冰长石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 李坊重晶石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角闪石-斜长石矿物温压计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黎敦朋 肖爱芳 刘文元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51-359,共9页
应用电子探针分析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得出闽西南构造带出露于地表不同时期花岗岩的结晶压力分别为早侏罗世花岗岩431.3 MPa、晚侏罗世花岗岩187.2 MPa、早白垩世花岗岩108.3 MPa,对应的花岗岩结晶深度分别为16 km,7 km,4 km;闽东构... 应用电子探针分析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得出闽西南构造带出露于地表不同时期花岗岩的结晶压力分别为早侏罗世花岗岩431.3 MPa、晚侏罗世花岗岩187.2 MPa、早白垩世花岗岩108.3 MPa,对应的花岗岩结晶深度分别为16 km,7 km,4 km;闽东构造带出露于地表的不同时期花岗岩结晶压力分别为晚侏罗世花岗岩186.8 MPa、早白垩世花岗岩89.5MPa,对应的花岗岩结晶深度分别为7 km,3 km。结果表明,闽东构造带与闽西南构造带侏罗纪以来的差异隆升作用不明显;同时得出研究区中晚侏罗世(175.6-145.5 Ma)的隆升剥露幅度约为9 km,对应的地壳隆升速率约为300 m/Ma;早白垩世(145.5-99.6 Ma)的隆升剥露幅度约为3-4 km,对应的地壳隆升速率约为65-87 m/Ma;晚白垩世以来(99.6-0Ma)的隆升剥露幅度约为3-4 km,对应的地壳隆升速率约为30-40 m/Ma,显示侏罗纪以来地壳隆升剥露幅度和隆升速率逐渐减小的规律,这对东南沿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 隆升 构造带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颜喀拉山西段二叠纪古海山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黎敦朋 李新林 +6 位作者 周小康 王向利 李玮 高小平 杜少喜 戴新宇 刘幼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96-1002,共7页
在巴颜喀拉盆地西段黄羊岭组中发现了一个长约3km、厚约1295m的玄武岩+碳酸盐岩的隆起建造,具有3个由玄武岩基底加碳酸盐岩盖层组成的双层剖面结构。隆起建造中海相沉积物由下至上从深海相渐变为浅海相,生物化石由浮游生物组合演变为浅... 在巴颜喀拉盆地西段黄羊岭组中发现了一个长约3km、厚约1295m的玄武岩+碳酸盐岩的隆起建造,具有3个由玄武岩基底加碳酸盐岩盖层组成的双层剖面结构。隆起建造中海相沉积物由下至上从深海相渐变为浅海相,生物化石由浮游生物组合演变为浅海造礁生物组合。通过与现代海山的对比,证实巴颜喀拉西段发现的隆起建造属古海山堆积,根据化石的时代确定其为中二叠世的古海山,暗示巴颜喀拉盆地在中二叠世以前存在一个古大洋,其后古大洋逐渐俯冲消减,演化为残留洋盆地,这对巴颜喀拉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研究和构造属性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山 二叠纪 巴颜喀拉山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火山岩-斑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矿床形成深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敦朋 邱小平 +1 位作者 张文慧 刘文元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92-593,共2页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是世界上罕见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以铜钼(银)金为主的矿床,其包括紫金山特大型铜(钼)金矿床、罗卜岭铜钼矿床、悦洋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等。紫金山矿田位于NW向上杭-云霄深大断裂与NE向政和-大埔断裂交汇部位西北部的宣...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是世界上罕见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以铜钼(银)金为主的矿床,其包括紫金山特大型铜(钼)金矿床、罗卜岭铜钼矿床、悦洋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等。紫金山矿田位于NW向上杭-云霄深大断裂与NE向政和-大埔断裂交汇部位西北部的宣和复式背斜核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古陆的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属武夷山成矿带西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矿田 SHRIMP U-Pb 斑岩体 矿床形成 测年 银多金属矿床 低温热液 新元古界 复式背斜 斑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山北缘下更新统西域组中上部泥石流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敦朋 刘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69-1373,共5页
报道了在西昆仑山北缘的恰哈、桑株、柯克亚等地的西域组中上部地层中发现数十层泥石流沉积。容重测量表明,泥石流以粘性泥石流为主,典型沉积相组合为AC、AA1C、DAA1BC、AA1BC、AA1B、A1BC,反映泥石流沉积从上游向下游由扇顶向扇缘环境... 报道了在西昆仑山北缘的恰哈、桑株、柯克亚等地的西域组中上部地层中发现数十层泥石流沉积。容重测量表明,泥石流以粘性泥石流为主,典型沉积相组合为AC、AA1C、DAA1BC、AA1BC、AA1B、A1BC,反映泥石流沉积从上游向下游由扇顶向扇缘环境演化,泥石流沉积时代对比为早更新世早中期。青藏高原西北缘西域组中上部泥石流沉积的发现,为分析该区西域组沉积时期的构造背景、地貌条件、气候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西域组 发现 意义 西昆仑山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干热岩体地热地质特征 被引量:83
16
作者 张森琦 严维德 +10 位作者 黎敦朋 贾小丰 张盛生 李胜涛 付雷 吴海东 曾昭发 李志伟 穆建强 程正璞 胡丽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7-1102,共16页
基于地热地质、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成果等布孔依据,实施的GR1干热岩勘探孔位于共和县恰卜恰干热岩体中南部,是迄今我国钻遇地层温度最高的干热岩勘探孔,为我国首个EGS示范工程与科研试验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GR1孔测温结果表明,2500 m深... 基于地热地质、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成果等布孔依据,实施的GR1干热岩勘探孔位于共和县恰卜恰干热岩体中南部,是迄今我国钻遇地层温度最高的干热岩勘探孔,为我国首个EGS示范工程与科研试验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GR1孔测温结果表明,2500 m深处温度为150℃,进入干热岩段;终孔深度3705 m处的井底温度为236℃。2500~3705 m井段平均地温梯度为71.4℃/km,高于另3眼干热岩勘探孔;2800~3705 m井段地温梯度大于80℃/km,属中等品质以上干热岩。综合地球物理勘查与4眼干热岩勘探孔钻探结果表明,该干热岩体埋深2104.31~2500 m,面积246.90 km^2;干热岩资源评价结果表明,3~5 km深度范围,100年内的潜在发电装机容量为3805.74 MW,以2%的采收率计,装机容量为76.11 MW;3~6 km潜在装机容量为7788.26 MW,以2%的采收率计,装机容量为155.77MW;3~7 km潜在装机容量为13639.25 MW,以2%的采收率计,装机容量为272.79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干热岩 地温梯度 地热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古水流样式转折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玮 胡健民 +3 位作者 黎敦朋 刘金侠 孙宜朴 梁积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北缘地区古水流方向在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期间发生过三次重要的转变。晚石炭世晚期以前指向南,晚石炭世晚期到二叠纪期间指向东、南东东向,三叠纪—侏罗纪指向南,白垩纪及其以后指向北。结合盆地物源和沉积环...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北缘地区古水流方向在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期间发生过三次重要的转变。晚石炭世晚期以前指向南,晚石炭世晚期到二叠纪期间指向东、南东东向,三叠纪—侏罗纪指向南,白垩纪及其以后指向北。结合盆地物源和沉积环境分析,博格达山北缘自晚古生代以来可划分为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古流向转折期为盆地各期构造演化的分界线,它们是盆地对周缘造山带构造演化沉积响应的重要记录。另一方面,古水流转折时间资料的获得,对准噶尔盆地周缘不同构造带的隆升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晚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古水流资料指示沉积物主要来自准噶尔盆地西部,准噶尔盆地西—西北缘强烈隆升,自三叠纪早期开始到侏罗纪晚期,准噶尔盆地北缘抬升,博格达山北缘沉积物主要来自北方;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古水流指示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博格达山隆起并遭受剥蚀。然而,什么原因造成石炭纪末以来,准噶尔盆地周缘几个造山带顺时针方向依次隆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准噶尔盆地 古水流 沉积环境 盆山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岩演化序列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于波 裴荣富 +4 位作者 邱小平 陈景河 黎敦朋 张文慧 刘文元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7-446,共10页
福建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活动分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二幕,第一幕为晚侏罗世(154~149Ma)挤压环境下的岩浆活动,表现为壳源S型花岗岩紫金山复式岩体与才溪岩体的侵位,复式岩体具有154Ma、150Ma及149Ma三次脉动;才溪岩体侵位时代约150M... 福建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活动分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二幕,第一幕为晚侏罗世(154~149Ma)挤压环境下的岩浆活动,表现为壳源S型花岗岩紫金山复式岩体与才溪岩体的侵位,复式岩体具有154Ma、150Ma及149Ma三次脉动;才溪岩体侵位时代约150Ma。第二幕发生于早白垩世(125~93Ma)构造拉张、地幔上涌的环境,岩浆活动共4期,形成一套I型花岗岩及共源异相的火山岩、次火山岩,为成矿提供了物源和热源。其中第1期为早白垩世火山喷发与岩浆超浅层就位,形成石帽山群下段的英安岩及紫金山次火山岩(125~118Ma);第2期表现为石帽山群下段安山岩喷发与四方岩体的侵位以及英安玢岩的形成(109~103Ma);第3期表现为石帽山群下段英安岩的喷发和罗卜岭—紫金山似斑状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以及龙江亭、二庙沟附近的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103~100Ma);第4期表现为晚期罗卜岭斑岩的侵位、石帽山群上段流纹岩的喷发和大岩里花岗斑岩岩脉、金铜矿的石英斑岩脉等成矿后期无矿脉岩的形成(100~93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个岩浆系统各自形成共源岩浆异地异相分异演化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矿田 岩浆岩演化 同位素年代学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贵德县热水泉干热岩体地质-地热地质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森琦 吴海东 +9 位作者 张杨 宋健 张林友 许伟林 黎敦朋 李胜涛 贾小丰 付雷 李旭峰 冯庆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1-1605,共15页
贵德县热水泉干热岩体平面上呈半椭圆形展布于NNW向区域性新街断裂带组分的热光断裂之西,面积约122km2。ZR1孔钻探结果表明:干热岩体上部为具自封闭盖层性质的中温水热型地热田,2800~3050m属相对完整或隔水的次高温花岗岩体,3050.68m深... 贵德县热水泉干热岩体平面上呈半椭圆形展布于NNW向区域性新街断裂带组分的热光断裂之西,面积约122km2。ZR1孔钻探结果表明:干热岩体上部为具自封闭盖层性质的中温水热型地热田,2800~3050m属相对完整或隔水的次高温花岗岩体,3050.68m深处温度为151.34℃,进入干热岩段。干热岩体热储为侵位于233.2~222.3Ma的中晚三叠世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等。具正花状构造结构的新街-瓦里关走滑挤隆构造带为区域性控热导热构造,并对干热岩体的就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基于大地电磁测深、高分辨率重力异常、电阻率与Rayleigh波群相速度线性反演,以及地质综合分析认为,以壳内部分熔融层供热为主,地幔热流供热、沿走滑断裂带上升的晚期小熔体与双倍地壳U、Th、K等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为叠加热源,一并构成的复合型热源,是热水泉干热岩体最有可能的热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地质 干热岩 花状构造 热源机制 贵德县热水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雅河河谷地貌与塔里木盆地早-中更新世大湖环境 被引量:10
20
作者 潘燕兵 黎敦朋 +4 位作者 郭芳芳 何哲峰 裴军令 刘健 赵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4-822,共9页
克里雅河谷现今的地貌特征是其1.09Ma以来演化的结果,记录了构造-气候综合作用下的地表过程。在克里雅河流出西昆仑山山前的支流吾格也克河至克里雅河主支的康苏拉克河段,河谷地貌清楚地分为早期的宽阔河谷地貌和其后明显窄小的峡谷地... 克里雅河谷现今的地貌特征是其1.09Ma以来演化的结果,记录了构造-气候综合作用下的地表过程。在克里雅河流出西昆仑山山前的支流吾格也克河至克里雅河主支的康苏拉克河段,河谷地貌清楚地分为早期的宽阔河谷地貌和其后明显窄小的峡谷地貌。克里雅河近50年来的平均年径流量约为7.345×108m3,早期宽阔河谷发育阶段的河水年径流量推测值不小于146.9×108m3。这表明当时克里雅河的河水流量远比现今的观测值要高得多,当时上游来水、区域降水远比现在多,塔里木盆地的古气候环境与现今塔里木盆地的荒漠环境迥异。在邻区策勒河西域砾岩中观察到的泥石流沉积表明,早更新世及略早一些,西昆仑山有可观的季节性洪水,那时的克里雅河河谷更加宽阔。因此,早—中更新世塔里木盆地应当存在相当可观的大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雅河 河谷地貌 宽谷 古气候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