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波全波形反演中时频域单频能量谱初始建模技术
1
作者 李芳 任婷 +3 位作者 黎孝璋 姜占东 李远芳 郭昊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8,共9页
弹性波全波形反演(EFWI)是一个高度病态的非线性过程,反演精度十分依赖初始纵横波速度模型的精度和多分量炮集中的可用低频成分。当初始模型精度过低且输入的三分量炮集中缺少有效的低频信息时,反演往往不能收敛于全局极小,导致反演失... 弹性波全波形反演(EFWI)是一个高度病态的非线性过程,反演精度十分依赖初始纵横波速度模型的精度和多分量炮集中的可用低频成分。当初始模型精度过低且输入的三分量炮集中缺少有效的低频信息时,反演往往不能收敛于全局极小,导致反演失败。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时频域单频能量谱反演的EFWI初始模型构建方法:先利用S变换从缺失低频信息的炮集数据中提取不同频率的单频能量谱,然后推导了时频域能量谱反演的目标函数、梯度表达式以及伴随震源公式,实现了多分量数据的弹性波单频能量谱反演,以单频能量谱反演结果作为初始模型进行混合域多尺度EFWI,最终实现了低频信息缺失情况下多波数据的高精度的EFWI。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多分量地震数据缺失低频信息时反演得到良好的初始纵横波速度模型,进而提高EFWI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全波形反演 S变换 单频能量谱反演 低频模型 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海底自由表面多次波预测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黎孝璋 邓勇 +2 位作者 赫建伟 任婷 顾汉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0,6,共8页
针对崎岖海底多次波路径复杂、绕射波及绕射多次波发育等情形,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SRME)预测多次波模型存在数据信噪比低、动力学和运动学信息欠准确等不利因素,提出了基于单程波及双程波波动方程延拓的多次波预测方法。即基于波动... 针对崎岖海底多次波路径复杂、绕射波及绕射多次波发育等情形,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SRME)预测多次波模型存在数据信噪比低、动力学和运动学信息欠准确等不利因素,提出了基于单程波及双程波波动方程延拓的多次波预测方法。即基于波动方程并联合SRME技术,利用岩石物理模型对地震记录进行波场延拓,得到预测的多次波模型;同时采用自适应匹配相减方法提高复杂海底多次波压制效果。理论模型及实际数据试验表明:相对于单一的SRME多次波预测法,所提方法预测的多次波模型具有更高信噪比、与实际多次波在大多情况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吻合度更高。该方法理论上需已知准确岩石物理模型,由于海洋地震资料多次波主要是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此在仅已知海水及海底岩石物理参数情况下,该方法也能预测大部分与自由表面相关的多次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海底 多次波预测 SRME 双程波动方程 单程波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局部角度域高斯束偏移成像 被引量:3
3
作者 黎孝璋 胡林 +2 位作者 任婷 李芳 鲁统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79,共7页
针对克希霍夫偏移无法适用于复杂构造、偏移距域偏移存在偏移假象及保幅性差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高效的地下局部角度域高斯束偏移方法。与常规地面偏移距域克希霍夫偏移采用地面炮检点射线追踪及走时计算不同,该方法采用地下成像点向... 针对克希霍夫偏移无法适用于复杂构造、偏移距域偏移存在偏移假象及保幅性差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高效的地下局部角度域高斯束偏移方法。与常规地面偏移距域克希霍夫偏移采用地面炮检点射线追踪及走时计算不同,该方法采用地下成像点向地面进行射线追踪及走时计算,同时获得炮检点所对应地下成像点的反射角,再结合射线束偏移方法,该方法综合了射线偏移高效、高斯束偏移高精度、地下角度域成像高保幅保真的特点。模型及实际数据应用表明,该方法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偏移距域克希霍夫成像。此外,不同于克希霍夫偏移距域偏移道集,其角度域道集为地下真共反射角道集,反应了观测系统与地下构造形态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具有更高的保幅保真度,更加适用于叠前AVA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束 地下局部角度域 多射线路径 偏移假象 复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速度谱自动拾取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昊 朱培民 +1 位作者 顾元 黎孝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4-733,共10页
为了克服人工拾取地震速度谱效率低、耗时长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叠加速度自动拾取方法。其核心是模仿地震数据处理人员在速度谱上拾取速度的行为和过程,实现叠加速度的自动拾取。将速度谱视为图像,并依据所拾取的“时间... 为了克服人工拾取地震速度谱效率低、耗时长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叠加速度自动拾取方法。其核心是模仿地震数据处理人员在速度谱上拾取速度的行为和过程,实现叠加速度的自动拾取。将速度谱视为图像,并依据所拾取的“时间-速度”对具有时间序列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复杂的能用于速度拾取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模型混合结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经过训练,可以对输入的速度谱进行自动拾取,并输出“时间速度”对序列。理论和实际地震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反演过程的传统速度拾取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速度谱自动拾取方法无需附加任何约束和干预,不仅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速度拾取,而且具有更高的拾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谱 深度学习 自动拾取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模型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声介质全三维双平方根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在海上数据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赫建伟 邓勇 +3 位作者 任婷 黎孝璋 张文祥 鲁统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0-1217,I0004,共9页
海上多方位/宽方位和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可有效地提高复杂勘探区域的成像质量,但海量的地震数据对叠前深度偏移形成了较大的挑战。另外,随着勘探目标埋深增大,介质的吸收成为中深层精细成像不可忽略的因素。针对上述实际需要,首先讨论... 海上多方位/宽方位和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可有效地提高复杂勘探区域的成像质量,但海量的地震数据对叠前深度偏移形成了较大的挑战。另外,随着勘探目标埋深增大,介质的吸收成为中深层精细成像不可忽略的因素。针对上述实际需要,首先讨论了全三维双平方根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公式。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优点是无需选择偏移孔径、适应炮数极多的多方位/宽方位和高密度海上地震数据、易于考虑衰减效应、便于产生方位角度道集。然后在考虑衰减补偿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将其扩展到黏声介质中,实现了带衰减补偿的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借助较大计算内存和高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可同时实现工区所有炮检波场的向下延拓。最后将该方法用于模型数据和海上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黏声介质 全三维 衰减补偿 多方位/宽方位 高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琼结合部拼接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6
作者 黄玉 任婷 +1 位作者 黎孝璋 李远芳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173-175,共3页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天然气勘探目标向深层拓展。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的交接部位潜山目标资源量巨大,而各目标位于莺琼结合部不同年度采集处理的地震工区内,为了满足潜山目标整体评价圈闭落实的需要,必须进行地震资料的拼接...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天然气勘探目标向深层拓展。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的交接部位潜山目标资源量巨大,而各目标位于莺琼结合部不同年度采集处理的地震工区内,为了满足潜山目标整体评价圈闭落实的需要,必须进行地震资料的拼接处理。该区域地震资料拼接面临两个难点:一是本区多批地震资料采集方向不同,造成地震数据缺道或多道,无法完成地震数据的拼接;二是各批资料存在能量差,且地震工区边界不规则,而常规的“渐变过渡”拼接处理技术只适用于边界规则,单一方向重合数据。本文针对这两个关键问题,利用基于MPFI的数据规则化技术解决了采集方向不一致带来的数据规则化问题;利用基于曲波域多尺度自适应匹配滤波的频率振幅拼接技术解决了能量不一致以及非规则边界带来的能量匹配问题。将这两项关键技术应用在莺琼结合部地震资料的拼接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助力了该区潜山目标的整体评价。本次拼接资料的成功应用证明了拼接方法的可行性,可为类似情况的地震资料拼接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结合部 拼接处理 数据规则化 能量匹配 整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